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端午时节话习俗来到承德县建龙一年多,除了工作上收获颇丰,最让我欢喜的便是当地人对节日的“讲究”。就拿端午来说,村里的老少爷们即使平时忙得脚不沾地,但到了节口上谁都记得。山野村夫知道端午是纪念屈原的,虽不晓得其忧思而赋离骚的愤懑和汨罗殉节的悲情与高义,但是否明白其中深意似乎并不影响端午的氛围,因为人们都知道这是祖宗传下来的日子和规矩,并且很多流传下来的习俗使得节味儿特别浓。在当地,端午节俗称五月节,五月节的习俗有很多:挂艾蒿、打露水、戴香包、吃粽子闹闹哄哄节味十足。面对我这个“外来客”的探究与好奇,一位同事为我很好的解了惑,首先提到的便是这戴香包。香包又称荷包、香囊、佩帷等。倘若追根溯源,屈原离
2、骚所言“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说的就是佩戴香包这种饰物的传统。更早一些时候,女人们即使上不了厅堂,也得下得了厨房。因为针线茶饭的功夫,是女孩待字闺中时就必须学会的本事,否则就意味着家教不好。这样的传统使女人们普遍憨厚灵巧,纳鞋底、做茶饭不在话下。端午节做香包既是考验,也是她们展现女红才华的最佳时机。除了这招摇的香包,孩子们的手腕、脚腕上,脖子上还要戴五色彩线捻成的花绳。花绳不能乱丢,节后,孩子们将其丢在牛圈里,因为大人说这样老黄牛就可以下个花牛娃。虽然扔了无数的花绳也没能见到花牛娃,但孩子们还是乐此不疲。孩子们忙着玩乐,大人则要早起打露水或者到武烈河边洗眼睛,还会到罗汉山根底下去采艾蒿,回程的时候,手上、耳朵上都戴着艾蒿叶子。除此之外,家门口也要摆上几株艾蒿,挂上彩色的葫芦,此番种种皆是为了祛病消灾。如此而言,无论是为了纪念贤臣还是为了祛病消灾,无论是工艺延续还是民俗传承,都可谓入情入理意义深远。这跨越千年而余绪未泯的遗存与再生,不能不说是黄天厚土的馈赠与坚守。汪曾祺认为:“习俗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的抒情诗。”是的,正是由于端午节的这些习俗,使得我们平凡的生活有一个切入点用来做情感的慰藉或者宣泄,也成为农耕文化一道靓丽的景致。人事行政处 李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