收藏 分享(赏)

市骨干教师语文竞赛作品《定风波》教学实践报告.doc

上传人:精品文库 文档编号:2701617 上传时间:2018-09-25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骨干教师语文竞赛作品《定风波》教学实践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定风波教学实践报告(指导思想,设计方法等说明)定风波是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选修教材“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的第一首词。该部分共选了苏轼的四首词, 定风波是选教或自读内容,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时的作品, 学习该词有利于学生掌握诗词鉴赏方法,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陶冶性情。其次,要引导学生学会用历史和现实的眼光能动地品评词作,领悟作品内涵,获得人生启迪。高二学生对于苏轼的诗文并不陌生,苏教版必修一的赤壁赋及必修二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为学生进一步感受苏轼的豪放词风,理解词人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然而由于词的语言凝练、含蓄,包孕性强,跳跃性大,加之当代中学生在理解古代文人

2、,尤其是屡遭坎坷的士子的人生情怀时有一定难度,为此,如何引导学生透过含而不露、意在言外的精练文字体会作者的写作技法,由表及里地把握词人隐于字里行间的深沉的情感意蕴、价值取向,就成为了教师备教时应重点落实的环节。现代认知结构理论认为,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尝试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因此,教师应让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善于在尝试、探究、合作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因此这节课,我采用了课前预习、带着任务朗诵、同桌或分组讨论、课后拓展鉴赏的手段,以达到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师生互动的目标。一、实践过程(一)导入新课,走近作

3、者请学生就学过的课文谈谈苏轼的生平际遇、人生态度,由此导入新课。(二)诵读词作,感知内容1.指导诵读,把握要领。2.理清层次,知晓内容。 (三)剖析手法,赏嚼意境探讨:本文是怎样营造意境的?明确:1.由小见大,见微知著。2.一语双关,曲笔抒情。(四)品味语言,鉴赏形象1.探讨:本词写了生活中一件怎样的小事?通过这件小事,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2.定风波和念奴娇中的抒情形象有哪些不同?又有什么共通之处?(五)课堂小结,布置练习联系背景,勾勒你心目中的词人形象。二、收获与体会1、这节课学生课前预习、带着任务朗诵、同桌或分组讨论、课后拓展鉴赏,达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师生互动的目标,课堂气

4、氛活跃。2、学习本课联系了以往所学的内容,方便参照阅读,加深理解。指导学生学习鉴赏古代诗词的方法: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进而把握作品的意境。3、通过学习,学生能凭借查找的资料,利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课外自己的积累进行写作,人物评价准确,有自己的独到见解。4、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遵循学生自身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整个过程中,获取知识的认知规律。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讨论、理解过程,潜移默化地达成能力和情感目标。三、问题与建议1、心有东坡词,人生无难题。 人生再多的雨,经过东坡的过滤,都变成一片晴空了。苏轼为我们撑起了一把伞,撑出了一片晴朗的天空,愿我们活得像他一样明亮,一样豁达。如果做不到,再多读读他的文字吧。因为时间的局限,本课对苏轼的个性化阅读未能深入展开,对其人、其词及他和其他作家的比较未能做到更多元化的阅读。2、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和解题能力都有待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