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高考生物专题复习专题四 生物的调节湖北枝江市一中生物组 张代林一、高考展望本专题内容在高中生物学中所占篇幅较大,难度大,联系面广,因此要注意理清脉络,搞清楚各部分内容的联系。从近几年高考题中看出,无论是单课考试还是综合考试,调节部分的知识所占比重都较大。本专题考查的重点是生长素的作用及应用、动物激素的生理作用、兴奋的传导、内环境各组分间的关系、血糖的平衡调节、人体特异性免疫的原理及其关系等,特别需要提醒的是,随着高考的进一步推进,有关人体水和无机盐的平衡与调节、人体体温的调节、动物的行为产生的机制及种类应纳入我们的视线。本专题在复习中既要注意本单元知识的内在联系,也要注意与其他章节的联系,如
2、生长素与植物果实的发育、性激素与高等动物的生殖发育、甲状腺激素与动物的个体发育、免疫与细胞工程等。 二、考点透析1生长素作用的“二重性”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浓 度 生 理 作 用 二 重 性 实 践 应 用低 浓 度 (适 宜 )促 进 果 实 发 育促 进 植 物 生 长促 进 植 物 发 芽 促 进 扦 插 枝 条 生 根 促 进 果 实 发 育 , 培 育 无 籽 果实 防 止 落 花 落 果 高 浓 度顶 端 优 势抑 制 植 物 生 长抑 制 植 物 发 芽 果 树 整 枝 修 剪 , 棉 花 摘 心 田 间 除 草 根 的 向 地 性 2植物向光性生长的原理我们以胚芽鞘的尖端为例来
3、解释植物向光性的有关问题,首先要抓住两点:胚芽鞘的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也是产生生长素的部位。向光弯曲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的下部。当把胚芽鞘尖端去掉(或用云母片把尖端与下部分隔)后,下部将停止生长。其次要掌握该类实验的生长素运输的实质,作图解分析如下:如图 A:在自然光线下,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均匀向下运输,因此,胚芽鞘直本专题包括:必修教材:第四章 第一节 植物的激素调节 第二节 人和高等动物的生命活动调节选修教材:第一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促进抑制c/molL-12立生长。图 B:在单侧光的作用下,胚芽鞘尖端感受到光的刺激,所产生的生长素横向运输,生长素向下运输后,下部背光侧的浓度
4、比向光侧高,背光侧生长得快,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从上述分析可知:植物向光性的实质是,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内部生长素的分布不均匀,从而使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的快。3激素与植物的生长、果实的发育生长和成熟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和果实的发育。生长素能改变细胞壁的可塑性,从而促进植物细胞伸长而使植物表现出生长现象,正常的果实发育依赖于来自发育着的种子所产生的生长素,没有受精的子房因没有生长素而不能发育成果实,给未受精的子房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子房发育成无籽果实。果实的发育和成熟是两个不同的原理,果实的成熟是果实发育到一定程度后,果实中产生乙烯,促使果实成熟。4人和高等动物的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1)垂
5、体与下丘脑的作用与地位垂体在内分泌系统中占有重要位置,它不仅分泌生长激素、催乳素等,而且还分泌几种促激素,如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等,分别调节这些内分泌腺的活动。因此,垂体在内分泌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中可合成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等,它们对垂体促激素的分泌起促进作用。同时,相关腺体激素的分泌也可以反过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有关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另外,下丘脑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其兴奋性也受大脑皮层活动的影响,这可以使我们认识到,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在结构和功能上是密切相关的,进而在更高层次上理解激素调节。(2)内分泌腺的调控关系(3
6、)激素分泌的调节(反馈调节)(4)相关激素间的关系光图 A 图 B光下丘脑 促进大脑皮层 刺激 促激素释放激素 垂体 激素分泌 促激素 促进 某些内分泌腺 分泌抑制 抑制反馈反馈下丘脑 枢纽分泌(促+腺体激素名称 +释放激素) 垂体调控分泌(促+腺体名称+激素) 其他内分泌腺概念: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起增强效应的结果事例: 生长激素分泌过少侏儒症 共同调控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呆小症 的生长和发育概念: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起相反的作用胰岛素降低血糖的作用 共同调节,使血糖含量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的作用 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人幼年事例:血糖80120mg/dL协同作用拮抗作用3(5)反射与反射
7、弧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它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体内和体外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它是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的。反射弧的基本结构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神经中枢传出神经纤维效应器。 种类:非条件反射:由大脑皮层以下的中枢控制条件反射: 大脑皮层控制的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比较反 射 定 义 形 成 反 射 中 枢 意 义 举 例非 条 件反 射生 来 就 有 的 , 通 过 遗 传 而 获得 的 先 天 性 反 射 , 叫 非 条 件反 射通 过 遗 传 获得大 脑 皮 层 以 下的 神 经 中 枢完 成 机 体 基 本 的 生 命活 动 眨 眼反 射条 件反 射
8、在 生 活 中 通 过 训 练 逐 渐 形 成的 后 天 性 反 射 , 叫 条 件 反 射在 生 活 中 通过 训 练 逐 渐形 成 的大 脑 皮 层 大 大 提 高 人 和 动 物 适应 复 杂 环 境 的 能 力 望 棒止 渴条件反射的形成必须以非条件反射为基础,借助于一定的条件,经过一定的过程逐步形成,这一无关刺激和非条件刺激的多次结合,使无关刺激转化成了能引起条件反射的条件刺激。(6)兴奋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是指当活组织在有效刺激作用下,发生一种能够传播的、并伴有特殊生物电现象的反应过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为双向传导,其实质为局部电流的传导。神经纤维在刺激前,细胞膜的电位
9、是外正内负,而刺激后,受刺激部分细胞膜的电位变成了外负内正,引起兴奋,且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形成局部电流,此局部电流又导致新的膜电位变化,如此循环向前传递。由此可见,兴奋传导的基本形式是神经冲动,而神经冲动的传递是通过膜电位变化实现的。(7)理解突触的有关知识神经元之间相接触的部位叫做突触。突触是神经元之间在功能上发生联系的部位,也是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这种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构成。突触前膜和后膜比一般神经元膜略增厚,是特化的神经元膜。突触小体内靠近前膜处含有大量的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内含有化学物质一递质。突触间隙是两个神经元之间很狭小的空隙
10、。突触可分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两类。兴奋性突触小泡释放兴奋性递质(如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引起另一个神经元兴奋。抑制性突触的突触小泡释放抑制性递质(如 r 氨基丁酸)引起另一个神经元抑制。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导是单方向的,即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导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而不能向相反的方向传导,这是因为递质只在突触前神经元的轴反射4突末梢释放,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发生兴奋性或抑制性的变化。这里,递质起携带信息的作用。5动物行为动物行为是指动物个体或群体的所作所为,即生物对内、外环境条件变化所作出的有规律、成系统的适应性活动。(1)激素调节与动物行为激素调节对动
11、物行为的影响,表现最显著的是性行为和对幼仔的照顾方面,关键是性激素对性行为的影响和催乳素对幼仔的照顾方面的影响。生理基础激素调节与动物行为(2)神经调节与动物行为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无论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后天性行为,除没有神经系统的单细胞动物外,都是在神经系统的调控下完成的。动物神经系统越发达,运动能力和学习能力越强,行为越复杂。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包括趋性、非条件反射和本能。动物的非条件反射和本能都是先天具有的能力。但非条件反射只是在神经系统支配下,由于环境变化产生的躯体局部动作反应。一种非条件反射一般不能形成动物的本能行为,本能要比非条件反射复杂的多,一种本能行为是神经系统
12、支配下,通过一系列顺序性的非条件反射形成的,当然动物的本能行为有些还要受激素的影响。后天性行为后天性行为包括印随、模仿和条件反射等。生活体验和学习对后天性行为的形成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后天性行为是在后天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基础上形成的,是对环境的变化作出有规律、有系统的适应性活动。动物的许多生活经验是在多次条件反射基础上获得的,学习过程也包括着复杂的条件反射,不能把后天性行为简单等同于条件反射。一种后天性行为往往包含着多种条件反射的活动。动物越是高等,它的神经系统越复杂,条件反射也越复杂,运动能力及印随、模仿等学习能力随之增强,再加之以往的生活经验,越容易形成更复杂、更高级的后天性行为,提高适应复杂
13、环境、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人们把黑猩猩爱吃的香蕉挂在高处,黑猩猩徒手是拿不到的,但是,它能把几个木箱堆叠在一起,然后爬到箱顶上拿到原来拿不到的香蕉。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调控 运动器官 产生 运动行为下丘脑 垂体分泌分泌促性腺激素催乳素性腺 分泌 性激素 性行为照顾幼仔促进合成食物器官的发育和生殖机能完成促进乳腺发育和泌乳促进鸽嗉囊分泌鸽乳5动物行为的共性不同动物具有形形色色的行为,但却具有一些共同特点:任何行为都是一个变化的动态过程。任何行为都是对环境的适应;每种行为的产生都是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运动器官协调作用的结果。动物行为受激素的调节,更受神经系统的控制,神经调节是产生动物行为的主导因素,
14、神经和激素两者共同协调,相辅相成。6人体的稳态(1)内环境及其稳态内环境三种组分间的关系血浆 pH 稳态原因:血浆中有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每对均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强碱盐组成,如 H2CO3/NaHCO3、NaH 2PO4/ Na2HPO4 等。原理:当酸性物质进入血液时 H+HCO 3 = H2CO3H2CO3 = H2OCO 2(从肺部排出)当碱性物质进入血液时 OH H 2CO3 = HCO3 H 2O(2)水和无机盐的平衡与调节水的平衡与调节水的平衡:水平衡调节无机盐的平衡与调节血浆 渗透渗透 组织液淋巴 渗透回流回流特别提醒:血浆与组织液之间是双向渗透,而由组织液 淋巴 血浆
15、则是单向的。渗透来 源 去 路饮 水食 物代 谢人体内的水 肾(尿) (主要)皮肤(汗液) 肺(水汽)大肠(排便)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后叶抗利尿激素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饮水不足、失水过多、食物过咸细胞外渗透压升高 细胞外渗透压下降渴觉大脑皮层饮水释放()()(+)(+) ()尿 量(+)()(+)饮水过多、盐份丢失过多(+)6Na+、K +的平衡Na+、K +平衡调节(3)血糖平衡血糖平衡血糖平衡调节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调节激素:使血糖升高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使血糖下降胰岛素调节过程:来 源 去 路食物中的 Na+人体内的Na+肾(尿) (主要)皮肤(排汗) 大肠(排便)特 点多吃多排少
16、吃少排 不吃不排人体内的K+肾(尿) (主要)大肠(排便)食物中的 K+多吃多排少吃少排 不吃也排(+) ()血 Na+降低血 K+升高血 Na+升高 血 K+降低肾小管、集合管吸 Na+排 K+醛固酮()(+)肾上腺食物中的糖经消化吸收肝糖元的分解非糖物质的转化来 源 去 路氧化分解血糖80120mg/dLCO2H 2O能量肝糖元、肌糖元脂肪、非必需氨基酸合 成转 化(+)血糖升高血糖降低下丘脑另一区域胰岛 B 细胞(+)(+)肾上腺胰岛素分泌(+)(+)胰岛 A 细胞胰高血糖素分泌(+)(+)下丘脑另一区域肾上腺素分泌(+)(+)(+)(+)(+)(+)(+)()7(4)体温及调节人和高等
17、动物具有一定的体温,且相对恒定是进行新陈代谢(生化反应)和正常生命活动酌重要条件。人体产热是能量代谢的结果,安静时人体产热主要来自内脏(肝脏、肾等) ,运动时主要来自骨骼肌,可比安静时高出 10 余倍。人在寒冷的环境中,常打“寒战” ,产热量明显增加。人体的散热主要通过皮肤。当气温达到 35以上时,人体散热主要通过汗液蒸发这一条途径。人体体温的相对恒定是因为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能够维持动态平衡的缘故,而这种动态平衡的主要调节中枢在下丘脑。6免疫(1)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又叫做先天性免疫或天然免疫,是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天然防御机制。这种免疫的特点是人
18、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非特异性免疫由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构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通过皮肤和黏膜等的屏障作用,来阻挡和排除病原体。人体的第二道防线通过体液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的抑菌、杀菌以及吞噬等作用,来抑制、消灭病原体。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个体在生命过程中接受抗原性异物的刺激后获得的防御机制。这种免疫的特点是出生后产生,通常只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特异性免疫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其物质基础是由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等) 、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以及体液中的各种抗体和淋巴因
19、子等共同组成的淋巴系统。(2)免疫系统疾病过敏原理:寒冷环境 炎热环境冷觉感受器 热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 (+ )(+ ) (+ )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立毛肌收缩骨骼肌战栗皮肤血管收缩皮肤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加(+ ) () ()(+ )体温相对恒定产热(+ ) ()散热()(+ )两者相对平衡8病例:过敏性休克、过敏性鼻炎、荨麻症等。自身免疫病原由:免疫系统不能正确分清“自我”和“非己”成分,把自身的某些细胞和组织当作入侵的抗原而围攻,造成对自身组织和器官的伤害并出现病症,这就是自身免疫病。病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免疫缺陷病原由: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包
20、括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病例:艾滋病等。三、经典回放【例 1】下列哪一种生产或实验过程中,不能使用吲哚乙酸A处理扦插的月季枝条,促使加快生根B处理青色的生香蕉,加速转变成黄香蕉C处理去掉雄蕊的番茄花蕾,育出无籽果实D处理切去胚芽鞘尖端的燕麦幼苗,使其继续生长【解析】吲哚乙酸即生长素,最基本的作用就是在一定的 浓度范围内,能促 进植物的生长。胚芽鞘的尖端能产生生长素,促 进胚芽鞘的生长,切除燕麦幼苗的胚芽鞘的尖端,燕麦幼苗会因无生长素的供应而停止生长,此 时,用生 长素处理,它将继续生长。同时,生长素以及生长素类似物在生产或实验过程中,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应用:促进扦插生根。 促进果实
21、发育。发育着的种子能产 生生长素促进子房发育成果 实。根据 这一原理,在没有接受花粉的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子房就能发育成无籽果实。防止落花落果。根据上述内容,可知 选项 A、C、D 均可使用,选项 B 是让香蕉由生变熟,这不是生长素的作用,它依靠的是乙烯。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的成熟。【答案】选 B。【例 2】下 图 是 两 个 相 连 的 神 经 元 , 请 据 图 作 答 :机体过敏原 刺激 产生 抗体 吸附 某些细胞表面释放物质(如:组织胺)再次刺激 过敏原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导致引起相应全身性或一定部位的过敏反应9(1)图 中
22、 是 , 是 , 是 , 是 。(2)当 受 到 刺 激 产 生 兴 奋 时 , 的 膜 外 电 荷 为 , 膜 内 为 ; 与 此同 时 , 的 膜 外 电 荷 为 , 膜 内 为 。(3)刺 激 产 生 的 兴 奋 能 够 传 到 (写 数 字 ) , 使 之 也 兴 奋 ; 刺 激 产 生 的兴 奋 能 够 传 到 , 使 之 兴 奋 。(4)二 个 神 经 元 是 通 过 相 联 系 , 它 是 由 、 和 三 部分 组 成 。 兴 奋 传 到 神 经 末 梢 的 时 , 由 释 放 出 , 由 接 收 , 而 引 起 另 一 个 神 经 元 的 兴 奋 。【解析】 神 经元由细胞体和
23、突起两部分组成。突起按其功能、形态分为树突和轴突。大多数神经元具有多个树突,分支像 树枝,其功能是接受 递质 的刺激,并将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传至细胞体。每个神经元只有一个 轴突, 轴突细而长,其末端分支较多,形成轴突(神经)末梢。轴突的功能是把细胞体 发出的神经冲动传递给另一个神 经元,或 传递到效应器。兴奋 在神经 元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由于是通过突触释放递质来实现的,而突触内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后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所以,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方向是:树突突触轴突。神经纤维 (神 经元的轴突或长的树突及套在外面的
24、鞘)在未受刺激时,膜电位为外正内负;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膜电 位为外负内正,但 邻近的未 兴奋部位仍为外正内负。【答案】(1)神经末梢 轴突 细胞体 树突 (2)负 正 正 负 (3) (4)突触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突触小体 突触前膜 递质 突触后膜【例 3】 (2004 年新课程卷)在临床上已证实,将受 SARS 病毒感染后治愈患者(甲)的血清,注射到另一 SARS 患者(乙)体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甲血清中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是A疫苗 B外毒素 C抗原 D抗体【解析】SARS 病毒感染甲后,会引起甲的特异性免疫反应,甲的血清中就会有相应的抗体存在,它能特异性的与 SARS 病毒结合
25、, 发挥免疫效应。将甲的血清注射到乙体内,甲的血清中抗体就会在到乙体内发挥作用,进而提高治疗效果,这一过程在免疫学上称为人工被动免疫。另外,在以前,科学家们给抗体起了不同的名称,如把能特异性中和外毒素毒性的成分称为抗毒素,把能使 细菌发生特异性凝集的成分称为凝集素等。直到 20 世纪 30 年代,科学家们才把这些成分统一称为抗体。【答案】选 D。【例 4】 (2004 年广东)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 B内环境稳态是由所维持的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 D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10【解析】内环境稳态是人和动物进行正常新陈代
26、谢的前提,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同时, 这种稳态又是相对的,由于机体的代谢活动以及机体所处的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都会影响到内环境的稳定,但机体能够通过体内各种调节机制,使它的内环境的变化在很小的范围内波动。【答案】选 D。【例 4】下列过程不能对肾小管重吸收水起促进作用的是A渗透压升高 B抗利尿激素升高C血浆渗透压升高 D醛固酮升高【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激素和细胞外液渗透压在调节水的平衡过程中的作用。当细胞外液(包括血浆)渗透压升高时,由下丘 脑合成、垂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 进肾小管对水的吸收,使细胞外液的渗透 压趋于正常。 这说明细胞外液渗透 压升高,可间接促进
27、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醛固酮的作用是保 Na+、保水、排 K+,即在促进肾小管重吸收 Na+和分泌 K+的同时,间接地促进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而渗透压升高,指向不明,没说明是细胞内液渗透压升高,还是细胞外液渗透 压升高,因此,无法判断。【答案】选 A。【例 5】下列细胞中能够识别抗原的有吞噬细胞 T 细胞 B 细胞 记忆细胞 效应 B 细胞 效应 T 细胞A BC D【解析】本题综合性较强,需掌握各种类型细胞的功能、作用特点才能判断。吞噬细胞可以吞噬抗原、处理抗原,是对所有抗原都具有作用,而没有选择性,不能识别。T 细胞、B 细胞和记忆细胞都可识别抗原,并受到抗原刺激可增殖、分化形成相应的效应
28、 T细胞和效应 B 细胞。效应 B 细胞可产生抗体,但不具有识别抗原特征。效应 T 细胞可识别抗原,并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之裂解。【答案】选 C。四、自我检测一、选择题(均为单项选择题)1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一类疾病是A. 病原体感染机体而引发的疾病,有传染性B. 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发的疾病、无传染性C. 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而引发的疾病D. 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而引发的过敏反应2下 列 符 合 条 件 反 射 的 是 ( ) 先 天 性 反 射 后 天 性 反 射 由 直 接 刺 激 引 起 由 条 件 刺 激 引 起 反 射 弧 一 般 不
29、 经 过 大 脑 皮 层 反 射 弧 一 般 经 过 大 脑 皮 层A B C. D 3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产生兴奋。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的是114 在 一 个 以 肌 肉 为 效 应 器 的 反 射 弧 中 , 如 传 出 神 经 遭 到 损 伤 , 而 其 他 部 位 正 常 ,当 感 受 器 受 到 刺 激 后 将 表 现 为A 既 有 感 觉 又 有 运 动 B 失 去 感 觉 同 时 肌 肉 无 收 缩 反 应C 有 感 觉 但 肌 肉 无 收 缩 反 应 D 失 去 感 觉 但 能 运 动5 用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连
30、续饲喂正常成年小白鼠 4 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白鼠表现为A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C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D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6 在 英 格 兰 某 地 区 发 生 一 只 大 山 雀 碰 巧 弄 破 了 牛 奶 瓶 , 并 因 此 饮 到 了 牛 奶 , 由 此 它学 会 了 “偷 ”饮 牛 奶 的 方 法 , 不 久 , 这 一 地 区 的 其 他 大 山 雀 也 出 现 了 “偷 ”饮 牛奶 的 行 为 。 其 他 大 山 雀 的 这 种 行 为 属 于A 印 记 学 习 B 模 仿 学 习C 本 能 行 为 D
31、 判 断 和 推 理7 体 温 调 节 中 枢 和 体 温 感 觉 中 枢 分 别 位 于A 大 脑 皮 层 、 下 丘 脑 B 下 丘 脑 、 大 脑 皮 层C 下 丘 脑 、 下 丘 脑 D 大 脑 皮 层 、 大 脑 皮 层8 右图表示用云母片(具不透水性)插入燕麦胚芽鞘的尖端部分。用单侧光照射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A甲不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左弯曲 B甲不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曲C甲向左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曲D甲向右弯曲,乙不弯曲,丙不弯曲9结扎了输卵管的动物,将出现A失去性行为,没有生殖能力 B保持性行为,没有生殖能力 C失去性行为,仍有生殖能力 D保持性行为,仍有生
32、殖能力10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B兴奋的电信号转为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步的二、简答题1将 成 熟 雄 鼠 的 甲 状 腺 进 行 手 术 切 除 , 从 第 三 周 开 始 , 每 天 注 射 激 素 甲 , 结 果 激 素甲 和 激 素 乙 在 血 液 中 浓 度 变 化 曲 线 如 图 所 示 。 请 仔 细 分 析 后 回 答 下 列 问 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刺激A- - - + + + - -
33、-+ - - - +- - - + + + - - -+ - - - +刺激B+ - - - +- - - + - - -+ - - - +- - - + + + - - -刺激C+ - - - +- - - + - - -+ - - - +- - - + + + - - -刺激D12(1)激 素 甲 是 。 (2)激 素 乙 是 。(3)如 果 停 止 注 射 激 素 甲 , 鼠 的 身 体 状 况 是 。(4)如 果 将 激 素 甲 的 注 射 量 增 加 5 倍 , 连 注 3 个 月 ,鼠 的 身 体 状 况 是 。(5)简 答 甲 、 乙 两 种 激 素 的 相 互 关 系 : 。2
34、试填空完成下图所示的炎热环境、寒冷环境引起人体体温调节的生理机制。图中的数字分别表示相应的生理活动。_ _ _ _ _ _ _3反射是在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应答。有人做了脊蛙反射实验,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前须将蛙头部剪去,其目的是_。(2)将浸有 0.5%硫酸溶液的小纸片贴在蛙右后肢下端的皮肤上,可看到_ _现象。(3)若破坏蛙的脊髓,再重复上述(2)中的操作,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 _其原因是_。(4)在上述反射活动过程中,兴奋以神经冲动的形式由一个神经元经_传到下一个神经元。4右图为吞噬细胞杀灭病菌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吞噬细胞对病菌的这种吞噬作用与
35、细胞膜的 有密切的关系,对病菌的这种吞噬清除作用属于 免疫。(2)有些毒性很强的细菌,经过上述过程还不能被清体温调节中枢炎热环境下丘脑 皮肤血流量增多皮肤温度升高 汗液增多散热寒冷环境 皮肤血流量减少皮肤温度下降 战栗减少散热肾上腺活动增强增多代谢活动增强产热细菌线粒体细胞核内质网溶酶体13除,只是将内部隐藏的 暴露出来,呈递给 或 ,使之增殖、分化成 。(3)当该细菌在体液中活动时,会被相应的 消灭,当其进人体细胞内部时,则被相应的 消灭。该过程统称为 免疫。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 2D 3C 4C 5B 6B 7B 8B 9B 10D二、简答题1 (1)甲状腺激素 (2)促甲状腺激素 (
36、3)代谢缓慢,体温下降,心跳减慢,全身浮肿,反应迟钝(4)食量大而身体消瘦,心跳加快,神经系统兴奋性过高(5)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的活动,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而甲状腺激素过多或过少也会影响垂体对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2 皮肤内的温觉感受器接受刺激后,并将兴奋传出 皮肤血管舒张 汗腺活动增强 皮肤内的温觉感受器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出 皮肤血管收缩 骨骼肌收缩 肾上腺素分泌增强3 (1)排除脑对脊髓的控制(2)右后肢(或双腿后肢)收缩,除去沾有硫酸的小纸片(3)上述现象不出现(后肢不收缩)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任何一个环节被破坏,反射就不能完成(4)突触4 (1)流动性 非特异性 (2)抗原决定簇 T 细胞 B 细胞 效应 T 细胞或效应 B 细胞 (3)抗体 效应 T 细胞 特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