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腹有诗书气自华舌尖上的诗味说课稿蔡衡一、导语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早上好!我是第 号选手。民以食为天,天下熙熙皆为食来;天下攘攘也皆为食往。有句古语说“君子远庖厨”,厨师们总在烟雾缭绕,五味俱齐的厨房之中,何曾与文人墨客,唐诗宋词扯上一点关系?但,今天就让我们大开五官,一起来分享与品味一道舌尖上的诗词飨宴吧。 二、 教材分析腹有诗书气自华是高教社出版的中等职业学校教材,基础模块下册,第六单元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课题。第六元对学生提出了“联系不同时期、不同创作背景和不同创作风格,体会其丰富的情感意蕴和优美的语言”的要求。我想,编者将古诗文欣赏实践活动课安排在下册的最后一单元并非是偶然。这样
2、的要求是建立在一至五单元介绍工艺流程、交谈、即席发言、演讲、即兴演讲的口语交际训练以及对唐诗宋词的学习的基础上,意在让学生通过古典诗歌读写实践活动,对之前所学融会贯通,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三、 学情分析正所谓因材施教,现在我来介绍一下我任教的班级,12 烹饪一班是我校烹饪的实验班,与麒麟山庄、深圳市内的中高档酒店都有紧密的校企合作,本班学生的专业方向 90%以上为中餐烹饪,即中餐热菜、果蔬雕、中餐面点首先,从入校初的学生心理分析档案、课前的调查问卷和预习准备中,我们知道这些学生与大部分中职学生一样,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打好必要的语文基础。学生尤其对日常生活中少用的古诗
3、抱有莫名的排斥感。其次,学生在一年的烹饪艺术课程后,有一定美术基础,但不懂的将其运用在诗词阅读和理解上,同时对诗词学习感到动力缺乏,认为与专业无关。基于上述学情,以及新教学大纲提出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文学作品欣赏能力”的要求。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加工”,以便对学生进行深入浅出的引导四、 活动目标1、通过各种活动,运用初步掌握诗词的阅读方法,积累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的搜集、整理能力,归纳、分析能力以及口语表达、鉴赏写作等能力。3、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 培养正确的职业发展观,提高文化素养在其职业成长规划中的地位。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
4、学习方式,在活动中培养对诗词的理解力和审美水平。 活动难点:古典诗歌与菜式创作课时安排:2 课时活动指导课(1 课时)实践活动(3 周)活动展示课(1 课时)五、 活动设计活动分组:信息搜集组、模拟创作组(一)活动准备课:饮食与诗词知识竞赛(1 课时)第一部分:菜名竞猜(必选题)通过观察图片、选择与菜式相符的菜名,分别是洱海映月、乌云托月、半月沉江、二十四桥明月夜,通过对相对简单的菜式所相对应的景物的关系,寻找出与景物情境相符合的菜名。第二部分:依情选诗在大屏幕上,投影一副本班学生的国赛参赛作品,请学生本人对其中的果蔬雕景物进行说明,请学生根据情感的不同,选出相应的诗句。通过两个诗词竞赛的部分
5、,引出“物象”与“意象”的概念,即物象可以有多样性,同一个物象可以有不同的物理及艺术特点;依据情感的不同,同一个物象,可以寄托不同的情感,进而在诗歌中呈现出不同的意象的情感特征。第三部分:知识竞赛意象的情感特点月、柳布置作业:资料搜集与案例分析:大董意境菜(二)案例学习与角色扮演(1 课时)根据著名厨师董振祥所创的“意境菜”,学生通过情景剧中的“擂台赛”的角色扮演的质疑与解答,更好地理解诗歌与菜肴的意境融合。角色一:主厨(菜式创作者,需向客人解释菜式创作与诗歌的联系,用语言的描述来解释诗境)角色二:顾客(菜式品尝者,初次品尝菜式,对诗歌与菜式的结合缺乏深层次的理解,提出对诗歌意象和意境的疑问)
6、教师点拨:顾客问题请注意关注菜品的光、声、形、色和典故等。对主厨回答不当之处予以指正。主厨回答要依据诗歌的具体情境,注意诗歌的创作背景、蕴含的情感、具体情景想象。(要求在回答中加入个人理解和想象,增添景物细节描述,加入一个故事和使用一个比喻句总结全诗。)角色三 服务员 布置享用菜式的餐厅环境:美术品设置以及音乐。设计目的:通过情景对话中的问答来完成学生在诗词阅读中质疑探究想象顿悟的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让学生在问答的模式中理解诗歌创作的本意以及厨师想借助诗歌表达的情感和艺术构思,通过问题清单和答题的想象扩写,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审美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三)作业与展示依据餐厅中的四季
7、为主题,运用自己或别人已经创作的菜式图片又或是自行创作的菜式配诗命名,制作菜单,提供图片,并附说明。主题分别为“春意、夏情、秋趣、冬致”,全班分为四个小组,进行菜式配诗主题创作,搜集四季的诗歌作品和节日诗歌(节日诗歌按时间顺序纳入四季创作主题),在第二课堂进行展览,并评出创意小组、最具古典诗意小组等。六、 教学反思本次活动是一堂语文实践活动课,一改从前的传统教学,在精彩有趣的活动中让学生掌握重要的知识点;通过这次活动,大多数的学生增加了自信,意识到了组内合作的必要性,通过各组的竞争,发现了自身知识储备的不足,但也有一部分同学不愿参与到活动中来,积极性不高,依赖思想严重,这是值得注意的。因此教师在今后的活动探索中,要更注意观察和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在活动环节的设置上尽量做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争取达到“ 全民总动员 ”的活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