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国际投资学 第九章.doc

上传人:dreamzhangning 文档编号:2562711 上传时间:2018-09-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投资学 第九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国际投资学 第九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国际投资学 第九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国际投资学 第九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国际投资学 第九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九章 国际投资政策管理第一节 国际投资效应分析一、 资本形成效应(一) 对东道国的影响国际直接投资影响东道国资本形成的途径有二:一是通过资本流动带来的直接资本流入效应,即直接效应;二是通过带动东道国产业前后向辅助性投资而产生的间接示范效应,即间接效应。、 直接效应() 从资本流动方向考察。() 从进入方式考察。() 从资金来源考察。() 从东道国市场结构考察。、 间接效应() 产业连锁效应主要表现为外国直接投资通过带动产业前后向辅助性投资而对东道国产生的投资乘数效应。() 示范与牵动效应主要表现为由于外国直接投资的进入而带来的市场竞争加剧,迫使当地企业进行技术革新、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使东道国

2、原来因缺少资本和竞争而形成的分散、小规模的低效率生产发展成为较高效率的大规模生产。(二)对投资国的影响伴随着投资国资本的流出,往往会增加东道国对投资国出口品,尤其是资本品的需求,刺激投资国出口品的生产,扩大相关产业的投资规模,扩大资本形成,拉动投资国经济增长。二、 技术进步效应(一) 对东道国的影响国际直接投资通过两条渠道来影响东道国的技术进步:一是跨国公司通过国际直接投资的方式将先进技术转移给设立在东道国的分支机构或直接转移给其他机构,对东道国的技术进步产生直接效应;二是跨国公司设立在东道国的分技机构产生的技术扩散与溢出效应,对东道国的技术进步产生间接效应。、 直接效应跨国公司直接的技术转移

3、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将技术转让线东道国的全资子公司,亦即将技术在跨国公司体系内部转让,继续保持对该技术的垄断;二是将技术转移给东道国的合资公司;三是以非股权投资方式(许可证经营或特许经营)将技术直接有偿转移给东道国企业。、 间接效应国际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分支机构与当地公司之间的联系。() 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分支机构培训当地雇员。() 跨国公司研究开发活动当地化的加强。() 跨国公司参与东道国竞争而产生的示范效应与竞争效应。(二) 对投资国的影响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按照传统的购买国外技术及其设备、引进外国直接投资方式,越来越难以引进国外一流

4、的先进技术,而通过到发达国家直接投资的方式引进先进技术,变被动为主动,不啻为更为有效的途径。对于发达国家来说,由于某个国家不可能在所有的技术领域均处于领先地位,因此,发展对外直接投资也是发达国家获得国外先进技术的重要途径。三、产生结构效应(一)对东道国的影响外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产业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产业结构优化效应;二是市场集中度效应。、 产业结构优化效应外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产业结构优化的效应主要表现在:通过资本、技术等“一揽子”生产要素的流入,改变东道国的投资结构,进而直接促进东道国产业结构优化。但实证研究也表明,外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产业结构优化效应的产生有赖于两个因素:()

5、外国直接投资的资本和技术密集程度。 ()当地企业的特征和政府政策是否有助于使东道国的生产资源经由外资企业而被纳入跨国公司的国际化生产体系。、 市场集中度效应外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市场集中度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以下一些具体因素的综合作用:()东道国市场中外国跨国公司的数量和经营规模。()东道国当地同类企业对外国跨国公司进入的反应。()外资企业对东道国当地企业的影响。()外资企业的市场动作。外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市场集中度的影响还与东道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规模密切相关。实证研究表明,外国直接投资和进入通常会使发达大国的市场集中度略有降低或保持不变。而对发达小国而言,外国直接投资的进入通常会导致市场集中度

6、的提高。对于发展中国家,外国直接投资的进入也通常会导致市场集中度的提高。(二) 对投资国的影响、 产业结构优化说() 弗农的生命周期理论揭示了欧美发达国家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将本国竞争力下降的产业梯次转移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情形。() 小岛清的边际产业扩张理论(又称比较优势理论)以日本为例阐述了另一类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实现的投资国产业结构优化的情形。() 赤松要的雁形理论在小岛清的边际产业扩张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了日本带动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实现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的情形。、 产业“空心化”说广义的产业“空心化” ,是指伴随着对外直接投资而出现的服务产业经济化的现象,

7、亦即随着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而导致国内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的非工业化现象。狭义的产业“空心化” ,是指随着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生产基地向国外制造业不断萎缩、弱化的经济现象。一些西文学者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导致的产业“空心化”给投资国宏观经济和对外直接投资者带来一系列的负效应:() 导致国际贸易收支逆差。() 降低了对外投资者的国际竞争能力。() 养活国内就业机会。四、 国际贸易效应(一) 对东道国的影响国际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国际贸易的积极效应可以划分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两个方面。直接效应表现为外资企业直接出口产品对东道国国际贸易的贡献,而间接效应两个方面。直接企业进入所引起东

8、道国当地企业增加出口的贡献。、 直接效应就直接效应来说,需要根据外资企业的不同生产经营活动来分别进行分析。根据外资企业的生产特点,可以将其生产经营活动和出口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当地原材料加工出口。() 进口替代型转变为出口加工型产品出口。() 新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 垂直一体化国际生产中的出口。、 间接效应间接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外资企业进入后,东道国市场竞争加剧,迫使当地企业努力扩大产品出口。() 通过跨国零售商和贸易公司的关系,东道国企业增强了与国外消费者的联系。() 制造业中外资企业的当地采购和零部件分包安排增强了与国外消费者的联系。() 跨国公司在可能推行贸易自

9、由化的潜在出口市场设立分支机构,当地企业将会国贸易壁垒的削减而获益。() 跨国公司培训专门从事出口贸易的当地雇员,当这些员工“跳槽”后,这些员工的技能与国外客户的联系会扩散到当地企业中。(二) 对投资国的影响对外直接投资对投资国国际贸易的影响更为复杂,一般表现为以下四种效应的综合效应:() 出口引致效应;() 进口转移效应;() 出口替代效应;() 反向进口效应。五、 就业效应(一) 对东道国的影响、 就业数量效应() 直接效应。第一, 外国直接投资的进入方式。第二, 对外直接投资主体跨国公司的经营战略。第三, 外国直接投资的 劳动密集程度。第四, 东道国劳动力的素质。() 间接效应第一, 外

10、资企业具有广泛的前向与后向联系,可以使供货商、销售商和服务代理商创造就业机会。第二, 跨国公司设在东道国的分支机构在当地的支出和上缴的税收,通过乘数效应,增加了东道国的国民收入,促进了经济发展,从而间接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第三, 外资企业的存在,加剧了东道国行业内部的竞争,进而刺激当地其他企业的发展而增加就业机会,当然也可能排挤当地企业或使当地企业提高生产效率而减少就业机会。、 就业质量效应外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就业质量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为东道国雇员提供较高的报酬和较好的工作条件。() 通过培训当地雇员而为东道国开发人力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东道国就业人员的素质。() 改变东

11、道国的就业人员构成,为妇女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二) 对投资国的影响、 就业数量效应() 生产替代效应。() 出口刺激效应。() 跨国公司总公司及辅助性企业效应。、 就业质量效应第二节 东道国国际投资政策一、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为各国最广泛使用的对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同时,各国所采取的财政优惠措施几乎是长期有效的。(一) 降低所得税率(二) 免税期、关税减免和退税这三项政策是发展中国家向外国投资者提供的主要税收优惠政策,发达国家运用较少。(三) 加速折旧(四) 财政优惠政策的发展趋势事实证明,财政优惠政策在吸引外国投资方面的作用有限。因此,当今有迹象表明,一些国家开始采取措施抑制财政优惠的进一步

12、发展,对外国投资者开始倾向于给予国民待遇。一些调查研究发现,外国投资者更欢迎稳定的、严格执行的财政税收政策,哪怕没有任何优惠,而对于短期优惠和政策的频繁变动并不欢迎。(五) 反避税措施东道国防止避脱的措施主要有:、 根据国际组织提出的国际收入与费用分配原则制定自己的税收政策、 转让定价税制、 避税地对策税制二、 金融政策金融政策主要包括补贴性贷款、贷款担保、低息贷款与利息补贴、政府赠与和政府提供股权参与援助等。在发达国家,金融优惠政策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促进特定产业和地区的发展。发展中国家、中东欧国家因本身金融资源的限制,相对于发达国家较少彩金融优惠政策。三、 技术政策技术政策主要可分为以下

13、两大类型。(一) 重视制度建设() 建立有利于技术水平提高的制度基础。() 营造有利于技术发明的经济环境。() 强化知识产权的保护。(二) 促进技术扩散() 促进外国子公司与当地企业、当地试验室和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之间的联系。() 促进科技园区的发展。四、 资本政策(一) 利润汇出的政策() 第一类是原则上允许利润和资本的汇出,但有一套具体规定。() 第二类是对利润汇出政策上规定了限额。() 第三类则采取征收超利润税的政策来控制利润的汇出。(二) 资本汇出政策多数发展中国家对外国资本的汇回有较严格的政策规定,只有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才允许资本的汇出;少数发展中国家已做到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

14、允许资本的自由汇出,多数发达国家对外国资本的汇回不作限制。五、 人事政策(一) 领导人员政策多数发展中国家比较重视企业的经营管理权,防止企业权限为外国投资者控制。通常规定在允许外国投资者参与经营管理的条件下,坚持本国人有进行经营管理的决定性权限。(二) 员工政策对跨国公司的非技术人员,外国投资者一般倾向于聘用当地人员,东道国为了扩大本国劳动就业机会,一般也要求尽可能聘用当地职工。在这一点上外国投资者与东道国基本保持一致。通过几年的实践,目前很多外国投资者逐步认识到东道国员工在语言与文化上具有外国员工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外国投资者开始投入专项资金对东道国员工进行培训,并逐步降低了高层管理人员中

15、外国人员的比重。六、 再投资政策(一) 税收激励目前,越来越多的东道国已经认识到:鼓励现有的外国企业分支机构在初始投资后扩大经营可以促进其连续投资。因此,东道国往往对再投资运用一些减免税措施。(二) 改进服务越来越多的东道国还认识到,政策的制定者不能仅仅着眼于鼓励追加投资,还应当重视如何留住现有的投资者。七、 经济特区政策(一) 经济特区概述经济特区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技术目标而划定的地理位置优越的区域,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开放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目前,经济性特区主要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以单种待业或特种目的与外国人进行合作的特区;另一种是与外国人进行全面经济合作的综合性

16、经济特区。(二) 经济特区的特殊政策综观世界经济特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特区,各国对外国投资的特殊优惠主要有以下几种:、 只适用符合特区情况的有关法律、 放宽或解除对外国投资的管制() 扩大投资领域和投资比例。() 解除或放宽外汇管制。、 设立具有较大自主权,办事效率高的特区管理机构、 税收优惠() 对进口货物减免进口税。() 减免征所得税。、 投资补助、 特殊的政府保证第三节 投资国国际投资政策一、 发达国家对外投资政策发达国家制定的这类政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 信息与技术支持政策、 为对外投资提供必要信息、 对对外投资提供一些技术上的支持和援助(二) 财政支持政策、 税收抵免、 税收饶让、 延期纳税、 免税(三) 金融支持政策、 贷款支持、 股本融资、 为对外投资所需贷款提供担保(四) 管理与限制政策发达国家现在很少有限制对外投资的措施,现有的某些控制措施主要用于特定的政策和经济条件下。二、 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的对外投资政策(一) 管理政策、 计划管理、 重点管理、 现金流管理、 外汇管理(二) 促进政策、 信息与技术援助、 税收优惠、 金融支持、 人才培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