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修一素材整理第一课:沁园春长沙作者:毛泽东毛泽东:严谨治学【文本聚焦】毛泽东同志的文稿中,有一些他亲笔写的关于文稿校对的更正启事。这类文字与毛泽东同志那些脍炙人口的论著比较起来,当然是次要一些。然而,它却反映了毛泽东同志在文稿的撰写方面严谨、一丝不苟的精神。毛泽东同志提倡文章写好后,要“认真地加以删改”,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可是,作为一个对人民高度负责的作者,他并不把文稿的改定看做是写作的完成,还非常重视文稿付印时的校对。1938 年 6 月 27 日,论持久战一文印行之前,他亲自做了校对,并给出版科的同志写信说:“都校了,第三部分请再送来看一次。”“第一、第二部分请你们过细作最后校对,勿使有
2、错。”1938 年 11 月 8 日,他将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的报告修改稿付印时写信嘱咐徐冰同志:“请你们校第一、第二次,我校第三、第四次。”【分析点评】毛泽东同志发现印行的自己起草或签发的文稿中有差错,哪怕是细小的差错,也是毫不含糊,严肃认真地更正。正是由于毛泽东同志对待文稿的写作与校印工作精益求精,他的大量著述才能以那么精确、严谨、优美的面貌出现在我们面前。今天,重温他的那些含意深刻、语言生动的著名篇章,想起他亲自校对和写更正的事迹,我们该会得到多大的启示和教益!我们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就应当学习毛泽东同志的这种一丝不苟、治学严谨的精神。只有我们端正了学习态度,才能在学业上有所进步,成为对国
3、家、对社会有用的人。【运用角度】“严谨治学”“:工作态度”“精益求精”“严以律己”等。第二课:雨巷再别康桥作者:戴望舒 徐志摩徐志摩:理想的追求者【文本聚焦】有一本书曾用“生命的信仰者”这个标题来评价徐志摩,这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因为徐志摩从作文到做人,从事业到爱情都始终坚持着这个原则,而他也确实做到了。他的经历太曲折,太离奇,他的诗太美丽,散文太独特这一切的一切决定了他是一个富有争议的人。可有一点人们没有争议,那就是他留下的那些注定将流传后世的诗。徐志摩是个理想主义者,爱、自由、美,就是他想拥有的全部人生。他在上大学时期,就认定一个没有理想的民族是一个注定要灭亡的民族。他大胆撰文声援北京学生联
4、合请愿,呼吁保全学潮里那一点理想的星火不灭,赞美那拿人格、头颅去撞开地狱之门的精神。他把学生带出教室,走入大自然的怀抱,在明媚的阳光下,在和风的爱抚里,在青青的草地上,讲拜伦,论雪莱,谈人生,想未来。【分析点评】人总要有点追求,从你在众人的期待中呱呱坠地来到这个世界,到在众人的不舍中老态龙钟地离开这个世界,不管是人为强加的,还是自己主观意识的,总有一种期望、一种追求永远追随你。人生正是有了这种期望和追求,才成为艺术人生、完美人生;正是有了这种期望与追求,才使自己的血肉之躯有了灵魂,成为一种行为艺术,使其更加美丽动人,而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躯壳。徐志摩是一个理想的追求者,他是幸福的;徐志摩一生追求爱
5、、自由、美,虽遭遇不幸,英年早逝,但其有限的生命也是完美的、动人的。也正是有了人生的理想追求,才显现出人生的价值与辉煌。【运用角度】“志向”“理想”“追求”“价值”“责任”等。第三课:大堰河-我的保姆作者:艾青恪守孝道的平凡女孩【社会聚焦】五岁那年,爸爸遭遇车祸身亡,妈妈将孟佩杰送给养母刘芳英抚养。三年后养母因手术失败瘫痪在床,养父不堪生活压力,一走了之。绝望中,刘芳英企图自杀,但她放在枕头下的 40 多粒止痛片被孟佩杰发现。“妈,你别死,妈妈不死就是我的天,你活着就是我的心劲,有妈就有家。”从此,母女二人相依为命,家中唯一的收入来源是刘芳英微薄的病退工资。当别人家的孩子享受宠爱时,八岁的孟佩
6、杰已独自上街买菜,放学回家给养母做饭。个头没有灶台高,她就站在小板凳上炒菜,摔了无数次却从没喊过疼。2009 年,孟佩杰考上了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权衡之下,她决定带着养母去上大学,在学校附近租了间房子。大一那年暑假,孟佩杰顶着炎炎烈日上街发广告传单,拿到工资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买养母最爱吃的红烧肉。“我只不过是做了每个女儿都会做的事。”不少好心人提出过帮助,都被孟佩杰婉拒了,她坚持自己照顾养母。2011 年,孟佩杰成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分析点评】推选委员王振耀说:“童稚的年岁,她一力撑起几经风雨的家。她的存在,是养母生存的勇气,更是激起了千万人心中的涟漪。”在贫困中,她任劳任怨,乐观开
7、朗,用青春的朝气驱散种种不幸;在艰难里,她无怨无悔,坚守清贫,让传统的孝道充满着每个细节。虽然艰辛填满四千多个日子,可她的笑容依然灿烂如花。【运用角度】“孝道”“爱心”“坚强”“乐观”等。第四课:烛之武退秦师出处:左传烛之武:胸怀大义,智勇退秦【文本聚焦】秦晋两大国联合起来围攻郑国,战争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在国家危难面前,烛之武深明大义,抛开个人感情和利益,承担起关系国家生死存亡的重任,义无反顾,毅然前去与敌国交涉。在强秦面前,烛之武不卑不亢,能言善辩,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秦伯。他靠什么说服了秦伯呢?靠的就是说话的艺术啊!他站在秦国的角度指出,灭亡郑国,就势必增加了晋国的土地面积,这对秦
8、国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他站在秦国的角度指出,晋国过去承诺把焦、瑕两座城池割让,但至今言而无信,无疑“损”尽了秦国的脸面。烛之武抓住了秦、晋两国的客观形势,说得头头是道,令秦伯毛骨悚然。最终,秦伯高兴,欣然与郑国结盟。【分析点评】何谓君子之勇?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烛之武为国只身涉险,他为何如此笃定面对那很有可能一去不回的任务?人生道路困难重重几多变故,又有谁能做到如此笃定,试想烛之武与秦伯谈判时一定成竹在胸,谈吐冷静,以那超越生死的智慧与心力战胜了秦伯。【运用角度】“责任”“爱国”“胸怀”“口才与交际”“要学会换位思考”“利用矛盾,分化瓦解”等。【美文赏读】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入夜,天地一片死寂
9、。只有一家院子里的小窗仍透出昏黄的灯光。屋内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盏油灯,除此之外,满屋堆满了竹简。一位老者模样的大夫仍伏案凝神苦读,不时伴有竹简被翻看时发出的脆响。简已多处破损、断裂,系简的麻绳也有断开的,竹简随时有掉落的可能。简上的墨迹亦褪去不少颜色,在灯之下更显破旧。再看老者,满头白发,眉间皱纹比刀刻简册的印迹还深;牙已掉光,然老者眼神深邃,透着英气,不时流露出或喜或悲的神情。整个人都沉浸于书简文章中,浑不知东方既白。他,便是烛之武。虽身为大夫,却只任圉正,每日与马为伍。千里之马竟骈死于槽枥之间,不能驰骋千里之外,何其悲哉?难道我烛之武就只能如此默守一生?唏嘘长叹一声,烛之武拄着竹杖,
10、开始了一天的巡查工作。他每日必到一匹枣红色的老马身旁驻足,然后拍打着,抚摸着,从没有间断。这马已跟随他十多年,虽早已无法服役,但烛之武怎么也舍不得让它离开。说起这马,还有来头。那年,烛之武已满花甲,他仍奔走四方,为自己寻找一展雄才的机会。经好友佚之狐引荐,郑伯愿与他一谈。虽说烛之武已到有儿有孙的年纪,也不禁狂喜一晚。次日凌晨,早早来到郑王宫前候着,苦等一昼,终于晚间传出话来,郑伯召见。烛之武整理衣帽,快步上前,准备将自己琢磨了一天的话一吐为快。刚进宫殿,便传来轻歌曼舞之声。等来到宫殿门前,宫殿前二十几个宫女正舞动腰肢,郑伯与众大臣推杯换盏,不亦乐乎。烛之武皱皱眉头,硬着头皮进上殿来。郑伯没有起
11、身,只微微点头,便让烛之武讲讲治国之策。烛之武迟疑片刻,只粗略陈述一番。言讫,郑伯微微颔首,称赞道:“乃治国之策,只可惜言有理而事难行。”便对佚之狐说:“将寡人坐骑枣红马赤风赐予烛大夫,不枉辛苦一遭。”烛之武不仅得到了赤风,同时也任了圉正。赤风是郑伯百匹坐骑中的一匹,此后一直跟随烛之武。烛之武拍拍赤风,低语:“郑国危矣,你我将如何?”这时,远处卷来一阵黄尘,听闻有人高喊:“烛大夫,秦、晋围郑,君有请!”烛之武迎风而立,于暮色中慢慢昂起了头 【赏析】本文是一篇依托历史事实的想象作文,本文避开了史书已有的历史事实,展开合理的想象,通过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等手法,为我们刻画塑造了一个丰满、鲜明的“烈士
12、暮年,壮心不已”的人物形象。在文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在几十年的寂寞隐忍中,没有自暴自弃,也没有妄自菲薄,而是以惊人的毅力韬光养晦的烛之武,看到了一个身处微不足道之位并怀拥愤恨与期待之矛盾心境的,在国家面临危难时却毅然挺身而出,毫不推卸的烛之武。【想一想】通过阅读上面的文章,你看到了怎样的一个烛之武?你从烛之武的人生际遇中学习到了哪些人生的真谛?第五课:荆轲刺秦王出处:战国策荆轲:赤胆忠心报太子,豪情壮志刺秦王【文本聚焦】为报燕太子丹的知遇之恩,易水诀别后,荆轲带着价值千金的礼物,到秦王宠臣那里打通关节。蒙嘉替荆轲先在秦王面前美言,说得秦王心花怒放,布置九宾的礼仪,在咸阳宫接见燕国的使者。荆轲捧着装
13、有樊将军头颅的匣子,秦武阳捧着装有地图的匣子,依次走到台阶下面。秦武阳内心害怕,脸色突然变了,秦国的大臣对此都惊疑起来。荆轲回头对秦武阳笑了笑,机智地替武阳解围,化解了有可能出现的危机。 在秦殿上,荆轲取出地图捧着它献给秦王,地图展完了,匕首忽然露了出来。荆轲乘势用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用右手迅速拿起匕首向秦王胸口刺去。匕首没有刺到秦王,秦王大惊,吓得连连后退,绕着朝堂上的大铜柱子跑。荆轲紧紧地逼着,但终功败垂成。秦王拔出了剑,砍断了荆轲的左腿。荆轲站立不住,倒在地上。他拿匕首直向秦王扔过去,却没有击中。武士们这时冲上来,把荆轲杀死了。秦王嬴政经历了这一切,头晕眼花了好长一段时间。【分析点评】荆
14、轲刺秦的故事,已流传千载。有关于此的品论也比比皆是。但是荆轲又何尝失却英雄本色。秦王设九宾大礼以迎燕国使者,仪仗如林、钟鼓雷鸣的壮观场面和森严气象,连十二岁时就杀人不眨眼的秦武阳也“色变振恐”、精神瓦解。而荆轲却能够旁若无人,谈笑自如,足见其超人的胆量。他一个人,一把匕首,搅得偌大的秦廷上下惊惶,乱成一团。不可一世的秦王惊恐得连身边的佩剑也拔不出来;群臣惊恐得尽失其度,不知所措;侍医惊恐得连不能伤人的药囊也当做武器扔出去了。这当中,不惊不恐不怕死的,唯荆轲一人而已。行刺不成,死到临头,他“倚柱而笑”“箕踞以骂”的精神气度,也绝不是可以装出来的。总之,荆轲临险不失态、临难不变色的勇气与豪气,值得
15、钦佩。【运用角度】“自己的认识与别人的期待”“心灵的选择” “明智”“君子重诺”“面对强权”“性格”等。第六课:鸿门宴作者:司马迁暗流涌动、危机四伏的鸿门宴【文本聚焦】项羽大破秦军后,听说刘邦已入咸阳,非常恼火,就攻破函谷关,直抵新丰鸿门。这时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暗中派人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项羽听了,更加恼怒,决定第二天发兵攻打刘邦。张良向刘邦分析,不宜和项羽硬拼,刘邦只得退出咸阳,回师霸上,更知道自己军力不及项羽四十万大军,刘邦便把在咸阳所得一切,原封不动地送到项羽营中,更说愿让项羽称王关中。范增已看出刘邦必成大器,便建议项羽设下“鸿门宴”一心诛除刘邦,但此事为项伯知悉,项伯竟顾念和张
16、良故人之情,向刘邦大军报信,刘邦知道这鸿门是去不得的凶险之地,但张良却表示不去便只有死路一条,赴会也许能有生机,刘邦无奈只得应约前往。鸿门宴当日,范增早已布下天罗地网,定要把刘邦人头留下,谁知刘邦自己的隐忍和谦卑化解了项羽之怨恨,范增便再命“项庄拔剑舞,意在沛公”,一心要在席中把刘邦刺死,可是还是被项伯和樊哙解了围,刘邦终于借“起如厕”逃遁而去。【分析点评】项羽攻入函谷关后,拥有大军四十万,实力强大,士气正旺,颇为自负。“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以为刘邦在自己的掌控之中,鸿门宴上坦然接受刘邦谦卑的谢罪,其傲慢轻敌的思想最终为自己的悲剧埋下了祸根。范增向项羽进谏,刘邦“其志不在小”“此天子气
17、”“急击勿失”;项伯却劝项羽,“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羽对此没有自己的主见,也没能正确对待两人的不同建议。而刘邦在形势对自己极其不利的情况下,虚心向张良问计,积极拉拢项伯为己所用,并用自己的隐忍和谦卑化解了项羽心中的愤怒,最终从鸿门宴上脱身而去。【运用角度】“尊重对手”“兼听则明”“用人不疑”“善于应变”等。第七课:纪念刘和珍君作者:鲁迅关心社会的 90 后们【社会聚集】 90 后中学生玩转“联合国”为期 4 天的 2011 北京大全国中学生模拟联合大会东南地区分会在福州一中举行。让人意外的是,这次大型会议竟是由一群十六七岁的中学生自行操办的。他们都是从福州各高中选拔出来
18、的,多数为高一学生。会议期间,他们不仅承担会场上传递纸条、端茶送水等工作,还要在酷暑中为代表们引路,安排好代表的食住行,每天只睡五个小时。指导老师林怡静很满意学生们的表现,她说:“这次活动锻炼了同学们的组织能力、动员能力、交际能力、应变能力、协调能力,而这些是平时在书本上学不到的。”(2011 年 9 月 5 日中国青年报)中学生义卖援助盲童今年五月,北京汇文中学学生会组织了献爱心义卖会。同学们将自己亲手制作的手工艺品、闲置的玩具拿出来义卖。义卖所得的 7800 元善款全部用来购置整理箱等日用品,捐给了济慈盲童之家。(2011 年 8 月 15 日北京晚报)【分析点评】把十多年前,刘和珍们积极
19、投身爱国运动,不惜牺牲生命,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其精神可佩可敬!今天,福州中学生和北京汇文中学的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组织爱心义卖,表现出了当代中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时代不同,社会责任也有所不同,希望同学们能够像刘和珍那样,做一个勇敢无畏,友爱互助,关心社会的优秀中学生。【运用角度】“责任”“奉献”“关心社会”等。第八课:小狗包弟作者:巴金巴金:敢于解剖自己的典范【文本聚焦】小狗包弟不但表现了坐着所欣赏的卢梭式的诚实,更重要的是,展现了作者严于解剖自己的精神,让人看到了一个光明磊落的文学大家的风范。说真话的“随想录”是个好名字。帕斯卡尔用它来展示如何做一根会思想的芦苇;陈独秀和鲁迅用它来反击
20、无所不在的黑暗传统;巴金用它来说真话。他们的共同属性来自思想的深处,说出了一些很明确、却为别人所说不出或不肯说的话。【分析点评】【运用角度】“诚实”“求真”“解剖自己”“勇气”“拜访自己的灵魂”等。第九课: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作者:梁启超梁启超:爱憎分明的学者【文本聚焦】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集政治家、学者和作家于一身,以激情澎湃、大开风气的文章,为清末民初的中国思想界带来势不可挡的春潮。1914 年他在清华大学提出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思想,被清华作为校训沿用至今。老报人曹聚仁说:“过去半个世纪的知识分子,都受了他的影像。”毛泽东在 1937 年对美国记者斯诺说,他在感情和
21、政治观点上与梁启超有缘。历史学家胡适说梁启超“全无城府,一团孩子气”。梁漱溟认为他“有些时天真烂漫”,他的“烂漫”表明他是爱憎分明、率性而为的性情中人。【分析点评】【运用角度】“个人与社会”“影响”“责任”“担当”“立人”等。第十课:别了,不列颠尼亚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作者:周婷杨兴 罗森塔尔南京大屠杀“活人证”10 年内有可能消失【社会聚焦】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历史证人的脚印”的铜版路上,矗立着两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铜像雕塑,一位是倪翠萍,一位是彭玉珍。2004 年 12 月 16 日,彭玉珍去世,昨天,倪翠萍老人又因帕金森病医治无效,下午 1 点 30 分在位于长江北岸桥北
22、新村的家中去世,想念 85 岁。倪翠萍老人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中非常典型和重要的一位,为宣传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作了很大的贡献。今天上午,老人将被送往殡仪馆,明天上午 7 点左右会召开一个追悼会。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表示,今年初,健在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还有 300 多人,目前已不足 200 人,未来 5 到 10 年这些“活人证”有可能消失。【分析点评】【运用角度】“忘记与铭记”“珍爱和平”“爱国”等。第十一课:包身工作者:夏衍智障者沦为现代“包身工”【社会聚焦】2010 年 12 月,一条突然爆出的新闻让国人震惊:在新疆托克逊县库米什镇有一家名为佳尔思的绿色建材化工厂,10
23、余名工人中 8 人为智障人士,他们几年来在这里的遭遇实在耸人听闻:一逃跑就遭毒打,干活如牛如马,吃饭与狗同锅,工钱一分都领不到。这个时节的新疆气温已是零下十几度,可工人们却无棉衣过冬,只得把所有衣服穿在身上,床上的褥子就是一层薄薄的床单,有的就只是铺了层硬纸壳。工厂空地上粉尘极大,但除了一名工人在鼻子上“挂”着片烂布外,没有一个人戴口罩做防护。面对质疑,工厂老板声称与四川省渠县乞丐收养所签订过用工协议,而事实上这个所谓的收养所是靠收集并控制众多残疾人做牟利的组织。【分析点评】【运用角度】“尊重”“道德”“诚信”“良知”等。第十二课:飞向太空的航程作者:贾勇 曹智白瑞雪“天宫”一号圆的不仅是飞天
24、梦【社会聚焦】2011 年 9 月 29 日,本来是一个普通的日子,却因为“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而注定是要被无数国人所铭记,注定将被载入中国航天史册,为中国的航天事业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于中国人而言,“天宫”一号意义非凡,它不但使中国人的飞天梦想继续延伸、拓展,而且也表示我们朝着下一步的太空探索目标又迈出了坚实而有力的一步。“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岂止一个飞天梦?在全世界的眼里,它还是我们国家在过去几十年间所取得的经济、科技、文化上的巨大成就和进步的一个最为直接而有力的证明。从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到 600 年前“万户飞天”的勇敢时间,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停止太空探索的脚步,空间站建设不仅是民
25、族自豪的体现,它担负的更是全人类探索未知太空的使命。它在为我们国家的太空探索事业打开一个新局面、谱写一个新篇章的同时,也推动了世界太空探索事业的新发展。【分析点评】【运用角度】“梦想”“责任”“担当”“执着”等。必修二素材整理第一课:荷塘月色作者:朱自清朱自清: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文本聚焦】中国古代文人在人生不如意的时候常有一种寄情山水的倾向。同样,朱自清在不如意的时候,选择到自然中看美景,并进入到联想和想象中,观荷塘,想采莲,找寻精神的家园。如果说荷塘是自然景物的话,采莲的事就是主观想象,这种美景是情感的外在体现,而这种想象也许是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的一种精神追求方式,就好比我们小时候每个人心里
26、面有很多在别人看来莫名其妙稀奇古怪的东西,而今早就寻不见了,成了一种美好的寄托。但是我们必须在现实中学会建构自己的精神家园,让疲惫的心灵得以憩息。【分析点评】精神家园是人类心灵深处最真最纯的所在,是人类应该坚守的一方净土。守护自己的精神家园,你的心灵就会变得清澈;守护自己的精神家园,你将得到最真诚的回报;守护自己的精神家园,你就不会迷失自我。人生之树因其而常青,国家之魂因其而傲立于世界之林。【运用角度】“精神家园”“心灵寄托”“环境与心境”等。第二课:古都的秋作者:郁达夫牵动心魄的自然风景【文本聚焦】郁达夫是一个慷慨激昂的歌者,又是一个蕴藉含蓄的文人,他正因为有心、用心,所以对故都秋景的描绘,
27、才创造了一个个多姿多彩的秋的意象,这些意象都是作者富有个性特质的激情的物化。作者通过独特的表现手法,表现出了“秋”独特的风姿,独特的色彩,独特的音响,独特的韵味,独特的意境。一片飘零的槐叶能打动情意,几声秋虫的哀鸣更足以牵动心魄,我们可以从情感的脉搏中感觉到,触摸到。【分析点评】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事一物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只要我们用心去感悟,就会领悟到它们独特的魅力,就会悟出许多生活的真谛。【运用角度】“感悟生活”“人生体验”“心灵空间”等。第三课:古都的秋作者:陆蠡青春永恒的常春藤【文本聚焦】常春藤是一种十分美好的常绿藤本植物,预示春天永驻,因此有一个美好的名字,深得人们的喜爱。常
28、春藤在以前被认为是一种神奇的植物,并且象征忠诚。在希腊神话中,常春藤代表酒神,有着欢乐与活力的象征意义。它同时也象征着不朽与永恒的青春。送友人常春藤表示友谊之树常青。如果朋友结婚,送新娘的花束中也少不了常春藤美丽的身影。祝愿“新婚幸福,白头偕老”。【分析点评】囚绿记中,作者以一株常春藤为线索,牵出无限的情思,唱出了一曲绿色生命之歌。绿色是自然给予人类的审美心理需求,它给人以生命活力的感召力量。作者极力写自己对绿色的爱恋和怀念,正是在抒发其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和追求。作者的这一曲浩然之歌,激励着当时的人们,启发着如今的我们。常春藤,一个多好的名字,既有春的主题,也有夏的吟唱。感谢大自然之妙手,为我们
29、营造了如此美丽的常春藤。美丽的常春藤,也是净化居室空气的最佳帮手。今天,全人类都在提倡低碳生活,栽一棵常春藤在自家的小屋,何止是一个绿色的梦,还有生命舒展、自然之舞的种种意象。让我们借助“常春藤”让春色永驻人间。【运用角度】“青春”“友谊”“忠诚”“生命的活力”等。人类永恒的情感爱国思乡第四课:氓采薇出处:诗经【文本聚焦】采薇不像一般的战争诗那样简单地表现人物的情感,而是力求表现出人物的深层的内心矛盾和痛苦:保家卫国的战歌中蕴藏着人性至美的天性,对侵略者的仇恨中包蕴着对家园父母妻子儿女的思念,大丈夫仗剑远行、志在四方的雄心壮志交织着“低头思故乡”的回归意识。从这首诗中,我们明白了高山下的花环催
30、人泪下的原因,巴黎圣母院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成为文学经典的缘由,因为它们具有超越时空的普遍意义。【分析点评】战士载誉而归,然而不知是所载之誉略显沉重,叫人不禁为战争中死去的人们悲哀,还是雨雪霏霏,使得回家的道路着实变得艰难起来,使得“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总之,英雄的心情并不像世人所想的那么美妙,“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或许,是太过惦念昔日与他折柳相送的妻子,以至于因为道路艰阻,不能阔步与其相会,而使战士原本平静的心陡生波澜,变得焦躁与不安。总之是“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了。文学作品正是因为超越了时空的人性而永恒。【运用角度】“爱国”“思乡”“人性永恒”“柔与刚”等。第五课:离骚作者:屈原屈原
31、:情眷祖国,舍生取义【文本聚焦】作为忧国忧民的伟大爱国者,屈原在离骚中表达了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辅佐楚怀王振兴国家的坚定决心。表明了自己即使身处污浊的环境中,也绝不向黑暗势力妥协,绝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绝不改变自己的高尚情操和崇高理想的信念。情眷祖国,心忧民生,毅然“志洁行廉”,为了真理,宁愿纵身汨罗,舍生而取义。【分析点评】屈原,千百年来被华夏儿女铭记于心的爱国诗人。你高洁的人格和伟岸的精神是炎黄子孙的人格高标。汨罗江中流淌着你的赤子情怀,江边绽放着你的爱国情操,你将与天地齐寿,与日月同辉。【应用角度】“责任”“爱国”“执著”“追求”“完美”“理想”“信念”等。第六课:孔雀东南飞刘兰芝、焦仲卿
32、:泣血的爱情玫瑰【文本聚焦】刘兰芝和焦仲卿是相知相爱的,他们本应该有着自己幸福而平静的生活,但有太多的无法抗拒的力量将他们推向痛苦的深渊。他们奋争过,却显得那样无力,死是他们最后的选择,或许这是痛苦的出击,或许这是消极的逃避。他们用死换取了自己内心的平静,带着那生死相守的爱情,一起消失在了纷扰的尘世中,上演了一场爱情悲剧。【分析点评】爱情需要全身心的付出,至死不渝的信念,真心的告白,等等。不知道你发现没有,围绕在焦、刘身边的种种事端全都被一样东西所驱动和主宰,那就是人性中阴暗的一面,怀疑、猜忌、误解,无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些渗透进他们的爱情中,而又未能及时化解,后果必然是灾难性的。【运用角度
33、】“沟通”“坚守”“宽容”等。第七课: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出处: 古诗十九首曹操 陶渊明坚守节操、崇尚道义的陶渊明【文本聚焦】陶渊明在他的田园诗中对宁静幽雅的田园生活的无比热爱和赞美,表达了他对世俗黑暗社会的厌恶和决绝的反抗。陶渊明晚年,不仅追求理想、崇尚道义的精神不减“抚剑独行游”的青年时期,而且还在诗中一再显示出某种忠臣烈士的“猛志”气节。不难看出,诗人内心始终存在的“猛志”,使他在迟暮之年对黑暗政治仍保持了不妥协的批判锋芒。【分析点评】当今社会,我们有多少人在面对物欲横流、黑白颠倒、冷漠自私等等种种丑恶的现象时,迷失了自己的人生方向,放弃了自己的人生坚守,与流俗苟合,使自己的精神家园
34、在一天天荒芜,自己生命中最本质的东西在渐渐消失,这是个人的悲哀,更是社会的悲剧。【运用角度】“追求”“理想”“道义”“坚守”“节操”等。第八课:兰亭集序作者:王羲之风景宜人情自真【文本聚焦】“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诗一般的语言,描写了集会的盛况,表现了作者陶醉在人与自然和谐氛围中的快乐心情。【分析点评】人生活在世界上,有许多事物需要我们去寻找,去发现,去品味。要学会寻找风景,欣赏风景,享受生活,赞美生活。有人说,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是的,生活需要情趣,美景也需要慧眼。【运用角度】“生
35、活需要发现”“用心体会生活”“学会发现美、欣赏美”“美景需要慧眼”“情趣让生活更美好”等。第九课:赤壁赋作者:苏轼超然物外的苏轼【文本聚焦】谪居黄州期间,凄风苦雨中的苏轼泛舟赤壁,在清风、明月之中,超越了“望美人兮天一方”的失意和“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悲伤,参悟了水与月的辩证法,捕捉到“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的生命本真。最终彻底顿悟“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多么开阔的胸襟!多么旷达的精神!跳出心灵炼狱的苏轼开始尽情享受“清风”“明月”【分析点评】苏轼不因遭受政治迫害而委靡消沉,而是寄豪情于山水,荡胸臆于自然。
36、身处逆境而豁达洒脱,随缘自适,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理性地对待生活。面对生活中的坎坷,我们也要用乐观驱散阴霾,用旷达解读挫折,永远保持理智与乐观。【运用角度】“坦然面对挫折”“永远保持乐观的心态”“豁达乐观是一种人生境界”“选择”“笑对人生”等。第十课:游褒禅山记作者:王安石游览未竟悟哲理【文本聚焦】游褒禅山,中途退却,王安石总结经验教训,悟出人生和做学问的哲理。王安石在文中用“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比喻某种最高成就的境界。但这种境界“人之所罕至”,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达到的。 怎样才能达到呢?作者提出了达到目的的三个必要条件:“志”“物”“力”。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都不是充分条件而是必要条
37、件,而其中“志”又是最根本的。只要“尽吾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无讥无悔。面对那倒在道路上碑文模糊不清的石碑,王安石亦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分析点评】读完游褒禅山记的同时,我们应该深刻地明白,漫漫人生之路不正如游山?要成为有所成就的人,就得立志于“险远之地”,即便不达顶峰“极夫游之乐也”,“尽吾志”也可以无怨无悔矣。生命,每个人都有一次,有志的人才可以让生命之花长开不败。并不是所有的梦想都来得及实现,但是要想得到美好事物的回馈,就一定要制定目标并且朝着这个方向去拼搏范仲淹曾说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们采取审慎的态度治学的同时,树立自己的志向,明确自己的目标,并为之
38、努力奋斗,那么即使我们没有获得预想的成就,又有何遗憾呢?【运用角度】“立志”“尽吾志”“治学的态度”等。第十一课: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作者:蔡元培 抱定求学的宗旨【文本聚焦】蔡元培提出“抱定宗旨”针对的是北大的不良学风和学生求学宗旨的不正大。从“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可以看出,当时北京大学学风腐败,很多学生学习心态不正确,不是以研究学问为宗旨,而是以做官发财为目的,把大学当成了升官发财的阶梯,所以作者要求学生首先要抱定研究学问的宗旨,并希望北大的青年学生“宗旨既定,自趋正轨。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
39、。”【分析点评】学生求学宗旨不正大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学生无心向学:平时敷衍塞责,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唯争分数之多寡。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只求混个文凭,借此活动于社会。这是对学生个人的影响。这样的学生在校内会对其他同学造成恶劣的影响,会对整个校风造成影响,使得北大校风变得腐败不堪;走向社会,对社会也贻害无穷:“出而任 “责任”“理想”等。事,担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是误人也。”误己又误人。也就是说,求学宗旨不正大不仅害了学生本人,同时使北大学风变得腐败不堪,也害了社会。正因如此,作者才首先提出要“抱定宗旨”。【运用角度】“勤奋求学”“社会良知”“责
40、任”“理想”等。第十二课:我有一个梦想作者:马丁。路德。金“大衣哥”的梦想【社会聚焦】在 2012 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来自山东菏泽单县郭村镇朱楼村的 42岁的农民朱之文,以一曲我要回家,打动了很多人的心,这首歌的确是唱出了很多人的心声。朱之文曾在山东电视台综艺频道我是大明星选秀节目中,身穿军大衣,以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技惊四座,走红网络,被称为“大衣哥”。此后,朱之文获得总决赛冠军,并走进中央电视台,参加了欢乐英雄星光大道我要上春晚等栏目的海选。朱之文曾说他还有一个梦想,就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做中国的“苏珊大叔”。【分析点评】朱之文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谈到农活,他略显得意地说,自己是个农活能
41、手。在做歌手以前,他在田埂间洒下了许多汗水,同时也留下了动人的歌声。后来,朱之文的一段身穿军大衣唱歌的视频在网络上流传,人们在惊叹他歌声的同时,也记住了这位怀揣梦想,并让舞台回归淳朴的农民歌者。用他的话说,自己先做农民,后做歌手,尽管身份变了,但农民的心没有变,他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农民歌手。从惊艳网络到亮相春晚,朱之文这一路走得相对平坦。但这成功的背后是洒下的数不清的辛勤汗水,正是不断地追逐梦想,才换来今天的成功。 【运用角度】“梦想”“追求”“付出汗水”“成功背后”等。第十二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作者:恩格斯心底无私天地宽【文本聚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马克思为了崇高的事
42、业,忍受了千般磨难、万种辛苦,仍九死未悔,在革命的道路上奋然前行,正是由于他心底无私,胸怀宽广,才成就了万世英名。【分析点评】许多青年人大都志向高远,意欲成就不朽事业,但面对成长路上的挫折和磨难,畏葸不前,只是浑浑噩噩,虚度光阴。青年人应该认识到,前进道路上的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作为当代青年,应该思考担负的时代使命,并付诸持续的行动,在点滴小事中发展自我,奉献自我,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运用角度】“坚韧”“胸怀”“勇于面对”“无私”等。必修三素材整理第一课林黛玉进贾府作者:曹雪芹一曲红楼,万声叹息【文本聚焦】曹雪芹在由贵族上层一下跌入社会底层的巨大变化中,饱尝了世态炎凉。生活上的困顿并没有消磨
43、掉曹雪芹的志气,相反更加促使他嗜酒狂狷,对现实表现出傲岸不屈的态度。而他最大的贡献就是他的传世名著红楼梦,这本书创作过程十分艰苦。在小说的第一回里说:“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真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可惜没有完稿,就因幼子夭折,伤感成疾,在贫病交迫中搁笔长逝了。曹雪芹死后,只留下“琴剑在壁”“新妇飘零”,几个好友草草埋葬了这位伟大的作家。【内涵挖掘】逆境能摧毁人,也能锻炼人。对于有坚强意志的人来说,逆境只不过是展示其毅力的一个平台,是其奋斗的一个缩影。面对逆境,努力着成功,畏缩着失败。【运用角度】“人生的困境与奋斗” “逆境与成功” “贫困是一笔财富” “逆境出
44、人才”第二课祝福作者:鲁迅【文本聚焦】在中国被称为“东亚病夫”的黑暗年代里,鲁迅抱着医学救国的热情东渡日本留学。当他从电影中看到中国人被日寇砍头示众、四周却挤满了看到同胞被海尔麻木不仁的中国人的情景后,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他觉得“凡事愚弱的国民,即使体个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他毅然弃医从文立志用手中的笔来唤醒沉睡的中国民众的灵魂。责任的存在,是上天留给人的一种考验,许多人通不过这场考验,逃匿了。【内涵挖掘】个人的思想重要还是名族的振兴重要?这是一个横担在许多人面前的一道题,鲁迅选择了后者。在那“风如雨馨暗故园”的时代里,这样的选择有是何
45、等伟大。这是责任让鲁迅成了不屈不挠的斗士,成了中华名族的“名族魂”。责任的存在,是上天留给人的一种考验,许多人通不过这场考验,逃匿了;但也有许多人承受了,戴上了邢冠。逃匿的人随时间消失了,没有在世界上留下一点痕迹。承受的人也会消失,但强烈的责任心使他们永垂不朽。【应用角度】“理想和现实” “选择” “爱国”“责任”等。第三课:老人与海作者:海明威【文本聚焦】老人与海成功的塑造了一个经典的硬汉形象。桑地亚歌独自一个人出海打鱼,在一无所获的 84 天之后钓到了一条巨大无比的马林鱼。这是老人从来没见过也没听说过的比他的船还长两英尺的大鱼。鱼大劲也大,拖着小船漂流了整整两天两夜,老人在这两天中经历了从
46、未经受的艰难考验,终于把大鱼刺死,拴在船头。然而这时却遇上了鲨鱼,老人与鲨鱼进行了殊死搏斗,结果大马林鱼还是被鲨鱼吃光了,老人最后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秃秃的鱼骨架。尽管老人收获的只是一副骨架,但是曾经为自己的理想努力追求过.奋斗过,他就是一个真正的胜利者!【内涵挖掘】“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它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就是老人与海揭示的哲理。人生本来就是一种无止境的追求。它的道路漫长、艰难,而且充满坎坷,但只要你勇敢顽强地以一个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战,就将永远是一个真正的胜利者!只要是人就都会有缺陷。当一个人承认了这个缺陷并努力去战胜它而不是去屈从它的时候,无论最后捕到的是一条
47、完整的马林鱼还是一副空骨架,这都已经无所谓了,因为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已在那追捕马林鱼的过程中充分地体现了。【应用角度】“真正的胜利” “战胜命运” “抗争”等。第四课蜀道难 作者:李白【文本聚焦】本诗生动地描写了“难于上青天”的蜀道,而且描写了蜀道上的奇异风光,壮丽景色。表现出诗人对大好河山的热爱。同时将人间险恶与蜀道之难进行了有机的对比,全诗豪情奔放,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担忧。【内涵挖掘】蜀道艰难,李白在失意中发出豪放之音,抑郁之中唱出洒脱之歌,终于成就了一代“诗仙”的美名。人生之路又何尝不是一条坎坷的蜀道呢?漫漫人生路会有多少胆战心惊,会有多少失魂落魄,要经历多少磨难,遭受多少失败与挫折?虽然
48、人生的蜀道总是崎岖坎坷,但我们可以学会享受它的“跌宕起伏”。【内涵挖掘】“困难” “理想” “人生” “坎坷” “磨难”等。第五课:杜甫诗三首作者:杜甫【文本聚焦】杜甫的诗极大程度地表现了他同情人名以及爱国的思想。这正是他所作的诗的精髓之处,是他的伟大之处,杜甫的一生是不快乐的,当时正处于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他怀着仰郁的心情,创作了大量的爱国诗篇,表达了他的爱国之心,也为后人提供了灿烂的文化,树立了榜样。我们爱杜甫的诗,尤其是他的爱国诗篇,给人以激情,给人以力量。【内涵挖掘】生活中,会有很多的苦难需要我们去面对,但是我们不要害怕,不要退缩。艰难困苦如杜甫,尚且不忘忧国忧民,写下了流传千古的佳句
49、诗篇,人生的一切困难,都是上天赐予我们的财富,我们要正确面对。【应用角度】“忧国忧民”“困难降临,我们应当豁达地面对”“困难与人生”。第六课:琵琶行作者:白居易【文本聚焦】文本聚焦】被贬浔阳的白居易在落魄失意时遇到了一位知己,它被一位流浪此地的琵琶女精湛的技艺所折服,相似的遭遇使得诗人在琴声中产生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内涵挖掘】高山巍峨,流水浩瀚,钟子期听懂了俞伯牙的琴意。歌声相和,俞伯牙把钟子期引以为人生知己,因为琴声是心灵的声音,听懂他的琴意,就是明白了他的心声,这就是知音。有知音真好,何必曾相识,何必怕陌生【应用角度】“人情冷漠是社会的悲剧”“心灵因为境遇的相同而相遇”“人生何处无知己”。第七课:李商隐诗两首作者:李商隐【文本聚焦】晚唐时期,“朋友之争”极为激烈。李商隐先因文章才学而深得牛党要员令狐楚的赏识,推荐为官,后李党的王茂元爱其才将女儿嫁给他,他因此遭到牛党的排挤。令人感慨的是:李商隐对“牛党”的排挤虽怨而不怒,对“牛党”王茂元的女儿王氏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