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小学生作文GCSPRMBL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行动研究.doc

上传人:dzzj200808 文档编号:2628339 上传时间:2018-09-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作文GCSPRMBL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行动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生作文GCSPRMBL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行动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生作文GCSPRMBL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行动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生作文GCSPRMBL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行动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生作文GCSPRMBL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行动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低价购买卖百度文库财富值 帐号 QQ174788632 旺旺 whx0910 怎么增加百度文库财富值 怎样增加 如何增加 增加百度财富值 如何快速增加百度文库增加财富值专业的爱问共享资料积分销售团队http:/ 或者 http:/小学生作文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行动研究(成果摘要)青浦区逸夫小学 秦英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要让孩子们写放胆文,要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要减少束缚,让孩子们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这是很有道理的。作文作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过程应该是轻松愉快的,内容是血肉饱满、生动有趣的,情感是色彩斑斓的。写作应该是可以信手拈来的快意之事,而不是搜肠翻肚绞尽脑

2、汁的苦差之事。当前,小学生厌作文、怕作文的根源主要是学生缺乏丰富真切的生活体验。很多学生的生活圈子非常狭窄,同龄间少交流,少集体活动,再加上本身基础知识不牢,阅历浅薄,认识水平有限这就导致他们不会积累生活素材、感受不到生活细节,更不会从生活素材、细节周挖掘作文材料,致使他们写作常常会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为此我们想了解我校学生作文现状和学生的需求组织了调查,选取的对象是青浦区逸夫小学三到五年级中(每个年级二个班级)六个班级的学生共 202 名,其中男生 99 名,女生 103 名。调查后我们总的感到,学生不懂得观察积累,感觉无物可写、无事可写;教师注重形式和技能指导,忽视选材的指导;

3、教师过分强调统一的立意,成了“千篇一律”的写作主题。另外教材中的作文编写体系也存在着“优”与“不足”:优在于:重视怎么写的问题、重视用学生的心声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注重平时观察、体验生活等等。而不足在于:没有习作例文,不2给学生一个示范的模式,而这时的学生真是需要模仿范式、老师扶植的写作阶段,学生往往感到无从下笔等。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写作要“写诚实的自己的话” ,旨在营造“自主”作文的五彩世界。所谓“自主”就是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想象,自由自在地写作。 “自主”作文就是“言为心声” ,率性而为,展现自我的风采,体现鲜明的个性。因此,研究基本思路如下: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满足学

4、生的心理需求;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并遵循“计划实施反思调整总结”的研究程序,与日常课堂教学并行实施。小学生作文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1.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作文资源。从教材文本寻找可利用的教材作文资源借鉴点。所谓从文本寻找作文资源的借鉴点就是指那些与教学目标密切相关的,既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有助于学生习得言语模式,积累语言材料的词、句段等,也就是教师教学设计方案时预设的语言训练点。语言训练点是师生进行语言训练的凭借,即课文中关键的词、句、段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教学中,找准语言的训练点,教师的指导将变得切实而有效,学生的语文素养才得以提高。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作文资源的借

5、鉴点:依据学段要求,“瞻前顾后”,找准作文资源的借鉴点;依据单元、课时教学目标,找准作文资源的借鉴点;依据人物性格品质,关注“留白”点,找准作文资源的借鉴点;依据文本写作手法,自主迁移,找准作文资源的借鉴点;依据文本主旨,语言训练与感悟内涵并举,找准作文资源的借鉴点。从单元主题中提炼写作主题进行利用教材作文资源。新教材按主题而非文体编排单元,它突破了以往依据文章学或阅读学的知识点及技能序列的编写体例,在同一主题下选择既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的多种文体、多种视角的作品,以整体构架,编排单元,提高教学效益。在单元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感悟单元主题,同时又可领略作品表达上的差异,通过对作品进行比较分析,激发

6、阅读兴趣,加深阅读印象,并从中获得知识,锻炼思维,最终学会学习。但是,主题单元也有其先天不足。因为教材编排更多关注在课文内容方面,对如何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思考不够,对于一些基本知识技能训练缺乏梯度的系统设计,加上阅读篇目大量增加,使得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过程的展开等已成为迫切3需要解决的新问题。但是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利用新教材的优势,弥补它的不足,灵活有效地处理教材,就能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作用,从单元主题中进行开发,即:主题阅读、主题活动、主题写作,都可以成为自己的作文资源。2.充分挖掘其他学科作文资源。作文资源的挖掘与自然、音乐、美术等各个学科有机整合,通过学科融合、科学

7、匹配、知识整合等办法,拓宽作文教学的新思路。通过其它学科知识的迁移,生活的联想,主观的想象,以发展的多元的视角开拓学生写作的题材与思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结合自然课程,写探究作文;结合体育课程,写活动作文;结合美术课程,写创作作文;结合音乐课程,写想象作文结合品德与社会课程,写观察体验作文3.充分开发各种活动作文资源。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在校园内外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人际交往,沟通交流,团结友爱。这些活动可以通过实践、表演、办手抄报、游戏、交流、主题班会等形式进行。因此,利用学校组织的各种校内外的活动引导学生

8、把作文的时间和观察点延伸到校外的活动,让学生有了把课外的观察、感受感触及时地记录下来。这样,课内指导学生将课外观察感受到的素材进行加工、润色、提炼,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4.充分积累直接间接作文资源。从直接体验中积累作文资源。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对生活的感知也是多角度、多方面的。那么,如何教会学生从生活体验中积累素材呢?要教会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积累作文资源,;要教会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积累作文资源;要教会学生恰当地表达观察运用作文资源从间接体验中积累作文资源。语文教学还要注意“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拓展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机会” 。因此在课外学习中开发利

9、用好作文资源显得尤为重要。引导学生阅读童话、寓言类书籍,学会仿写续写及自我创作拓展作文资源;辅导学生阅读名著和情感类书籍,丰富情感体验,提升阅读品位感悟作文资源;鼓励学生观看新闻、广告类节目,懂得捕捉稍纵即逝的细节并快速记录,以便写作时借鉴积累作文资源;指导学生阅读书报、杂志和网络媒体,关注社会热点,挖掘写作素材挖掘作文资源。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开发了一套我的生活,我的世界多渠道作文资源开发适合学生写作的校本教材,促使学生轻松愉快自由地从事写作活动,享受到真正的写作生活。学生学会从资源中汲取作文素材,应用于写作。不管是课本资源,还是学校资源、生活资源、社会资源,都是语文作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资源

10、,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扭转了目前作文教学中内容狭隘、手段粗糙、活动空间窄小、承载形式落后、开发主体单一的现状,促使学生习作素养全面主动地发展,使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抒真情,“我手写我心”,写出个性,写出创意。教师作文教学的手段日趋丰富,提高了作文教学的效益。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各种课程和非课程资源,总结出开发利用作文教学资源的基本途径、策略,得出作文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和方法,为作文教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一些新的经验佐证。构建开放而又充满活力的校本写作教材,开发出有利于作文教学的有效资源,形成有序的资源系列,为教师开展作文教学,丰富教学手段,提供可供借鉴和利用的写作

11、资源,不断提高教师的作文教学质量和效益。我们觉得本课题的研究,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1 “小学生作文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资源,但怎样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2 “小学生作文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应用与正常的作文教学是否有冲突,要求是否太高?3 “小学生作文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否给学生的学业带来过重的负担?4 “小学生作文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成果推广,如何做到恰如其分,让广大教师收益?以上问题将在后续研究中深入探索。参考资料:1语文课程标准2顾泠沅.教学任务的变革.教育发展研究,2001,(10)3叶澜.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4王晓芜.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与实践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5杨九俊.新课程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6许序修.语文素质教育与语文教育现代化.课程教材教法,2000,(7)7谢幼如.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8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马秀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9马宁、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中国电化教育,2002,(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