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微课 普通话演变.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2593870 上传时间:2018-09-2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课 普通话演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微课 普通话演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起来了解了解,普通话的由来和演变普通话是中华民族多民族溶合的产物!普通话中鲜卑语音成份的由来:五胡乱华时,鲜卑在北京建立过燕国,鲜卑、乌桓等族在以北京为中心的燕北汉化后,他们学汉语,但将这些民族的语音成份带了不少进当地的汉方言。但对中原和关中影响不大。辽国时期,燕云十六州、辽西,内蒙古辽河上游(当时还没有大规 的沙漠化)有大量汉人,人数高达四五百万。契丹人积极汉化,但不可免的带了一些语音成份进入当地汉族方言,成为辽国的语言。后来金朝以北京为中以建都,这种方言在中原得到“大力推广” ,但又溶入了不少“女真话“元朝时,又以北京为中心,同时带来了不少蒙古语,如经常用的字歹徒的“歹”发音就来自蒙古族

2、。这一时期燕方言推广到湖北, “南音渐改北音渐盛,南人坠泪北人笑“古人早就记载这一时期语言的变迁。清朝,一些语音成份进入普通话,但更多词绘是进入北京方言。普通话由一地方言到惊人的一统天下!古汉语在北方光完消息了吗?哪倒不是。以前山东山西的个别地区的土话里,倒也存在一些古汉语语音成份,但很快被普通话同化。青海等西北个别地区土话里保留的个别古汉语语音成份则与明初向当地移客家人有关。有趣的是南方的广东福建等地成为各个地期古汉语的博物管。客家话主体是唐宋时期的中原话,而广东潮汕等地却保留了秦汉时期的古汉语。 。 。这些在海边省份保留的南方方言却彼此有着一些共通语言。有趣的想想:古人从中原活过来,听不懂

3、他的子孙的话,倒也有趣。如果秦皇汉武、孔子孟子等晋朝之前的人士活过来,则要去潮汕等地请“翻译”来译普通话;如果唐宗宋祖、岳飞文天祥等宋朝之前的人士活过来,则要去客家人里找“翻译”来译普通话。话说一个北方人到宁波出差,向人问路。宁波人以“灵桥牌 ”答曰:“呱叽呱叽向前揍,前面一个大坏蛋!”北方人愕然。原来,宁波人的意思是: “骨直骨直向前走,前面一个大花坛!” 像这种因方言不同闹出的笑话随处可闻。其实,即使是在同一个方言区内,也常如“鸡同鸭讲” ,不知所云。如福建就号称“ 八闽互不交通”,虽同为闽语,却分闽南话、闽北话、闽东话、闽中话、莆仙话等,保管听得你一头雾水,不辨“南北” 。中国幅员辽阔,

4、人口众多,各地方言五花八门。所以,为了克服方言分歧带来的隔阂,就必须有沟通各种方言的“共同语”。汉民族自古以来就有方言也有共同语。据历史记载,春秋时期的共同语叫做“雅言” 。雅,就是雅正、规范。 论语述而:“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说明当时诵读诗书,执行典礼,都得用中规中矩的雅言。用雅言,才能登大雅之堂。孔老夫子也是用雅言给他的三千弟子讲课的,要是讲他的曲阜土话,有几个人听得懂?共同语从古至今有好几种叫法 雅言、通语、官话、国语等。而现在国家推广的“ 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就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又称现代标准汉语,它的定义是: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

5、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 那么,这个“普通话” 是怎样产生的呢?为什么要确定这样的标准?年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教育部在京联合召开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主要内容是关于汉字简化和普通话的确定。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全国,共有人。就是在这次会议上,经过研究, “普通话” 被正式确定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名称,表示“普遍”和“ 共通”之涵义。 那么,用哪种方言、哪种语音来规范它好呢?是不是因为北京是首都,当然的“大哥大”,大家向京腔看齐没商量?事实并非如此简单。为普通话定标准,是让与会的全体代表投票表决,从覆盖汉语区的种主要方言中,选出一个作为普通话的基础方言。当时的投票结果是

6、:北京官话(以北京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票位居榜首;西南官话(以西南官话为基础方言,以成都语音为标准音)获票,以一票之差名落孙山;第三名是吴语(以吴语为基础方言,以苏州或上海语音为标准音) ,获票;粤语(以粤语为基础方言,以广州语音为标准音)获票,名列第四。得票数在票至票之间的种,依次为中原官话、冀鲁官话、江淮官话、闽语和东北官话。另外,西北官话、胶辽官话、晋语、客家语、赣语和湘语均为零票。弃权票。我想,北京官话能够险胜,这个结果再好也没有了。既尊重选举结果,又符合大多数国人的心理定位。何况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确实好听,抑扬顿挫、字正腔圆,有一股大气。这是三朝古都赋予它的

7、精神气质,是它得天独厚的优势。北京官话属于北方方言中最有代表性的次方言。在现代汉语“六南一北” 的七大方言格局中,北方方言虽是“独苗”,但其势力范围却大得惊人,约占全国汉语地区的四分之三,在全国汉语人口中,说北方方言的多达以上,比说六种南方方言的人加起来还要多得多。在如此广阔的地域、如此庞大的群体中,北方方言的内部分歧却非常小。例如,从地处西北官话(北方方言的次方言)区的甘肃嘉峪关,沿着长城蜿蜒往东,一直到其东端入海处 冀鲁官话(北方方言的次方言)区所在的河北山海关,横贯七省市,绵延万余里,相互通话都没什么困难。而南方方言就复杂多了,如上面讲的“八闽互不交通”,如广东一些地方“十里不同音”;在

8、广西贺县,竟有十几种方言,简直像联合国。孟子说南方人是“鴃舌之人” , “鴃” 就是伯劳鸟, “鴃舌 ”也就是说话像鸟叫,是极难懂、极难学的。怪不得当年中华民国国会投票定国语时,一些粤籍议员要选广东话,被也是粤人的孙中山好说歹说劝住了,仍定为北京话。粤籍议员人数多,当真要搞“民主”,说不定“ 哇”的一声就通过了。那样的话,全国岂不是一片“ 叽叽啾啾” ? 简而言之,北方方言是中原古汉语与北方少数民族语言经过数千年的交融、磨合发展起来的;而南方方言则是历史上北方汉人多次大规模南迁,由此带来的北方古汉语在不同时期与南方不同的本土语言结合后分别形成的。北方趋同,南方存异;北方统一,南方多样。因此,无论是从使用人数还是从其本身特点来讲,只有北方方言才能更好地体现普通话“ 普遍 ”、 “共通”之涵义。普通话的确定,正符合这一要求,可谓“名正言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