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1、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2、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3、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4、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主要表现:1、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职能扩大,官僚机构膨胀,各级官吏贪污成风,营私舞弊,巧取豪夺,无所不用其极 2、经济上,史无前例的人口大增长,各级官吏和地主大肆兼并土地,人均土地占有量逐年下降,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日益增多,赋税征收、苛捐杂税等逐年加重,农民生活日渐困苦 3、思想文化上,例行专制
2、主义,大兴文字狱 4、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八旗兵无所事事,不劳而获,绿营也是军纪荡然,不堪一击 5、对外关系上,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1、英国:1640 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688 年确立君主立宪制2、美国:经过独立战争,1776 年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3、法国:1789 年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产阶级统治。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突出表现,首先发生在英国纺织业。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背景:商品生产的无限增长,需要开辟新的原料市场和产品市场,寻求新的殖民地,开辟新的市场和转移国内矛盾的需要,促使西方列强发动新的侵略战争。中国近
3、代史的开端:1840 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1、军事侵略: 1)1840 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英江宁(南京)条约 (香港岛给英国) 、 五口通商章程 、 虎门条约 ,中美望厦条约 ,中法黄埔条约,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 ,1849 年葡萄牙强占澳门半岛,1887 年中葡友好通商条约2)1856 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美俄天津条约3)中英法俄北京条约 (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给英国,乌苏里江以东 40 万平方公里给俄国) ,中俄瑷珲条约 (割黑龙江以北 60 万平方公里) 、 勘分西北界约记 (西北 44 万平方公里)4)1884 年中法战争爆发, 中法新约5 )18
4、94 年,中日甲午战争,1985 年马关条约 (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6)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2、政治侵略:控制中国内政;操纵中国外交;享有领事裁判权;把持中国海关;勾结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扶植收买代理人 3、经济掠夺:控制中国通商口岸;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对华倾销商品;对华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4、文化渗透:鼓吹侵略有功论、种族优劣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1、资本-帝国主义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却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2、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外国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
5、基础和统治支柱 3、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4、资本主义有所发展,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 5、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极不平衡 6、人民毫无政治权利和生活的极端贫困化。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1、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和剥削,劳动条件差,时间长,工资待遇低,又毫无政治权利,革命性最强 2、人数少,但相对集中,便于形成革命力量和传播先进思想 3、主要由破产农民和家庭手工业者转化而来,便于结成工农联盟;因此是近代中国社会中最先进、最革命、最有力量的阶级。近代社会两个主要矛盾
6、:1、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2、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两种矛盾的关系:1、当外国列强发动侵略战争时,为避免亡国灭种的危险,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地位 2、当外国侵略者与封建政权勾结时,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3、国内战争威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以及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时,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站在同一战线。中国资产阶级:一方面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或在斗争中保持中立,另一方面因其力量薄弱,又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斗争中缺乏彻底的革命性,这决定了它不可能引导中国的民主革命走向胜利。两大历史任务:1、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
7、解放 2、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两大历史任务的关系:两者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区别在于两者的主体、内容是不一样的,前者要改变民族遭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要从根本上推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后者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落后的地位和状况,解决生产力问题;其联系在于只有完成第一大任务才能为第二大任务的完成创造条件。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1、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太平天国抗击外国侵略,香港台湾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义和团的反侵略斗争 2、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关天培战死虎门,陈化成在吴淞西炮台以身殉国,海龄在镇江战死沙场;第二次鸦片战争
8、中史荣椿、乐善战死;中法战争中台湾刘铭传击退法军,冯子材镇南关大捷;中日甲午战争中左宝贵战死平壤,邓世昌、林永升战死黄海,丁汝昌、刘步蟾战死威海。十九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图谋及失败的原因是:1、19 世纪 70 年代至 80 年代,帝国主义列强开始蚕食中国的边疆地区,中国陷入了严重的边疆危机中,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瓜分达到高潮,美国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中国面临着被彻底瓜分的危险 2、原因:1)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瓜分中国,变中国为自己的殖民地是外国列强的共同心愿,但彼此之间又有许多纠葛与矛盾,甚至可能爆发战争,因此列强经过协商,暂缓瓜分中国,保全清政府,
9、以使其成为统治中国的工具,实行以华制华 2)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最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1840 年至 1919 年,中国人民为反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斗争,但都失败了,究其原因,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而前者是最根本的原因。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过程:1、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的维新思想 2、救亡图存与振兴中华 3、民族危机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救亡图存成了时代的主旋律。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太平天国起义:1851 年。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1、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 2、规定了农副业产
10、品的生产与分配 3、涵盖了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多方面问题,通过这个方案,太平天国领导人希望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天朝田亩制度意义:1、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代表了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反映了农民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普遍要求 2、这个纲领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它所追求的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是不切实际的空想。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1、它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2、它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3、对孔子及儒家经典予以严
11、厉批判,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4、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5、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1、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 2、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3、领导人对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侵华野心的警惕非常不够,缺乏理性的知识。太平天国失败的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力量,但它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洋务派:形成于 19 世纪 60 年代,主要洋务事业有兴办近代企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1、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 3、传播了新
12、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 4、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1、具有封建性 2、对西方列强具有依赖性 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4、清朝统治集团中的顽固势力的阻挠。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维新派变法活动:1、向皇帝上书 2、著书立说 3、介绍外国的变法 4、办学会、办报纸、设学堂。维新派和守旧派的论战:1、要不要变法 2、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 3、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学堂。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1、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2、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13、3、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4、在改革社会风气方面也有不可低估的意义。维新派的弱点和局限:1、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2、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3、脱离人民群众。戊戌维新失败的原因:在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戊戌维新失败的教训:1、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2、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3、脱离人民群众。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发动的,其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骨干力量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第三章 辛亥革命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1912 年临时参议院
14、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1)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民族危机加深 2)社会矛盾激化,民变四起 2、清末新政的破产:新政内容包括1)改革官制 2)改革兵制 3)改革学制 4)奖励工商 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发展(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骨干力量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1、孙中山与兴中会的建立: 1894 年,檀香山,兴中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决心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2、中国同盟会的成立:1905 年东京,孙中山和黄兴,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民报 ,是
15、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及意义:1、论战:1 )要不要一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 2)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3)要不要社会革命 2、这场大论战以革命派的胜利告终,具有重要意义,第一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使人们清楚的认识到实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第二论战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三民主义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促进了革命力量的壮大,这个胜利,为推翻清朝统治的革命斗争奠定了思想基础。辛亥革命:1911 年 10 月 10 日,武昌起义,创建了中华民国,但它没有改变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胜利的果实被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
16、洋军阀所窃取。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1912 年 1 月 1 日,南京,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第一,在人员构成上,资产阶级革命派控制着这个政权,第二,在实行的各项政策措施上,体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1、推翻了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在中国的统治 2、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的结束和民国的建立 3、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开启了思想进步和民族觉醒的大门 4、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5、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亚洲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提供了范例,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说明了什么:辛
17、亥革命之所以失败,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许多弱点和局限性。它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旧中国,先进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辛亥革命的局限性: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纲领 2、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 3、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发挥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作用。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1、二次革命 2、组织中华革命党 3、护国战争 4、第一次护法运动5、第二次护法运动(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1917 年,十月革命给世界人民的解放事业开辟了现实的道路,建立了一
18、条从西方无产阶级到东方被压迫民族反对国际帝国主义的革命阵线,从此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1、主要内容是提供民主和科学,民主是指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民主还提供个性解放,平等自由,科学主要是指自然科学,提倡以科学的精神和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 2、意义 1)它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同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 2)大力宣传了民主和科学,启发了人民的理智和民主主义觉悟,开启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3)为中国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准备了适宜的土壤。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1、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没有揭示
19、封建专制主义得以存在的社会根源,把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失败的原因归于思想文化 2、没有把运动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3、不少人在思想方法上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形式主义偏向。五四运动的社会历史条件:1、新的时代条件;它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所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2、新社会力量的成长;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短暂而又迅速的发展,中国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也进一步壮大起来 3、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基础和骨干力量。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1、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2、
20、五四运动广泛的动员和组织了群众,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的革命运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作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 4、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五四运动以后,无产阶级逐渐代替资产阶级成为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者。中国早期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三类人:1、五四运动前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李大钊、陈独秀 2、五四运动中的左翼骨干,毛泽东、周恩来等 3、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董必武、林伯渠、吴玉章。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历史特点:1、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的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或
21、分界线 2、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3、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 年 7 月 23 日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 106 号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规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纲领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规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开展工人运动,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工人,陈独秀担任中央局书记,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1、特点 1)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破产之后,得到了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代表的指导和帮助,以俄国布尔什
22、维克为榜样,是按照列宁的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 2)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基础上产生的 2、意义 1)标志着中国革命终于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 2)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一个科学的指导思想 3)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的联系,使中华民族的解放运动同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相联结并成为其中一部分,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前途。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22 年,上海,揭示出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现阶段性质是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的基本动力是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指出为了实现反帝反军阀的革命目标、必须组成“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 ,党的二大宣言
23、规定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党的最低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国共第一次合作:1924 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顺利召开(1924-1927) 。国共第一次合作(国民革命)的历史意义:1、他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势力,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它实际上是迎接未来革命胜利的一次伟大的演习 2、它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的政治影响,宣传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使党经受了一次大革命的洗礼,积累了初步的经验。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1、国共合作的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特别是共产党员和共
24、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北伐军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 3、北伐战争得到苏联政府的多方面援助。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1、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的联合力量大大超过革命联合力量,敌我力量悬殊 2、革命统一战线内部出现剧烈分化,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分裂统一战线,制造反共政变 3、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央领导机关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对农民群众、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武装战争的领导权。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1928 年南京国民政府改组,武汉国民政府不复存在,张学良 12月改旗易帜,至此北洋军阀不再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存在。八七会议:1927 年 8 月 7 日
25、在汉口召开,彻底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方针,八七会议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出路,为挽救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点。南昌起义:1927 年 8 月 1 日,意义 1、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实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而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2、它成为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伟大开端 3、揭开了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秋收起义:1927 年 9 月 9 日,特点是 1、放弃了左派国民党运动的旗号,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旗帜 2
26、、不仅是军队的行动,而且有数量众多的工农武装参加。三湾改编:将原有的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在部队中建立共产党各级组织,成立个及时并委员会,实行民主管理,成为建设共产党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及条件:1、中国是一个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通知的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2、国民革命的影响 3、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这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两个客观条件 4、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5、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和各项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这是两个主观条件。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的特点: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
27、共产党领导的其他各地的起义武装树立了榜样,它从实践上开辟了一条在敌我力量十分悬殊的情况下,共产党深入农村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正确道路。遵义会议的意义:(1935 年 1 月 15 日召开)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长征胜利的意义:1934 年 10 月-1936 年 10 月,意义 1、它粉碎了国民党围剿红军、消灭革命力量的企图,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2、通过长征,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了西北,这为迎接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新高潮准备了
28、条件 3、保存并锤炼了中国革命的骨干力量 4、播撒了革命的火种 5、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造成的灾难:1、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2、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与财富 3、强制推行奴化教育。一二九运动的意义:1935 年 12 月 9 日,北平学生抗日游行,意义是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并吞并华北的计划,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瓦窑堡会议:1935 年 12 月,提出重建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批评了左倾冒险主义、关门主义错误倾向,为迎接全国抗日新高潮到来做了理论和政治上的准备。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及意义:1936 年 12
29、月,张学良、杨虎城,是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1937 年 9 月形成。全面抗战路线:1937 年 8 月 22 日,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强调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抗战称为全民族的抗战,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战争路线,是彻底的抗日纲领。中国抗日战争的连个战场及关系:一个是主要由国民党军队担负的正面战场,一个是由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担负的敌后战场,是中国抗日战争逐渐形成的战略上相互配合的两个战场。毛泽东阐明的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述及意义:1、基本纲领 1)政治
30、上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建立一个以为产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2)经济上没收操纵国计民生的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建立国营经济,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应到个体农民发展合作经济,允许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富农经济的存在 3)文化上废除封建买卖文化,发展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中华民族新文化 2、意义,它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它的系统阐明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整风运动主要内容及意义:1942 年展开,1 )内容,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 2)反对宗派主义
31、以整顿党风 3)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2、意义,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在全党范围确立起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1、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2、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全所未有的高度 3、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4、对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为最终战胜世界法西斯势力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树立了一个以弱胜强的范例,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1、中
32、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2、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应用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1、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抗战胜利的力量源泉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3、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不惧怕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1、不仅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2
33、、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战争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 3、遏制了日本的北进计划,大大减轻了其他战场的压力 4、中国是全世界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五个大国之一,是亚洲大陆抗击日本的主要国家。说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的原因:1、制定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2、积极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并始终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团结 3、开辟敌后战场,建立了抗日根据地 4、加强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5、开展整风运动,加强党的理论建设,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从而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指明了方向。第七章 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抗日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的变化:1
34、、帝国主义受到削弱,人民民主力量明显增长 2、逐步打破了维持欧洲大国均视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政治格局,形成了美苏两极的政治格局。抗战胜利后的国内形势:1、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组织程度空前提高 2、作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的国民党统治集团,从其根本阶级利益出发,坚持独裁统治,坚持内战方针,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老路 3、三种建国方案和两个中国之命运的斗争日益尖锐。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抗战胜利后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进行的努力:1、制定和平民主团结方针 2、参加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3、维护政协协议 4、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对于巩固和发展中
35、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成果。各民主党派:1、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2、中国民主同盟 3、中国民主建国会 4、中国民主促进会 5、中国农工民主党 5、中国致公党 6、九三学社 7、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等。历史性战略决战:1、辽沈战役( 19480912)2、淮海战役( 19481106)3 、平津战役(19481129) 。七届二中全会重要内容:1、规定了全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 2、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 3、在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问题上,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36、包括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新中国的基本名族政策,经济工作方针,外交工作原则。中国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1、有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残酷压迫,中国人民走上了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斗争的伟大时代 3、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赢得胜利,同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1、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2、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3、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中国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意义,宣告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新纪元,第一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
37、结束,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第二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第三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第四从分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条件 2、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执政面临的严峻考验:1、能不能保卫住人民胜利的成果,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2、能不能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3、能不能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
38、全 4、能不能经受住执政的考验,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三反运动:1951 年,1、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2、这次运动教育了干部的大多数,挽救了犯错误的统治,清除了党的队伍和国家干部队伍中腐化分子,有力的地址了旧社会恶习和资产阶级的腐蚀,对于在执政的条件下保持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促进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廉政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五反运动:1952 年,1、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2、打击了不法资本家严重的无毒行为,在工商业者中普遍进行了一次守法经营的教育,推动了在私营企业中建立工人监督和实行民主改革。国民经济全面恢复
39、的原因:1、中共中央和人民政府紧紧抓住恢复和发展生产力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正确处理恢复国民经济同其他各项工作的关系 2、从当时的国情出发,制定了“不要四面出击”等正确方针政策,妥善处理公私关系、劳资关系等各种社会关系 3、刚刚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的建设,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用,及时有力的抵制了资产阶级的腐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及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凝固不变的、独立的社会形态,其在经济上的特点就是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它本身具有过渡性,处在深刻的变动之中,每天都在发生社会主义因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际步骤:1、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2
40、、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3、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 年提出,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渡时期总路线历史必然的原因:第一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第二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第三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第四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渡性经济组织形式:1、互助组,具有社会主义的萌
41、芽 2、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实行土地分红和按劳分配相结合的原则,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 3、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1、表明中国继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以后,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也建立起来了 2、社会主义改造是在生产关系方面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一场伟大的变革,这就使社会生产力从旧的生产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对生产力的发展直接起到了促进作用 3、通过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中共八大的任务:总结
42、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的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整风运动全面开始:1957 年。大跃进运动的开展:始于 1958 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后,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的泛滥开来,严重破坏了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综合平衡。文化大革命:1966 年到 1976 年的文化大革命是全局性的,长时间的左倾严重错误,它使中国共产党、国家和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四人帮: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文化大革命发生的社会历史原因:1、我们党在迅速进入社会主义新的历史阶段之后,对于如何在一个经济文化不发达的
43、国家进行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科学研究 2、由于共产党在历史上积累了丰富的阶级斗争经验,在观察和处理社会主义建设中遇到的新事物新问题时,同意照搬过去的经验 3、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遭到严重破坏,致使党无法依靠制度的和集体的力量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1、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2、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 3、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两弹一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 。第十章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由 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序幕。十一届三中全
44、会的历史贡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了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解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以这次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经济特区:1980 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为经济特区。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
45、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 1980 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步,到 20 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 21 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邓小平两个飞跃思想:1、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查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2、发展集体经济。中共十四大:1992 年 1
46、0 月 12 日,大会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概括了其主要内容;大会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质;大会决定不再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以此为标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新阶段。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 年 12 月 11 日,标志着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
47、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2006 年,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取得的十大成就:1、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 2、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3、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取得重大发展 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 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6、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贯彻 7、祖国统一大业取得重大发展 8、国防和军队建设迈出新步伐 9、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 10、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推进。历史启示: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2、居安思危,长期艰苦奋斗。20 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变化:1、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3、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这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