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闲来无事,看了一下休谟的人性论,心里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我想,只有人能决定人性,所谓救赎不是天生而来的,却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如影随形的,因为错误的事情时刻都在发生,思考也应该不断进行。我们大多能背出“人之初,性本善。”这句古语,这是孟子主张的性善论,他认为人生来就具有天赋的“善端”,具有一种先验的道德观念的萌芽,这是人异于禽兽、高于禽兽的本质的特征。但我国也存在一种完全不同的声音,就是荀子的性恶论,他认为由于人人都有欲望追求,这是性中自有,这种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就决定了人的性恶。先不管其他哲人对人性有着各种各样像无善无恶论和有善有恶论这样的其他的论断。就孟子和荀子的思路往下走,我更加偏向孟子一侧
2、。看看那些新生儿的眼神,都是清澈无邪的,身体里怎么会装着耶稣所说的“原罪”?我对荀子人生需要救赎的观点赞同得不能再赞同了,只是我认为救赎存在于人在成长过程中,我们不停犯错,不停走向歧路,所以才需要自我救赎,以避免一颗纯洁的心灵在生老病死的路上沾染污垢。若是生下来便是带着“恶”的,那小孩一个个天真的念头、无辜的表情从何解释?恶,不应该是藏在灵魂中某个部位暗暗作恶的东西,而是已经化作人手中利器,冲撞世界,给世界带来伤痛和悲哀的东西。我们只是走在一条救赎的路上,人性被沿途的各种欲望引诱着,我们若是被其牵引,那才是一条需要救赎的道路。柴静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道德,不是没有弱点。而是看清它,然后抑制它。
3、我们抑制就是对自我的救赎。我相信人性是一件暴露在外的东西,所以我们会因为一个人的气质而喜欢或讨厌一个人,我们会因为一个人的动作欣赏或不屑一个人,我们会因为一个人的眼神谈吐而追随或远离一个人。但它又过于复杂,导致我们往往只看到它的一部分,当我们与一个人深交,开始了解一个人,我们也许会发现,水之深,已经不是我们所能探寻,从而我们又会自然地分分合合,构成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正是因为人性存在弱点,所以并不是人人都是圣人,有的想要变成圣人,他就愈发远离那些世间的恶,但是远离世间的恶没有用,让人更招架不住的是心底的恶,一旦我们被欲望所控制,我们就只能感叹,为什么不是我控制我的人性,而变成人性控制我。我不知道这个世界是不是宿命的世界,但是我从小接触的教育告诉我,放眼当下,便是好的,且不管人性的善恶,我们只需要抓住内心的底线,现实的以后一泓清泉就好。事实上,没有哪一个人能够真正地说出人性是什么样的东西,就算休谟写出了一整本的人性论,人性依然有他看不到的地方,他只是想让人更加了解我们自己,未来的路不会因此明朗,但是了解自己过后,人心会变得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