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苏州某市某镇总规文本.doc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2539507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6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某市某镇总规文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苏州某市某镇总规文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苏州某市某镇总规文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苏州某市某镇总规文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苏州某市某镇总规文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章 总 则第1条 某某市某某某镇总体规划是某某某镇镇域及镇区各项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在某某某镇范围内进行的一切建设行为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第2条 本规划经某某某镇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并由某某某镇人民政府报某某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即具法律效力。若对本规划有任何修改,必须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相关规定进行。第3条 凡在本规划批准前编制的各项规划与本规划矛盾的,均应以本规划为准。第4条 需单独编制的详细规划及市政工程设计均应按本规划的要求进行。第5条 本规划所称“镇域”指某某某镇行政辖区;“镇区”指镇区规划用地范围;“村”指农村村民居住和从事各种

2、生产的聚居点。第6条 文本中带有下划线的规定表示本规划的强制性内容。第7条 总体目标通过规划和设计,将某某某镇建设成为以特钢、不锈钢产业主导,产业发达、功能完善、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现代水乡城镇。第8条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年)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令 2005 年第 146 号)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国家标准 GBJ137-90)4、某某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5、某某某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6、某某市某某某镇总体规划(1998-2010)7、某某市某某某镇镇村布局规划8、“中国戴南”不锈钢产业

3、集群“十一五”发展规划及 2020 年远景目标9、某某某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0、国家和江苏省其它有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第9条 规划原则1、区域性原则时堰城镇的发展与某某市、“三市七镇”、江苏省、长三角的发展乃至更大范围的区域发展密切相关,规划中必须树立区域观念。2、可持续性原则尊重得天独厚的水乡自然生态条件。合理确定城镇发展规模,适应环境容量,避免浪费土地;合理利用和配置资源,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3、适居性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考虑城镇居民的生活行为规律和精神需求,加强社会文化设施建设、完善市政配套设施,努力塑造安宁、方便、优美、宜人的人居环境。4、动态性原则城镇发展是

4、一个动态过程,规划应具有弹性和灵活性,和未来发展相协调;重视规划的现实性和可操作性,注重近期建设和滚动开发;强化规划的延续性和弹性,增强未来发展的完整性和多种适应性。5、特色性原则某某某镇一方面要在城镇建设中保证产业蓬勃发展,彰显某某市不锈钢、特钢产业重镇的现代城镇风貌;另一方面要保护好多河流水系的水乡风貌,塑造富有个性与特色的城镇形态与空间景观,保持地方特色和传统文化氛围,保持生态优美的水乡特色。第10条 规划重点1、按照苏北某市、某某市的建设要求,推进城市化进程,不断向现代城市目标迈进。2、从区域角度研究产业发展,研究某某某镇与“三市七镇”产业集群的关系,做好产业定位和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

5、3、大力发展城镇经济,重点建设与协调镇工业区、特钢产业区,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经济。4、从镇域角度考虑空间利用,分析研究镇区和特钢特产业区的关系,做好道路、市政等各项基础设施的配套协调。5、处理好里下河地区道路和水系的关系,构建出行便捷、等级分明的道路网络体系。6、从空间布局、景观系统、控制与限制、城市设计等多个方面体现里下河地区水乡城镇特色。第11条 规划区范围规划区为整个某某某镇域,面积 58.7 平方公里。第12条 规划期限20072020 年规划中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应着眼长远,不受规划年限的限制。规划结构布局兼顾规划年限后进一步发展的可能。第二章 镇域规划第一节 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第13条

6、 经济发展目标切实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比例,提高城镇经济整体素质,实现第一、二、三产业的协同发展。至 2020 年,地区生产总值达 52.9 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基本实现现代化。表 2-1:经济发展目标指标名称 远期(2020)GDP(亿元) 52.9人均 GDP(元)二、三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 98城市化水平(%) 64.4城镇登记失业率 3第14条 生活水平目标采取有力措施改善人民生活质量,至 2020 年,全镇人民实现小康,逐步达到共同富裕。表 2-2:生活水平目标指标名称 远期(2020)居民收入其中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30000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7、20000居民住房其中 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m 2) 40农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m 2) 45居民出行其中 城镇人均道路面积(m 2) 14农村通灰黑公路比重(%) 100居民信息化普及程度其中 百户家庭电话拥有量(部) 50百户家庭电脑拥有量(台) 55居民文教娱乐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 20恩格尔系数(%) 35第15条 社会发展目标积极创造劳动就业岗位,大力发展社会保障事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加强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社会设施建设,提高人民综合素质。至 2020 年,全镇社会呈现全面、和谐的发展局面。表 2-3:社会发展目标指标名称 远期(2020)R&D 经费支出占 GDP 比

8、重(%) 1.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100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 100社会保障其中 城镇劳动保障三大保险各自覆盖率(%) 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 100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 100城乡村(居)民依法自治其中 城镇社区居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 100农村村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 100第16条 生态环境目标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建设与保护相协调,城镇与乡村相统筹,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的有机统一。至 2020 年,把某某某镇建设成为繁荣、文明、优美的现代水乡城镇。表 2-4:生态环境目标指标名称 远期(2020)城镇绿化覆盖率(%) 40环境质量综合指数

9、 95第二节 城镇发展战略第17条 重点发展战略1、科教兴镇战略顺应知识经济的发展,某某某镇在应积极扶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利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技术跨越、经济飞跃。积极实施科技兴农,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在水稻种植和水产品养殖中的应用;加强产学研结合,大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开发完善新技术、新工艺在特钢、不锈钢加工制造镇总体规划文本3中的应用;全力打造教育现代化,强势推进素质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战略特钢产业是某某某镇的主导产业、支撑产业、特色产业,特钢产业区则是某某某镇现在和将来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区域。某某某镇应依托良好的城镇基础和业已形成的特钢制造的产业特色,

10、充分利用中国戴南“三市七镇”不锈钢产业集群的发展机遇和发展平台,以产业集群化为主要发展形式,做大做强特钢特色产业,将特钢产业发展成为某某市、苏北某市的特色经济板块,并制定符合自身特色的国际化竞争战略,实现产业升级,提升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3、产业升级战略在大力发展第二产业的的同时,保持第一产业优势,努力提升第三产业。推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进程,积极发展综合农业;做好产业的前延后伸,按照“产业相近、产品关联、优势互补”的原则,实现规模化协作式经营。大力发展商贸业,发展与第二产业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4、城镇化战略促进就业、居住向某某某镇区集中,强化镇区居住功能和服务功能,改善镇

11、区环境,落实户籍改革措施,吸引农民和外来人口在镇区安居乐业。同时在充分考虑交通条件、现状规模和耕作半径的基础上,合理布局农村居民点。第18条 产业空间布局1、第一产业保持某某某镇原有农业优势,以建设各种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家禽、水产养殖基地为依托,推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综合化进程。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应用,增加单位农业用地的经济产出。镇域农业以水稻种植业为主体,深入无公害稻米、优质小麦和啤酒大麦生产基地建设。同时,扩大棉花、油料、蔬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加强特种农产品的生产优势。利用里下河水网优势,以特种水产品养殖为突破口,保持虾、蟹、鱼等水产品的优势,发展新品种,拓展养殖品种范围。结合农村建设

12、用地的合理归并,对老宅基、废弃地进行复垦,使农田更加规整,以利于农业的规模经营和农村基础设施的发展,确保基本保护农田的数量和质量。2、第二产业积极推动不锈钢、特钢制造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合理的产业布局空间。同时考虑在地理位置上某某某镇与张郭镇比邻,两者同为“三市七镇”不锈钢产业集群的成员,规划引导某某某镇的第二产业空间向西发展,与张郭镇相呼应,形成规模效应。规划在镇域布置两片第二产业发展用地,为某某某镇特钢产业区和镇区工业园,分别布置在镇区北面泰东河的两侧。某某某镇的应充分利用“三市七镇”不锈钢产业集群的发展契机,全力建设好特钢产业区,同时积极兴办全民创业园接纳本地招商引资和全民创业项目。

13、以不锈钢、特钢产业为主导产业,加强与溱东不锈钢产业的联动发展,加快特钢产业区和镇区工业区的投资要素配套,加大开发力度,进一步发展壮大工业。同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倡清洁生产,推进“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发展模式,实现资源综合利用,提高入驻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镇域空间范围内做好特钢产业区、工业区与镇区的衔接。交通上,主要通过安时公路、时堰大桥,跨越泰东河建立起特钢产业区与镇区的便捷联系;基础设施上,特钢产业区供水、电力、电信均由镇区接入,同时规划在工业区新建 35kv 变电所和污水处理厂各一座;用地上,适当增加镇区的居住用地比例,为工业区就业人口配套;三产配套服务上,在镇区泰东河

14、以南、安时公路北侧建设港口、物流用地,并结合港口建设钢材交易市场,为特钢产业区和镇工业区服务;生态建设上,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逐步清理泰东河南岸现状沿河分布的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沿河两侧取代各建设 50 米以上的防护绿地,形成特钢产业区与城镇生活区的绿色隔离带,保证生态优良的城镇生活环境。3、第三产业加快商贸业布局的规划和调整,提升商贸流通业的层次和水平,将镇域的商贸流通等第三产业集中在镇区发展。重点建设完善综合商业、金融、娱乐等公共服务设施,满足镇域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同时,围绕特钢产业区建设,发展特钢、不锈钢购销以及废旧材料交易市场;结合港口码头建设,发展以货物配送、仓储为重点

15、的现代物流。第三节 人口与城市化水平第19条 镇域人口规模远期(2020 年):4.5 万。第20条 城市化水平远期(2020 年):64.4%。第四节 镇村布局规划第21条 镇村职能结构镇区:全镇政治、经济、文化的综合中心,中布置全镇最高等级的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以发展二产、三产为主。农村居民点:农村居民集中居住区,以发展第一产业为主。稽东居民点紧靠镇区,考虑城镇的远景发展,提高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就近服务工业企业。第22条 镇村等级结构通过镇区和村庄集聚区的建设,规划形成 1 个镇区、23 个农村居民点。第一层次镇区,人口控制在 2.9 万人左右,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 120 平方米以内。

16、第二层次农村居民点,各村庄人口控制在 300-2000 人。新建地区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 130 平方米以内,保留地区人均建设用地不高于现状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第23条 特色村庄的保护与利用某某某镇地处里下河地区,河流纵横交错,村庄布局相对集中,呈团状布局。规划在以后的建设性规划编制及村庄建设中用充分尊重现状地形地貌的特点,保持团状村庄形态。镇域南边的陶庄居民点布局形态颇具特色,且入口处有一古石板桥,为市级文保单位,规划中予以保留并加以保护。第24条 农村居民点建设节约土地,促进村庄集聚发展,保护农业生产空间。根据村庄的规模和特点,选择不同的居住模式引导村庄建设。其中稽东居民点由于靠近镇区,以多层

17、公寓式住宅为主,联排式低层住宅为辅,禁建、限建独立式住宅;其它村庄以联排式低层住宅为主,多层公寓式住宅为辅,禁建、限建独立式住宅。完善居民点基础设施建设,各村庄根据村庄规划标准(GB50188-93)和江苏省相关实施规定,配套完善村级办公、文化站、老年活动中心、卫生保健院、运动场地、集贸市场、幼儿园等公共服务设施。第五节 公共设施规划第25条 学校规划保留某某某镇高级中学、某某某镇初级中学和某某某镇中心小学,服务全镇域。第26条 医疗卫生保留镇区的某某某镇中心医院,提高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完善医院硬件设施,为全镇服务;在每个居民点配置医疗站点。第27条 文化体育镇区建立和完善文化中心、影剧院和

18、文化站、体育场等设施,为周围乡镇服务。在镇域内主要依托村口、河滨地带以及撤并学校等设置文化体育设施,丰富农村居民生活。第28条 市场某某某镇的市场主要集中在镇区,规划保留现状人民路西段北侧的 1 处农贸市场,另在建设路北段东侧新建 1 处农贸市场。在镇区安时公路以北,结合泰东河港区码头建设钢材交易市场一处。第六节 综合交通规划第29条 公路一级公路:安时公路。远期根据交通需求,安时公路迁至镇区外围。二级公路:弶溱路。三级公路:镇区与村庄,村庄与村庄之间的联系道路。镇域内主要三级公路有三洪路、茂双路、稽胜路、陶庄路等。第30条 航道镇域内有泰东河三级航道、安时河为六级航道,规划保留不予变动。第3

19、1条 港口在镇区北部、泰东河南侧建设港口码头一处。第七节 镇域空间管制第32条 适建区、限建区、禁建区是以现状的开发建设条件综合评价为基础,同时增加本次规划对发展镇总体规划文本5区域的判断,对某某某镇行政辖区内土地进行的开发建设许可分区。第33条 适建区主要包括城镇建设用地、村庄建设用地、镇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用地。城镇建设用地重点向镇区集中,合理控制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与发展方向,做到紧凑拓展,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其中时堰特钢产业区发展用地统一规划、分期建设,与镇区南部共建共享基础设施。在镇村布局规划中确定的农村居民点应加强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严格控制用地规模,保护地方特色与乡村生态环境。对规划拆并

20、的农村居民点应进行严格控制,禁止新建和扩建;凡有新建、翻建要求的一律安排到规划确定农村居民点进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用地应长期预留控制,不得挪为他用。第34条 限建区指城镇远景发展备用地、风景区、一般农田、泰东河水源保护一级保护区和其它用地。城镇远景发展用地应长期预留,除镇区发展所必须的道路交通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外,控制为一般农田为主,原则上规划期内不进行开发建设,其中的农村居民点应根据镇村布局规划尽早调整。一般农田主要用于农业生产及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不得进行与农业生产无关的建设活动。泰东河时堰段属于某某市水源保护的一级保护区,规划控制建设范围为泰东河两岸各 1 公里范围。保护区内不准

21、新建、扩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现有项目必须限期治理;区内不得投放饵料养鱼和从事其他污染水体的活动;禁止设立装卸垃圾、粪便等有污染性质的工程设施;岸线段应逐步建防护林带。其它地区用地应大力开展土地整理和土地复垦开发工作,确保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保护较大河流、河塘的环境卫生,搞好多种经营;对零散、面积较小的塘、沟进行填埋或整治,化零为整,整合土地资源。第35条 禁建区指重要河流水域、镇域重要的生态开放空间(沿交通干线两侧的生态防护绿地)、基本农田。禁止对镇域内泰东河、安时河、新塘河等主要河流水域随意进行开发、填埋等建设活动,保持水域面积总量,同时采取拓宽、疏浚等整治措施,改善水环境质量。严

22、禁在生态廊道内进行建设开发。一级公路安时公路两侧各控制 20 米;二级公路弶溱路、两侧各控制 10 米。等级航道泰东河两侧各控制 50 米;安时河两侧各控制 10 米。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全镇确定基本农田面积为 5.6 万亩。禁止一切可能导致农业污染、土地环境破坏的活动。基本农田性质的变更应严格按照某某市某某某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执行。第八节 镇域基础设施规划第36条 给水工程1、水源根据某某市城市总体规划,镇域供水由某某市自来水厂的区域供水管网供给,水源取自泰东河。规划某某某镇水厂改建为区域性增压泵站,与某某市自来水厂区域供水管网联合供水,满足本地区供水水压要求。逐步废除村级供

23、水站。2、用水指标镇区人均综合生活用水指标远期 180 升/日人,生活用水普及率 100%。工业地均综合生产用水指标远期为 100 立方米/日公顷。市政及其它用水量取生活、生产用水量和的 8%。镇域(镇区除外)人均综合用水指标远期为 200 L/人d,供水普及率均为 100%。3、用水量计算1)镇区用水量远期为 1.88 万 m3/日。2)镇域农村用水量远期为 0.38 万 m3/d。3)某某某镇域用水量远期为 2.19 万 m3/d。4、供水规划依据区域供水规划,通过增压站对镇域内村庄实施区域供水。总供水规模为远期 2.26 万 m3/d。5、管网从镇区供水管网引出给水管,沿道路铺设至村庄。

24、给水管网的供水水压必须保证建筑室内末端供水龙头的水压不低于 15KPa。第37条 排水工程1、排水体制规划近期镇区建成区逐步向分流制过渡,镇区新建区实行雨污分流制;远期镇区全部采用雨污分流制。新建村庄或经济条件较好、有工业基础的村庄可采用雨污分流制 ,一般村庄采用截流式雨污合流制。2、污水指标远期镇区人均生活污水指标为 153L/人d;地均工业废水需处理指标远期为 75m3/had,镇区综合污水集中处理率为 100%。农村污水量由用水量的 70%计。3、污水量预测远期镇域污水量为 1.26 万立方米/日,其中镇区污水量为 0.99 万立方米/日,村庄污水量为 0.27万立方米/日。4、污水处理

25、镇区及周边村庄综合污水送至某某某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条件较好的村庄可设置小型污水处理站或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集中处理生活污水。一般村庄污水可设置集中式化粪池进行处理,然后用作农肥或无害化处理后排放。第38条 供电工程1、规划原则电网是城镇主要基础设施之一,应按电力先行,电网安全、经济、可靠运行的原则因地制宜地编制全镇电网发展规划,使全镇电网具有充足可靠的供电能力,并留有发展余地,满足各类负荷增长的需要。2、负荷预测远期镇域实际用电负荷为:6.34 万 KW 。3、电网(1)电源规划保留 110kV 时堰变电站并进行扩容,主变扩容为 2*63.0MVA 主变,以满足全镇发展所需要的用

26、电量。在园一路西侧新建 35kV 变电站一座,为镇区北部工业发展提供需要的用电。110KV 时堰变电所的电源由 220KV 红光变电站提供, 通过 110KV 红时线引入时堰变电站;远期随着负荷的增加,由某某市城东变再增加一回 110KV 线路,电源由单回路供电增加为双回路供电,以提高供电的可靠性。新建 35kV 变电站电源由镇区 110kV 时堰变电站提供。(2)配网全镇以 110KV 变电所为主供电源,以 20KV 线路为主要配电网络,少量工业用户可采用 35KV 专线供电。20KV 主干线路伸入到各农村居民点,在镇域内根据用户实际情况建设 20KV 变配电所,其电源可由20KV 主干线路

27、支接引入。(3)线路至镇域村庄的 20KV 电力线路均沿主要道路架空敷设。电力线路原则上以路东、路南作为主要通道,与电信线路分置道路两侧。(4)电网通讯及自动化为了提高供电能力和供电管理水平,在电力部门的统一规划管理下,各级变配电所逐步实现电力生产现代化、用电管理及负荷管理自动化。 第39条 电信工程1、容量预测至规划期末全镇固定电话普及率达 50 门/百人,全镇电话机总数量达到 22500 门,预测全镇有线电视入户率达 100%。2、规划目标全镇建立完善的通信网络,发展各种多媒体及宽带新型业务,加快信息化小区的建设。在镇域内至各村庄采用光纤接入,满足用户对通信的各种需求。3、线路通信主干线路

28、均沿镇域内主要道路敷设,原则上以路西、路北为主要通道,与电力线路分置道路两侧。镇域内至各村庄光缆线路均沿主要道路敷设。第40条 燃气工程镇域近期以液化石油气为主要气源;远期镇区及周边村庄以天然气作为主要的气源,其它村庄仍采用液化石油气作为气源。第41条 防洪排涝标准泰东河作为区域性河流,规划防洪堤、防洪闸防洪标准采用百年一遇的标准。镇区安时河等河流的防洪堤、防洪闸防洪标准采用二十年一遇的标准。镇域内河流的防洪堤、防洪闸防洪标准采用十年一遇的标准。第42条 环境保护规划1、建立新型村级循环经济系统,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收入。镇总体规划文本72、综合整治农村环境。逐步采用沼气净化池代替老式

29、厕所以及化粪池,利用粪便生产沼气,沼渣、沼液用做农肥;整治交通“三产”污染;集贸市场环境管理与污染处理。3、控制农村面源污染科学使用化肥和农药,综合防治病虫害。合理施肥,降低化肥使用量;综合利用畜禽粪便,治理渔业环境污染;控制农用地膜污染。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通过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清淤沟渠河道,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控制地表水的污染;通过减少化肥使用量控制地下水的硝态氮污染。第三章 城镇性质与规模第43条 城镇性质某某市西部地区具有里下河水乡特色的,以特钢、不锈钢产业为主的工贸型城镇。第44条 用地范围1、规划用地范围西至东港河、经一路,东至弶溱公路,北至某某某镇界,南至纬四路,规划用地总面积

30、为 650.15公顷。2、规划建设用地范围西至经一路,东至经四路、泰东河支流,北至泰东河、区二路、区三路,南至纬三路,规划建设用地总面积为 347.19 公顷。第45条 城镇规模1、人口规模远期(2020 年):人口控制为 2.9 万人。2、建设用地规模远期(2020 年):347.19 公顷,人均建设用地 119.72 平方米。第四章 镇区用地规划布局第46条 镇区发展方向镇区以向南发展为主,适当向北发展,控制向西、向东发展。第47条 规划布局原则1、拓展视野,从区域发展的角度出发,在镇区发展服从区域、镇域发展的统筹安排的同时,突破镇域行政界线考虑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科学合理安排镇

31、区的建设用地。2、确定河流和主要对外交通干线的位置和用地界线,充分考虑里下河地区河流与道路相互影响的关系。基本以方格网的形式组织镇区道路系统,合理衔接镇区对外交通与内部交通。3、充分利用安时公路和弶溱公路的交通优势、泰东河港口优势以及“三市七镇”不锈钢产业集群发展带来的机遇,确定镇区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布局应体现发展阶段的完整性,土地利用应体现兼容置换的可能性,使规划具有较强的适用性。4、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把节约土地和改善人居环境相结合。运用城市设计手法,结合经济学理论,将道路规划、绿地系统规划和河道整治有机的结合起来,合理布置滨水空间,凸显某某某镇里下河地区水乡特色的城镇风貌。第48条

32、 镇区形态与结构 规划某某某镇用地总体布局为“两心、四点、五轴、多片区”。“两心”分别为一个商业中心和一个行政文化中心;“四点”为四个社区服务节点;“五轴”分别为一条城镇主要发展轴、一条城镇次要发展轴、一条生态景观轴和两条滨水景观轴。“多片区”分别为一个滨水商贸中心区、两个工业区、一个市场物流区、一个旅游文化休闲区和五个生活区。第五章 各类建设用地规划第49条 居住用地1、规划居住用地 103.53 公顷,占镇区建设用地的 29.82,人均 35.70 平方米/人。其中规划中小学、幼儿园教育设施用地 17.29 公顷,人均 5.96 平方米/人。2、基本保留原有居住用地,迁出其中影响居住区环境

33、、不利于居住区统一改造的工业用地。做到统一规划、分期改造,对居住密集区要注重基础设施和卫生条件的提高,开辟沿河绿地,留出消防通道,全面改善居住区的居住条件。4、新建住宅应统一规划,集中成片发展,尽可能以居住小区或组团为建设单位,按照现代化居住区的要求,建设多层公寓式住宅。处理好居住与水系的关系,展现水乡风貌。除老镇区和旅游文化休闲区以外,镇区内应严禁建设低层低密度独立式住宅,控制低层联排住宅的建设比例。5、镇区建设用地范围内现有农居应服从总体规划,逐步向镇区集中。居住用地应适当提高容积率,以提高土地使用强度,并采取统一开发的方式。商住楼应以统一开发为主。6、现状某某某镇区有 2 所中学、1 所

34、小学和 2 所幼儿园,设施较好,规划予以保留并提高其设施配套水平;另在兴时路与经二北路交叉口东北角新建 1 所幼儿园,服务于全镇。第50条 公共设施用地规划公共设施用地 40.11 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 11.55,人均 13.83 平方米。1、行政办公用地规划行政管理用地 2.26 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 0.65%,人均用地 0.78 平方米。保留现状镇政府,并将新建的行政办公用地围绕镇政府集中布置,方便统一管理,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2、商业金融用地规划商业金融用地 31.48 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 9.07%,人均用地 10.86 平方米。商业金融服务设施主要沿人民路、建设路两侧布置

35、,并且在人民路与时溱路、人民路与建设路交叉口形成两个商业核心。镇区市场采取集中布置的形式。保留人民路西端的现状农贸市场,在人民路与建设路交叉口东北角规划新建农贸市场 1 处;在镇区安时公路以北,结合泰东河港区码头建设钢材交易市场 1 处。居住片区内应配套相应的商业服务设施。3、文化娱乐用地规划文化娱乐用地 0.90 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 0.26%,人均用地 0.31 平方米。在兴时路和建设路交叉口附近结合新行政中心规划文化娱乐用地,主要建设中心文化站、图书馆等设施。小型文化娱乐设施可随居住和商业用地灵活安排。4、体育用地规划体育用地 0.89 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 0.26%,人均用地

36、0.31 平方米。在兴时路南侧、文化站用地的东面布置体育用地,建设体育综合馆。5、医疗卫生用地规划医疗卫生用地 2.86 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 0.82%,人均用地 0.99 平方米。保留原某某某镇中心医院并适当扩建,满足镇区居民就医、防疫的需要,同时服务于全镇。居住片区建设时应按居住区规划标准配套医疗卫生设施。6、教育科研用地保留镇区的成人教育学校 1 所,占地 0.56 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 0.16%,人均用地 0.19 平方米。7、其它公共设施用地保留原镇区三里东路东端的 1 所敬老院并于原址扩建提升,用地 1.54 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0.44%,人均用地 0.53 平方米。第

37、51条 工业用地规划工业用地用地 103.35 公顷,占镇区建设用地的 29.77%,人均 35.64 平方米。1、将工业区置于镇区的常年下风向,控制其对城镇环境的影响。加强城镇工业污染整治和防护力度,改善城镇环境,建议在北部工业用地内禁止新进驻化工等重污染项目,并严禁向泰东河直接排污。现有企业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2、对设备简陋、不成规模、占据中心地段、影响居住环境、不利于统一建设及改造的工业予以搬迁,改作其它用地。特别是对现状位于泰东河沿线保护范围之内的具有污染性质的工业企业,近期内及时治理污染,远期逐步予以搬迁。3、镇区工业采取“新建和改造并重,相对集中成片布局”的原则,规划将镇区工业集中

38、布置,形成独立的功能片区,在位置和交通上考虑与某某某镇特钢产业园相衔接。4、将镇区工业用地布置在安时路以北,与城镇生活用地相隔离,以发展特钢制造、不锈钢制品制造、机械制造为主。第52条 仓储用地规划仓储用地 1.79 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 0.52%,人均建设面积 0.62 平方米。规划结合港口用地布置仓储物流用地,该仓储用地主要为工业和市场服务。第53条 对外交通用地规划对外交通用地 6.45 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 1.86,人均 2.22 平方米。建议在远期将一级公路安时路外迁,避免对镇区的干扰;二级公路弶溱公路从镇区东侧经过。规划将镇区的汽车站迁至安时路北侧,以满足居民长、短途交通的

39、需要,改善居民出行条件。结合泰东河三级航道,在镇区北部、泰东河南侧布置一块港口码头用地。第54条 镇区道路广场用地1、规划道路广场用地 37.50 公顷,占镇区建设用地的 10.80%,人均 12.93 平方米。镇总体规划文本92、道路的宽度和线型严格按照规划实施。现状与规划有矛盾的地方应在今后的建设中逐步加以改造和调整。3、镇区道路系统采用方格网的布局形式由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以及广场和停车场组成。主干路:红线宽 24-30 米。次干路:红线宽 16-20 米。支 路:红线宽 10-12 米。某某某镇区规划道路一览表序号 道路名称 起迄点 等级长度(米) 宽度(米) 断面类型1 安时路 规划

40、边界规划边界 主干路 2600 30 A2 建设路 安时路规划边界 主干路 2350 30 A3 兴时路 时溱路经四路 主干路 1300 24 B4 三洪路 经一路规划边界 主干路 2458 24 B5 纬四线 经一路规划边界 主干路 1884 24 B6 区一路 园一路园五路 主干路 1010 24 B7 区二路 园一路园五路 主干路 1250 24 B8 园二路 区一路规划边界 主干路 1350 24 B9 园四路 区一路区二路 主干路 820 24 B10 经三路 纬一路安时公路 次干路 438 20 C11 经四路 安时路纬四路 次干路 2053 20 C12 纬一路 泰东河规划边界

41、次干路 1346 20 C13 人民路 经一路经四路 次干路 2166 16 D14 弶溱路 安时公路规划边界 次干路 5144 16 D15 经一路 纬二路纬四路 次干路 1352 16 D16 经二南路 兴时路纬四路 次干路 1212 16 D17 纬三路 经一路经四路 次干路 1783 16 D18 园一路 区一路安时路 次干路 1180 16 D19 园三路 区一路区三路 次干路 950 16 D20 园五路 区一路区三路 次干路 860 16 D21 区二路 园一路园五路 次干路 920 16 D22 纬二路 经一路时溱路 支路 1296 12 E23 道立南路 三洪路纬四路 支路

42、840 12 E24 道立北路 纬二路三洪路 支路 958 10 F25 经二北路 三里东路兴时路 支路 1713 10 F26 三里东路 时溱路经二北路 支路 811 10 F某某某镇区规划道路横断面形式一览表序号 路辐形式 路辐宽(米) 横断面尺寸(米)人行道 车行道1 A 30 7.02 162 B 24 5.02 143 C 20 3.02 144 D 16 3.02 105 E 12 2.52 76 F 10 1.52 74、在镇区共设置 3 处公共停车场,一处位于兴时路北侧,结合体育馆和文化站布置;一处位于道立路东侧,结合冯道立故居设置的停车场;一处位于安时路北侧,结合市场设置。停

43、车场出入口方位应符合行车视距的要求,并应右转出入车道;出入口距离人行过街天桥、地道和桥梁、隧道引道起止线50m 以远,距离交叉路口起止线 50m 以远;此外停车位置的安排及附属设施的布局等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5、在镇政府南面设置 1 处广场,满足居民、游客休憩的需求。第六章 绿地系统和景观系统规划第一节 绿地系统规划第55条 绿地系统规划绿地系统由公共绿地、防护绿地和专用绿地构成。规划绿化用地面积 49.19 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 14.17%,人均用地 16.96 平方米;其中公共绿地30.61 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 8.82%,人均用地 10.56 平方米;生产防护绿地 18.58

44、 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 5.35%,人均用地 6.41 平方米。第56条 公共绿地主要沿安时河等几条河流两侧建设带状滨水绿化带,其余河流两侧结合周边用地性质因地制宜设置滨水绿化带,其单侧绿化带宽度不小于 10 米。结合水系与道路的交叉节点、广场设置各类街头绿地节点。公共绿地在景观上丰富多变、功能上综合多样,与地段功能区相协调,满足各层次居民需求。主要的大型公共绿地有九洲公园,政府西面的滨水景观核心区等。第57条 生产防护绿地工业用地与城镇生活用地之间结合水系设置宽度不小于 30 米的防护绿带。在变电站、加油站、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之间等地段,根据具体要求设置相应宽度的防护绿地。在高压线通过地段

45、,按照110KV 控制 1525 米、35KV 控制 1220 米,设置防护绿地。泰东河沿线两侧各控制不小于 50 米的防护绿带。第58条 专用绿地机关团体、文化娱乐、体育、医疗卫生、教育科研等单位绿地率不低于 35%,新建居住用地绿地率不低于 30%,属于旧城改造的居住用地绿地率不低于 25%,商业金融、仓储、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等单位绿地率不低于 20%,一类工业用地绿地率不高于 25%,二类工业不高于 20%,道路绿地率不低于 20%。单位用地和居住区用地内部滨水空间一般控制不小于 8 米的绿化带。第二节 景观系统规划第59条 景观特征以镇区内滨河公共绿地串联起公园、广场、游园和主要公共建筑

46、,形成风景优美的开敞绿地系统,凸显某某某镇里下河地区水乡特色风貌。通过新行政中心的现代建筑、景观街道和老镇区的传统风貌体现某某某镇时代、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完善镇区内部空间景观系统的同时,注重外部生态环境的渗透,通过水系及沿岸绿地将生态空间引入镇区内部,形成连续、开敞、统一的生态景观系统。第60条 景观结构规划某某某镇形成“一带、一核、多点、多轴”的空间景观结构。一带:镇区中部,由几条主要河流水系围合形成的滨水景观带。一核:依托政府西面大型水面形成的滨水核心,也是滨水商贸中心的景观核心。多点:选择道路水系重要交汇口、主要商贸点、绿化精华点等作为镇区的绿化景观节点和人文景观节点。多轴:两条自然

47、景观轴、两条人文景观轴和一条生态景观轴。第三节 水乡特色空间塑造第61条 设计原则规划运用城市设计手法,依形顺势,通过水体将城镇功能分区和公共空间有机串联起来,同时紧密结合原有的城镇肌理、文化,优化城市公共空间结构,营造全新的城镇流动空间。规划主要通过构建水与绿化、水与道路、水与建筑、水与驳岸的关系来塑造某某某镇的里下河水乡城镇形象。第62条 特色塑造1、水与绿化建设滨河绿地,供居民游憩、散步,兼做防洪绿地。结合地形、自然建设条件,集中建设几个以水景为主的公共绿地,主要包括九洲公园、镇政府西面的核心水景观等。2、水与道路道路的布置尽量考虑与水系的结合,形成“道路、绿化、水系”三者一体的空间布置

48、形式,让水景渗透到城镇的各个功能片区。应保持水系沿岸的开敞状态与连续性、公共性,形成以步行为主要交通方式的生态系统和开敞空间体系,并尽量将城镇中所有的开敞空间用步行道路串联起来,通达整个镇区。桥,是最能代表城镇形象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一方面要保护好有保留价值的古桥,另一方面应结合步行系统精心设计新建造的桥梁,共同塑造现代某某某镇的水乡城镇文化。2、水与建筑规划通过滨水设计将文化娱乐、商业办公和居住等功能组织在一起,增强滨水地区的活力和吸引力的同时提高土地经济、社会和环境价值。广场、文化活动中心、体育馆、商业中心和行政中心的布置应与河道的结合,地块至少有一面临水,并结合滨水步道的建设,突出游憩性、

49、公共性的特色。镇区商业街改造建设应把商业设施建设与河道水网结合起来,将水体、绿化引入城镇中心,丰富城镇的景观,同时使城镇的商业中心更具水乡特色。4、水与驳岸结合现有水体岸线和滨水用地功能,可以将滨水岸线划分为滨水广场岸线、滨水建筑岸线和自然生态岸线等三种类型。滨水广场岸线:设置连续的滨水步道,并在适当的地方布置亲水木栈道和滨水广场,以满足人们观赏的需要,同时丰富岸线景观。滨水建筑岸线:延续某某某镇建筑邻水而建的特色,构成别具特色的滨水建筑岸线。自然生态岸线:以草坡或卵石护坡为主,布置生态绿地,构成以绿化生态岸线。镇总体规划文本11第七章 市政公用设施规划第63条 给水工程规划1、给水指标远期:人均居住生活用水指标取 180L/人d,生活用水普及率 100%。地均工业生产用水指标取100m3/had,其它用地指标取 15-50 m3/had。不可预见用水量取以上总用水量和的 8%。2、供水量预测根据各类指标以及镇区人口及用地面积计算:远期:镇区总用水量为 18818.57 立方米/日。3、供水水源根据某某市城市总体规划,镇区供水由某某市自来水厂的区域供水管网供给,水源取自泰东河。规划某某某镇水厂改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育范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