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国法制史》复习题.doc

上传人:dreamzhangning 文档编号:2692118 上传时间:2018-09-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法制史》复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法制史》复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国法制史》复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国法制史》复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国法制史》复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国法制史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正式公布成文法是( )。A公布吕刑 B子产铸刑书 C晋国铸刑鼎 D公布法经2商朝的“五刑”有墨、劓、膑、宫和( )A罚金 B大辟 C鞭刑 D徒刑3西周法律规定,民事诉讼须向官府交纳( )A束矢 B钧金 C路鼓 D肺石4西周民间买卖兵器、珍异之物使用的契券是 ( )A.质 B.剂 C.左券 D.傅别5汉景帝时规定:“年八十以上,八岁以下,及孕者未乳,师、朱儒当鞠系者,颂系之”,这里体现的刑法原则是( )。A.恤刑原则 B.特权原则 C.自首原则 D.比附原则6汉代审判制度中规定,当事人经过初审之后,已得到口供,但

2、须三日后再行复审,称之为( )A.乞鞫 B.读鞫 C.传复 D.断狱7在西周宗法制度下,继承制度的表现形式是( )A.夫死子继制 B.兄终弟及制 C.嫡长子继承制 D.男女平等继承制 8秦律中,强制男犯去山林砍柴、女犯择米的刑罚称为( )A.罚作 B.司寇 C.城旦舂 D.鬼薪白粲9秦律将诉讼分为( )。A. “狱”与“讼” B. “公室告”与“非公室告” C.公罪与私罪 D.诬告与自首10汉代的重要监察法规是( )A. 察吏六条 B. 六察法 C.刺史六条 D.诏制九条1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为了体现恤刑及加强皇帝对司法审判的控制,确立了( )A.皇帝亲自断狱制度 B.登闻鼓直诉制度 C.死

3、刑复奏制度 D.律博士12 “法律答问”作为一种法律形式始于( ) 。A.汉朝 B.战国 c.秦朝 D.春秋 13根据唐律的规定,一家人共同犯罪,一般只处罚( )。A.造意者 B.妇人尊长 C.同居的尊长 D.次尊长12.“十恶”罪名最早规定于( ) A.魏律 B.北齐律 c.开皇律 D.唐律 13. 在唐朝,图谋侵害皇帝宫殿、宗庙、山陵的行为被称为 ( )A.谋反 B.谋大逆 C.谋叛 D.恶逆14唐律中维护封建家庭纲纪伦常的法律规定主要集中在 ( )A.杂律 B.斗讼 C.户婚 D.名例 15清末诉讼审判制度在审级上实行( )。A三级二审终审制 B三级三审终审制C四级二审终审制 D四级三审

4、终审制16宋朝制定了处理民事案件的“务限法”,它规定在务限期内,州县官府停止受理有关田宅、婚姻、债负等案件。这个“务限期”具体是指( )。A.二月初一至八月三十日 B.三月初一至八月三十日C.二月初一至九月三十日 D.三月初一至九月三十日17 “亲亲相隐”原则最早规定于( ) 。 A.西周 B.汉代 C.秦代 D.唐代18宋太祖为了加强皇帝对司法的控制,在中央特设( ) 。A 廷尉 B 宣政院 C 审刑院 D 大理院1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元朝立法的是( )。A.至元新格 B.条法事类 C.大元通制 D.风宪宏纲20大明律共有( )。A. 6 篇 B. 7 篇 C. 12 篇 D. 18 篇 21

5、清代秋审将案情属实、危害不大、可留待下年秋审再作决定的案件称为( )A. 缓决 B. 情实 C. 可矜 D. 可疑22清末修律“礼法之争”中,法理派的代表人物是( ) 。A.沈家本 B.劳乃宣 C.张之洞 D.英瑞 23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刑法典是( ) 。 A.大清现行刑律 B.大清律例 C.大清新刑律 D.暂行刑律24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部律典是( )。A.大清律例 B.大清律集解附例 C. 大清新刑律 D.大清律集解25钦定宪法大纲的附录是( )。 A.君上大权 B.国会 C.总理 D.臣民权利义务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给分)1. 西

6、周时期成立婚姻关系的六礼仪式包括( ) 。A问名 B.纳采 C.聘礼 D.纳征 E.请期2西周的刑法原则主要有( )。A. 区分故意与过失 B区分偶犯与惯犯C. 罪疑从赦 D矜老恤幼 E自首减刑3西周时期的审判方法“五听”包括( )A辞听 B色听 C气听 D耳听 E目听4下列有关法经的表述正确的有( ) 。 A.法经为李悝所制定B.盗法 、 贼法两篇列为 法经之首,体现了“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的思想C.法经的篇目为秦汉律及以后封建法律所继承并不断发展D.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E .法经确立了中国封建刑法典的基本编纂体例5构成汉律六十篇的有( ) 。A 九章律 B 傍章律 C 越宫律 D

7、 朝律 E 武德律6.汉文帝十三年下诏废除肉刑,具体方案是( )A. 当完者,完为城旦舂 B. 当黥者,髡钳为城旦舂 C. 当劓者,笞三百 D. 当斩左趾者,笞五百 E. 当斩右趾者,弃市7清代经秋审或朝审的案件拟定四种意见是( )。A. 情实 B缓决 C可矜 D. 复奏 E留养承祀8秦朝的法律形式有( ) 。A. 律 B. 比 C. 格 D. 法律答问 E. 廷行事9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引礼入律”主要表现在( ) 。 A.“八议”入律 B.“相隐”入律 C. “十恶”入律D.确立了存留养亲制度 E.确立了“准五服以制罪”原则10北齐律在魏律、晋律基础上又有所发展,主要体现在( ) 。 A 确

8、定篇目为十二篇 B 确立了“重罪十条” C确立了“八议 ”D确立了死、流、徒、鞭、杖五刑 E将总则合为名例一篇11下列关于唐律疏议的表述正确的有( ) 。A.唐律疏议是由张斐、杜预完成的法律注释 B.唐律疏议引用儒家经典作为律文的理论依据 C.唐律疏议奠定了中华法系的传统 D.唐律疏议对唐代的武德律 等法典有很深的影响 E .唐律疏议对古代日本、朝鲜、越南的法制产生重要影响。12唐朝的法律形式主要有( )。A律 B令 C格 D式 E廷行事13关于唐律中的刑罚适用原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 十恶犯罪为常赦所不原 B. 老年人和残疾人犯罪可减免刑罚 C. 禁止以类推方法定罪量刑 D. 外国人

9、犯罪一律依照唐律处罚 E. 对伤害杀人犯罪行为也适用自首免刑原则。14唐朝关于法官责任制度的规定有:( )A要求法官依告状鞫狱 B要求法官依律令格式断罪C规定法官出入人罪 D规定法官不直、纵囚罪 E规定法官鞫、谳分司15唐朝的监察机关御史台在御史大夫和御史中丞之下设( ) 。A审刑院 B.台院 C.殿院 D.给事中 E.察院16元朝先后颁布的法典或编纂的法律文献有( )。A 至元新格 B 风宪宏纲C 大元通制 D 元典章 E 麟趾格17 宋刑统规定的刑罚除沿袭隋唐以来的五刑体系列,还采用了一些新刑种,这些新刑种主要有( )A.折杖刑 B.重法地之制 C.刺配之刑 D.编管刑 E.凌迟 18.明

10、律同唐律相比“重其所重”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 。A.加重处罚反逆犯罪 B.重典惩治贪官污吏 C.加重处罚侵害财产犯罪D.加重处罚有违封建伦常教化的犯罪 E.加重处罚直接危害封建专制统治的犯罪19下列作为中央审判机关的是( ) 。A.唐朝的刑部 B.明朝的刑部 C.唐朝的大理寺 D.元朝的大宗正府 E.清末的大理院20中国清末修订法律馆于 1911 年 8 月完成大清民律草案 ,下列有关该草案的表述正确的是( )A.大清民律草案的结构顺序是:总则、债权、物权、亲属、继承B. 日本学者参与了大清民律草案 的起草工作C.大清民律草案既以“ 模范列强为主”,又以“固守国粹为宗”D.大清民律草案主要是

11、参照英美民法典而形成E.大清民律草案的前三编体现了资本主义民法典的特色21 大清新刑律所规定的主刑有( ) 。A. 死刑 B. 无期徒刑 C. 有期徒刑 D. 拘役 E. 罚金22清末修律中“礼法之争” 针对的主要问题有( ) 。A干名犯义问题 B存留养亲问题 C子孙违犯教令问题D无夫奸问题 E良贱相殴问题23.大清新刑律与旧律相比主要变化有( ) 。A在律典中明确规定“总则 ”、 “分则”B确立了近代刑罚制度C 对封建刑法内容大量删减D. 大幅度减少死罪条款E. 确立了罪刑法定原则三、名词解释 1. 刑不上大夫2. 六礼3 领事裁判权4. 法经5. 五刑6竹刑7. 廷行事8. 三不去9. 乞

12、鞫10录囚11五听断狱12. 八议四、简答题1 简述从奴隶制五刑到封建制五刑的发展过程。2 简述西周的礼刑关系。3简述西周时期关于婚姻法律制度的规定。4简述法经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5. 简述唐朝的中央司法机关及其职能。6简述宋朝对财产继承制度的完善 。五、分析题1 论语子路中记载: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 ”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请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进行分析。2甲父乙与丙争言相斗,丙以配刀刺乙,甲即以杖击丙,误伤乙,甲当何论?或曰殴父也,当枭首。论曰:“愚以父子至亲也,闻其斗,莫不有怵怅之心,扶杖而救之,非所以欲诟父也。春秋之

13、义,许止父病,进药于其父而卒。君子原心,赦而不诛。甲非律所谓殴父,不当坐。 ”(太平御览卷六四 0 引)请就此予以分析。3 唐律疏议名例中规定: “诸同居,若大功以上亲及外祖父母、外孙,若孙之妇、夫之兄弟及兄弟妻,有罪相为隐;部曲、奴婢为主隐,皆勿论,即漏其事及擿语消息亦不坐。其小功以下相隐,减凡人三等。若犯谋叛以上者,不用此律。 ”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1)上述史料反映的是哪一刑法原则?(2).该原则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3)请对该原则的精神实质进行简要评析。4.唐律疏议名例中规定: “诸年七十以上、十五以下及废疾,犯流罪以下,收赎。八十以上、十岁以下及笃疾,犯反、逆、杀人应死者,上请;盗及伤人者,亦收赎。”请就此予以分析。六、论述题1论述西周法制对后世法制的影响。2礼对唐律的影响3. 论述汉朝法制在中国法制史中的地位。4论述中国封建社会中的礼法结合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