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9课时 农业区位因素,聚焦点一 区域农业发展条件评价,区域农业发展条件评价包括多个方面,如气候、地形、土壤、灌溉水源等自然条件;如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等社会经济条件。但任一发展条件的评价均需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进行描述,并结合该发展条件进行全方位讨论。以分析某一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为例:1确定总体思路,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方面去描述(若设问只要求回答其中一个方面,则可忽略另一个方面);,2从气候的各个组成要素进行全方位讨论,如从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气象灾害等方面去描述;3从气候的时间分布进行充分调动,如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气候条件分段描述。,例1:(2011太原市二模)阅
2、读图文资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A国面积176万平方千米,人口590万,外来人口200万。2008年人均GDP为16114美元,居非洲之首。A国是世界重要的石油生产国,石油是其经济命脉和主要支柱,95%以上的出口收入来自石油。农业产值约占GDP总值的2.7%,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4%,其中牧民和半牧民占到农业人口的一半。2002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小麦9万吨,大麦20万吨,养殖牲畜1160万头,主要为羊、骆驼和牛。,有人建议A国向B国学习,大力发展棉花生产。你是否赞成?简述理由。,【解析】通过解读文字材料可知该国农业人口缺乏。解读区域地图可知,该国沙漠广布导致地形虽较平坦,但陆地交通不便且水资
3、源缺乏。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该题为一半开放试题。如答赞成,应从该国有利的方面进行回答,侧重从自然条件描述。其中,光热充足是该国发展棉花生产的主导因素。如答不赞成,则从该国不利的方面进行回答,侧重从社会经济条件及限制性因素两个角度描述。其中,水资源不足是该国发展棉花生产的限制性因素。 观点类试题作答时,一定按设问顺序先回答观点,再写理由!,答案: 赞成。A国地形平坦,热量充足,光照强,昼夜温差大,适于棉花生产。 不赞成。A国水资源短缺,劳动力缺乏,交通不便,棉花生产成本高。,【技巧点拨】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因素、限制性因素 区域农业发展受到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只有
4、把影响农业的因素考虑周到,分析农业发展条件才会具体全面。,不同区域的不同农业生产类型受各种条件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以我国各区域的优势区位与限制性因素为例:,【变式训练1】 (2011成都三诊)读澳大利亚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图中E与F地为两种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请分析E地发展农牧业的有利自然条件;F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及该类农业地域类型的优点。,【解析】该题有三个小问。第1小问,农牧业的发展需要有草场,这一点较容易答出。农牧业的生产对象是动物,需要有供牲畜饮用的水。如果是淡水资源,那势必在E地发展单位面积产量更高的种植业,故只能是盐度相对较低的水,既可供牲畜饮用,但又不能用于发展种植业
5、。结合E地气候及地势特点可确定该区域的低盐水较丰富。第2小问,结合等高线可知,F地处中低纬,热量较足且地势平坦,能够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但F地位于来自海洋暖湿信风的背风坡,降水少,需跨流域调水满足灌溉用水的需求,故制约因素为降水少。第3问,F地为混合农业,回顾混合农业的优点即可作答。,答案: E地区地下水丰富,且多为低盐水,适宜牲畜饮用;草场广布,故发展了牧牛和牧羊业。F地的制约因素为:降水少(或水源不足);优点:农场成为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造成的污染少;根据市场需求决定小麦种植和牧羊的规模,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农民可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聚焦点二 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精细分析,在实际生产
6、当中,为了追求更高的农业效益,人们往往会对某一农业发展条件进行改善,使其为农业生产服务。常被改善的农业发展条件如下:,例2:(原创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韩国首尔多年平均月均温表。,材料二 泡菜是韩国的特色菜,其主要佐料之一是大蒜。大蒜喜冷凉气候,在首尔郊区为秋播作物,喜湿、喜肥、不耐旱,忌渍水,在发芽阶段忌阳光曝晒。首尔为克服自然条件对种植大蒜的不利影响,播种时在原有土地上增铺了一层禾草,使大蒜的产量、质量显著提高。说明禾草对大蒜生长自然条件的改善作用。,【解析】材料一说明首尔在大蒜播种期间的日温差大,且光照强烈,结合材料二可知首尔秋季天气状况不利于大蒜的生长。增铺禾草既然能够提
7、高大蒜质量与产量,就意味着能够克服日温差大、光照强烈等不利条件;并能创造出材料二中所描述的大蒜适宜生长环境。在此基础上,逐一针对“喜湿、喜肥、不耐旱,忌渍水,在发芽阶段忌阳光曝晒”进行分析。,答案: (首尔为温带季风气候,秋季多晴天,气温日较差大。)禾草层可遮阳,提高夜晚土壤的温度,避免大蒜发芽时遭受曝晒及冻害;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水分(湿度);削弱灌溉和淋水施肥时对土壤的冲刷;抑制杂草的生长(稻草遮挡了阳光);(大蒜生长后期,)禾草腐烂后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答出两点即可),【技巧点拨】趋利避害话农业布局 首先应明确农业区位与布局的区别与联系,如下表所示:,其次,对农业发展
8、条件(区位)的改善应考虑经济投入与收入的效益比。对于大尺度的农业发展不利条件(一般为自然条件)应重点考查布局,借助大自然的格局来趋利避害。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运用各种农业资源,并获得最大的效益。,【变式训练2】 (2011郑州二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天然橡胶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是制造轮胎的原料。天然橡胶喜高温、高湿:年均温在19以上,以2127为宜;年降水量10001500毫米,相对湿度70%80%;静风向阳,风速60厘米。热量条件的保证程度,特别是越冬低温状况是橡胶树生长的限制因素。绝对低温5,就会引起寒害;绝对低温0,引起严重寒害,时间较长则引起死亡。西双版纳
9、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天然橡胶基地。,材料二 哀牢山脉宛若一道屏障纵贯云南中部,在云南气候上有着重要作用。哀牢山西坡水热条件较东坡优越。 材料三 我国天然橡胶分布图。,(1)我国天然橡胶主要分布在北回归线以南地区,试从气候方面解释其原因。 答:纬度低,热量条件好,降水丰富,受寒潮影响小。(2)哀牢山西坡的橡胶林多选择在阳坡的山腰部位,并放宽行距;哀牢山东坡地区,橡胶林则选择在北部有屏障且向南开阔的马蹄形环境中,并且要预先营造防护林。分析橡胶林如此布局的原因。,【解析】第(1)题,“热量条件的保证程度,特别是越冬低温状况是橡胶树生长的限制因素”说明热量是天然橡胶的限制因素,回答时紧扣此点,然后再结合天
10、然橡胶的其他生长要求进行描述。第(2)题,结合橡胶的生长要求(材料一)逐一对设问2进行解读:,从以上分析可知,在农业发展中若能充分利用自然条件趋利避害将减少生产投入,获得更高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答案:西坡受寒潮影响小,地处西南季风迎风坡,山腰部位降水丰富,选择在阳坡并放宽行距可以充分利用光照。东坡受寒潮(冷空气)影响较大,马蹄形地形可以阻挡冷空气,营造防护林可以减小风速。,聚焦点三 我国不同区域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因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的不同,导致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若干生态环境问题,例3:(2011长沙市一中第五次月考)读下图和相关资料,回答问题。,简述
11、该地区水土流失导致农作物减产的原因。,【解析】东北地区黑土分布广泛,但近年来由于水土流失加剧,土层变薄,致使土壤表层最肥沃的黑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致使土地生产力下降。,答案:该地区为肥沃的黑土,土壤有机质多集中在表层;水土流失使土壤丧失了最肥沃的表层土,使土地生产力下降,导致农作物减产。,【技巧点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地貌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在特定时间、特定区域则是以某种作用为主;而且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下,主导的外力作用不同。 针对各区域的农业生态环境及其他问题,应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可归为五大方面:1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农作物生长环境角度 如退耕
12、还林还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禁止过度开垦放牧樵采、小流域综合治理、建设农田防护林、治理盐碱地和风沙地等;,2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业自身构成元素)如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排灌条件、加大科技投入、推广节水技术和优良品种等、土壤改良、提高机械化水平、改善交通条件、建设人工草场、轮牧、禁渔、休渔、培育速生林等;(原则:农业生产的所有技术措施都在于放大优势,弥补不足。需要注意的是,技术上的可行要和经济上的可行联系起来,不能不计成本地进行自然条件的改造。)3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农业内部的结构)如农林牧渔均衡发展,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合理安排各业比重;在均衡发展的同时又得突出其特色产业等;(立
13、体农业/生态农业/特色农业),4加强农业生产专业化、地区专门化:(农业规模、性质)如建设(试题涉及区域具有优势的某农作物)商品性农业基地等,获得规模效益;5实现农业综合开发,转变经营方式:(拓展延伸,不局限于农业本身)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使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延长产业链,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等;尤其是对特色产业进行深挖掘,提高附加值。以上措施均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灵活应用。,【变式训练3】 (2011西安市三模)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近年来,“保护性耕作法”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该耕作法对耕地实行免耕或浅耕措施,并且在粮食收割后,不焚烧作物秸秆,而是将作物秸秆粉碎后归还农田,或者将庄
14、稼根茬留在田地过冬。材料二 下图为某河段示意图。图中M地是我国最早进行“保护性耕作法”实验的地区。在总结M地实验经验的基础上,图中N地也开始推广这种耕作方法。,材料二 下图为某河段示意图。图中M地是我国最早进行“保护性耕作法”实验的地区。在总结M地实验经验的基础上,图中N地也开始推广这种耕作方法。,材料三 下表为实施“保护性耕作法”前后,N地冬春季节的有关资料。,(1)实施“保护性耕作法”的主要优点有哪些?(2)N地推广“保护性耕作法”以后,对缓解当地土地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哪些积极作用?(3)就保护M地和N地的农业生态环境,提出两点合理化建议。,【解析】第(1)题,重点在于对材料一、三的解
15、读,如“将作物秸秆粉碎后归还农田”即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第(2)题,首先了解该区域关于土壤的生态环境问题,侧重从材料三解读信息,然后逐一分析回答。如土壤水分从实验前的6.3%到实验后的23.5%,说明耕地灌溉用水量减少。第(3)题,只要求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态环境”角度回答,按照【技巧点拨】归纳的内容加以取舍即可。,答案: (1) 保持(或增加)土壤水分;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土壤侵蚀,减轻荒漠化危害;增加大气湿度;减少大气污染等。 (2)减少耕地的灌溉用水量,减轻土壤的盐碱化程度;增加土壤的湿润程度,增强土壤的抗风蚀能力等;保护耕地资源,减轻荒漠化的危害等。 (3)合理灌溉,提倡喷灌和滴灌;禁止乱砍滥伐,盲目开垦土地资源;植树种草,防风固沙;严禁在荒地搂发菜,挖甘草等。(答对2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