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济学说史教程,1,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 经济学说史教程 Textbook of History of Economic Theory,第二版 主编 陈孟熙 副主编 郭建青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经济学说史教程,2,第七章 李嘉图的经济理论,本章重点 第一节 工业革命时代英国古典经济学完成者李嘉图 第二节 价值与货币理论 第三节 分配理论 第四节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理论 第五节 李嘉图之后古典经济学的余波 阅读书目 思考题,经济学说史教程,3,第七章 李嘉图的经济理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经济学家李嘉图,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完成者。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是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作,它的诸多科学结论后来被
2、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继承和发展。李嘉图成为劳动价值论学派的领袖。李嘉图论述工资、利润、地租,从经济理论分析中悟到工资与利润对立、利润与地租对立的社会现实。阶级的矛盾源于经济,这就是后来李嘉图社会主义学派的理论依据。李嘉图反对国家干预经济,主张自由贸易,比较成本学说是其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础。,本章重点,经济学说史教程,4,第一节 工业革命时代英国古典经济学完成者李嘉图,一、李嘉图所处的时代与生平 1.时代背景:英国资本主义工业化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人们将英国资本主义工业化第一阶段称做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结果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代表新生产力的工业资产阶级日益在社会上占据重要地位。与此同时工业无产
3、阶级也开始成长起来,但此时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还暂时居于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矛盾之后。,经济学说史教程,5,第一节 工业革命时代英国古典经济学完成者李嘉图,2.生平: 大卫李嘉图(17721823)是英国金融界知名人士,社会活动家,古典经济学的完成者。 他出身于犹太族资产阶级家庭,父亲是伦敦交易所的经纪人,相当富有。14岁随其父在伦敦交易所参与实际工作。此外还从事一些科学研究。 1799年,接触到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从此他开始了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 1819年当选为代表爱尔兰波塔林顿的下院议员,成为在下议院中主张议会改革的激进派。,经济学说史教程,6,第一节 工业革命时
4、代英国古典经济学完成者李嘉图,二、李嘉图的著作 1797年英国政府实行了银行限制法,英格兰银行宣布停止银行券兑现。这是因为英国在反拿破仑的战争中军费开支浩大,国库空虚。政府发行银行券以弥补亏空,结果引起黄金价格上涨,银行券贬值,物价上升,英币汇价下跌等混乱现象。李嘉图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对这种混乱状况进行了分析与抨击,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1809年在晨报上发表了“黄金的价格”、“答银行纸币之友”、“再答银行纸币之友”三篇文章,在此基础上于1810年写了黄金的高价是银行纸币贬值的验证的小册子,1811年写了答博赞克特先生对金价委员会报告的实际观感,1816年写了一个既经济又安全的通货的建议。
5、,经济学说史教程,7,第一节 工业革命时代英国古典经济学完成者李嘉图,1817年出版了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此书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同的反响,李嘉图迅即成为政治经济学方面的权威。 1822年李嘉图写了对马尔萨斯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的评论(1928年正式出版),以评论的形式回答马尔萨斯的反对意见,并阐述自己的观点。1823年写了绝对价值与交换价值继续与马尔萨斯等人讨论价值尺度问题。,经济学说史教程,8,第一节 工业革命时代英国古典经济学完成者李嘉图,三、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的结构和基本思想 全书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那就是寻找最佳途径,提高劳动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增进资产阶级的财富。为达到这一点
6、,应以经济自由主义原则作为理论、政策的出发点,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经济学说史教程,9,第一节 工业革命时代英国古典经济学完成者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第3版)由原序、第3版小引和32章组成。 第16章属于基本理论部分 第2章论地租 第3章论矿山地租 第4章论自然价格与市场价格 第5章论工资 第6章论利润 第7章论对外贸易 第818章有关各种赋税问题的论述,是基本原理的应用。 第19章论工商业途径的突然变化 第20章论价值与财富,经济学说史教程,10,第一节 工业革命时代英国古典经济学完成者李嘉图,第21章论积累对于利润和利息的影响 第22章出口补贴和进口禁令 第23章论生产补贴 第24章
7、论亚当斯密的地租学说 第25章论殖民地贸易 第26章论总收入与纯收入 第27章论通货与银行 第28章论富裕国家与贫穷国家中黄金、谷物和劳动的相对价值 第29章有关各种赋税问题的论述 第30章论需求和供给对价格的影响 第31章论机器 第32章论马尔萨斯先生关于地租的意见,经济学说史教程,11,第一节 工业革命时代英国古典经济学完成者李嘉图,四、李嘉图的研究方法 李嘉图继亚当斯密之后,较为科学地运用了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一般只看到他所使用的演绎法,把他尊为“演绎法之父”。其实,他更重要的是在研究资本主义经济时使用了抽象法。 他摒弃了亚当斯密的外在观察法(或称现象描述法),继承并发扬
8、了亚当斯密的内在观察法,深入到资本主义经济的“生理过程”中,去探察资本主义经济现象之间的本质联系。,经济学说史教程,12,第一节 工业革命时代英国古典经济学完成者李嘉图,李嘉图追求一个前后一贯的理论,自然在研究方法上必然使用一元论的抽象研究方法。他以商品价值决定于劳动时间这一原理为基础和出发点,检验其他一切经济范畴是否与其相一致或相矛盾。 李嘉图还有意识地把资本主义社会中纷繁复杂的阶级关系,抽象出三个主要社会阶级的关系进行研究。,经济学说史教程,13,第一节 工业革命时代英国古典经济学完成者李嘉图,错误和缺陷: 由于他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看做是自然的、绝对的生产方式,就必然忽视经济范畴与经济规律
9、的历史性、暂时性。 有时他被经济研究中的数量所吸引,注重量的研究,忽视质的研究,从而难以得出科学的结论。 他的抽象法也是有局限的,有时抽象得不彻底,时又过分抽象。,经济学说史教程,14,第二节 价值与货币理论,一、价值决定于劳动时间 他继亚当斯密之后,更为科学地区分了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使用价值,即效用,绝不能作为估计价值的尺度。一件商品必须是有效用才有价值,但它生产上耗费的劳动时间才是衡量它的价值的真正尺度。 在众多的商品中,李嘉图认为他的主要研究对象是那些在自由竞争条件下生产的,数量很大,可以由人类劳动不断生产并随时调节产量的产品。,经济学说史教程,15,第二节 价值与货币理论,在价值问题
10、上,李嘉图使用了不少术语,他把价值,也叫做绝对价值、真实价值、实在价值、实际价值、自然价值等,而把交换价值叫做相对价值、比例价值等。 以劳动时间决定价值是李嘉图一贯的主张,一再遭到反对,然而李嘉图始终不动摇,他声称他以劳动量作为价值尺度是目前已有的各种价值尺度中最接近于真理的。 李嘉图认为,无论是在早期社会还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时间决定价值的规律都是适用的。,经济学说史教程,16,第二节 价值与货币理论,以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这个劳动时间必须是必要劳动时间,而不是任何一种生产商品时的劳动耗费。明确提出只有必要劳动时间才能决定商品的价值,是李嘉图价值理论上的一大长处。 李嘉图在坚持劳动价值论
11、中还纠正了斯密在价值理论上的错误。 批判斯密混淆了生产某一件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和该商品能够购买到的劳动量。 批判了斯密以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错误理论。,经济学说史教程,17,第二节 价值与货币理论,二、李嘉图价值理论的缺陷与矛盾 把商品生产看做是永恒的,所以只注意价值量的研究,忽视对价值质的研究。他甚至断言一个人为自己生产供本人使用的消费品也具有价值。 李嘉图在价值理论方面还遇到了两大难关,即李嘉图体系的两大矛盾,最终导致了李嘉图体系的崩溃。,经济学说史教程,18,第二节 价值与货币理论,第一个难关就是价值规律与利润规律之间的矛盾。李嘉图不能在等价交换规律的基础上说明利润的来源,不能说明资本与
12、劳动交换如何与价值规律相一致。这是因为李嘉图把资本与劳动的交换看做例外现象是错误的。 第二个难关是价值规律与平均利润规律的矛盾。换句话说,就是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规律与价值规律的矛盾。这是因为李嘉图混同了价值与生产价格。,经济学说史教程,19,第二节 价值与货币理论,三、货币及货币数量论 他首先确认了货币的商品性质,认为货币和其他商品一样都是劳动的产物。 李嘉图对货币的职能也进行了若干研究,他比较注意的是关于货币的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的职能,把流通手段作为货币的基本职能。,经济学说史教程,20,第二节 价值与货币理论,当李嘉图在商品价格与货币数量关系之间的思考再跨进一步时,不幸滑入了货币数量论的
13、泥潭。货币数量论是与他的基本经济理论相矛盾的,是他的经济理论中的败笔。 他的货币数量论也通过国际贸易、金银货币的出口与进口来表述。 李嘉图的货币数量论是错误的。他混同了纸币流通规律与金属货币流通规律。,经济学说史教程,21,第三节 分配理论,一、工资、相对工资论 李嘉图把它当做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主题。分配问题不仅涉及各阶级的经济利益,而且涉及资本主义的未来发展。他企图以分配规律证明,工业资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中坚,地主阶级是社会的赘疣。 李嘉图认为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劳动和其他在数量上可以增减的商品一样,也具有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经济学说史教程,22,第三节 分配理论,李嘉图还认为:“劳动的自
14、然价格不能理解为绝对固定和恒常不变的,即使用食物和必需品价值也是如此。它在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中是有变化的,在不同的国家差别就十分大。这一点基本上取决于人民的风俗习惯。”各国劳动者工资的多少与差异,还会因社会改良与劳动生产率的发展不同而不断变化。 在工资理论方面,李嘉图的科学贡献还在于他提出了前人未曾提出的相对工资理论。,经济学说史教程,23,第三节 分配理论,二、利润论、工资与利润对立学说 在分配论中,李嘉图极为重视对利润的分析。他认为只有利润的迅速增长,国家才会处于最幸福的境地。追逐利润是资本主义企业进行生产的动机与目的。利润在李嘉图的经济理论中具有双重含义:1.指本来意义上的利润,是剩余价
15、值与全部垫支资本之比;2.指剩余价值。但李嘉图经常将此二者混为一谈。,经济学说史教程,24,第三节 分配理论,他研究了工作日的长度与劳动强度不变情况下,工资与剩余价值的相互关系,得出了三条定律: 1.不论劳动生产率如何变动,一定长度的工作日劳动者总是生产相同的价值产品,虽然产品的数量及个别产品价值有增减。 2.工资与剩余价值变化的方向是相反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动按相反方向影响工资,按相同方向影响剩余价值。 3.由于劳动生产率的变动先影响工资,再影响剩余价值。 李嘉图在研究相对剩余价值情况下,揭示了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对立,揭示了工人与资本家两个阶级经济利益的对立,这无疑是李嘉图的一大功绩。,经济学说
16、史教程,25,第三节 分配理论,在研究本来意义上的利润时,即研究剩余价值对全部垫支资本之比时,李嘉图一开始就从平均利润出发来进行考察。李嘉图已初步理解到由于各行业之间的竞争,各行业不同的利润率逐步趋向于平均利润率。但因为他没有有机构成学说,不能科学地阐明利润如何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如何转化为生产价格。 在利息理论方面,李嘉图和亚当斯密一样,把利息看做利润的一部分,利息率的高低是由利润率调节的。,经济学说史教程,26,第三节 分配理论,三、地租论、利润与地租对立学说 地租论是李嘉图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以对级差地租理论的卓越分析而闻名于世。 李嘉图认为地租是为使用土地原有和不可摧毁的生产力而
17、付给地主的那一部分土地产品。地租的来源是农产品价值的一部分,它是平均利润以上的超额利润。,经济学说史教程,27,第三节 分配理论,运用等量资本与劳动耕种不同质量、位置不同,以及在同一土地上连续投资所得结果不同而产生的产品差额构成地租。由于土地肥力不同、位置不同而产生的地租属于级差地租的第一种形式。由于在同一土地上连续投资所得产量不同而产生的地租属于级差地租的第二种形式。李嘉图的地租理论是以耕种的下降序列为条件的,同时还在土地肥力递减规律基础上加以说明。 通过对地租理论的分析,李嘉图得出了利润与地租对立的结论,从经济上揭示了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经济学说史教程,28,第四节 资本主义运行机
18、制理论,一、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动力与前景 李嘉图认为资本主义是商业完全自由的制度,如果没有外在干预的影响,资本主义就会自然地、永恒地发展下去。追求个人利益是人们社会经济行为的动机与目的。每个人在对他自己最有利,也可能是对国家最有利的情况下运用其劳动与资本,不受任何限制与束缚,这个社会就会在财富日益增长中顺利地发展。 在研究分配问题时,李嘉图曾揭示了工资、利润、地租的相互关系。,经济学说史教程,29,第四节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理论,在资本主义发展问题上,李嘉图还是萨伊定律的跟随者。他相信人们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需求是无限的,任何人从事生产都是为了消费或销售。 如果出现某一种商品生产过剩,就少生产这
19、种商品,而多生产另一种商品。经过资本的自由转移,实现了对生产的调节,资本按照各行业所需要的确实数量得到合理的分配,社会不会出现普遍的生产过剩。 资本主义被他看做是可以实现自行调节、不断运行的经济机制。,经济学说史教程,30,第四节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理论,二、资本主义财富增进的条件与途径 他深知要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就必须以资本的不断积累为条件。资本积累有两种方法:增加收入或减少消费。增加资本积累是增加资本主义财富的必备条件。 一个国家的收入分为总收入与纯收入,李嘉图所说的总收入包括一个国家的全部土地与劳动产品,它分解为工资、利润、地租三种收入。纯收入指利润与地租两个部分,相当于我们理解的剩余价值。
20、一个国家的实际利益是以纯收入多少来衡量的,而与总收入无关,也与这个国家人口的多少无关。,经济学说史教程,31,第四节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理论,他理想的分配情况是低工资、低地租、高利润,只有高利润才为增加资本积累提供条件,从而促成国家财富的增长。 国家财富的增加可以通过两种方式:1.用更多的收入来维持生产性的劳动这不仅可以增加商品的数量,而且可以增加其价值;2.不增加任何劳动量,而使等量劳动的生产效率增大这会增加商品的数量,但不会增加商品的价值。李嘉图比较推崇第二种方式。增加国家财富的两种方式被李嘉图视为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学说史教程,32,第四节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理论,三、促进
21、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国内外经济政策 在国内要实行任凭各行业自由竞争,自由发展的不干涉政策。资本在各行业之间自由流动,合理利用资源,取得最好的经济收益。劳动也应自由流动,自由地与资本家缔结契约,以调节劳动的自然价格。 国家为完成它的各项职能必须有必要的经费支出。 政府支出的资金平时主要来源于税收,特殊情况下可发行公债。他认为税收来源于三种收入(工资、利润、地租)的后两个部分,来源于生产性的劳动,是对劳动者剩余劳动的占有。,经济学说史教程,33,第四节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理论,国内有关财政经济政策要适应资本主义生产与交换规律的需要,在国际经济交往与经济政策上,李嘉图也要求保持相适应的关系。 参与国际贸
22、易的各个国家虽然在经济发展、资源情况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但是每个国家都能以处于比较优势的产品参与国际贸易。这样参加贸易的各个国家都节约了社会劳动,并能消费和享受更多的产品。,经济学说史教程,34,第四节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理论,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即比较成本原理)在历史上与现实中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1.比较优势原理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来论述国际贸易,揭示当时英国资本主义发展与国际经济交往的关系。 2.一般说来,按比较优势原理进行的国际贸易,对参加贸易的各国都是有利的。 3.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比较优势原理在国际贸易中能较充分地发挥作用,对促进资本主义发展起过良好的作用。,经济学说史教程,35,
23、第五节 李嘉图之后古典经济学的余波,一、概述 李嘉图作为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完成者,他在理论上的成就为社会所公认。他的理论中的科学成分被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加以继承与发展。 李嘉图之后,英国古典经济学在一些方面还在继续向前推进,给后世留下了可贵的理论遗产。在这方面比较著名的代表人物有理查德琼斯(17901855)和乔治拉姆赛(18001871)等经济学家。,经济学说史教程,36,第五节 李嘉图之后古典经济学的余波,二、琼斯、拉姆赛对古典经济学的发展 琼斯在某些方面超越了李嘉图,不再把资本主义看做永世长存的社会制度,而把它看做社会生产发展的一个阶段。他预言了资本主义将向更高级的社会生产方式过渡。 乔治拉
24、姆赛在资本划分方面,沿用了已有的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范畴,区分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他认为流动资本(即工资)所支配劳动量必定大于生产它的劳动量,否则就不会有利润。这就接近于正确理解到剩余价值的来源。在再生产理论方面,对实际再生产过程作了较正确的描述。,经济学说史教程,37,阅读书目,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24卷,240254、432434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13卷,5053、148177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26卷,111112、120135、177225、423430、449459、497499、526536页。 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原序、第3版小引、第18章。,经济学说史教程,38,思考题,名词解释 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 价值理论的两大矛盾 货币数量论 相对工资论 问答题 1.李嘉图在价值理论上有哪些成就与缺陷? 2.李嘉图的阶级利益对立的结论在经济理论上的依据是什么? 3.简述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在历史与现实上的意义。,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