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商品蛋鸡饲养技术要点.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2544511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品蛋鸡饲养技术要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商品蛋鸡饲养技术要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商品蛋鸡饲养技术要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商品蛋鸡饲养技术要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商品蛋鸡饲养技术要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商品蛋鸡饲养技术要点时间:2013-05-28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 作者:王克华 李尚民 2013 年,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人感染 H7N9 禽流感事件,给我国蛋鸡产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养殖户损失惨重。为了指导养殖场户加强饲养管理,快速恢复生产,保障鸡蛋的市场供应,在此阐述商品蛋鸡养殖的技术要点。一、育雏期(06 周龄)的饲养管理目标要求为 6 周龄末体质健壮,体重和胫长达到饲养指南标准,且整齐度良好。关注的管理要点为温度、密度、通风、断喙和防疫。1.育雏前的准备。(1)育雏舍的准备。进雏前两周对育雏舍和设备进行彻底清扫、清洗、消毒,消毒可先用消毒药水喷洒,然后进行熏蒸消毒。(2

2、)设备和饲料等准备。供热器:可采用热风炉、地下火道等方式供热。照明灯:可采用白炽灯、萤光灯或高压钠灯等。食槽:要求数量足够、采食方便。饮水器:要求数量足够,早期宜采用饮水器,后期宜采用乳头饮水器。饲料:开食宜采用全价颗粒破碎料。(3)雏鸡的选择和运输。雏鸡的选择:要从种鸡质量好、防疫严格种鸡场购进雏鸡。雏鸡的雌雄鉴别:雏鸡必须在 24 小时内进行雌雄鉴别。雏鸡的运输:初生雏经鉴别,注射马立克氏病疫苗后进行运输,运输前对车辆、运雏箱消毒。2.育雏期的饲养管理。(1)育雏方式。可采取平面育雏、立体育雏、平面和立体联合育雏等方式。(2)初生雏鸡的饲喂。饮水:在雏鸡初次饮水中加入葡萄糖、抗生素、电解质

3、多种维生素等。饮水要充足清洁,水温与室温相同,1 周后可直接饮用自来水。开食:将雏鸡饲料撒在反光性强的硬纸上、塑料布或浅边食槽内,当有些鸡开始啄食时,其他鸡也会模仿。(3)雏鸡的管理。密度:平养 13 周龄 2030 只/平方米,46 周龄 1015 只/平方米;笼养为 13周龄 5060 只/平方米,46 周龄 2030 只/平方米,注意强弱分群饲养。温度:1 日龄雏鸡要求 35,以后每 5 天降低 1,3542 日龄时达到 2022。如发现鸡倦怠、气喘、虚脱表示温度过高;如果挤作一团,吱吱鸣叫表示温度过低。湿度:适宜的相对湿度为 10 日龄前 60%70%;10 日龄后 55%60%。湿度

4、控制的原则是前期不能过低,后期应避免过高。饮水:雏鸡出壳后,应尽早供给饮水。在炎热的天气,尽可能提供凉水;寒冷冬季应供给不低于 20的温水。开始几天,可加入 5%的糖或适量的维生素、电解质,能有效提高雏鸡的成活率。饲喂:雏鸡在进入育雏舍后先饮水,隔 34 小时就可以开食。饲喂次数在第 1 周每天6 次,以后每周可减少 1 次,直到每天 3 次为止。尽可能选用雏鸡开食料。通风:可调节温度、湿度和空气流速,排除尘埃和有害气体,保持空气新鲜,降低鸡的体表温度等。通风与保温是一对矛盾,应注意观察鸡群,以鸡群的表现及舍内温度的高低决定通风的次数与时间长短。光照:原则上第 1 周光照强,第 2 周以后避免

5、强光照,照度以鸡能看到采食为宜。光照时间第 1 周每天 2224 小时,第 26 周龄 810 小时,第 718 周龄 89 小时。分群:适时疏散分群,使雏鸡健康生长,减少发病,提高成活率。分群时间应根据密度、舍温等情况而定。一般是在 4 周龄时进行第一次分群。根据强弱、大小分群,将原饲养面积扩大 1 倍。断喙与修喙:78 日龄进行断喙,56 周龄可以进行修喙。在断喙前一天和后一天饮水(或饲料)中可加入维生素 K3,以减少应激。疫苗免疫:应根据制定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二、育成期(718 周龄)的饲养管理目标要求为各周龄体重至少要在标准范围内,且整齐度良好;最好能将 1112 周龄体重控制在标准

6、下限,15 周龄达标准上限,1518 周龄按标准上限增重。关注的管理要点为喂料量、密度、光照时间、防疫和转群时间。1.转群。7 周龄初雏鸡转入育成鸡舍,到 18 周龄末转到产蛋鸡舍;夏季秋冬春季转群最好在清晨进行,夏季转群最好在晚上进行。转群前 23 天和入舍后 3 天,饲料中维生素增加 12 倍,并给予充足的电解质溶液,转群前 6 小时停料。晚上转群时多增加 23 小时光照,让鸡熟悉环境,并有足够时间采食和饮水。从育雏舍转到育成舍,两舍间的温差要小。结合转群对鸡群进行分群,淘汰不合格的次劣鸡,清点鸡只数量。2.雏鸡向育成鸡的过渡。(1)逐步脱温,视天气情况给温,保证其温度在 1522。(2)

7、逐渐换料,在育雏料中按比例每天增加 1520%育成料,直到全部换成育成料,过渡期 5 天左右。(3)调整饲养密度,平养 1015 只/平方米,笼养不超过 25 只/平方米。3.生长控制。育成期的饲养关键是培育符合标准体重的鸡群,以使其骨架充实,发育良好。因此从 7 周龄开始,每周随机抽取 10%的鸡只进行称重,用平均体重与标准体重相比较。如体重低于标准,就应增加采食量,提高饲料中的能量与蛋白质水平;如体重超过标准,可减少饲料喂量。同时,应根据体重大小进行分群饲喂,保证其均匀度。4.光照。育成期光照宜减不宜增,宜短不宜长,以免开产过早影响蛋重和产蛋全期的产蛋量。封闭式鸡舍最好控制在 8 小时,开

8、放式鸡舍不必补充光照。三、产蛋期(19 周龄至淘汰)的饲养管理18 周龄末转入产蛋期,按照产蛋期要求饲养管理。目标要求为适时开产并达到应有的高峰产蛋率,高峰后产蛋率下降缓慢。关注的管理要点为光照时间和照度、饮水量、喂料量和防疫。1.提供良好的产蛋环境。产蛋前期生殖系统迅速发育成熟,体重不断增长,产蛋率迅速上升,蛋鸡的生理应激反应非常大,适应环境和抵抗疾病的能力会下降,所以要减少外界干扰,降低应激。2.满足鸡的营养需要。从 19 周龄-10%产蛋率,应给予高水平的产前料;以后根据不同产蛋率,选择使用蛋鸡料,保证其产蛋所需。保障每天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3.光照管理。产蛋鸡的光照应采用渐增法与恒定光

9、照相结合的原则,光照强度为 34瓦/平方米,光照时间从 19 周龄开始,每周递增 1 小时,直至每天 16 小时。光照时间与强度不得变更。4.做好温度、湿度和通风管理。产蛋鸡的适宜温度为 1323,湿度为 55%65%,通风应根据生产实际,保证空气流通和新鲜。5.注意观察鸡群并做好生产记录。详细记录鸡群是否健康,以及采食量、产蛋量、死亡和淘汰等,密切注意鸡群状况,发现病鸡应迅速诊断治疗。四、卫生防疫措施1.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动物是预防传染病的唯一正确方法。不要把防疫等同于免疫,免疫只是保护易感鸡群。2.鸡场要有良好的隔离措施。生活区、生产区严格区分,产蛋舍、育成舍、育雏舍要合理

10、布局。3.至少实行分区全进全出制。4.人员是疫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鸡场应谢绝参观,工作人员进出应淋浴更衣。没有淋浴条件的鸡场,至少应做到更换工作衣裤、戴上工作帽、换上胶鞋,并用消毒水洗手,踩消毒池。5.进鸡前应彻底清洗消毒,程序为清除粪便等脏物彻底清洗(包括地面、墙壁、屋顶)消毒药喷洒冲洗熏蒸。用具是另一个疫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尤其是要重视鸡蛋筐的消毒。6.每月至少进行两次鸡舍外环境消毒,每周至少进行一次带鸡消毒。7.严禁车辆进入生产区,饲料车等必须进入的车辆,轮胎应在消毒水中开过。8.及时、妥善地处理接种疫苗的用具和废弃物。9.每天观察鸡群的健康状况,各种不宜治疗的病鸡,应与死鸡一起焚烧或深

11、埋。10.注意饲料和饮水卫生,防止大肠杆菌病等细菌性疾病和球虫,必要时可在饲料和饮水中进行预防性投药。11.有条件的鸡场应该在免疫以后进行抗体监测,以掌握疫苗的免疫效果,如免疫效果不理想,应采取补救措施。12.发现传染病爆发流行应及时隔离、封锁、直至扑杀。五、建议免疫程序(见下表)商品蛋鸡免疫程序免疫日龄 疫苗种类 免疫剂量 免疫方式7 新支肾小三联(进口) 1 羽份 滴鼻或点眼新城疫油苗 0.3 毫升 颈部皮下注射10 鸡传染性法氏囊 1 羽份 滴口1215 禽流感 H5N1Re-4+Re-5株 0.3 毫升 胸肌注射18 鸡传染性法氏囊 1 羽份 滴口22 新支肾小三联 1.5 羽份 滴鼻

12、或点眼新城疫+传支二联油苗 0.5 毫升 颈部或胸肌注射30 禽流感 H5N1Re-4+Re-5株,H 9N2株 0.5 毫升 颈部或胸肌注射35 喉炎疫苗(进口) 1 羽份 点眼鸡痘(进口) 1 羽份 翅下三角区刺种55 克隆 I 系 1 羽份 注射75 喉炎疫苗 1 羽份 点眼鸡痘 1 羽份 翅下三角区刺种85 IV+H52二联苗 2 羽份 饮水或点眼110120 新支减三联油苗 0.5 毫升 颈部或胸肌注射IV+H52二联苗 1 羽份 滴鼻或点眼120130 禽流感 H5N1Re-4+Re-5株,H 9N2株 0.5 毫升 颈部或胸肌注射130140 克隆 I 系 3 羽份 腿肌注射130140 新城疫油苗 0.5 毫升 胸肌注射(王克华研究员现为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