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晋籍干部与解放战争时期伏牛山东麓县级人民政权建设.doc

上传人:dreamzhangning 文档编号:2635217 上传时间:2018-09-2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晋籍干部与解放战争时期伏牛山东麓县级人民政权建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晋籍干部与解放战争时期伏牛山东麓县级人民政权建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晋籍干部与解放战争时期伏牛山东麓县级人民政权建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晋籍干部与解放战争时期伏牛山东麓县级人民政权建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晋籍干部与解放战争时期伏牛山东麓县级人民政权建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晋籍干部与解放战争时期伏牛山东麓县级人民政权建设路学军 (平顶山学院, 河南 平顶山 467000) 摘要:1947 年 8 月,陈谢大军 南下豫西,大量晋籍干部随军南下。在陈谢大军开辟了伏牛山东麓解放区后,晋籍干部广泛参与了新解放区的地方政 权建设,而在 县级政权中,晋籍干部也起到了骨干作用;他们在组建地方政权和武装,开展土地和支前工作,发展解放区经济文化事业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地促 进了解放区的巩固与 发展。关键词:晋籍干部 伏牛山东麓解放区 县级政权解放战争时期,晋籍干部在伏牛山东麓解放区县级政权建设中担负着重要角色,对于解放区的巩固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对此,学术界尚缺乏研究,

2、有鉴于此,本文即以此为研究对象,冀以厘清史实,并对其特征与意义作出分析。一、晋籍干部进入伏牛山地区的历史背景1946年 6月 30日,解放战争全面爆发。经过一年的内线作战,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至 1947年 7月,共消灭敌军约 110万人。此时,随着双方力量的消长,战场上的攻守格局发生了根本的转换;人民解放军虽然在数量上还暂居劣势,但战略战术灵活,士气高昂,已经具备战略进攻的能力。在这种局面下,中共中央审时度势,决定发动战略反攻,将战争引向国统区。对此,毛泽东主席在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一文中明确指出:“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

3、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彻底破坏国民党将战争继续引向解放区、进一步破坏消耗解放区的人力物力、使我不能持久的反革命战略方针 1(p.1230) 为实现中共中央的战略意图,1947 年 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四个纵队突破国民党军黄河防线。在取得鲁西南战役胜利后,刘邓大军继而挺进大别山地区,揭开了全国战略反攻的序幕。为配合刘邓大军的反攻,中共中央决定陈毅、粟裕率领华东野战军主力南下开辟豫皖苏解放区,陈赓、谢富治亦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太岳兵团南下豫西,开辟新解放区。至此,人民解放军三路大军在中原地区排成品字形格局,与国民党军展开了逐鹿之争。关于陈谢兵团南下豫西的情况

4、,陈赓大将回忆说:一九四七年四、五月间,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和太岳军区的部队,横扫晋南的敌军,收复和解放了二十五座县城,歼敌二万多人。晋南敌人除了运城、安邑、临汾等几个孤立据点以外,已经全部肃清。六月,党中央要我到陕北去,部署四纵队的下一步行动。”“改变了要我四纵增加到陕北战场的原议,决定以四纵、九纵、三十八军组成一个兵团,挺进豫西,配合主力作战。 2 (p.1-2)陈谢兵团又称太岳兵团,其主力是晋冀鲁豫解放军第四纵队和第九纵队。这两个纵队的所属部队长期在晋南一带活动,部队中有大量的山西籍指战员,特别是第九纵队即为陈谢大军南下前由太岳军区地方部队升格而成,被当时太行山老区人民称为“太行山劳动

5、人民的第三个儿子” 3 (p.4),基层官兵更是以晋籍人员为主。原九纵老战士张海龙是山西省陵川县人,他回忆道, “1945年元月我参加了本区的抗日区干队” 。1945 年 5月编入太行四分区独立团,1947年 8月,部队编入九纵。 ”4再如九纵老战士路成元亦为山西省陵川县人,1943年他参加八路军太行四分区陵川独立营,1947 年 8月九纵成立,编入该部,之后随大军南下豫西。 5 应当说,类似的情况在陈谢兵团之中是很普遍的。陈谢大军挺进豫西,其作战行动分为两个阶段,1947 年 8月到 10月,其在洛阳附近作战。1947 年 11月,陈谢大军发动伏牛山东麓战役,九纵攻克鲁山、宝丰、叶县、南召、

6、方城。四纵攻克临汝、郏县、登封。至此,伏牛山东麓的广大地区宣告解放。 3 (p.67)关于伏牛山东麓战役的情况,陈赓将军也回忆道:我们根据主席的指示,十月底开始南下,十一月一日至五日连克宝丰、鲁山、南召、方城、叶县、临汝、郏县、登封诸城。”“这样我们的主力就胜利在伏牛山东麓展开,歼灭敌人的地主武装,发动群众。到十一月底止,先后建立了豫陕鄂边区行政公署和七个专区、三十一个县的人民政权,七个军分区的地方武装。豫陕鄂根据地初步形成。 2 (p.8-9)从陈赓将军等的回忆中可以看到,陈谢兵团南下后,在伏牛山东麓战役中,连战连捷,相继攻克宝丰、鲁山等诸城,在这一地区开辟了新解放区,并迅速建立了各级地方人

7、民政权。为了建立和巩固新生的地方政权,陈谢兵团抽掉了大批部队官兵作为地方武装的基干或是到地方政权工作,当时“我军挺进豫西后,在连续作战的同时,积极地进行了发展群众运动的工作。部队既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我们根据主席的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的思想,在保持主力战斗力的条件下,先后抽出十二个团作为地方武装的基干,又抽调了两千多干部做地方工作,并且发动整个部队做群众工作。 ”2 (p.13)与此同时,为了配合陈谢大军南下豫西作战,保障新解放区地方政权建设迅速展开,太行老解放区也选派了大量地方干部、民兵南下。原豫陕鄂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刘梅回忆说:“我当时任晋冀鲁豫太行四专署副专员。这次渡河

8、南下,我担任太行三、四专区参战民兵、民工的总指挥,三、四专区参战民工有一万多人。”“我们的任务是跟随陈谢集团九纵进军,九纵打到哪里我们就跟到哪里,除配合主力作战外,搞好后勤支援工作。” 6 (p.190) 再如1947年 7月,根据指示,太行老区抽调数百名干部,组成一支干部大队,由孙竹庭、李庆伟、戴云程率领,随陈谢大军挺进豫西,他们之中的不少人后来都曾到伏牛山东麓新解放区工作。这样,随着陈谢兵团在伏牛山东麓连续取得胜利以及伏牛山东麓新解放区的开辟,大量来自太行老解放区、富有工作经验的山西籍干部纷纷进入伏牛山东麓新解放区,他们大都充实到各级地方政权当中,成为了新政权的重要力量,而在新区的县级领导

9、干部中,山西籍干部更是充当了骨干力量。二、晋籍县级干部的任职分布与特征在伏牛山东麓解放区开辟后,大量有解放区工作、斗争经验的晋籍干部充实到了新区县级领导岗位中,成为了新解放区县级政权的主要领导力量,据平顶山革命史等文献记载,他们任职的情况如下表。姓名 籍贯 职务 开始任职时间郭树屏 山西沁源现县 郏县县工委副书记兼任郏县独立团副政委1947年戴云程 山西浑源县 鲁山县县委书记 1947年 11月李涵若 山西省夏县 鲁山县县长 1947年 11月杨觉民 山西省屯留县 宝丰县秘书兼马街区区长、郏县工委书记兼县长1947年、1948年 1月王武烈 山西省左权县 临汝县县长 1947年 10月纪登奎

10、山西省武乡县 鲁山县县委副书记 1948年晋量子 山西省赵城县 叶县县长 1949年 2月从上表中可以看到,在 1947年到 1949年两年当中,今平顶山市所辖各县中,均有晋籍干部充当重要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人,晋籍干部在当时伏牛山东麓解放区地方政权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也可从中略见一斑。来自山西的县级干部,是太行老解放区对伏牛山东麓新解放区的重要支持。这些晋籍干部在老区多数是当地的骨干,可以说,他们的到来对促进新区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一般而言,到新区工作的晋籍干部,尤其是县级晋籍干部多具有如下特点:1、多数曾受过教育,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为保证到新解放区工作的顺利开展,更好的支持新区政权建设,当时太

11、行老解放区选派到伏牛山东麓任县级领导的干部,多数曾接受过各种教育,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如以下几例:戴云程,系山西浑源县人,1937 年入党,鲁山解放后第一任鲁山县委书记。戴云程曾就读于中学,毕业后在小学任教。李涵若,山西省夏县人,1937 年入党,解放战争时期曾任鲁山县首任县长。李涵若自幼读书,曾就学于夏县简易师范,毕业后在本县小学任教。杨觉民,山西省屯留县人,1938 年入党,解放战争时期曾任中共郏县工委第一书记兼郏县人民政府第一任县长。杨觉民出身于农民家庭,8 岁时开始读四书五经,后考入屯留县第一高小读书,1934 年 8月考入山西省立长治四中预备班,翌年转入正班学习。晋量子,山西省赵城县

12、人,1937 年 10月入党,解放战争时期任叶县县长和叶县县委书记。晋量子生于农民家庭,10 岁入小学读书,曾考入初中,后因家庭困难而辍学。在当时局势动荡,内忧外患的背景之下,能够接受系统教育,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知识分子数量颇少。在经济文化落后的晋中南地区,知识分子则更是罕见。因此,在太行老解放区中,革命队伍之中知识分子都是宝贵财富。李涵若、杨觉民等晋籍干部有较好的文化水平,派他们到新区来,对于准确领会上级意图,顺利开展工作,促进新区发展都是极为有价值的。2、多数在抗日战争初期就参加革命,经历过严酷环境的考验。抗战期间,太行山地区是抗日根据地,也是侵华日军屡屡重点“清剿” 、“扫荡”的地区,斗

13、争环境十分严酷。在伏牛山东麓新区工作的晋籍县领导干部,大多在抗日战争初期就参加革命,入党时间也普遍较早,具有较长的革命历史。这些干部参加革命后,大都经历了太行山抗日根据地的严酷战斗岁月,经受住了残酷环境的考验,充分表现出了对党和革命事业的忠诚:郭树屏,1936 年 12月参加山西牺盟会,1937 年 8月入党。1939 年开始,他根据组织上的安排,利用教育上的公开职业作掩护,暗中建立党组织,坚持做党的秘密工作。戴云程,1936 年在进步人士的引导下,于 193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以铁路职工的公开身份作掩护,积极从事党的地下斗争。晋量子,1937 年抗战爆发后,在乡参加了农民协会,1937 年

14、10月入党,在农村从事革命斗争。这些干部参加革命和入党时间的具体情况可以从下表中更加清晰的看出来:姓名 参加革命时间 入党时间郭树屏 1936年 12月 1937年 8月戴云程 1936年 1937年李涵若 七七事变后 1937年纪登奎 1937年 1938年晋量子 1937年 1937年 10月杨觉民 七七事变后 1938年王武烈 1938年 1941年 1月3、这些干部大多具有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不少人有武装斗争的经历。在伏牛山东麓工作的晋籍干部,多数长期在根据地从事地方工作,不少人还担任了较为重要的职务,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如以下几例:王武烈先后担任过中共山西省左权县七区区委宣传委员,中

15、共河南省温县二区区委书记,温县县委宣传部长。郭树屏于 1939年底即在沁源县第四区任区长。1940 年,到太岳区党委行政干部训练班参加轮训,10 月结业后任沁源县政府巡视员,1941 年开始从事交通工作,先后负责组建两个县的交通局,曾任太岳行署交通总局邮政科主任科员,总局秘书,总局主任科员,巡视员等职。1938年 2月,赵城沦陷,汾河以东成立了赵城县抗日救亡办事处,晋量子任办事处经济科长。1939 年,任县武委会主任。1941 年春,晋量子调任县各救会主任。1946 年春,晋量子被太岳区党委任命为赵城县县长。1940年 4月,杨觉民到新组建的四区任党团书记兼区长,9 月任平顺县粮食科长,194

16、2 年 9月起,先后任晋冀鲁豫边区七专署交通第四督察处视察员,边区政府交通局干部科科员兼党支部书记,七专署交通督察处秘书,七专署研究室科员。1945 年 4月,任辉县民主政府秘书,代理县长。1946 年 9月,新乡、获嘉、辉县三县合并为新辉县,改任新辉县民主政府民政科科长。晋冀干部不仅多具有地方工作经验,抗日战争中,面临严酷的战争环境,他们之中的不少人还都曾在部队工作,担负一定的军事职责,多有武装斗争的经验,对军事斗争较为熟悉。如 1938年 1月同浦铁路工人在党的领导下,组织建立了抗日武装自卫队,戴云程任大队指导员,1941 年 5月,戴云程奉调任太行五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再如李涵若,加入夏县

17、抗日游击支队,任支队指导员,夏县第五区区长。尔后,李涵若曾任太行六专署总务科科长,武安县区长,博爱县民政科科长,副县长等职。抗战期间,李涵若积极组织敌后武工队,战斗在太行山区。又如杨觉民,曾任屯留县抗日自卫队指导员。1938 年 4月,县抗日自卫队改为县牺盟会游击队,杨觉民任游击队军需长,1938 年 8月,杨觉民参加八路军,任一一五师教导大队班长。 6 应当说,这些晋籍干部大多兼具地方与军队双重工作经验,不少人在老解放区也就是骨干力量。很明显,派遣他们到伏牛山东麓工作,反映了在当时全国战略反攻的局势之下,上级对新区工作的高度重视,这些干部担任新区县级主要领导,对于迅速开展工作,保障新区局势的

18、稳定,促进新区发展都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三、晋籍干部与伏牛山东麓地方政权的发展巩固山西籍干部进入伏牛山东麓新区后,按照上级指示和新区实际,迅速围绕解放区政权建设、土地问题、稳定地方、支援前线等问题开展工作,有针对性地采取了大量措施;尽管其中不乏波折,但还是较好履行了自身职责,基本上保证了新区的稳定和发展。(一)组建地方政权和武装新区解放后,当务之急就是迅速建设政权,以开展支前等各项工作,这一点在当时上级的指示中是很明确的:进入新区之后,首先的任务是打胜仗,占地盘。两者分不开,但是有矛盾。要占地盘,不能不分散一部兵力乃至削弱一部主力,减少野战力量。但不占地盘就没有后方,就不能发展,就不能发动群

19、众,就无法供应军需,就不能使敌分散,也就不好打仗,故分遣适当兵力,展开占地盘是非常重要的。 7 (p.125)伏牛山东麓地区解放后,国民党残余力量、土匪、敌视革命的地方势力还大量存在。为尽快稳定形势,巩固解放区,有效支援前线,各县都迅速组建了基层政权,并积极发展地方武装,配合主力部队作战。这一时期,来自老区的晋籍干部在组建县级人民政权和地方武装方面发挥了主导性的作用。以郏县为例,1947 年 12月,中共豫陕鄂后方工作委员会决定成立中共郏县工委和郏县民主政府,任命杨觉民为工委书记兼县长。1948 年初,杨觉民带九位同志到郏县工作。1 月 4日,发布第一号布告,宣布郏县人民民主政府成立,之后立即

20、成立了精干的办事机构,开始工作。 6 (p.476)中共郏县工委和郏县人民民主政府成立后,郭树屏任工委副书记兼任郏县独立团副政委。在郏县期间,县工委让他主管干部和武装工作。他经常带工作队下乡,调查研究,注意物色、培养、使用在斗争中涌现出来的积极分子,先后组建了郏县公安大队和各区区干队。 6 (p.465)再如鲁山县,1947 年 11月鲁山解放,戴云程即任鲁山县县委书记。当时,鲁山县的局势还很不稳定,国民党政权正处于垂死挣扎,向豫西解放区派遣特务和预伏特务,勾结土匪,采取以政治欺骗、暗杀、武装袭扰相结合的手段,进行反革命暴乱,环境非常危险。戴云程等克服困难,迅速组织建立了人民政权和地方人民武装

21、。 6 (p.468)又如,1947 年 11月鲁山解放,李涵若即任鲁山县首任县长。11 月 6日,解放军主动撤离鲁山,李涵若带领支队武装民兵,到鲁山西部山区开展游击斗争,后辗转到背孜、瓦屋、仓头一带,与土顽进行了激烈斗争。1947 年 11月23日,九纵二十七旅再克鲁山,李涵若率支队进入县城,接着建立中共鲁山县委,为县委委员。他在国民党残余和土匪十分猖獗的情况之下,冒着生命危险,深入农村,发动群众,组织人民政权和地方武装。 6 (p.470)事实上,在伏牛山东麓解放区,各县政权成立前后,其过程与工作环境也多和郏县、鲁山情况类似,而在这其中晋籍干部的主导用是明显的。(二)开展减租减息、组织支前

22、工作1946年 5月 4日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 ,简称五四指示 。 该指示决定将减租减息的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 五四指示揭开了解放区土地立法的序幕。伏牛山东麓解放后,各个县级政权也纷纷在所辖农村开展土地改革运动。这一时期,在伏牛山东麓各县工作的晋籍干部多数在老区参加过土改工作,有着开展土改活动的经验。如 1947年秋,晋冀鲁豫中央局在河北冶陶召开由薄一波主持的土改会议,晋量子就曾参与会议,学习中央有关土改的政策。 6 (p.469)不过,在伏牛山东麓新区开辟后,由于工作斗争环境复杂,在土改过程中一度出现了“分浮财”等左倾错误,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损失。经过上级机关的及时纠

23、正,新区改变了强行推行土改的做法,各县都先从减租减息开始,待条件成熟时,再逐渐开展土改工作。 8如新区解放后,王武烈曾任临汝县人民民主政府县长。他后来回忆道,到临汝工作后, “我们初期在发动群众时,执行了一套左的走马点火政策,即对恶霸地主实行抄家点火分浮财的办法,这种做法实行不到一个月就被纠正了。”6 (p.190) 之后,改为发动群众,开展减租减息。再如戴云程、李涵若在鲁山工作期间,杨觉民在郏县工作期间,也都常亲自深入农村,到各地发动群众,开展减租减息,而这都体现了当时新区土地工作的特点,保障了新区农村环境的平稳。此外,伏牛山东麓解放后,严重的战争局面并未过去,为支援全国解放,各县多承担了繁

24、重的支前任务。新区各县级干部,也把支前工作做为工作的重要一环,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例如,1948 年夏,解放军发动了豫东战役,在攻克开封的战斗中,由于战况激烈,解放军出现了较大伤亡,郏县为此承担了二千多伤员的安置工作。当时郏县医疗资源紧张,医生数目也很少,县委县政府动员全县所有的医务人员参加。 6 (p.195)经过县委县政府的全力工作,郏县最终较好的完成了安置伤员等支前任务。再如 1948年 10月,临汝全境解放后承担了大量的支前任务。王武烈亲自主持支前工作,在他的努力下,临汝动员了大量人力物力支援前线,并接受了一大批伤员到临汝安置。 6 (p.493)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到,伏牛山东麓解放区虽然

25、解放时间较晚,情况复杂,而且在处理土地问题时,各县在初期也曾犯了一些左倾错误,但经过上级纠正和自身努力,土地问题最终得到了稳妥解决,保证了新区局势的大体稳定,同时支前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绩,为支援解放战争做出了贡献。(三)开展剿匪伏牛山地区位于豫西,横亘数百里,这一地区地形复杂,道路崎岖,山高林密。长期以来,伏牛山东麓的鲁山等地匪患严重。这里山大坡多,谷深林密,交通闭塞,文化落后,经济萧条,是匪患滋生与存在的理想活动场所。伏牛山东麓新区开辟后,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各县领导都把剿匪工作放到了重要的工作日程上。各县政权和地方武装配合主力部队,采取武装剿灭、规劝投诚等方式,逐渐减轻并最终解决了匪患问

26、题,在这一过程中,晋籍县领导大都亲自参与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 1947年 10月,九纵司令员秦基伟接见豫陕鄂五专员刘梅时,决定由王武烈任临汝县人民民主政府县长。当时,县政府的主要任务是配合部队开展剿匪反霸斗争,1947 年冬,汝河北岸出现一批土匪,向南岸解放区进犯,王武烈亲自带领工作人员和民兵阻击,经过几天战斗最后打退了敌人。1948 年初,匪首毛万年、王宗法带领数百土匪聚集在汝河北岸,准备进攻南岸解放区,攻打县政府,王得知消息后,组织民兵和直属队,配合部队消灭了敌人。1948年 1月,临汝县第三次解放,因部队东移郏县,一部分土匪又一次潜入县城,王武烈得知后,再次亲自带领县大队剿匪,保卫了

27、新生的人民政权。再如中共郏县工委和郏县人民民主政府成立后,郭树屏任工委副书记兼任郏县独立团副政委。在郏县期间,县工委让他主管干部和武装工作。镇压了一批罪大恶极的地霸、匪首,收缴枪支 8000余支。1948 年 12月,陈谢大军九纵参谋长何文正指挥六个团围剿郏县红枪会,郭树屏率领郏县地方武装积极配合部队行动,连克冢王、太仆寨等 10余个红枪会据点。 6 (p.493) 又如, 1949年 2月,晋量子调任叶县县长,后又任县委书记县人民武装部政治委员。晋量子到叶县后,第一件大事就是按照上级指示剿匪反霸,他亲自组织武装力量,肃清了残匪,巩固了红色政权。 6 (p.469)1948年,纪登奎奉命南下,

28、先后任豫西区党委工作团团长,鲁山县委副书记,书记,伏牛山剿匪指挥部党的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当时,鲁山刚解放不久,人民政权刚刚建立,土匪活动猖獗,国民党特务暗中破坏,形势严峻,斗争十分复杂,纪登奎负责组织鲁山人民成立了武装队伍,广泛宣传党的政策,开展群众性的剿匪立功活动。 6 (p.472)应当说,各县的晋籍领导,在老解放区就多有武装斗争经验,在新区剿匪工作中,他们亲自带领地方武装保卫地方政权,消灭来犯土匪,并积极配合主力部队剿匪,其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四)恢复发展工商业及文化教育伏牛山东麓解放后,各县政权除进行政权建设、剿匪、支前等工作外,也适时采取各种措施恢复发展工商业,发展生产,开展经济

29、建设。同时,为培养人才,特别是培养基层干部,也举办了一些教育文化事业,使得新区逐渐走上了均衡发展的道路。如纪登奎到鲁山工作后,就先后成立了邮政、教育、工商、银行、财政、交通、粮食等部门使鲁山各项工作迅速走上了正规。又如 1948年 1月 10日,郏县解放第二天,杨觉民就发布第二号布告,短时期内,使郏县人民群众进一步了解了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解除了思想上的顾虑,工商业恢复了生产经营。稳定了郏县的形势,改善了郏县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6 (p.476)再如王武烈在临汝工作期间,重视教育、培养干部,在临汝县举办了三期干部培训班,为地方培养干部。1948 年,在临汝县举办临汝之学,他派县政府秘书朱洪

30、文负责此事,并对学校给予了大力支持,临汝之学是豫西开办比较早的一所中等学校,大批青年经过学习参军参干,为革命和建设培养了人才。 6 (p.494)新区解放后,由于对城市工作不熟悉,曾经出现了一些左倾错误,侵犯了一些工商业者的利益。如鲁山县解放之初,广胜烟厂就是由解放区政府没收工商业主的资产举办而成。后来,意识到这是违反党的政策,政府对被没收企业给予了及时退还,并赔礼道歉。 9这种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工作作风,对于当时经济建设的恢复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总之,陈谢大军南下豫西,大量晋籍干部随军南下,这些晋籍干部多数文化素质较高,地方工作经验丰富,大多在太行老解放区担负重要责任。在陈谢大军开辟了

31、伏牛山东麓解放区后,晋籍干部广泛参与了解放区的地方政权建设,而在县级政权中,晋籍干部也起到了骨干作用;他们在组建地方政权和武装,开展土地和支前工作,发展解放区经济文化事业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新区政权的建设和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参考文献:1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 1991年2陈赓兵团在豫西,河南人民出版社 1981年3九纵在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 1986年4我的的战斗生涯张海龙回忆录5路成元自传6平顶山革命史,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7年,190 页7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 1994年8 停止新区土改 实行减租减息,见豫西日报 1948年 8月 24日社论9鲁山历史文献汇编,第二十八辑,鲁山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