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物技术实验报告姓名:张龙龙学号:2011506066班级:11 级生技 02班前言: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是一类存在于包括水母、水螅和珊瑚等腔肠动物体内的生物发光蛋白。当受到紫外或蓝光激发时,GFP 发射绿色荧光。它产生荧光无需底物或辅因子发色团是其蛋白质一级序列固有的。GFP 由 3 个外显子组成,长 2.6kb;GFP 是由 238 个氨基酸所组成的单体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 27. 0kMr,其蛋白性质十分稳定,能耐受 60处理。1996 年 GFP 的晶体结构被解出,蛋白质中央是一个圆柱形水桶样结构,长 420 nm,宽 240 n
2、m,由 11 个围绕中心 螺旋的反平行 折叠组成,荧光基团的形成就是从这个螺旋开始的,桶的顶部由 3 个短的垂直片段覆盖,底部由一个短的垂直片段覆盖,对荧光活性很重要的生色团则位于大空腔内。发色团是由其蛋白质内部第 65-67位的 Ser-Tyr-Gly自身环化和氧化形成. 一.实验目的1、了解表达用基因克隆引物设计的原理和方法。2、了解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外源基因的原理、流程及方法。3、掌握 PCR、DNA 片段的酶切与连接、细菌转化、阳性克隆筛选、质粒提取、DNA 样品的纯化、核酸电泳等分子生物学基本技术。 二实验原理基因工程一般包括四个步骤:一是取得符合人们要求的 DNA 片段,这种DN
3、A 片段被称为“目的基因” ;二是将目的基因与质粒或病毒 DNA 连接成重组DNA;三是把重组 DNA 引入某种细胞;四是把目的基因能表达的受体细胞挑选出来。本实验根据绿色荧光蛋白(GFP)的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用该引物将GFP 基因从含 GFP 基因的质粒中扩增出来。再利用双酶切切开表达载体pET23b 和目的基因的两端接头,通过 T4 连接酶 GFP 基因与表达载体重组。将含 GFP 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导入宿主菌 BL21(DE3),在 IPTG 的诱导下,使 GFP基因表达3. 实验材料及仪器1、实验材料:含有 GFP的质粒;DNA Marker;DH5;BL21;2、仪器:恒温培养箱
4、、超净工作台、恒温摇床、制冰机、台式离心机、涡旋振荡器、冰箱、电泳仪、透射仪、PCR 仪、PCR 管、刀片、玻璃涂棒、酒精灯、无菌牙签、吸水纸、微型离心管、台式冷冻离心机、塑料手套、1.5ml 离心管。四.实验内容4.1 质粒的提取、酶切及电泳鉴定:1) 实验试剂:LB 培养基;溶液;Tris-HCl(pH=8);溶液;溶液;酚/氯仿抽提液;无水乙醇;电泳缓冲液;加样缓冲液;GoldView核酸染色剂;1%的琼脂糖凝胶;Xho(10U/l);Nde(10U/l);T4 DNA lisase。2) 实验步骤:质粒的提取与鉴定(1)在含有质粒的 DH5 平板菌落上挑取单菌落,接种于 20ml含有
5、100l /ml Apm的 LB液体培养基中,37、200rpm 振荡培养过夜。(2)分装菌液到 1.5ml离心管中,冰浴 2min。4、12000rpm 离心 5min,收集菌体,弃上清。再用同样方法收集一次菌体。(3)将细菌沉淀重悬于 100l 预冷的溶液中,涡旋剧烈振荡 ,混匀,冰浴10min。(4)加 200l 新鲜配制的溶液,盖紧管口,轻柔快速颠倒离心管 5次,充分混匀,冰浴 5min。(5)加入 150l 预冷的溶液,盖紧管口,轻柔快速颠倒离心管数次,使溶液在粘稠的细菌裂解物中分散均匀,见白色絮状沉淀,可在冰上放置10min。4、12000rpm 离心 10min。 (6)加等体积
6、的酚/氯仿(1:1),震荡混合有机相和水相,冰浴 3min。4、12000rpm 离心 10min,吸取上层水相转移到另一新离心管中。(7)加等体积的氯仿:异戊醇(24:1),振荡混合有机相和水相,4、12000rpm 离心 10min,吸取上层水相转移到另一新离心管中。(8)加入 2倍体积预冷的无水乙醇,-20沉淀 DNA 10-20min。4、12000rpm 离心 10min,弃上清,留沉淀(管底有少量白色沉淀)。(9)分 2次加入 1ml预冷的 70%乙醇洗涤沉淀, 12000rpm 离心 5min,抽吸去除所有上清,放置室温干燥,让酒精挥发。(10)加 30l TE(内含浓度 50g
7、/ml 的 RNase A)溶解 DNA,37放置30min,消化 RNA。-20保存备用。(11)制 1%的琼脂糖凝胶:加 25mlTAE缓冲液于三角瓶。称取 0.25g琼脂糖加到三角瓶中,与微波炉加热至完全溶化。冷却至 60左右,加 1l 的GoldView溶液,摇匀。轻缓倒入封好两端和加上梳子的电泳胶板中,静置冷却30min以上。轻轻拔掉梳子,将凝胶放入电泳槽中,加入电泳缓冲液(TAE)中,使电泳缓冲液刚好没过凝胶约 1mm。(12)点样:取 5l 质粒 DNA及 2l 加样缓冲液混合上样,80100v 约电泳2030min。质粒 DNA的酶切(1)酶切:按如下双酶切体系(20l)混合反
8、应物 质粒 5l 3lXho(10U/l) 0.5l 0.5lNde(10U/l) 0.5l 0.5l10buffer 2l 2lddH2O 12l 14l先加水,再加 buffer,加质粒,加内切酶,放离心机上混匀。在 37水浴4h。(2)电泳,在紫外观察分析仪上观察酶切结果。 4.2目的基因的获得和重组载体的构建1) 实验试剂:模板 DNA;dNTP;Taq DNA聚合酶;引物;10buffer(内含 Mg2+);ddH 2O;10T 4DNA连接酶 buffer;T 4DNA连接酶。2) 实验步骤:目的基因的获得、检测及回收(1)依次混匀下列试剂:反应体系ddH2O 9.5 lMix 1
9、2.5 l上游引物 1 l下游引物 1 l模板 1 l混合后瞬时离心。(2)PCR 反应程序94 预变性 3 min94 变性 30 sec52 退火 30 sec 30 个循环72 延伸 1 min72 延伸 1 min4 (3)电泳:扩增产物用 1% 的琼脂糖凝胶进行电泳分析,检查反应产物及长度。(4)用干净的刀片将需要的 DNA条带从凝胶上切下来,称取重量。(5)以 0.1g 凝胶对应 300l 的体积加入 PN。(6)50 水浴 10min ,期间不断温和上下翻动离心管至胶完全溶解。(7)将上一步的到的溶液加入到一个吸附柱中,吸附柱再放入收集管中,13000rpm 离心 60s,弃掉废
10、液。(8)加入 800l 漂洗液 PW,13000rpm 离心 60s,弃掉废液。(9)加入 500l 漂洗液 PW,13000rpm 离心 60s,弃掉废液。(10)将离心吸附柱放回收集管,13000rpm 离心 2min。(11)取出吸附柱,放入一个干净的离心管中,在吸附膜的中间位置加入适量洗脱缓冲液 EB 30l,洗脱缓冲液在 65水浴中预热,室温放置2min,13000rpm 离心 1min,然后将离心的溶液重新加回到离心吸附柱中,13000rpm离心 1min。(12)电泳检测回收产物,余置于-20保存。重组质粒的连接将 PCR扩增的目的基因片段产物与 PGM-T载体连接。反应体系(
11、l)如下;体系成分 体积(l)溶液 5PGM-T载体 0.2目的基因产物 4.8 将反应液混合,16 30 min。4.3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1) 实验试剂:LB 培养液;0.1mol/L CaCl2溶液; E.coli DH5 受体菌(R -M-);LB 培养基;氨苄青霉素;IPTG;X-gal。2) 实验步骤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1)活化 E.coli DH5 菌株:将实验室保存的 E.coli DH5 菌株甘油管用无菌去离子水 1:100稀释后,平板划线法接种在无抗生素的 LB固体培养基上,37培养过夜,见有菌落长出,用接种环从平板上挑取一个单菌落,接种到20ml无抗生素的新鲜 LB液体
12、培养基中,37、200rpm 振荡培养过夜。(2)按照 1%接种量,从上述培养液中吸取菌液 2ml,转接入 200ml新鲜的无抗生素的 LB液体培养基中,37、200rpm 振荡继续培养至 OD400值为 0.3-0.5左右。(3)在已灭菌的 10ml离心管总吸取上述培养液 10ml,冰浴 20min 后,4、6000rpm离心 10min,收集菌丝,弃上清。(4)加 2ml冰预冷的 0.1mol/L CaCl2溶液,重悬菌体,冰浴 10min。4、6000rpm离心 10min,收集菌丝,弃上清。(5)将每一份沉淀轻缓的悬于 0.4ml冰预冷的 0.1mol/L CaCl2溶液中,轻轻重悬菌
13、体沉淀。冰上放置 10min。(6)分装 100l/管(冰浴分装),置-4冰箱保存。连接产物转化感受态细胞(1)转化用固体 LB培养基平板的制备向含有 100g/ml 氨苄青霉素(Amp)的固体 LB培养基平板上加50mg/ml的 IPTG 16l 和 20mg/ml的 X-gal 40l ,用灭菌涂布棒涂布均匀,37避光倒置 3 h,让溶解 X-gal的二甲基酰胺尽量挥发干净。加入 IPTG和 X-gal的转化用平板应避光保存,以防试剂见光分解。(2)连接产物转化 E.coli DH5 感受态细胞去 5l 连接产物加到 100l E.coli DH5 感受态细胞(从-70冰箱取出放于冰上,带
14、钢解冻加入连接产物)中,轻弹混匀,冰浴 20min。取出离心管,42水浴热击 90s,立即置冰浴中冷却 3min。向离心管中加入 900l 37预热的无抗生素的 LB液体培养基,混匀后,37、200rpm 振荡培养 1 h,复苏菌体。取出离心管,6000rpm 离心 2min,弃上清 800l,用剩余的月100l 上清液将沉淀菌体吹打混匀后,加到含 100l/ml 氨苄青霉素(Amp)的 IPTG和 X-gal的 LB固体培养基平板上,用无菌涂布棒轻轻涂布均匀。放在室温直至液体吸收。倒置平板,37恒温培养 14-16h,直至长出单菌落。4.4重组子的筛选鉴定1) 实验试剂:dNTP;Taq 聚
15、合酶;引物;10buffer(内含 Mg2+) ;ddH2O ;Nde;Xho;Apm;LB 培养基2) 实验步骤重组质粒的 PCR鉴定(1)挑取单菌落:使用无菌枪头挑取 5个白色单菌落,放入内含有氨苄抗生素的 LB液体培养基的 1.5ml离心管中,振荡培养 4h以上,吸取 0.5l 菌液作为PCR反应模板,其余继续培养。(2)PCR 反应体系(10l)ddH2O 9.5 lMix 12.5 l上游引物 1 l下游引物 1 l模板 1 l混匀后瞬时离心。(3)PCR 反应程序94 预变性 3 min94 变性 30 sec52 退火 30 sec 30 个循环72 延伸 1 min72 延伸
16、1 min4 (4)电泳: 扩增产物用 1%琼脂糖凝胶进行电泳。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1)挑取上述经菌液 PCR鉴定为阳性的菌落,接种到 20ml含 60g/ml Apm 的 LB液体培养基中,37、200rpm 摇床培养过夜。(2)质粒 DNA的提取(碱裂解法),加 50-100l TE(内含 50l/ml 的RNAaseA)溶解 DNA,37放置 30min,消化 RNA。(3)双酶切鉴定体系:用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对 PCR阳性菌落提取的质粒做双酶切鉴定。酶切体系(20l)体系成分 体积质粒 5lXho(10U/l) 0.5lNde(10U/l 0.5l)10buffer 3.0lddH2O
17、11l4.5目的基因在原核细胞中的表达1) 实验试剂:LB 培养基;kan;IPTG。2) 实验步骤(1)重组质粒的转化:将重组质粒转化表达宿主菌 E.coil BL(2)重组质粒的鉴定(3)重组质粒的诱导表达五.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一:质粒 DNA 的提取和酶切电泳鉴定实验结果:当时实验时,有两个是只加氯仿,还有两个是按实验步骤操作的,结果只有两条明显的条带.如图 2所示。有条带的是 1、4 管没有条带的是 2、3 管实验分析在实验过程中,试剂添加失误或试剂配制不成功。导致未提出纯化DNA。杂质没有去除干净,DNA 没有完全提纯加入酚/氯仿没有被异戊醇/氯仿中和完全,导致那两个失败。实验二:目
18、的基因的获得和重组载体的构建实验结果 跑胶结果:与 maker比较得 bp DNA 胶重:3g 电泳检测结果:与目的基因大小一致 实验三:大肠杆菌感受态的制备和连接产物转化感受态细胞实验结果:失败,没有筛选出蓝白斑实验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操作不严谨,不够细心小组成员在无菌操作时其他组员在旁边说话,可能谈话的过程中,使溶液或器皿受到污染,导致实验失败在涂板时,没有将溶液均匀地涂开或涂板的时间太短,导致实验失败实验四:重组质粒的酶切和 PCR鉴定实验结果:获得重组质粒 操作过程中仪器故障 实验分析:刚开始实验失败,失败的原因是 PCR仪在工作时突然停止,导致重组质粒在 PCR扩增时没有充分扩增,导
19、致实验失败。图片上最后一个条带有点暗,原因是点滴的体积太少。实验五:目的基因在原核细胞中表达实验结果:可观察到荧光络合物。如图 4所示实验分析:归功于小组团员的团结和努力六实验讨论讨论:重组质粒转化率不高,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1)生长时期:实验发现在对数中期的大肠杆菌易生感受态,转化时菌浓度应控制在不超过 107个/ml。浓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转化效率。 (2)CaCl2法 0 放置时间的影响:细菌经 0 CaCl2处理后转化率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加,24 h达到最高,之后转化率逐渐下降。 (3)化合物及无机离子的影响:在钙离子的基础上,联合其他二价金属离子或还原剂等物质处理细菌,可使转化率
20、提高 100-1000倍。 (4)质粒大小、构型的影响:用于转化的质粒 DNA应主要是超螺旋态 DNA。转化效率与外源 DNA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但当加入外源 DNA的量过多或体积过大时,转化效率就会降低。1 ng超螺旋 DNA即可使 50 ul的感受态细胞达到饱和。一般情况下 DNA溶液的体积不应超过感受态细胞体积的 5%。 (5)防止杂菌和杂 DNA的污染:整个操作过程均应在冰浴低温和无菌条件下进行,所用器皿,如离心管、EP 管等均应彻底洗净,并经高压灭菌处理,所有的试剂都要灭菌,且注意防止被其他试剂、DNA酶或杂 DNA所污染,否则均会影响转化效率或杂 DNA的转入,为以后的筛选、
21、鉴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6)试剂的质量:所用的试剂,如 CaCl2等均需是最高纯度的,并用超纯水配制,最好分装保存于干燥的冷暗处。 (7)42 热处理时间很关键,转移速度要快,且温度要准确,同时注意热处理过程中离心管不要摇动。 ( 8)菌液涂平皿操作时,应避免反复来回涂,因为感受态细胞的细胞壁有了变化,过多的机械挤压涂布会使细胞破裂,影响转化率。心得体会:本实验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与我们平时实验经历相比对我们的要求更多更严。它主要要求我们形成认真思考的习惯,自己查阅本实验的相关文献,分析本实验的目的,通过本实验要达到什么样的结果,达到预计的结果需要通过怎样的方案实现,根据实验需要和自己的相关
22、了解自己设置适合的实验方案,增强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也使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得到了提高,并学会把我们所学的知识有机的结合到一起。七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刘亮伟,陈红歌,刘新育,王明道,高玉千,梁振普,邱立友,申进文. 基因工程操作中易犯错误分析及对策J. 化工高等教育 ,2009,04:61-64.2牛延宁,刘敏,马黄如,王晖. 基因工程实验教学中检测重组 DNA 分子方法的改进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12:109-111.3秦红霞,王萍兰,徐玲玲,李同建. 基因工程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 安徽农业科学,2010,07:3813-3814+3816.4财音青格乐,杨冬,刘士望,张
23、爽,刘琳. 基因工程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实践J. 化学工业与工程,2005,S1:81-82.5穆虹,易继财,姚涓. 基因工程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教学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07:102-104.6何燕,张婷,吴昌学,杨明,单可人,官志忠. 医学生物技术本科生基因工程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 现代医药卫生,2013,11:1735-1736.7曾凤英,臧学丽,郭红军. 浅谈基因工程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09:45+48.8陈国梁,薛皓,贺晓龙,孙志宏. 普通院校基因工程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2,04:47-50.9朱旭芬,赵小立,丁鸣,金文涛. “基因工程实验”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 中国大学教学,2011,08:54-55.10韦宇拓,杜丽琴,陆坚,卢春花,梁晓夏. 标准模块化设计在基因工程实验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 安徽农业科学,2012,18:9959-9960图一图二图三图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