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编号:论文题目 细节在于观察 成功在于积累科 目 语 文 作者单位 奉节县辽宁小学 作者姓名 唐 军 联系电话 15823722294 编号细节在于观察 成功在于积累 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 ”小学生作文同一般写作一样,也是一个从客观世界汲取写作素材,经过头脑加工,获得新的认识或感受,然后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首当其冲的当数观察能力。因为观察能力是是形成作文能力的基础,是培养作文能力的基本功。什么是观察能力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接触周围很多事
2、物,有的同我们关系很密切,有的使我们很感兴趣,从而引起我们要仔细看看,同时还要认真去想想,去听听,去摸摸,去闻闻,去尝尝,去接触接触,去研究研究,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观察。因此可以说,观察能力就是运用一定的观点、方法去观看事物,体察、分析、研究事物的能力。那么,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从何入手呢?一、培养观察兴趣培养观察的兴趣,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用古今著名文学家、科学家乐于观察、勤于观察的生动故事去教育学生,使学生从思想上引起重视,提高观察事物的自觉性。我在激励学生自觉观察时,就给学生讲过这样一些故事:达尔文一次发现许多昆虫陷进一种特别的植物叶子里面,植物受到刺激后能分泌一中“消化液”把昆虫消
3、化掉,变为自己的营养。经过 16 年的观察、研究,他终于写出了论食植物的专著,对生物学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著名科学家牛顿就因看见一个成熟的苹果落地,于是仔细观察,认真研究,终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讲述这些名人的观察故事,当然能唤起学生对观察的强烈兴趣,让他们自觉地观察周围事物。(二)引导学生观察他们最喜爱、最熟悉的事物,充分调动他们观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般来说,直观、具体的事物,生动活泼的目标,形式新颖、色彩鲜艳的对象,最容易引起儿童的注意。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善于针对这一特点,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围绕教学自觉地观察自然现象,观察社会生活。如名山大川的绮丽风光,小丘溪流的秀丽景色,朝霞落
4、日的奇观,春雷瑞雪的美景,鸡狗猫兔的生活习性,花草树木的生长变化,沸腾的活动场面,安静的学习环境,热闹的农贸市场,欢乐的联欢晚会这些都能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二、明确观察目的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它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和选择性。因此,在观察的过程中,必须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使他们能有意识地去看去听,从而把注意力集中在需要观察的对象上。小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情绪性比较明显。他们在观察时常常易被他们最感兴趣的事物所吸引,容易离开观察目的,分散注意力。因此,在观察前一定要指导学生明确观察目的,定好观察对象,引起学生对观察对象的兴趣。如我带学生在郊外“寻找春天的脚步”时,见学生们一到郊外,就特
5、别兴奋,一看郊外那么多有趣的景物,绿水、青山、高楼、小院、树林、花草、农田、草畦;还有过路的行人、耕田的农民这么多景物,让学生顿时目不暇接,如果此时我放任自流,那么学生就可能跑到河边去摸鱼去了因为他们对这个非常感兴趣。因此,在观察前,我就引导学生明确本次观察的目的,是为了“寻找春天的脚步” ,从而应该抓住那些能表现春天到来的事物进行观察。如地上的小草,河边的嫩柳,枝头的新芽,飞翔的燕子,迎春的花朵这些事物都是春天到来的信号,应当着力观察。而对早春特点表现得不很明显的事物,如四季长绿的松柏等,就可少花些功夫,与早春特点完全无关的事物,就不要我花功夫,以免分散观察的注意力。小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无
6、意性也表现得十分明显。他们在观察时往往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比较差。这样看到的事物虽多,但在脑子里留下的印象却模模糊糊。因此,组织学生观察,一定让学生明确目的,集中注意力,对准目标重点观察。这样,观察的事物少了,但观察更细了,更深了,在脑子里留下的印象也更加鲜明了。例如我在带领学生观察学校的运动场时,首先就把本次观察的目的明确交代给学生,让学生分组观察运动场中央的花坛,名叫“希望之星”的雕塑,运动场拼成各种图案的方砖,并且自己巡回指导,让他们抓住景物特点细致观察。观察完毕回教室后,孩子们的作文就写得比较具体形象了。三、教给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遵循观察的认识规律,采取
7、科学的方法。(一)观察要有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人们对任何事物的认识,都有自己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学生当然不例外。我们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时,首要的是教学生学习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认识事物,分析事物。教学生在观察中不断学会辨析真善美与假恶丑,正义与邪恶,现象与本质,主流与支流等,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拥有健康的人格。从而培养学生的的主人翁责任感,这就不愁作文思想内容不健康了。(二)观察要点面结合。生活中,任何一个事物都是一个结构复杂的整体。一个事物是有许多部分组成的,同时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因此训练学生观察的时候,既要引导他们看到事物的整体、全貌,也
8、要让他们看到事物的局部,既要看到事物之间,部分之间的联系,又要区分出他们之间各自不同的特点,既不能管中窥豹,也不能囫囵吞枣,这就需要点面结合,具体观察分析事物了。(三)观察要有顺序、有条理。客观事物及其发展不是杂乱无章的,都有各自的规律和顺序。怎样把纷繁复杂的事物,有条理得观察和表达出来,就有一个顺序的问题。也就是说对某个事物,要一样样、一步步或由上到下,由左到右,或由点到面,由面到点去观察,才能把事物观察得准确、清晰,否则就眼花缭乱,东一眼,西一眼,没个顺序,只看个大概,写出来的文章也必然是笼统的、杂乱的,自然也就难以做到准确生动。比如我在指导学生写橘子之前,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橘子,指导
9、他们一步步按顺序观察:先让他们观察橘子的形状,大小,颜色,还让他们摸一摸,说说什么感觉。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说橘子就像一个滚动的车轮,摸起来比较粗糙,有的说像一个小小的红灯笼,上面布满了橙色的“小麻子” ,也有直接说橘子形状是扁圆形的。我肯定了他们的看法,然后剥开橘子的皮,让他们继续观察。于是,又有同学说“此时的橘子,成了一朵正在盛开的莲花,那金黄的橘皮是莲花的花瓣,而那南瓜似的橘瓣,就是里边正待盛开的花蕾了。 ”也有同学说“那橘瓣一瓣一瓣抱成一团,外面的橘络仿佛是大自然妈妈给它穿上了一件雪白的纱衣。”还有的说“这时的橘子,变成了一个粘满雪花的车轮;一阵酸中带甜的气味迎面扑来,让我情不自禁想吃
10、上几口。 ”贴切的比喻,得到了我充分的肯定,孩子们都很有成就感。接着,我把橘子分成小瓣,再让孩子们学我的样子,取出一瓣,轻轻放入口中,细细品尝。这时,教室里沸腾了。孩子们因带的不同的橘子,有的说橘子特别甜,有的说很酸,还有的说是甜中带酸。不过大家一致认为橘子的果肉嫩滑,水分充足,口感良好。最后,我让孩子们按自己观察的顺序,把橘子描写出来。孩子们写出来的作文自然而然生动形象了。(四)观察要注意比较和鉴别。要想正确地观察任何一个事物,就必须抓住事物的特征,在比较中进行分析。比较分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有时也横向纵向交错使用。在观察过程中,思维贯彻在观察的始终,因为在观察过程中,观察者要运用一定的观点
11、、立场,要把观察的事物进行一番比较、分析、综合。因此,观察不像照相那样原原本本地把客观事物照下来,而是把观察所得和自己的思想感情溶化在一起。所以,我在指导学生观察时,尽力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认识、分析能力,把训练观察基本功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统一起来,从而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竭力尊重这一作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四、掌握观察技巧除了教给学生观察的基本方法外,还要教给学生掌握一定的观察技巧。(一)善于抓住事物的特征。特征是指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区别点,包括形态、情态、样式、颜色、气味、轻重等方面去认识观察分析,养成精细的观察习惯。有研究表明,人的记忆力组成是:85%的视觉+11% 的听觉+4% 的
12、触觉和嗅觉。因此,观察时不仅用视觉,还要注意用听觉、嗅觉、触觉,调动所有感官。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不仅有利于抓住事物的特征,提高观察效率,而且有利于保持记忆。(二)积极思维。一切观察都含有两个因素,一是感官知觉因素,二是思维因素。通过感知反映到头脑里的外界事物的印象,是表面的、肤浅的、零碎的,必须经过大脑的整理和加工,才能形成内在的、本质的、条理性的认识。这有如蜜蜂酿蜜,采集的花粉必须经过酿造,才能形成蜜糖。在观察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直接感知并进行积极思维,才能更全面、更准确、更深刻地认识事物,提高观察水平。因此,我在引导学生观察时,往往强调“用脑观察” ,让孩子们边观察边提炼。(三)注意联想
13、。观察时,由眼前的实实在在的事物联想到与它相似、相关或相对的事物,能够是感受更加充实、丰富,认识更加全面、深刻。仍以我指导学生观察橘子为例,孩子们观察前,我就提醒他们要注意进行联想,它像什么?于是才有后面“像小灯笼” 、“像雪白的纱衣” 、 “像粘满雪花的车轮” “橘瓣里的果肉就像一只只小蝌蚪”等精彩句子。当然,联想并不仅仅指“像什么” ,它的范围是很宽的,比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中,都有联想的成分。注意联想,会让学生对事物加深认识,印象更加深刻。总之,观察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各种感官的综合运用,如果我们在学习中和生活中时刻提醒学生别忘观察,让他们明白爱墨生所说“细节在于观察,成功在于积累”的道理,就一定能让学生早日拥有较强的观察能力,为写出生动形象的作文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