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馨提示:此套题为 Word 版,请按住 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分层达标训练【基础达标】下图是某年 4 月份的某日天气系统的垂直剖面图,其中甲(40N,110E) ,乙(45N,120E)是近地面的两地。读图完成1、2 题。1.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控制甲、乙两地的天气系统是( )2.甲、乙两地在此天气系统影响下,天气状况最可能是( )A.甲地炎热干燥;乙地晴朗少云,气温日较差小B.甲地晴朗少云,气温较低;乙地多狂风暴雨C.甲地多西南风;乙地多东北风D.甲地沙尘漫天;乙地阴雨连绵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梅雨诗中写到: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据此回
2、答 3、4 题。3.下列关于梅雨发生的时间和地区组合正确的是 ( )A.6 月初至 8 月初的江南地区B.6 月中旬至 7 月上、中旬的江淮地区C.4 月中旬至 5 月上旬的江南地区D.6 月初至 7 月初的江淮地区4.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梅雨是一种锋面雨B.由于海陆差异比较显著,所以典型的暖锋在我国活动比较频繁C.冷锋活动时,降水的区域多位于锋后D.暖锋过境时,多出现连续性降水读图(单位:百帕) ,回答 5、6 题。5.正确表示某气压系统的图是( )A. B. C. D.6.该气压系统在 1 月份可能出现的地点为( )A.60N 附近海域 B.15N 附近海域C.15S 附近海域
3、D.60S 附近海域7.(2012佛山模拟)图乙是一气象小组学生绘制的某天气系统(图甲)过境前后当地天气要素变化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8.下表为北京某年 11 月上旬天气观测记录,分析北京 11 月 15 日受何种天气系统的影响。气温()日期最高 最低 均温气压(百帕) 风力 天气11 月 1日18 7 12 1 002.1 12 级 晴11 月 3日12 1 8 1 005 68 级 小雪11 月 5日5 -4 2 1 008 23 级 多云(1)11 月 1 日北京受_气团控制,天气状况怎么样?(2)11 月 3 日北京受_天气系统控制,天气状况怎么样?(3)11 月 5 日北京受_气
4、团控制,天气状况怎么样?9.(2012大庆高一检测)读北半球某地区的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 ,回答下列问题。(1)影响甲处的天气系统是_,在该系统的控制下,甲处的天气特点是_。(2)过若干小时,将受_(天气系统)影响,若该天气系统出现在我国的冬季,受其影响的地区可能出现_等天气现象。A.天气晴朗 B.大风C.台风 D.气温升高(3)图中属于暖气团控制的地点是、中的_点。(4)图中、处有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天气的是_处。(5)当附近的气压中心位于厦门的东部时,厦门吹_风,台风中心的天气为_。【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2012杭州模拟)读下面冷锋示意图,从图中可判断出( )A.白天气温:C.
5、气压: D.降水: ,夜晚气温:,气压:。2.【解析】选 D。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洋面上的热带气旋,往往带来大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等灾害。赤道不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很难形成气旋。3.【解析】选 C。图中北部盛行来自高纬度的寒冷的偏北风,南部盛行来自低纬度海洋暖湿的偏南风,水平气流辐合说明等压线中心数值低,为气旋;冷暖空气相遇于和处,存在锋面。对于锋面气旋不同部位具体分析如下:位置 内容分析 结论 单一冷气团控制,气温低、气压高、天气晴 错误冷空气风力大于暖空气,为冷锋,天气为阴天、刮风、降温错误暖空气风力大于冷空气,说明为暖锋,天气为连续性降水正确 单一冷气团控制,气温低、气压高、天气晴 错误4.
6、【解析】选 B。从表中可以看出,21 日至 23 日气温陡降,天气由晴转阴,可能是冷锋过境导致的。多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强。“回南天”一般是由于长时间低温后天气突然变得暖湿而形成的。因此 21 日佛山最有可能出现“回南天”现象。5.【解析】选 C。中国雨带通常 35 月份在南方登陆,6 月份到达长江流域,78 月份到达华北和东北,9 月份南退,10 月份完全退出大陆。中国 2010 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于 5 月 1 日正式开园,会期 184 天, 10 月初结束。期间 78 月份会受到副高控制,高温少雨,610 月份还会受到台风影响。6、7.【解析】6 选 D,7 选 C。第 6 题,由表中 3
7、 天的气温变化可以看出:在降水过后天气转晴,气温仍然在降低,可知应该为冷锋过境。第 7 题,冷锋最容易带来的灾害性天气为寒潮。8.【解析】第(1)题,只受地形影响, A 地形成一个局部气压较低的区域,应该是一个低矮的山地,所以 A 项对。第(2)题,从风向、风速、风的性质等方面比较说明甲、乙两地风的不同特点,根据等压线的数值高低和疏密程度来分析,北半球的大气由高纬向低纬运动的气温低,由低纬向高纬运动的气温高。第(3)题,B、C两处,B 处为低压槽,气流辐合,冷暖气流易形成锋面;C 处为高压脊,气流辐散,不会形成锋面。答案:(1)A(2)从风向上看,甲地吹偏南风,乙地吹偏北风;从风速上看,甲地等
8、压线稀疏,风力小,风速慢;乙地等压线密集,风力大,风速快;从性质上看,甲地风温暖湿润,乙地风寒冷干燥。(3)B B 处位于低压槽,在低压槽附近,气压低,气流向中心辐合,南北两侧冷暖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易形成锋面;而 C 处位于高压脊上,在高压脊附近,气压高于两侧,气流向外围辐散,没有气流相遇,不能形成锋面。9.【解析】解答此题关键抓住以下几点:( 1)明确等温线的概念,描点时将数值相等的点用平滑的曲线相连,注意不要出现等温线的交叉;(2)根据气温分布判断锋的类型,此题中气温北低南高,降温幅度较大,说明是冷锋活动;(3)根据锋的特征分析对 B 市的影响,未来几天,冷锋会影响 B 城市,出现大风降温
9、天气。答案:(1)(3)画图如下。第(2)题中判断锋线位置的依据: 3 等温线与 1 等温线之间温差在图中最大,可判断这里为冷气团和暖气团的交界处,为锋线所在的位置。(4)大风、降温,伴有雨或雪,或可能出现沙尘暴天气。 可能出现寒潮天气;图示范围内气温差已达 10 以上。10.【解析】该题是研究性学习考查的基本形式,结合题干信息可知,该类试题的考查往往以“确定课题” 、 “搜集、处理材料” 、 “形成结论” 、 “拓展应用”等为问题切入点,就某一个问题进行考查,特别是高考试题中尤其如此。第(1)题,图示沙尘暴区域是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干旱是其最重要的地理特征。第(2)题,图中天气系统为冷锋,风力
10、强劲为沙尘暴形成提供了动力。第(3)题,华北地区春季多沙尘暴,与其天气特征关系密切。第(4)题,在防治沙尘暴天气过程中运用的主要高科技是遥感技术。答案:(1)干旱、半干旱(缺水) ;沙漠(荒漠、黄土)广布;植被稀疏。(2)冷锋锋面附近气温、气压差异大,风力强劲;吹扬沙尘并使之随锋面移动。(3)春季。原因: 多大风天气;气温回升快; 降水稀少。(4)提供图像数据资料; 跟踪监测、预报等。【知识拓展】快行冷锋与沙尘暴沙尘暴天气是我国西北地区和华北北部地区出现的强灾害性天气,可造成房屋倒塌、交通供电受阻或中断、火灾、人畜伤亡等,污染自然环境,破坏作物生长,沙尘暴给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损失和极大的危害。沙尘暴形成有三个要素:即强风、沙源和不稳定的空气。足够强劲持久的大风,是形成沙尘暴的动力条件。春季是北方冷空气不稳定的时期,有时势力特别强,但是由于空气缺少南方气流足够的水汽输入,因此形成快行冷锋不会产生强降水,而只是产生大风天气,大风就成为沙尘暴的动力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