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http:/ 土和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 土的组成与分类 土的组构 土的固体颗粒及其孔隙的空间排列特征。 土的结构 土的固体颗粒间的几何排列和联结方式。 土骨架 土中固体颗粒构成的格架。 比表面积 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土颗粒的总表面积。 孔隙水 土体孔隙中储存和运动的水。 自由水 处于地下水位以下,存在于土粒表面电场影响以外的水。 重力水 在重力作用下,能够在孔隙中自由运动并对土粒有浮力作用的水。 毛细管水 由于水的表面张力,土体中受毛细管作用保持在自由水面以上并承受负孔隙水压力的水。 吸着水 受粘土矿物表面静电引力和分子引力作用而被吸附在土粒表面的水。 塑性图 以塑性指标数为纵坐标、液限 为横坐标
2、用于细粒土分类的图。 粒径分布曲线 反映粒径小于某尺寸的土颗粒质量占土的总质量百分率的关系曲线。 粒径 土粒直径,即粗土粒能通过的最小筛孔孔径,或细土粒在静水中具有相同下沉速度的当量球体直径。 粒组 按工程性质划分的如砂粒组、粉粒组、粘粒组等土粒粒径组。 巨粒土 - 粒径大于的颗粒含量大于总质量的的土。 粗粒土 - 粒径大于的颗粒含量大于总质量的土。 细粒土 - 粒径小于的颗粒含量大于或等于总质量的土。 漂石(块石) ( ) 粒径大于,以浑圆或棱角状为主,其含量超过总质量的,并且粒径大于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土。 卵石(碎石) 粒径大于,和小于或等于,以浑圆或棱角状为主,其含量超过总质量,并粒径大
3、于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土。 砾类土 粗粒土中粒径为的砾粒含量多于的土。 砂类土 粗粒土中粒径为的砾粒含量少于或等于的土。 粘性土 颗粒间具有粘聚力的土。 无粘性土 颗粒间不具有粘聚力的土。 限制粒径 粒径分布曲线上小于该粒径的土含量占总土质量的的粒径,记为。 有效粒径 粒径分布曲线上小于该粒径的土含量占总土质量的的粒径,记为。 不均匀系数 反映土颗粒粒径分布均匀性的系数()。 曲率系数 反映土颗粒径分布曲线形态的系数()。 级配 以不均匀系数和曲率系数来评价构成土的颗粒粒径分布曲线形态的一种概念。 良好级配土 - 不均匀系数,曲率系数为的土。 不良级配土 - 不同时满足和为的土。 不连续级配土
4、- 由于土中缺乏某一范围的粒径而使粒径分布曲线上出现台阶的土。 不扰动土样(原状土样) 天然结构和含水率相对地保持不变的土样。 扰动土样 天然结构受到破坏或含水率有了改变的土样。 土的现场鉴别 根据肉眼观察、手触、鼻闻等感觉对天然土鉴别定名。 土的物理力学性状与试验 含水率 土中水的质量与土颗粒质量的比值,以百分率表示。 密度 单位体积土的质量。 容重 单位体积土的重量。 土粒比重 土颗粒的重量与蒸馏水的重量的比值。 三相图 表示土体中固相、液相、气相三种组分相对含量的直方图。 孔隙率 土的孔隙体积与土总体积的比值,以百分率表示。 孔隙比 土的孔隙体积与固体颗粒体积的比值。 临界孔隙比 土在某
5、一应力状态下受剪切作用,体积不变,即既不膨胀,也不收缩时的孔隙比。 饱和度 土中孔隙水体积与孔隙体积的比值。 颗粒分析试验 测定土中各种粒径组相对含量百分率的试验。 稠度界限 粘性土随含水率的变化从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时的界限含水率。 液限 粘性土流动状态与可塑状态间的界限含水率。 塑限 粘性土可塑状态与半固体状态间的界限含水率。 缩限 饱和粘性土的含水率因干燥减少至土体体积不再变化时的界限含水率。 塑性指数 液限与塑限的差值。 液性指数 天然含水率和塑限之差与塑性指数的比值。 缩性指数 液限与缩限的差值。 活动性指数 粘性土的塑性指数与小于颗粒含量百分率的比值。 湿化 粘性土在水中,结构联
6、结和强度丧失而崩解离散的性状。 膨胀率 土的体积膨胀量与原体积的比值,以百分率表示。 膨胀力 土体在不允许侧向变形下充分吸水,使其保持不发生竖向膨胀所需施加的最大压力值。 自由膨胀率 通过筛的碾碎烘干粘性土试样在水中膨胀后所增加的体积与原体积的比值,以百分率表示。 线缩率 土体在单方向上长度的收缩量与原长度的比值,以百分率表示。 体缩率 土体收缩达稳定时的体积收缩量与原体积的比值,以百分率表示。 冻胀 土在冻结过程中,体积膨胀的性状。 冻胀力 - 土体在冻结过程中,由于体积膨胀而产生的作用于建(构)筑物上的力。 冻胀量 - 土体在冻结过程中的冻胀变形量。 融陷性 冻土融化过程中在自重或外力作用
7、下,产生沉陷变形的性状。 相对密度 反映无粘性土紧密程度的指标。 压实性 土体在短暂重复荷载作用下密度增加的性状。 击实试验 用标准击实方法,测定某一击实功能作用下土的密度和含水率的关系,以确定该功能时土的最大干密度与相应的最优含水率的试验。 最大干密度 击实试验所得的干密度与含水率关系曲线上峰值点所对应的干密度。 最优含水率 击实试验所得的干密度与含水率关系曲线上峰值点所对应的含水率。 饱和曲线 根据击实曲线计算绘制的用以校核击实曲线的正确性的试样干密度和饱和含水率的关系曲线。 压实度 填土压实控制的干密度相应于试验室标准击实试验所得最大干密度的百分率。 加州承载比 () 用规定尺寸的贯入杆
8、,以一定的速率压入试样内,测得试样在规定贯入量时的贯入阻力,将其与碎石的标准贯入阻力相比得到的比值。 渗透性 以渗透系数来反映土体透水的能力。 渗透系数 土中水渗流呈层流状态时,其流速与作用水力梯度成正比关系的比例系数。 渗透试验 测定土体渗透系数的试验。 达西定律 土体中水的渗流呈层流状态时,其流速与作用水力梯度成正比的规律。 水力梯度 水流沿流程单位长度上的水头损失。 临界水力梯度 渗流出逸面处开始发生流土或管涌时的水力梯度。 渗流 重力水通过土体孔隙或岩石裂隙的水流运动。 层流 流体质点运动轨迹即流线互不相交的流动状态。 紊流 流体质点运动轨迹即流线有交叉的流动状态。 渗径 渗透水通过土
9、体的流动路径。 渗流力 水流流经土孔隙时,作用于土骨架上的体积力。 压缩性 土在压力作用下体积缩小的特性。 固结 饱和粘性土承受压力后,土体积随孔隙水逐渐排出而减小的过程。 主固结 饱和粘性土受压力后,随孔隙水的排出孔隙水压力逐渐消失至零,有效应力相应增加,体积逐渐减小的过程。 次固结 饱和粘性土在完成主固结后,土体积仍随时间减小的过程。 固结 - 土体在不允许侧向变形条件下的固结。 固结试验 测定饱和粘性土试样受荷载排水时,稳定孔隙比和压力关系、孔隙比和时间关系的方法。 压缩系数 在固结试验中,土试样的孔隙比减小量与有效压力增产量的比值,即压缩曲线上某压力段的割线斜率,以绝对值表示。 体积压
10、缩系数 在固结试验中,土样的体积应变增量与有效压力增量的比值。 压缩模量 土在侧限条件下受压时,竖向有效压力与竖向应变的比值。 压缩指数 压缩试验所得土孔隙比与有效压力对数值关系曲线上直线段的斜率。 回弹指数 在压缩试验中,土样受压后卸荷回弹时,近似为直线的孔隙比与有效压力对数值关系曲线的平均斜率。 等时孔压线 饱和固结土层中,在同一时刻超静水压力随深度的变化线。 固结度 饱和土层或土样在某一荷载下的固结过程中,某一时刻的孔隙水压力平均消散值或压缩量与初始孔隙水压力或最终压缩量的比值,以百分率表示。 固结系数 与土的渗透系数、体积压缩系数和水的容重有关的反映土固结速率的指标。 次固结系数 数值
11、等于土体主固结完成后,固结曲线后段的斜率的反映土体次固结速率的指标。 时间因数 固结理论中与试样的最大排水距离、固结系数及固结时间有关的一个无因次数。 先期固结压力 土在地质历史上曾受过的最大有效竖向压力。 超固结比 () 土体曾受的先期固结压力与现有土层有效覆盖压力的比值。 正常固结土 现有的土层有效覆盖压力等于其先期固结压力的土。 超固结土 现有的土层有效覆盖压力小于其先期固结压力的土。 欠固结土 在自重下尚未完成固结的土。 湿陷性 黄土类土在上部压力或自重作用下,浸水后产生显著附加沉陷变形的性状。 黄土湿陷试验 测定黄土在压力和水作用下湿陷变形的试验。 湿陷系数 黄土试样在一定的压力作用
12、下,浸水湿陷的下沉量与试样原高度的比值。 溶滤变形系数 黄土及其它土试样在渗透水作用下,由于盐类溶滤产生的下沉量与试样原高度的比值。 自重湿陷系数 - 黄土试样在土的饱和自重力作用下,浸水湿陷的下沉量与试样原高度的比值。 湿陷起始压力 对给定种类和状态的湿陷性黄土,在某压力下浸水才会发生湿陷变形的那个压力。 抗剪强度 土体和岩体在剪切面上所能承受的极限剪应力。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确定粘性土试样在无侧限条件下,抵抗轴向压力的极限强度的试验。 灵敏度 原状粘性土试样与含水率不变时该土的重塑试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的比值。 摩尔库仑定律 - 由摩尔和库仑提出的判别岩土体剪切破坏条件的强度理论。 三轴压
13、缩试验(三轴剪切试验) 通常用个相同的圆柱形土试样,分别在不同的小主应力 围压下,施加轴向应力,即主应力差()直至试样破坏的一种求取土的抗剪强度参数(,)和确定土的应力应变关系的试验。 不固结不排水三轴试验 - 对试样施加围压和增加轴向压力直至破坏的过程中均不允许试样排水的三轴剪切试验。 固结不排水三轴试验 - 试样在围压作用下充分排水固结后,继续在对其增加轴向压力直至破坏过程中不允许试样排水的三轴剪切试验。 固结排水三轴试验 - 试样先在围压作用下充分排水固结,继续对其增加轴向压力直至破坏的整个过程中允许试样充分排水的三轴剪切试验。 三轴伸长试验 利用三轴仪,使施加在试样上的围压()大于轴向
14、压力 ,直至试样发生伸长破坏的试验。 归一化 整理土工试验成果时,将某一变量除以另一适当变量,以消除某些变量的影响,使几条试验曲线合而为一,藉以研究土的应力应变普遍规律的方法。 直剪试验 一般取三至四个相同的试样,在直剪仪中施加不同竖向压力,再分别对它们施加剪切力直至破坏,以直接测定固定剪切面上土的抗剪强度的方法。 快剪试验 在试样上施加竖向压力和增加剪切力直至破坏过程中均不允许试样排水的直剪试验。 固结快剪试验 试样在竖向压力作用下充分排水固结后,继续对其施加剪切力直至破坏过程中,不允许试样排水的直剪试验。 慢剪试验 试样在竖向压力作用下充分排水固结后,继续对其施加剪切力直至破坏的过程中允许
15、试样充分排水的直剪试验。 应变控制试验 - 以施加恒应变速率作为加荷方式的试验。 应力控制试验 以施加恒荷重速率为加荷方式的试验。 强度包线 土样受剪切破坏时,剪切面上的法向压力与抗剪强度的关系曲线。一般常将它视为直线。 粘聚力 粘性土的结构联结产生的抗剪强度,其数值等于强度包线在剪应力轴上的截距。 内摩擦角 强度包线与法向压力轴的交角。它反映颗粒间的相互移动和咬合作用形成的摩擦特性。 天然休止角 无粘性土松散或自然堆积时,其坡面与水平面形成的最大夹角。 触变性 粘性土受到扰动作用导致结构破坏,强度丧失,当扰动停止后,强度逐渐恢复的性质。 剪胀性 土样在剪切过程中体积产生膨胀或收缩的性状。 应
16、变软化 岩石和土试样在加荷过程中,随着应变或剪切位移增大,剪切阻力先增高,达峰值后又逐渐下降趋于稳定的特性。 应变硬化 岩石和土试样在加荷过程中,剪切阻力随应变或剪切位移增大而逐渐增大的特性。 破坏强度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达到破坏时的极限应力。 塑性破坏 土体和岩体在外力作用下,出现明显塑性变形后的破坏。 脆性破坏 土体和岩体在外力作用下,应变量很小时即发生的破坏。 峰值强度 土体和岩石试样应力应变关系曲线上最高点对应的应力值。 残余强度 土体和岩体应力应变关系曲线过峰值点后下降达到的最终稳定应力值。 重塑强度 重塑土试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 孔隙水压力系数 表示不排水条件下土中孔隙水压力增量与应
17、力增量关系的系数。 土的本构关系(本构模型) 反映土的应力、应变、强度、时间等宏观性质之间相互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真三轴试验 土样受三个相互独立的主应力作用的三轴压缩试验。 平面应变试验 模拟平面应变应力状态,即控制立方体试样的一个方向的变形为零的三轴试验。 单剪试验 试样剪切时不产生竖向和水平向的线应变,仅产生剪应变的一种纯剪试验。 扭剪试验 在圆柱形或圆环形试样的上、下面上施加扭力的剪切试验。 动三轴试验 在试验仪器压力室内,以一定围压或偏压使土样固结后施加动荷载以确定土的动强度、动弹性模量与阻尼以及液化势的试验。 动单剪试验 测定土的动剪模量、动强度和阻尼系数等动力参数的一种室内试验。
18、共振柱试验 将圆柱形土试样作为一个弹性杆件,利用共振方法测出其自振频率,然后确定其动弹性模量和阻尼比的试验。 土工离心模型试验 利用离心机提供的离心力模拟重力,将原型土按比例缩小的模型置于该离心力场中,使模型与原型相应点应力状态一致的一种研究土的工程性状的模型试验。 岩石的物理力学性状与试验 岩石分类 根据岩石的强度、裂隙率、风化程度等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将其区分成各种类别。 岩石的物理性质 由岩石固有的物质组成和结构特征所决定的容量、比重、孔隙率等基本属性。 岩石力学性质 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的强度、刚度、压缩性等综合性质。 抗压强度 岩石试样抵抗单轴压力时保持自身不被破坏的极限应力。 回弹模量 岩
19、体和土体应力应变关系曲线上卸载再加载两个端点连线的斜率。 长期模量- 岩体和土体经长期受力以后,应力与稳定应变的比值。 抗拉强度 岩体和土试样抵抗增大的单轴拉力时保持自身不被破坏的极限应力。 劈裂试验(巴西试验) 用圆柱形岩样在直径方向上对称施加沿纵轴向均匀分布的压力使之破坏,以间接确定岩样抗拉强度的一种试验方法。 疲劳强度 岩体和土体抵抗重复荷载破坏作用的能力。 位错 晶体中存在的点或面缺陷使在很小外力作用时晶体即产生的塑性变位。 弹性后效 固体在卸载后弹性变形立即恢复的现象。 蠕变 固体材料在恒定荷载作用下,变形随时间缓慢增长的现象。 应力松弛 粘弹性材料在恒定应变下,应力随时间衰减的现象
20、。 松弛时间 粘弹性固体材料作松弛试验时应力从初始值降到其/,即倍所需的时间。 滞后 粘弹性固体在加、卸载时需经历一段时间方能完成应变的现象。 粘滞系数 线性粘性材料受剪流动时与温度有关的剪应力与流速梯度成正比的比例系数。 裂纹扩展 当固体中应力达到某一临界值时,裂纹尖端或其邻域开始发生和发展裂纹的现象。 稳定裂纹扩展 固体开裂时释放的能量与其自身消耗的能量达到平衡,裂纹不再继续发展的情况。 微裂纹 岩石受力后矿物本身及岩石中产生的肉眼看不见的裂纹。 尺度效应 岩体中存在不同尺度的不连续面导致不同尺度试样被测得的力学性质有差异的现象。 岩石扩容 岩石在应力偏量作用下由于内部产生微裂隙而出现的非
21、弹性体积应变。 岩石声发射 岩石破裂时以脉冲波形式释放应变能的现象。 凯塞效应 凯塞发现材料在单向拉伸或压缩试验时,只有当其应力达到历史上曾经受过的最大应力时才会突然产生明显声发射的现象。 格里菲斯强度准则 格里菲斯认为脆性材料内部存在许多呈扁椭圆状的细微裂纹,物体受力后,裂纹尖端产生应力集中,当最大拉应力达到拉伸强度极限时,物体即发生断裂破坏,据此提出的判别材料(如岩石)脆性破坏的准则。 修正的格里菲斯准则 考虑到物体内压应力占优势时,裂纹闭合会影响其尖端的应力集中,从而对格里菲斯强度准则进行了修正的准则。 库仑纳维强度理论- 库仑纳维认为岩石破坏面上的剪应力的极限值,即极限强度不仅与岩石抗
22、剪能力有关,而且与破坏面上的法向应力有关,从而提出预测岩石破坏应力状态的一种强度理论。 地质力学模型试验 模拟岩体工程地质构造、物理力学特性和受力条件的结构破坏模型试验。 分析与计算 半无限弹性体 - 具有水平边界面,界面下的任一方向都是无边界的弹性体。 中心荷载(轴心荷载) 合力作用点通过作用面积形心的荷载。 偏心荷载 合力作用点不通过作用面积形心的荷载。 集中荷载(点荷载) 作用在很小面积上的荷载。 均布荷载 均匀分布于单位面积上的荷载。 条形荷载 荷载面的长度比宽度大得多(倍以上),且任一横断面宽度上分布相同的荷载。 线荷载 条形荷载面的宽度趋于零的荷载。 8 交变荷载 作用方向正反相间
23、的荷载。 周期荷载 多次有规律地重复作用的荷载。 瞬时荷载 作用历时很短的荷载。 动荷载 大小、位置和方向随时间变化的荷载。 体积力 连续分布在岩体、土体整个体积内的重力、惯性力、渗流力等。 表面力 作用在岩土体表面上的力。 覆盖层 覆盖在基岩之上的各种成因的土。有时指特定地下工程上的覆盖岩土层,或被研究的某高程以上的岩土层。 覆盖压力 覆盖层自重对下卧岩土体的竖向压力。 持力层 直接承受基础荷载的一定厚度的地层。 下卧层 位于持力层以下,并处于压缩层或可能被剪损深度内的各层地基土。 超载 建筑物地基计算中需要考虑的近旁地面的堆载和邻近建筑物荷载。有时也指挡土墙墙顶高程面以上的荷载。 布辛涅斯
24、克理论 布辛涅斯克针对均质半无限弹性体推导出在表面竖向集中荷载作用下,体内任一点引起的应力和位移的数学解。 明德林解答 明德林针对竖向或水平向集中荷载作用在半无限均质弹性体内部时,推导得的体内任一点的应力和位移的数学解。 色卢铁解答 色卢铁针对水平向集中荷载作用于半无限弹性体表面时,推导得的体内任一点的应力和位移的数学解。 压力泡 按布辛涅斯克公式或其它应力计算理论得到的岩土体内各竖向附加应力等值点连成的泡状面所包络的范围。 感应图 用于确定复杂形状基础下地基中某点由基础底面荷载引起的竖向附加应力的一种计算图。 应力分布 岩土体受自重和外力作用时,在其体内各点引起的应力。 应力集中 岩土体中应
25、力分布所出现的局部升高现象。 自重应力 ,- 岩土体内由自身重量所引起的应力。 基底压力(接触压力) 作用于建筑物基础底面与地基土接触面上的压力。 附加应力 , 荷载在地基内引起的应力增量。 角点法 - 矩形荷载面上受均布荷载或三角形分布荷载时,在一个角点下任意深度点利用布辛涅斯克竖向应力解,来计算地基中任意一点竖向附加应力的方法。 扬压力 地基中渗透水流作用于基底或计算截面上向上的等于浮托力和渗流压力之和的水压力。 浮托力 地下建筑物受静水位或下游水位作用,在其底面所受的均布向上的静水压力。 剪应变 两个互相垂直的面在受力变形后以弧度表示的夹角的改变量。 体应变 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体积变
26、化与原体积的比值。 弹性应变 应变与作用应力呈正比,应力去除后可恢复的应变。 塑性应变 作用应力去除后不能恢复的应变。 弹性模量(杨氏模量) 岩土体在弹性限度内应力与应变的比值。 变形模量 兼有弹性和非弹性性状岩土体在受力过程中应力与相应应变的比值。 剪切模量 岩土体在弹性限度内剪应力与相应剪应变的比值。 泊松比 岩土试样在弹性限度内受轴向荷载时横向应变与轴向应变的比值。 体积模量 土体在三向应力作用下平均正应力与相应的体积应变的比值。 文克勒假定 捷克文克勒工程师提出的地基表面任何一点的压力强度与该点的沉降成正比,其比例系数称地基反力系数的假定。 沉降 地基土或填土表面向下的位移。 分层总和
27、法 将地基沉降计算深度内的土层按土质、应力变化情况和基础大小划分为若干分层,分别计算各分层的压缩量,然后求其总和得出地基沉降量的方法。 沉降计算深度 附加应力对地基引起较明显的压缩变形,即沉降计算中需要考虑到的可压缩土层的深度。 最终沉降 土体在荷载作用下压缩稳定时所产生的总沉降量。 初始沉降(瞬时沉降) 地基受到荷重作用时,几乎与加荷同时发生的沉降。 次固结沉降 饱和地基粘性土层在完成主固结沉降后,继续发生的沉降。 固结沉降 地基土由固结产生的沉降。 沉降差 结构物相邻两单独基础的沉降量的差值。 不均匀沉降 - 基础底面各点的下沉量不相等的沉降,或相邻基础的沉降差。 容许沉降 结构物能承受而
28、不至于产生损害或影响使用所容许的沉降。 沉降曲线 沉降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固结曲线 在一定荷载下,地基沉降量与相应历时的关系曲线。或室内固结试验中试样在一级荷载下的压缩量或孔隙比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沉降速率 单位时间的沉降增量。 太沙基固结理论 由太沙基导得的、反映饱和粘性土体在侧限情况下受荷载作用后超静水压力消散规律的理论。 比奥固结理论 由比奥导得的、反映饱和粘性土体受荷载作用后,发生的三维孔隙水流动和土骨架变形规律的理论。 地基回弹 地基在卸荷时变形的回复现象。 基坑底隆胀 开挖工程中因覆盖压力减小,坑底产生的向上隆胀。 塑流 土体中应力达屈服值后,塑性变形持续发展的现象。 屈服 岩土体中某点在应力状态下由弹性状态转变到塑性状态的现象。 屈服准则 描述岩土体屈服时各应力分量或应变分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应力空间 以三个相互垂直的应力主轴构成的三维坐标系统的空间。 应变空间 以三个相互垂直的应变主轴构成的三维坐标系统的空间。 应力路径 加载于岩体和土体过程中,体内一点应力状态变化过程在应力空间内形成的轨迹。 应力历史 土体在历史上曾受过的固结应力状态。 应力水平 作用在岩体或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