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綠色製程及生產管理,6.1 製程與生產,(1)員工(people) (2)廠房及硬體設施(plant) (3)原料、物料或能源(part) (4)製程或流程(process) (5)規劃及管理(planning and control),專案製程(project)、工件批次製程(job shop) 及連續製程(continuous process),各個單元的作業(operation)調查 (1)輸入物料 (2)輸入能源 (3)輸入副料、添加劑等 (4)輸入消耗物品 (5)輸出主產品 (6)輸出能源 (7)輸出廢棄物 (8)輸出副產品 (10)可回收物,質能分析,工程分析,模擬分析,生命週期評
2、析,質能分析的重要性,(1)污染控制技術涵蓋: 廢水處理 廢氣處理 廢棄物處理 檢驗分析 噪音及振動防治 其他支援性技術,而,(2)污染預防技術包含 改變原料 改變作業方式 改變產品包裝 改良添加物或溶劑 回收(recycle) 再利用(reuse) 重新設計產品 資源使用減量 改變能源 節約能源等,管理資訊系統 知識管理系統 決策支援系統 設備操作軟體 監測校正系統等。,(3)管理技術則包括:,綠色技術的引進策略 (1)公司技術需先策略 (2)來自其他綠色產品的競爭壓力 (3)政府及法令的要求 (4)環保成本及風險 (5)各項綠色技術之效益 (6)既有之研發能力及資源 (7)技術交流經驗,績
3、效、影響因子與綠色技術,表 技術採行決策與影響因素的關係矩陣,資料來源:Ford, D., 1988.,(1)節省成本 (2)提高品質 (3)加強速度(縮短交期) (4)增加彈性(高度客製化) (5)環保,生產管理領域 (1)勞動力管理 (2)品質管理 (3)產能規劃 (4)設施選址 (5)設備佈置 (6)供需預測 (7)存貨管理 (8)物料管理 (9)排程排序等。,eco-industrial park (1)廢棄物交換 (2)形成共同處理體系,解決共有的污染問題 (3)廢棄物再利用,成為他廠的原料或燃料 (4)廢熱再利用 (5)共同成立資源回收廠,形成經濟規模。,產業生態形成之基本理念,未
4、成生態化園區的產業型態,構成生態化園區的廠家關係,(1)折現法(present worth) (2)報酬年限法(year of return) (3)未來價值法(future worth) (4)內部報酬率法(internal rate of return) (5)投資報酬率法(rate of return),線性規劃原理:線性規劃具備三大元素: 決策變數(decision variables)、目標式(objective function)及限制式(constraints)。決策變數顯示未知變數,在此則為生產活動中可以掌控而需決策的變數,如操作溫度、運送數量或工人數目等。目標式為企業追尋的目
5、標的數學函數,例如成本最小、利潤最大、或環保衝擊最小等。最後限制式則是系統中強加或自然而有的限制,同時需寫成為函數型態,如質量平衡、能量平衡、可用資源的總數及先決條件等均是限制式。當目標式及限制式為決策變數的線性函數時,稱之為線性規劃。,一般線性規劃的格式為:,s.t,或呈線性(多項式)型態,s.t,其中n為決策變數的個數,而m為限制式的個數。,f(x)maxmin,maxmin ci xi,i=1,n,i=1,n,綠色生產可能增加的問題 (1)製程改變(避免無謂污染、次要的程序) (2)設備更換 (3)廢棄物管理(包含有害廢棄物之處置) (4)廠內廢物回收 (5)廠外廢物回收(包含責任回收take-back) (6)增加再製程序(re-manufacturing) (7)改善能源,圖 綠色生產規劃之數學規劃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