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一历史周练.docx

上传人:有志者事竟成 文档编号:2576546 上传时间:2018-09-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周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一历史周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一历史周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一历史周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一历史周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于都实验中学 2015-2016 学年度上学期周练高一历史试题卷一、本卷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计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 合题目要求的。1.在中国有句古话“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子出嫁后连姓氏都要随夫,也不能继承娘家的财产。在某些专业技艺、技巧方面也是“传子不传女”。这种现象是受中国哪种制度的影响(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2.下列表述与西周分封制没有直接联系的是( )A.周公“立七十一国” B.山东素称“齐鲁大地”C.“裂都会而为之郡邑” D.“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3.国语周语上提到:“夫先王之制 ,邦内甸服

2、,邦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这反映出西周( ) A.统治范围扩大 B.中央集权加强 C.封建邦国众多 D.政治发展不平衡题组二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4.史记蒙恬列传云:“始皇欲游天下 ,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关于这里的“通道”说法正确的是( )A.位于西南夷的“五尺道”B.为加强北部边防而修筑C.为征服岭南而修筑D.为防止北部蒙古族的入侵而修筑- 2 -5.秦统一巴蜀后,“移秦民万家实之”,秦灭六国后,“辄徙其豪侠于蜀”。这一措施实施的目的是( )充实巴蜀人口,加强对蜀地的控制削弱六国势力,巩固秦朝统一促进蜀地开发,推动民族

3、融合强化专制皇权,促进人口流动A. B. C. D.6.汉书载:“景帝中元五年 (公元前 145 年)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天子为置吏,改丞相曰相,省御史大夫、廷尉、少府、宗正、博士官、大夫、谒者、郎诸官、长丞皆损其员。”这次改革( )A.废除了分封制度 B.削弱了封国势力C.体现了儒学独尊 D.改行三省六部制7.在中国古代早期国家形成和发展中,氏族、血缘关系对社会的影响没有很快消失,相反,这种关系在一定时期内经过加工、改造,成为维系国家统治的重要支柱。下列能够体现这一历史特征的制度是( )A.宗法制 B.井田制C.郡县制 D.三公九卿制8.礼记云:“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 ,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

4、世也。” 可见古时婚姻( )A.强调夫妻“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B.重视传宗接代,具有宗法色彩C.强调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D.强调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9.鲁桓公共有四子,嫡长子姬同继位为鲁庄公;庶子有庆父、叔牙、季友三人。鲁庄公死后,三个庶子联手控制朝政,被称作“鲁三桓”。材料说明这一时期( )A.嫡长子继承制名存实亡 B.宗法制受到严峻挑战- 3 -C.世卿世禄制度始终盛行 D.庶子辅助嫡长子管理朝政10.2000 万人口的秦朝,可以调动 40 万人去修长城,70 万人去修秦始皇陵,70 万人去修阿房宫,50万人去戍五岭这是西周天子难以办到的事。其主要原因在于秦朝与西周( )A.生产工具的

5、差异 B.政治制度的差异C.社会观念的差异 D.经济形态的差异11.有学者说:“三代之前的宗法制 ,是皇帝制之前的一种制度,它与皇帝制的区别在于,它没有皇帝制专制。”“没有皇帝制专制”的主要表现是( )A.具有严格等级的世袭制的形成B.嫡长子继承制对君主权力的削弱C.家天下的政体带有宗法制色彩D.分封制下君主权力受到贵族的限制12.东周以前,“言姓者本于五帝,见于春秋者得二十有二”;而在孟子一书中“百姓”一词共出现了十九次,而其中只有一次是指贵族,其他十八次均指平民布衣。这一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 )A.贵族逐渐平民化 B.姓氏逐渐普及化C.宗法制逐渐瓦解 D.社会逐渐平等化13.“自古皆封建诸

6、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天之变局,至是始定。”(赵翼廿二史札记) 对材料“天之变局”理解准确的是( )A.废除分封制,建立中央集权制B.结束分裂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C.土地私有制取代井田制D.由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14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我们在重新审视鸦片战争时,也很有必要将- 4 -之放入现代历史发展大潮的背景中进行考察。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的,至于英国在华贸易的重点是鸦片而非茶叶或其他什么商品,这只是历史的巧合罢了。 ”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准确的是( )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历史的巧合 鸦片成为引发战争的原因是个偶然

7、鸦片战争的爆发与世界历史发展大潮密切相关ABCD15英国的格雷斯顿曾这样评价鸦片战争:“在人类历史中,我从未见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飘扬在广州城头的英国国旗只是为了保护一桩可耻的交易进行的。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支持英国对华发动正义的战争B为英国发动战争作辩护C未看到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D支持中国的反侵略战争161880 年,薛福成写道:“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寻常而贻害于无穷者,大要有二:一则曰,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一则曰,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 ”在他看来,对近代中国“贻害于无穷”的是( )开设工厂 协定关税 片面最惠国待遇 领事裁判权A B C D17

8、1841 年,广东地区张贴了一张布告,威胁外国人说:“如果我们不彻底消灭你们这些猪、狗的话,我们就不是顶天立地的勇敢的中国人。我们一定要杀了你们,砍掉你们的脑袋,烧死你们。 ”这说明( )A殖民统治引起人们的不满B清政府发动人民反抗外来侵略- 5 -C中国人民具有反抗精神D中外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18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士大夫普遍认为:“倭不度德量力,敢与上国抗衡,实以螳臂当车,以中国临之,直如摧枯拉朽。 ”对材料的认识正确的是(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中国长期闭关锁国 说明中国的知识分子仍然固守着天朝上国的迷梦 这种认识在甲午中日战争中被彻底摧毁 “倭”指的是日本国A B C D19 马关

9、条约签订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主要体现在( )A列强强迫清政府承担巨额赔款B列强势力开始进入中国腹地C列强从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D列强开始争夺在华路矿权20 “四月和议成朝命景崧率军民内渡日本兵舰大集,先攻基隆营官包干臣奉命来助战,夺日兵官首级以归,遂报大捷,吏民皆贺。 ”导致上述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北京条约的签订 B鸦片战争的爆发C 马关条约的签订 D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二、非选择题(共 40 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6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 创制。 西周政治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

10、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 “天下一大变局”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 (4 分)分析说明西周、秦朝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4 分)材料二 人尝谓辅臣(内 阁大臣) 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览窜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 ,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更拟,再不符意,谯让( 责问)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皇明大政记材料三 清代政府发布最高命令的手续,又是非常不合理。他的最高命令称上 谕,上谕又分为两种:一种是明发上谕,一种是寄信上 谕。明 发上谕都是比

11、较不关紧要的事,寄信上谕是清代特有的,不按上述程序,而直接由皇帝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譬如给江苏巡抚的上谕,直接寄给巡抚,旁人谁也不知道。 后来凡是紧要的事,差不多都用寄信上 谕发出了。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2)结合材料二、三,说明明清两朝在发布政令方面的异同。 (6 分)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政治发展的趋势。(3 分)- 7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肇端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郡县制度,秦代趋于成熟,两汉则日臻完备,成为汉帝国地方政治活动的核心与基干,也构建了延续两千多年的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框架。摘编自周长山汉代地方政治史论:对郡县制度若干问题的考察材料二 郡县制打破了传统领主

12、特权,为全国大市场的建立创造了条件,而传统农民在摆脱旧领主的人身控制之后,也发挥出巨大的生产积极性,他们第一次从底层产生了生产革新的冲动他们已经破天荒地成为独立的生产机构,而不再是具有人身依附的农奴。郡县制革命符合一切历史进步性要素,事实上也成为一切现代国家的典范。欧洲从黑暗时代,过渡到现代民族国家,也是在内部实现郡县制革命的过程,现代国家的本质就在于郡县制。摘编自郡县制度与秦汉时期的霸业材料三 郡县制实行以来,历经褒贬。在第一期 论争中,以唐代 为高潮。柳宗元等人持完全肯定的态度;与之相反,朱敬则 、孙樵等人则认为郡县制度祸 害社会,流弊颇深。明末至清中叶是论争的第二期。顾炎武、黄宗羲等人从

13、天下长治久安的高度 ,提出了地方官专任等限制皇权的社会权力结构新模式。然而,他们 仍未脱离秦代以来或言封建、或言郡县的窠臼。戊戌变法以来,论争进入了第三期,时人引入了宪政、 联邦制等新型社会权力架构思想 ,对郡县制进行了更高层次的阐释,章太炎、梁启超、毛泽东 等人提出了改造中国旧有社会行政结构的一些新思想,但因社会环境、思维角度的不断转换 ,他们的一些重要见解并非一成不 变。摘自万昌华郡县制度评价理论述评(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推行的郡县制度所产生的主要影响。 (6分)- 8 -(2)根据材料二,概括郡县制度的主要历史作用。(6 分)(3)根据材料三,分析概括郡县制度“历经褒贬”的主要原因。 (6 分)- 9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考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