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P95 金榜(1)外因:西方文明的影响 (2) (4)政治上:近代政治运动的影响、政府的政策(3)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5)思想上:思想解放运动(新思想萌发、洋务思潮、维新思想、革命思想、民主科学思想等)二、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P95 金榜3、从地域上看,都是由沿海开放口岸向着周边区域扩散;4、国成立后,由于意识形态的支配重新趋于中化、独立化,改革开放后又逐步跟上国际潮流;5、由封建传统向近代化、现代化趋进;拓宽:6、从主体上看,最早发生变化的士绅阶层,后来移向新兴的平民阶层,最后惠及“寻常百姓家” 。2城乡
2、差别较大原因1、政治上,主权遭到破坏,但对农村直接影响不大;2、经济上,外国入侵,主要在沿海地区,对内陆广大农村原有的自然经济没有产生巨大的影响3、文化上,中国原有封建文化根基深厚,农村相对封闭的状况很难在短时间内扭转。4、交通上,农村往往比较闭塞,新信息、新事物传入比较慢。三、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化的阶段性特征及其原因1、第一次变化(1840-1949 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先进开放的西方工业文明冲击着传统的中华文明,中西文化相互交汇与碰撞,近代社会生活开始影响中国。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成为这一阶段的突出特征。辛亥革命的深刻影响1912 年后,由于推翻了封建帝制,
3、建立了中华民国,民主观念深入人心,中国民众社会生活显著向近代过渡2、第二次变化(1949-1978 年):1949 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逐渐步入社会主义社会,民众生活面貌焕然一新,但也受到政治生活严重影响而显得单调与呆板。由于意识形态的支配,又重新趋于封闭化、独立化。33、第三次变化(1978 年-至今):1978 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世界接轨,在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四、服饰方面拓展与注意1、西装传入与流行的时间2、近现代形成的民族服饰及其特点3、各类服饰的识别(结合教材插图)4、理解阶段性特征阶段性特征1、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的建立。
4、(特征:中式与西式、传统和现代服饰并存,中西合璧,不土不洋。)2、第二个阶段:新中国建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征:由于政治上的影响,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50 年代到 60 年代中:?60 年代中 70 年代末:?3、第三个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4(特征:与世界接轨,多彩呈现;具体表现在,服饰由最基本的防寒保暖向美观大方转变,各种款式的服装层出不穷。)P67 材料阅读与思考五、饮食方面注意:西方饮食文化传入的影响,特别是进入百姓饭桌的西餐中常用原料六、住宅方面注意:近代中国居室建筑的变化及其特征七、习俗方面(一)婚俗方面 1、近代变化性质、礼俗2、近代的婚俗状况3、现代婚俗特点:?八、
5、交通方面弥补:1、近现代的新式交通工具?(特别注意自行车、摩托车)2、铁路事业:5中国人修筑第一条:P70 知识链接中国自主设计第一条第一条城市地铁青藏铁路:意义第一条商业化运营的3、汽车:上海公共汽车运行4、民航事业开始5、关于交通近代化理解:特征、开始时期及标志九、邮电方面邮政发展的三个阶段了解1866 海关试办邮政1896 成立大清邮政局,脱离海关辛亥革命后中华邮政十、报刊发展报纸的作用材料阅读与思考 P76十一、广播事业注意掌握与区分标志性事件 P73 教材自办的第一座、第一座私营、第一座全国性6十二、电影事业有声电影传入时间、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P74 知识链接真题演练2009 年(上
6、海文综)服饰体现了社会风尚,并打下了深刻的时代烙印。中国废除服饰分贵贱的冠服制度(见右图) ,并实现服饰制度根本转变的历史事件是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 D.抗日战争2009 年(上海历史)明治维新时期,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 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能剧和歌舞伎也在走向兴盛。这反映了当时的日本A.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 B.引进西方文化以巩固统治C.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 7D.西方文明占据主导地位2012 年(浙江卷)171862 年 6 月 26 日, 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云:新到什
7、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反映出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D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2012 年(江苏卷)61912 年 3 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 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有研究者发现,同年 6 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A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沿用前清审判制度B作为“施之者”的被告不知民国政体之变C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有
8、意玷污平等制度D作为“施之者”的被告等级观念根深蒂固2012 年(四川卷)17史学家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材料8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 。表 2 显示了四川学者吴虞 1918 年在成都和 1923 年在北京时的消费情况。根据傅斯年的观点,此表可以证明表 2类别 成都() 北京()衣食住宿 68 23书籍教育 23 32娱乐享受 9 45A当时北京的城市化水平比成都高 B近代中国东西部商业发展不平衡C吴虞到北京后消费结构有所变化 D当时成都的享受型消费场所过少2011 年(浙江卷)17据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 。对此理解错误
9、的是A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 B城市尚且如此守旧,更不要说乡村C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 D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2011 年(天津卷)6某报以“新陈代谢”为题刊文:“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9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文中所说的这些现象应当发生于A18981900 年 B19011911 年 C19121927 年 D19281937 年2011 年(江苏卷)7右图为民国年间天津同升和帽庄出售其仿制的西式帽的广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该帽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输入中国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广告主要宣传了博士帽的实用功能帽式的差异
10、体现出男尊女卑的观念A BC D2010 年(江苏卷)9徐珂清稗类钞记述:“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 ”这反映晚清婚俗的变化是A媒妁之言控制婚约缔定 B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C婚姻听凭父母安排 D婚姻仪式简约文明2009 年(广东卷)1011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风尚的是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B. 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C. 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 D. 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2010(上海高考)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生活在1913 年的中国,可能会看到以下
11、哪一情形?A唐胥铁路开通B街上路人互行脱帽鞠躬礼C 申报上刊登北伐的消息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的演说(探究题)1871 年美国纽约时报记者眼中的广州“清式和西式的阁楼、宝塔、博物馆、清真寺、仓库、商铺毫不间断地紧紧挨在一起。远处可见英国领事馆的小教堂。 ”广州出现这种社会状况的原因有 清代闭关后广州成为当时唯一对外贸易港口 广州是中国近代第一批开放的口岸 近代生产方式较早在广州产生 广州毗邻港澳,易受西方风尚的影响A B C D(探究题)11改革开放 30 年来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极大变化,从“数量的满足” 到“质量的呼唤和走向理性消费 ”, 折射出改革开放 30 年来我国人民从追 求生活
12、质量消费走向追求生命质量消费的转化。这主要说明了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并逐步完善B经济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奇迹C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D我国全面进入了小康社会2009 年(江苏卷)22.(12 分)近代以来,人们的婚姻观念逐渐改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 (新妇女1920 年 4 月 15日)材料二 我在小姊妹的帮忙下,加入了家庭妇联。我看见姊妹们加紧
13、生产,努力学习文化,便愈感到自己的落后,我要好好地向姊妹们学习,我也加入了学习班。新婚姻法颁布以后,小姊妹张丽娟告诉我,说可以到家庭妇联中申请向朱家离婚,婆婆没有理由阻拦我,于是我离婚了,我自由了。一个童养媳的新生 (1950 年 9 月 1 日解放日报 )12材料三 婚姻不是件私事,在任何一个地方男子或女子要得到一个配偶,没有不经过一番社会规定的手续。 费孝通生育制度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人们的婚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 分)变化:从遵从父母之命到追求婚姻自由。(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为婚俗背景的经济基础和家庭关系,从传统到近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中“我”的婚姻
14、态度发生变化的社会条件是什么?(7 分)经济基础:从传统小农经济到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家庭关系:从传统纲常伦理(父为子纲)到家庭成员的平等自由;社会条件:社会制度的变革(新中国的成立);社团组织(家庭妇联)的支持;法律保障(新婚姻法的颁布)。(3)根据材料一、三,不同学者在婚姻自由度问题上的视角分别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全面认识这一问题?(3 分)视角:历史考察;社会关系考察。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婚姻当事人越来越自由,但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婚姻自由总是相对的。132008 年(山东卷)27(25 分)家庭是文明社会的基本细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15、西汉札记 。(1)中国古代强调“家齐而后国治” ,这种观念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什么?(4 分)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儒家的伦理道德(或儒家思想)材料二 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这样,他否定了儒教中国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而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2)据材料二,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的家庭伦理观有什么变化。(2分)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6 分)变化:在注重个人道德观的同时,更注重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的培养。14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学东渐,民主思想的传播;民
16、族危机的加深。材料三 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E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四 这一运动的收获是空前的这种社会细胞家庭改革,对于提高人民的政治 热情,挖掘潜力建设我们的祖国,是会起着重大推动作用。华北区贯彻婚姻法运动总结(1953 年)。(3)据材料三、四,说明推动家庭变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4 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改革后中国家庭伦理关系有什么新变化。(4 分)社会经济的发展(或社会化大生产);国家的政治变革(或政府政策推动)。婚姻自主,男女平等,家庭民主。(4)“父母在,不远游”的观念曾对中国传统家
17、庭生活产生过重要影响。在现代社会中,你如何看待这一观念?(5 分)这一传统观点有其积极意义,应重视传统观念的现实价值;不应15固守传统,这一观念在当今的淡化是一种社会进步。2010 年(天津卷)7 “盖天津(城)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则沿铁道线,自有电气事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 ”这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化进程的显著特点是A以老城区为中心不断扩展 B伴随交通方式的变化而发展 C由城市周边的不断开发而发展 D伴随工商业的发展而发展 2010 年(福建卷)24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 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
18、关的近代事业是A电报业 B大众报业 C铁路交通业 D轮船航运业2009 年(四川卷)181979 年 3 月 15 日,中央电视台首次播出外商广告“西铁城星辰表” 。这反映出A.中国人走向世界的愿望 B.国外普遍赞赏中国开放政策C.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D.中国全面推行改革开放政策162011 年(天津)右图为 1878 年天津首发的中国第一套邮票中的一枚。与该邮票设计理念无关的是A.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B.近代西方文化影响C.“师夷长技”的思想D.兴民权、倡新学思想2009 年(上海历史)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 “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
19、映了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外患之凭陵,清廷之腐败,国亡之无日,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元权柄可操,遂致力于办报,籍报纸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天下。陈玉申晚清报业史17请回答:(1) 据材料一,指出近代有识之士倡办报刊的原因和主要目的。原因:列强入侵,民族危亡;清廷腐败,政治黑暗 目的:舆论宣传,唤醒民众,革新图存。 【材料二】 1895 年到 l898 年,全国出版的中文报刊有 l
20、l2 种,其中 80左右是中国人自办的。这些报刊中,影响较大的是鼓吹变法的政治性报刊,有介绍西方科学技术的,有专门报道市场调查的,此外还有专门为稍通文墨的人办的通俗报刊,有为妇女儿童们创办的妇孺报,也有为各行各业创办的行业报。这就是近代新闻史上的第一次办报高潮。 方晓红中国新闻史(2) 据材料二,概括报刊这一传播媒体在当时发展的突出特点。中国人自办为主;政论报刊影响最大;内容丰富,贴近民众 【材料三】18(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这三份报刊所宣传的主要思想。 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民主与科学思想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报刊作为大众传播媒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宣传进步思想文化,批判落后封建制度,唤醒民众觉悟,支持配合政治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