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 培 感 悟历史课程教学教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国培结束了,回顾培训过程,感慨万千。作 为一线教师,我也经历了一个思想转变过程。从刚开始认为是一个负担,到后来积极学习、认真撰写心得、日志、反思,到后来主动与同行交流、完成作业,这其中的变化令自己也不敢相信。根据培训感悟及本人教学经验,我认为历史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教学中的主体与主导。历史课教学的关键,是要在教师主导作用的影响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两者关系达到和谐统一,其中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应当是在主体意识支配下的自觉行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 切忌包办过多,如单元前言、每 课 的学习导言、楷体字叙述的
2、课文等等要让学生自己去读,达到学习、理解的目的,教师尽量避免过多讲述,引 领学生达到学习的目的就可以了。这样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第二、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坚持不懈地进行学习。但历史课自身较强的理论性、知识性使许多学生学起来感到有些枯燥。因此,历史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至关重要。方法很多,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就是一种很重要的方法,利用多媒体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在学校具备网络资源的条件下,历史教师应开发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
3、如利用网络音像兼备、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特点制作教学课件,使教学内容动态化、形象化、趣味化;利用各种信息资料拓展学生视野;利用网络超越时空的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每个单元设立的“学习与探究 ”课,不能忽 视,同样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兴趣。第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在一定的认识论指导下,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的和任务所采取的途径、手段和方式,以及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的思考过程和思维方式。它在学生获取知识、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能力,特别 是创造能力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能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发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良好的
4、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见,教法运用是否得当,直接关系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教无定法,因人而异,但万变不离其宗,教 师在教学 过程中要自己揣摩、使用。第四、教学反思。反思是教师自我检验,自我超越的过程。教学反思的内容是多方面的,诸如 总体课程目标的反思,总体课程内容的反思,总体课程组织的反思,科目目标的反思,科目内容的反思,科目组织的反思,单元目标的反思, 课程中具体学习活动的反思等等。教师只有通过认真反思,才能清晰地认识自己教育教学行为中的功过是非,从而使自己摆脱单凭经验的方法及程序而产生的习惯,从所有纯粹个人的、直接的、局部的、暂时偶然经验中解放出
5、来。有系统地反思实践中的各种理解和观念,使之清晰化,并形成一种批判与自我批判的观念,使过去的经验得以纯化,并成为发展进步的工具。这对教师本身是有益的,也是十分必要的。第五、师生关系的问题。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注意师生的关系。在学生面前,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都是与学生的交流。良好的交流能帮助师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无论在课堂,还是在课下,教师的言行都能达到与学生的交流作用。恰当、及时、真诚、平等的情感与思想的交流,不仅促成了师生双方的相互理解、信任、合作,使工作容易落到实处,而且有利于营造出一个真诚、理解、信任、尊重的意识场, 让师生在 宽松、愉快的氛围中,品味着真情,享受着感动,体验着成功,使思想得以升华,灵魂得以净化,品位得以提升,崇高的历史得以在肥美的人文沃土中生根、发芽、开花、 结 果。当然,我也不可能面面俱到。需要注意的问题还很多,如教师语言的表达、作业的设计与批改、解题方法的辅导等等。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以上若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