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学科在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研究实 验 方 案一、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一)课题的提出背景德育是一个学科交叉和知识融合性较强的学科,在阐述德育自身所特有的基本要领和基本思想的时候,几乎涉及到众多学科的相关内容,且需要诸多知识点的支撑。为什么有时候会出现德育工作干巴枯燥、苍白乏力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德育工作的知识含量低,不善于运用各学科相关内容去丰富德育内涵,增强德育的感染力。德育工作不是德育学科“包打天下”的领域,其他教学科目和学科也含有丰富的德育因素。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只有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保证教学大纲和教育目的得以实施的基础上,德育才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因此,要充分运用教
2、学中的德育艺术技巧,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传道”于“授业”之中,达到春雨润物,情景交融,文道一体,潜移默化之功效。坚持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努力探索学校德育的思路、途径、方法,是教育工作者所必须认真对待的工作重心,也是教育工作者崇高而义不容辞的职责。积极开发课堂教学所含德育的丰富资源和巨大潜力,强化德育在各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力,开展高中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探索,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 通过本课题研究,使所有学科教师树立德育育人的思想。通过加强理论学习,知晓科学的德育理念和现代教育理论,熟知学科德育的途径和方法,找准各学科实施德育的着力点,并能创造性地加以联系,力争形成体系。 因此,我们的
3、课题研究要解决的就是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德育,在什么教学内容怎样进行德育”的问题。希望今后的教学中,在此方面能给一线教师提供一些细致的、可操作的、有指导意义的建议和教学资料。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1、教师自身素养是课堂教学德育顺利实施的关键 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其学习的楷模,道德的标杆,人生的导师,教师对于一个学生的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先人扬雄在法言导行中说道:“师者,人之楷模也。”说得就是这个道理。在学生最重要的成长期,与其相处交流时间最长的是我们教师,教师的形象就像一面镜子,时刻影响着学生。对于一名合格的教师来说,其必须具有高尚的思想品格,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积极进取的精神等多方面的
4、素养。 我们学校教学的天职是“教书”和“育人”,而“育人”是教育的最大使命,要“育人”必先育德。学校德育的组织实施需要教师去推动,这就需要教师具备开放的教育思想,创新的教育精神,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而不是机械地把教书和育人人为地割裂开来,认为德育是思想品德课教师该做的事,这就违背了教育基本理念,也就不能有效推动课堂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实施。 2、立足高中课堂教学内容是实施德育渗透的根本保证 我们现在新课程课堂教学内容是很丰富的,主题涉及人文、社会、环境、体育等,这些内容都是符合现在学生的学习需求的,也是我们教师进行课堂德育的“原料”。如高中语文必修 1 第三单元的主题是“友谊”,探讨的是朋友
5、和友谊的话题,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友谊的丰富内涵,懂得如何交朋友,如何与朋友相处,懂得什么才是真真的朋友与友谊。这三单元的内容应该是非常适合我们教师去充分发挥的,现在我们许多学生对什么是真朋友,什么是真友谊这些问题是存在较大的认识误区的。我们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他们心中的朋友是怎样的,他们心中的友谊是怎样的,讨论之后再总结真正的友谊。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白一些基本的道理,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3、运用多种课堂教学方式,增强德育渗透的有效性 教学方式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所运用的各种手段,我们教师都会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一种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因为这样教学的效率就能达到最高。对于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就需要
6、我们教师要有创新的思维,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效果达到最好。(1)引导式 课堂教学要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师在其中要做好引航员的职能,做到点到为止,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的空间。课堂教学的有形空间是有限的,但教学内容的空间是开放的,学生的思维空间也是无限的。我们教师要以课堂教学内容为基础,将学生德育教育的内容引向无限广阔的空间。 (2)互动性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交流,思想碰撞的过程,那种单向灌输、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现在是没有市场的,也是学生们最头痛的。教师通过与学生共同探讨教学内容,就某一话题进行相互间思想的交流,通过交流达到明辨是非,促进课堂德育教学
7、。(3)讨论式 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引出一个讨论的主题,然后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如高中英语必修 2 的第一单元 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 中,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展示我们国家博物馆的一些文物照片,让学生知道我国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然后展示一幅图片,图片上有一个英国人威廉林赛,在长城捡垃圾。让学生们的心灵有所触动。一个外国人尚能这样关心我们的文化古迹,我们作为中国人,在做些什么呢?展示完之后,接下来让学生小组讨论,我们作为中国人应该怎样对待自己国家的文化遗产,以此来激发学生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需要我们教师切实转变教育观
8、念,紧紧把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把对学生德育教育提高到一个应有的高度,才能让学生的德、智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三)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理论价值:德育处于学校教育工作的首要地位,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德育是基础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和决定作用。中学的德育教育是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基地,在中学开展学科渗透德育教学,充实完善了德育系统理论,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起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实践意义:1、在目前教育教学管理中普遍存在着:课堂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的掌握,只注重高考的要求,
9、只注重成绩的提高,把学科德育离弃于课堂教学之外,极不利于提高德育的实效性。由此可见,研究学科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是非常必要的。2、通过德育研究,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促进教师增强做好德育工作的自觉性,培养一支优秀的德育教师队伍,促进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进行学习和参加社会实践,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崇高的理想、高尚的情操、良好的习惯、顽强的意志。3.进一步端正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热情和对德育实践活动的体验,将情感融于课堂教学,增强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4.形成较为完整、科学、易于操作和推广的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的技巧或
10、策略,以便指导以后的德育实践。二、课题提出的理论基础与依据高中课堂教学是由各科教师来进行的。没有各科教师的参与,各科教师对此没有明确的责任感,开展课堂教学德育渗透就是一句空话。对此,我校领导在化大力气抓教师的师德教育的同时,始终致力于提高全体教师对德育教育重要性和责任感的认识,强调“德育工作人人有责”并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不间断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在全校努力造就人人重视的课堂教学德育渗透氛围。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使其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知识与道德有着特殊关系。先有正确的世界观,然后才有正确的人生观,有了正确的人生观,才有真正的道德,而知识又是建立正确世
11、界观的重要材料。所以,道德绝对不能建立在愚昧无知的基础上。虽然知识不等于道德,但有道德一定要有知识,知识中又蕴含着深厚丰富的德育因素,在传授知识、全面提高的教学过程中有可能做到智力和道德的同步发展。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进行道德渗透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非常必要的。 任何把德育和教学质量对立起来的做法,都是行不通的。二者统一于新的质量观。一方面,教育质量问题首先是德育,离开德育的教学质量不是真正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教学进行到知识和德育水乳交融的境界,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因为德育渗透并非从外面把德育因素强加到知识中去,而是知识本身就蕴含着德育的养料,而且它是知识的精髓,有待技艺高超的技师把它炮制出
12、来,让受教育者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德育的营养。 寓德育于课堂教学中要强调运用以下三种渗透原则。第一是有意渗透原则(相对于所有学科来说):牢固树立在每一学科的教学中都要渗透德育的思想。在教学中充分吃透教材,针对学生认识水平与心理特征,确立本学科德育目标体系,实行德育目标控制,有意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做到总体目标一以贯之;学科目标,具体明确;课时目标,落实到位。 第二是有序渗透原则(相对于某一学科来说):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德育内容结构的序列性和完整性,对教学中的德育内容进行系列组合,以求得良好的整体效应。做到德育进程有条不紊,层次清楚;德育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第三是有机渗透原则(相对
13、于某一节课来说):找准渗透点,选择教学的某一环节、某一知识点或训练点作为突破口,适当、适时、适量地进行德育,做到知识与德育水乳交融,避免穿靴戴帽,牵强附会。 三、课题的界定与支撑理论(一)概念界定 本研究中的核心概念是德育、学科德育和课堂教学,因此,首先我们对这三个概念给予界定。1.什么是学科由商务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学科的解释有三层含义。一是按照学问的性质而划分的门类,如自然学科中的物理学、化学。二是学校教学的科目。如语文、数学。三是军事训练或体育训练中的各种知识性的科目。显然第二种解释适用于我们的研究,我们所指的学科就是学校教学中的所有科目。2. 什么是德育中小学德育规程规定,德育
14、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保证作用。德育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涵义。它的内容是由一定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基础决定的,并为一定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基础服务。3.什么是课堂教学一般把课堂教学理解为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它是以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课堂教学活动,是以一定的目标为依据,以一定的教学材料为载体进行的活动。教学是学校教育中以特定文化为对象的教与学统一的活动。教学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上讲教学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以一定的文化为对象进行学习的活动。任何有“教”有“学
15、”的活动都可以叫做教学,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从狭义上讲,教学主要是学校教学,是专指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进行的,以特定文化知识、特定目标为对象的教与学统一的活动。本课题中所指的教学是指狭义上的教学。(二)支撑性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人。在各学科教学中进行育德,就是要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这与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理论的要求是统一的。四、课题在国内外同领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国内外有丰富而深入的的研究,这些研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有的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论。目前,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本次课改与前几次教育改革有所不同
16、:如果说过去我们不过是机械的操作者,而今天我们都成了设计师。新课程在各学科中都安排了大量的德育题材,但需要人去整合。学科课堂教学是德育的主渠道,而新课改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我们要重新占领被应试教育霸占已久的课堂这一德育主阵地,打通主渠道。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新课标规定的德育内容不再成为一纸空文。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对传统观念产生了巨大冲击,以利益为主导的市场经济,利益导向机制反映在人才成长过程中,表现为“唯智”或“唯学历”倾向。学生中普遍存在着理想淡漠,盲目追求;自私自利,个人主义;崇拜金钱,追求享受;法制观念淡薄,道德观念失范;读书无用,厌学弃学;心理问题凸显,抗挫折能力差;规范意识淡薄,
17、严重违纪增多等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与时俱进的德育教育,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本课题组正是从寓教于德,文道统一的理念出发,试图结合教师学科,渗透“适应道德教育”,提高学生道德修养,提升国民素质。 今后,课程德育应作为教研工作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应尽快改变备课不备德育渗透,上课不搞德育渗透,考核、评估教学工作没有课程德育方面内容的不正常状况。要把课程德育列入研究工作日程,要把课程德育切实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还要把课程德育工作的好坏作为教学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假设是教师个人的师德素养水平、学科育人意识和学科育人能力的提高,是实现在学科教学中实施德育的保证,是实现学科育人的保证。因此,
18、本课题研究的自变量是学科实施德育的有效策略和方法和促进教师个人师德素养提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因变量是教师的学科育人能力。五、理论假设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假设是教师个人的师德素养水平、学科育人意识和学科育人能力的提高,是实现在学科教学中实施德育的保证,是实现学科育人的保证。因此,本课题研究的自变量是学科实施德育的有效策略和方法和促进教师个人师德素养提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因变量是教师的学科育人能力。六、研究目标通过对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问题的研究,积极探索德育渗透之道,从而达到以下目标:(一)循序渐进,形成学科德育渗透序列,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物理、化学、地理、生物、信息技术等学科德育序列。
19、(二)理论研究,寻找德育与育人的切合点,探究其重要性、必然性、可行性。(三)切实研究各课堂教育中德育渗透的方法与形式,真正使德育落到实处。(四)达到教书育人的根本目的,为培育德才兼备的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七、研究内容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结合学科的特点,寓德育于智育之中,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激发其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锤炼意志和品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想品德。(一)开展德育理论创新研究,探究其必要性和重要性。(二)研究课堂教学德育因素并形成序列。(三)研究学科之间的德育渗透的新途径与新方法,以符合现代教育。(四)摸索、实验与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德育渗透的教育法。八、研究原则(一
20、)科学性原则坚持以经典的教育学、心理学为依据,采用符合本课题的方法展开课题研究。(二)课内外结合的原则坚持课内与课外的德育工作的紧密结合,坚持课内与课外(特别是家庭)的德育内容灌输的和谐统一的原则,创造德育渗透与课堂、生活紧密相连的氛围,构建最佳的课题开展的道路。(三)典型性原则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学科教学或学生进行分析研究,针对问题寻找根本原因,总结成功经验,做到有的放矢。(四)创新性原则创新是教育科研的生命力所在。创新就是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问题,探索出别人没在实践过的富有创意的教育内容、方法、手段、措施等。对高中教师来说,只要围绕自己教学工作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来展开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就是创新
21、。创新是衡量科研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最重要的标准。九、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1调查研究法。以本校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这些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和品质等情况,为研究对策提供依据,在研究中,将针对学生作连续的跟踪调查,以观察和分析加强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2、文献研究方法: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支撑和构建本课题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转变教育思想,调整教学思路。3、行动研究方法:通过操作变量的实施,观察变化,前后测定对比,分析因果关系,使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再用理性结论指导教学实践。十、课题研究的承担单位、实验对象重庆市进盛实验中学 对象:高中教师和学生
22、十一、研究具体实施步骤(2013.92014.6)课题研究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以分学科实验为基础,形成各学科综合实验。本课题研究为期一年,实验将分成以下三个阶段完成: (一)实验准备阶段: 1、 准备阶段(2013.42013、9)(1) 、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德育理论、学习新课程标准中各学科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构想与要求。(2) 、课题组成员结合课堂教学特点,挖掘课堂教学显性或隐性的德育教育资源,整理归纳,结合课堂教学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互相交流。(3) 、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现状,且在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中分别进行,写出调查分析报告。2、实验阶段(2013.92
23、014.3)(1) 、按课题研究方案组织研究,完善课题研究方案。(2) 、各学科成员在教学实践中,把学科特点和德育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分头进行,定期组织交流,互相取长补短,力求达到德育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的有效性,反思探索过程和探索效果。(3) 、收集整理材料,做好分析、撰写教学体会。(4) 、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3、总结鉴定阶段(2014.32014.6):(1)分类整理课题组的实验数据、资料,做好结题准备工作。(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3)接受专家组的终结性评估鉴定。十二、预期研究成果1.高中学生思想品德的现状及分析的调查报告,形成课题方案。2.利用课堂教学强化德育渗透的研究典型课例教案集。3.高中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论文集。4.课题研究中的教育典例录像带和图片集。5.研究报告、工作报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