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中语文必修1粤教版习题:第三单元 散文 单元质量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259831 上传时间:2018-03-25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1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必修1粤教版习题:第三单元 散文 单元质量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必修1粤教版习题:第三单元 散文 单元质量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必修1粤教版习题:第三单元 散文 单元质量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必修1粤教版习题:第三单元 散文 单元质量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必修1粤教版习题:第三单元 散文 单元质量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单元质量检测卷三(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第卷 (阅读题,共 70 分)一、现代文阅读(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9 分,每小题 3 分)冷眼看“热词”“热词”是指来源于突发事件或社会现象,经过形象、鲜明和恰当的隐喻性总结,让人们更深刻地记住关键信息的公共焦点词语。近年来,中国互联网上流行的“热词”已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新潮网络语言。 “打酱油” “俯卧撑”乃至“被”之类的热词从词语本身找不到任何流行的理由,而且这些词语往往不是逐渐扩散,而是瞬间爆发。显然这类热词不是像以往的许多网络语言那样因词语本身的娱乐性导致了流行,大多是因突发的社会事件传播得以派生,而且这类

2、热词几乎无一例外具有较多的政治讽刺意味,反映的是社会“杯具”何其多,人们认为这是中国政治走向民主的一种方式,是中国网络政治化的一种体现。中国的改革开放自 90 年代末以来进入了深水区,政治改革尤其步履维艰。在这种现实状态下,网络的政治化可以说是公众表达的常规通道堰塞而造成的政治话语溢出现象。而网络的确为当代中国民众提供了一种新的政治表达可能,有人因此而乐观地预言网络将成为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建设进程的重要力量。可实际上,人们上网发表意见可能是自由的,但信息如何传播却完全由不得自己,各类网络运营者操控着网络信息的传播。热词的出现使网络传播形势有了一些改观。一个本来难以扩大影响的社会信息,由于被人从中

3、提炼出具有讽刺性乃至黑色幽默意味的隐喻词语而产生了“陌生化”的情景效果,随即因为网上读者的关注和分享而成为口头禅并被强力传播,进而迅速走红成为热词。显然,热词热起来的社会学原因在于网民自发形成的积极介入态度。在网络日益被运营者操控的形势下,这种对传播的主动介入可以说是普通网民对“被传播”现实的一种反抗。热词之所以会“热” ,也和它的接受环境分不开。在媒体自身权威性不够却又面对公众质疑时,许多“专家”和“权威机构”常常会冒出来强化信息的权威性。弱势的普通民众当然无法与“专家” 、 “权威机构”对抗,但一些陌生词语“被”“被就业” “被代表”“被平均”等等,却凭着机智的反讽破坏了媒体操控者的意图。

4、普通民众对媒体操控者和所谓“权威”的不信任是热词走红的社会环境,但热词并非只是消极的拒绝。许多因热词而“热”并最终引起社会重视的案例显示,网民传播热词的热情让人感受到的是一种社会关怀的激情。这种激情来自每个网民个人的直觉和判断,来自一个人内在的同情心和正义感。当然,信息的不对称使网民个人的判断无法完全避免错误和偏见,但这并不影响这种社会关怀的舆论价值。这种激情的存在证明,社会上尽管充斥着欲望和不公正,但人们的心灵深处仍然有良知。无论如何,热词的大量出现已成为中国式网络的特色景观,热词将作为有影响力的社会表情符号构成我们这个时代的记忆。1下列关于“热词”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网络

5、“热词”是一种新潮网络语言,它的出现被认为与中国政治走向民主有关。B “热词 ”往往不是逐渐扩散,而是瞬间爆发,这与现今社会的传播媒介无关。C “打酱油” 、 “被”之类“热词”的流行,与词语本身是否有娱乐性无关。D一个社会信息被人有意加工而产生“陌生化”的情景效果后,才会成为“热词” 。解析:B 项, “这与现今社会的传播媒介无关”错误,网络是使热词产生、传播的重要工具。答案:B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们在网上能自由地发表意见,但由于网络信息的传播受各类网络运营者的操控,这些意见的传播是不自由的。B具有讽刺意味的“被传播” ,表现出了主动介入传播的普通网民对网络运营者操控网

6、络信息传播的一种反抗。C网民传播热词的热情,能使某些案例因热词而“热”并最终引起社会的重视,相关问题最终得到彻底解决,并使人感受到网民社会关怀的激情。D传播热词的网民所展现的社会关怀,主要来自个人直觉和判断,其舆论价值容易因个人判断出现错误和偏见而受到影响。解析:参照第三段“人们上网发表意见可能是自由的”的说法,A 项, “人们能在网上自由地发表意见”的说法曲解原意。B 项的答题区域在第四段。C 项和 D 项的答题区域在第六段,C 项, “相关问题最终得到彻底解决”无中生有,D 项, “主要来自”说法与原文不符,原文说社会关怀的舆论价值不会受个人判断出现错误和偏见的影响。答案:B3下列理解和分

7、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热词的出现和流行表明,政治改革进入深水区和网络为中国民众提供一种政治表达可能之间存在着联系。B从热词的接受环境看,某些媒体操纵者强化信息权威性的意图,常常会被随后出现的热词凭着机智的反讽破坏。C热词的出现和流行说明人心深处仍存社会良知,但其讽刺意味削弱了反映社会“杯具”现实的力量。D热词在中国互联网上的流行有着中国特色,是网络政治化的具体体现,可能会促进政治民主的发展。解析:C 项,原文没有有关的论述,热词的讽刺意味往往意味着辛辣地反映现实。答案:C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 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甘霖亭记韩日缵 gk

8、stkgkstkgkstk甘霖亭者,为前太守荆公纪雨也。荆公守惠之明年,岁在壬戌,自夏五至秋七月不雨,田畴龟坼,郡之人戚曰:“不有播,其曷有获?”一月不雨谓之干,再月不雨谓之亢,一时不雨谓之槁,槁则无岁,无岁是无民也。太守荆公容有蹙曰:“天于民务殖之也,非天弃民,太守其不勤民,实弃守也!”于是罪躬简事,禁酷徙市,损膳恶服。撤盖谢乘暴赤日中自宫徂郊日行数十里遍吁于群神。其衷疚,其词伤,其足疻,其形容憔悴。如是者日行之,不雨;旬行之,不雨。行之不辍,尔乃润风墨云密布并发,淹淹祁祁,自原野达于畎亩,无不优渥霑足者。三农慰望,百谷仰荣,咸欢然谓太守格于天而惠于民。郡人平越守张孟奇为甘霖之歌,绅衿之能言

9、者和之。无何,荆公以内计中考功令,郡之人戚曰:“民无岁,赖公以有岁,国人望公如望岁焉,奈何夺我公?”群走藩臬大夫御史台、都御史台为公留行。业裹三月粮,叩阍乞还我良守,不许。荆公去之日,日集万众,积公车不得发,两岸攀号至百里外。时余偕诸荐绅饯公州中,挥涕而别。诗云:“试看东江两岸哭,为官何必要封侯?”郡人乃鸠工程物,作甘霖亭于江之浒。亭成,父老数十辈造韩子之庭请焉,曰:“伐石为亭以记太守之泽,不日成之矣。我辈登兹亭也,如瞻顾复焉,愿得子之言以勒诸石。 ”余曰:“公之雨我民也,渗漉于闾阎,沦渍于心髓,其为雨也非一日矣,乃公精诚所结,叩于天而天答之,泽于民而民戴之。 ”父老徘徊亭下,旦夕必祝。公名之

10、琦,镇江丹阳县人,万历甲辰进士。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再月不雨谓之亢 再:二,两个B无岁是无民也 岁:岁月C行之不辍 辍:停止D父老数十辈造韩子之庭请焉 造:前往解析: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岁:年成,收成。答案:Bgkstkgkstkgkstkgkstk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撤盖谢/乘暴赤/日中自宫徂郊/日行数十里/遍吁于群神B撤盖谢乘暴赤日/中自宫徂郊/日行数十里遍 /吁于群神C撤盖谢乘/暴赤日中/自宫徂郊/日行数十里/遍吁于群神D撤盖谢

11、乘/暴赤日中自宫/徂郊日行/数十里遍吁于群神解析:文言断句能力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断句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答案:C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甘霖亭是太守荆之琦为求雨所建,亭子建成十多天后雨就落下,十分灵验。B求雨得雨,平越太守张孟奇写诗赞美,当地的士绅都说写得好。C在惠州老百姓的盛情挽留和向朝廷申诉下,荆太守终于暂时留了下来。D亭子建成,人们在一块石碑上刻下了韩日缵对荆太守的歌颂之辞。解析:A 项,甘霖亭是为纪念荆公求雨所建;B 项,当地的士绅唱和张孟奇写的歌,不是“都说写得好” ;C

12、 项,没有“暂时留下来” 。答案:D7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三农慰望,百谷仰荣,咸欢然谓太守格于天而惠于民。(5 分)译文:_答案:所有种田人欢喜仰望,各种农作物欣欣向荣,人们全都高兴地说太守感动了上天而对老百姓有恩德。( “咸” “格” “惠”各 1分,句意 2 分)(2)我辈登兹亭也,如瞻顾复焉,愿得子之言以勒诸石。(5 分)译文:_答案:我们登上这个亭子,就好像看到荆公又回来了,希望得到你的题记用来刻在石碑上。(“复” “愿” “勒”各 1 分,句意 2 分)(二) 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春闺思唐张仲素 gkstkgkstkg

13、kstkgkstk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注:渔阳,这里指征戍之地。参考译文:甘霖亭是为纪念前太守荆公求雨而建的。荆公任惠州太守的第二年,是壬戌年,从夏季的五月到秋季的七月没有下雨,田地都龟裂了,郡里的人悲伤地说:“没有播种,哪里会有收获?”一个月不下雨称作“干旱” ,两个月不下雨称作“亢旱” ,三个月不下雨称作“枯槁” ,枯槁就会没有年成,没有年成老百姓就没办法生活。太守荆公眉头紧锁说:“上天是愿意让百姓生活繁衍的,不是上天抛弃了老百姓,应该是太守不勤政爱民,实际上是上天抛弃太守啊!”于是太守思过自责,裁减扰民的政务,禁止酷刑,迁移市场,减少膳食,穿粗布衣服。撤去车

14、盖,出门不坐车子。冒着烈日曝晒,从府衙到郊外,一天走几十里,向群神吁请。他的心里内疚,他的言辞伤感,他的脚又青又肿,他的身形面容显得憔悴。像这样整日施行,没有下雨;施行了十天,没有下雨。仍然施行不停止,这才凉风渐起乌云密布,雨挟风势下得又大又多,从原野到耕地,全都下了齐脚深的雨水。所有种田人欢喜仰望,各种农作物欣欣向荣,人们全都高兴地说太守感动了上天而对老百姓有恩德。郡人平越太守张孟奇写了甘霖之歌 ,有文才的士绅们都来唱和。没过多久,荆公由于朝廷考核优等当上了考功令,郡里的人悲伤地说:“百姓没有年成,依靠荆公才有了年成,百姓们盼望荆公就像盼望好的年成,为什么要夺走我们的父母官?”众人群聚奔走于

15、藩臬大夫御史台、都御史台,希望荆公能留下来。备办了三个月的粮食,前往朝廷申诉请求归还自己的好太守,不被允许。荆公离开的时候,一天就聚集了万余人,让公车停下来不能出发,两岸的老百姓互相挽着哭泣送到了百里之外。当时我陪同各位士绅在州府中为荆公饯行,挥泪告别。有首诗说:“试看东江两岸哭,为官何必要封侯?”郡里的人们于是聚集工匠计算准备物料,在江边建造了甘霖亭。亭子建成,几十位父老到我家里请求说:“采伐石料修建亭子用来纪念太守的恩泽,很快就要建成了。我们登上这个亭子,就好像看到荆公又回来了,希望得到你的题记用来刻在石碑上。 ”我说:“荆公为我们的百姓求来好雨,洒落在每户人家,润泽在每个人的心里,他求雨

16、不只是一天,这是他的精诚所聚结,向天叩请而天应答了他,惠泽了百姓而百姓也感激他。 ”父老们在亭下徘徊,早晚一定前往祝祷。荆公的名字叫作之琦,是镇江丹阳县人,万历甲辰科进士。8诗中两组叠音词的运用有何妙处?分别从内容和形式方面分析。(5 分 )答:_解析:可从叠音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以及对描绘内容、突出意境等方面的作用考虑。答案:“袅袅”写柳枝在春风吹拂下的摇曳之态, “青青”绘桑叶葱茏青翠之色(2 分) ,这两个叠词渲染出一种充满生机、令人沉迷的无尽春意,同时又增添了诗歌的韵律感和音乐美(3 分) 。9这首诗中抓取了哪一细节?寄寓了怎样的情感内涵?(6 分)答:_解析:细节是对人、事物某个细微之

17、处所做的描写,它可以是人物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且最能表现中心。gkstkgkstkgkstk.Com答案:抓取了“提笼忘采叶”这一细节:和众多的采桑女一样,本来是到郊外采桑叶喂春蚕的女主人公,却倚树凝思,一动不动,手里提着个空空的竹篮。(3 分)这一特写镜头表明了她虽身在桑树下却心不在“桑” ,而是心事重重、不断思念自己远在边地从军的丈夫。(3 分)(三) 名篇名句默写(6 分)10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每句 1 分)(1)苏轼在 赤壁赋中,借客人之口感叹人生短暂的两句是“_,_。 ”(2)庄子 逍遥游 中用对待“誉”和“非”的态度来说明“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的境界的两句是“_,_。 ”(3)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用比喻突出小溪曲折、蜿蜒特点的语句是“_,_。 ”答案:(1)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2)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3)斗折蛇行 明灭可见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 题。湖畔雨趣苏连硕秋已深深,我以为不会下雨了。没想到,吃了晚饭,便隔窗闻到了刷刷的雨声。我惊喜地喊,下雨了,下雨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考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