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河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论文题目:绿色城市建设研究考生姓名:连钊考生所在单位: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准考证号:011509100042导师姓名:南月省专业:地理教育完成时间:2011 年 1 月 18 日目录 一、 绿色城市概述11. 绿色城市的内涵12. 绿色城市建设目标13. 建设绿色城市的意义24. 建设绿色城市的理论依据25. 绿色城市建设的发展趋势3二、 建设绿色城市的具体措施4三、 我国建设绿色城市的途径6四、 我国建设绿色城市应该注意的问题7绿色城市建设研究摘要:绿色城市是城市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绿色城市的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
2、。例如法律手段、技术手段、经济手段等。本文结合现代城市中存在的一些环境问题,分析了建设绿色城市的依据和解决措施以及在建设中应该主意的问题。努力为建设绿色城市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而努力。关键词:绿色城市 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一、 绿色城市概述1.绿色城市的内涵迄今为止,绿色城市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和清晰的概念。有些学者认为绿色城市等同于园林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生态城市等相关的绿色城市的概念。对绿色城市的认识,不能简单的等同于园林城市,它是基于整个城市生态系统的建设,维护和发展上的。更主要的更多的是体现人类的真善美的绿色理念;体现在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生态的协调发展,体现人
3、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不但要强调保护自然、生态平衡,而且要注重人类健康和文化发展。2.绿色城市建设的目标。绿色城市追求的主要目标可概括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 3 个方面。经济的发展意 味 着 经 济 和 社 会 生 活 素 质 的 提 高 包括:经 济 量 的 增 长 、 经济 结 构 的 改 进 和 优 化 、 经 济 质 量 的 改 善 和 提 高 。 经 济 发 展 是 城 市 发 展 的 首要 目 标 。 社会进步是指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合乎规律和前进运动,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社会进步的过程。社会进步和发展既包括物质文明也包括精神文明的进步和发展,社会文明是社会进步的表现。社会进步目标
4、是绿色城市建设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环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环境保护的内容还包括生态环境良好并且不断趋向更高水平的平衡,环境污染基本消除。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以循环经济为特色的社会经济发展;稳定可靠的生态安全保障体现基本形成;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得到有效地贯彻执行;生态文化长足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环境整洁优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会全面和谐发展;环境保护是绿色城市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目标。3.建设绿色城市的意义绿色城市的建设有重要
5、的战屡意义。首先建设绿色城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打造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需要;其次,建设绿色城市是推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发展绿色产业的需要。创建绿色城市有利于产业全面与国际市场接轨,增强竞争力;最后,建设绿色城市也是优化人居环境,构建优美城市的需要,更是向子孙后代负责,留下一个美丽城市的需要。4.建设绿色城市的理论依据建设绿色城市不是凭空建设而是有核心,有目的建设。 (1)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绿色城市建设时一项极其复杂的工程,必须以生态学原理和方法为指导,努力遵循生态学的基本规律,依据生态控制论原理,调节城市系统内部各种不合理的生态关系,确定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生态的事宜程度,提高城市生态系统
6、自我调节的能力,改善生态系统结构,使城市规模与城市地域空间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供给想适应,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2)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核心协调人与自然关系是绿色城市建设的首要任务和中心议题。城市建设偏离了这个核心,必然导致各种环境和生态问题的发生,是人类面临严峻挑战。建设绿色城市就是要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是一个密切相连的有机整体。绿色城市的建立使人与自然的发展之间具有整体上的不可替代性。(3)以提高生态能力为建设重点绿色城市的建设是城市生态能力持续提高的过程,生态能力建设是绿色城市既治本又治标的长期建设。绿色城市以提高生态能力为建设重点,解决了生态意识薄弱,生态观念薄弱,生
7、态道德低下等深层次的生态冲突。实现了从被动性的生态环境运动到自觉性的社会行为的质的飞跃。(4)以城市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绿色城市规划应当遵循城市发展规律和自然生态规律,以城市发展为目标。综合协调城市的经济、社会、自然生态系统,以促进高效、健康、舒适、文明、可持续的发展目标。5.绿色城市建设的发展趋势纵观国内外当前的研究状况,结合绿色城市的概念和实践,新时期绿色城市具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 绿色城市必须具有一个良好的绿色生态环境,对这一标准的支撑载体就是城市的园林绿化。这一趋势体现在三个方面:绿色数量不断增加生态质量加强景观质量提高。(2) 管理高效、协调运转、适宜创业的趋势。绿色城市要求高效率
8、的城市管理带动带动城市的协调运转。现代化城市运转的健康程度从多个层次上依赖于城市管理。城市管理的好坏也反映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3) 以人为本、舒适恬静、适宜居住和生活的趋势。绿色城市所提倡的以人为本是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作为其主旨与核心内涵的。绿色城市应当注重以空间营造绿色生活和绿色社区。以人为本的绿色空间应做到舒适恬静、多姿多彩。(4) 突出文化个性、风貌和特色的趋势。一个城市的突出个性最终体现在文化上,而文化特点取决于经济、民族、地理、科学和历史学等的作用和影响。绿色城市应倡导保护、发掘和发展城市历史的、地域的、民族的、传统的和当代多元文化。(5) 经济环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趋势。绿色城市
9、的原则就是可持续发展。只有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城市才能提供高质量的生活。正如为人类和地球彻底改造城市中指出的:无论是工业化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均必须将规划本国城市放在长期发展的战略地位,而其大方向只能选择走生态化道路。因而,绿色城市将是我们的最终选择。二、 建设绿色城市的具体措施绿色城市是城市发展的必然方向,具体措施如下1. 坚持科学规划,注重城市生态系统的建设维护和发展。城市生态系统是一种高度人工化的生态系统,易于恶化失衡,易于遭破坏。因此在创建绿色城市时,要特别重视城市生态系统的建设和维护以及发展。强化绿色城市规划,不仅要把生态学原理应用于城市规划,而且在城市的规划编制中,要体现绿色城市的创
10、建思路和目标,并通过规划的实施予以贯彻落实。牢固树立城乡一体的全局观,综合考虑城乡关系,全方位规划和建设绿色城市,深入研究城市总体发展战略和目标上进行市域生态分区,重点资源时空分布,资源承载力、环境容量生态系统敏感性和服务功能的基础上,针对城市的生态敏感区、生态回复区和生态建设区,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态重构方案。2.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行洁净生产。工业污染是城市污染的主要来源,但城市化有离不开工业化,我们必须顺应时代和国际潮流的需要,大力发展无污染产业,积极引进无污染、低污染产业,积极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同时要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原则。大力治理环境污染。坚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对
11、传统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对污染企业限期治理达标,企业不能消灭污染就消灭污染企业。3. 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美化环境,建设美丽家园。城市绿化建设是国土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它对改善城市生态和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城市居民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尊重居民的生理和心理的需求,选择绿色建材的要求,创造优美的城市环境,构建美丽家园。4. 健全高效的城市管理体系要健全法律法规,不仅仅是有关环保的法律法规,还要有节约资源和能源以及物资回收利用方面的法律法规,要有行之有效的行政和执法制度,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执法与监督相结合,为
12、绿色城市建设提供保证。5. 提倡绿色消费绿色生活和全民的绿色意识。绿色城市要满足居民的基本要求包括:良好的营业状况,住房、供水、卫生和能源消费,使城市规模同城市地域空间的自然生态环境、资源供给相协调。此外,居民、企业以及政府机构要有良好的环保意识,并积极主动参与各项环保工作和活动,社会提倡节约资源和能源的消费方式。6. 加强环境教育。提倡保护生态环境人人有责,树立尊重自然规律、珍惜自然资源的观念。努力为建设绿色城市努力。三、 我国建设绿色城市的途径具体实施可以通过以下途径:1. 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要有科学合理的规划定位。城市规划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一种动态型的、综合性的规划。正确的
13、城市定位,不仅明确了城市竞争力之所在,更重要的是指明了城市发展的方向,能凝聚居民的建设热情和力量。根据城市的区位条件、自然条件、人口规模和未来发展潜力及趋势对城市性质、功能、发展目标进行科学、准确的定位,制定竞争和发展战略。城市规划应当宜粗不宜细,要有利于城市整体形象的营销,具有灵活性以便易于适应社会要求的变化。同时应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和实际使用要求,合理利用城市土地,重视节约用地,尽量利用荒地、劣地,少占耕地、菜地、园地和林地建设和发展城市。2. 建设功能齐全的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是指与保护和改善城镇环境质量密切相关的一类环境公用设施,如城镇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
14、以及危险废弃物集中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防治污染、改善环境质量的物质基础。1、建设便捷的内外交通系统。要贯彻“公交优先”的方针,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重视城市道路和城市交通枢纽建设。特大城市要重视以大运量快速轨道交通为骨干交通网络的规划与建设,逐步形成以轨道交通为主干、以公共汽车为基础的现代化城市交通格局。交通建设要与城镇体系布局保持高度协调,着眼于发展大交通、建设大网络,重点强化主骨架、主枢纽建设,大力发展城际快速通道网的建设。未来以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空中走廊、巨型港口和信息高速公路为骨干的快速通道网对城市经济的发展、对城镇体系内各城市之间的相互
15、联系和相互作用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要按照城市化的要求,加快形成以杭州为中心、以宁波、温州和金华为次级中心、以中小城市为节点的综合交通运输网,使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和管道运输相互配套发展,干支衔接、畅通便捷。2、建设完善的城市水、电、气、热供应系统。做好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要采取积极措施缓解缺水城市和区域的供水矛盾,增强供水能力,提高供水质量,充分满足城市现代化需求;有条件的城市之间要在统一规划基础上,实行联合供水;大城市要适时推行分质供水,逐步改变屋顶水箱供水方式。 电力发展应以需求为导向,电源建设和电网建设并重。大力发展城市供气,提高民用
16、燃气普及率。大中城市要稳步发展管道燃气,小城市(镇)以液化气为主。大力发展城市供热,鼓励支持热电联产,建设集中供热系统。在满足城市工业和公用建筑用热的同时,注重发展居民用热,以适应城市居民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3、建设现代化的信息网络系统。要高度重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立一个联结国际国内、覆盖。通过现代化的信息网络系统分享知识和技术,在新的生产地域分工中扮演重要角色。4、以污水、垃圾处理为中心,建设现代化的环保环卫系统加强以污染治理为目的的城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建设完善的城市排水系统,大中城市要逐步实行雨污分流,各级城镇均应配套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提高污水集中处理率。加强城市垃圾集中
17、分类处理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环境监测系统。5、建设优美舒适和谐的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结合“生态省”建设的总体规划,加强以资源保护为重点的风景名胜区建设、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内容的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城市绿化和美化,加强城市河道水面整治和园林绿化建设,大幅度增加城市绿色空间。城市绿化既要重数量,更要重质量,做到“点、线、面”有机结合,“乔、灌、草”合理配置,提高城市人均公共绿地和绿化率指标,努力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城市生态环境。6、建设安全可靠的城市防灾减灾系统要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城市防灾减灾体系,城市都要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应等级城市设防标准要求。城市防洪体系的规划和建设要
18、与流域防洪相衔接,与区域防台御潮、抗旱治涝相结合,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要重视城市地质灾害防治,重视城市和重要经济目标防护;加强城市公共消防设施和人民防空设施建设,形成平战结合的人防体系;建立完善的城市急救和应急系统。3. 推行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经济运行模式;循环经济(cyclic economy)即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在资源开采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在资源消耗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在废弃物产生环节,
19、要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 在再生资源产生环节,要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 在社会消费环节,要大力提倡绿色消费。4. 建立清洁便利的城市交通体系;1、要用科学发展的理念引领中心城市交通的发展。这就要求各城市在制定和实 施交通发展战略时,不断推动交通一体化进程,促进综合运输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2、要努力提高交通服务业水平。中心城市与中小城市和其他地区相比,在加快推进交通服务业,特别是发展现代物流方面,条件更好,优势更大,一定要抓住机遇,利用国家发展服务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以提 高交通运输管理水平为突破口,推进交通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进一步提升交通运输发展质量和服务能力,开创交通服务业发
20、展新局面。 3、要切实抓好交通节能减排。中心城市的节能减排任务更重,要求更高。各中心城市交通部门要正确处理交通发展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不断改善路网, 更新装备,推动科技进步,提高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在交通建设、管理、运输等各方面,坚持“安全、环保、舒适、和谐” ,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进交通 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4、坚持公交优先的发展战略。中心城市交通部门今后要在健全和完善公共交通体系上大胆探索,积极主动加强与有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相互合作、相互支持, 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公共交通的发展,共同推进城市交通现代化,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利的出行条件。5
21、. 建立以清洁能源为主题的城市能源体系;实现清洁能源为主题的城市能源供应系统的良性循环应遵循循环经济理论的3R 原则:减量化(Reduce )即是降低能源的使用量;再利用(Reuse )是增强能源的回收再利用;再循环(Recycle)就是要增加能源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另外,由于能源供应生态化改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这要求遵循系统优化原则,采用系统分析方法进行运行设计与决策。6. 建设环境优美、服务配套和高品质环境质量的生态居住区;建设环境优美、服务配套和高品质环境质量生态居住区的建设需要多学科、多专业的紧密合作与配合,尤其在居住区建设的前期规划阶段更为重要。生态规划应该依据居住区生态系统的条
22、件和特点给建筑规划和景观规划以明确的建设规划定位,生态、建筑、景观等相关专业的规划师们应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配合。在技术上、经济上应保证生态居住区建设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生态居住区建设有待正确的引导。生态居住区的建设是 21 世纪居住区建设的发展方向,全社会最终都会了解生态居住区的价值和意义,但在前期发展阶段,对房地产开发商、居住者、物业经营管理者乃至全社会进行正确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这样可在生态居住区的建设中少走弯路。7. 开发和研制对环境有利的技术支持体系;开发环境技术体系是指能节约或保护能源和自然资源、减少人类活动产生的环境负荷,从而保护环境的生产设备、生产方法和规程、产品设计以及产
23、品发送的方法等。 环境技术不仅包括硬技术,如污染控制设备、环境监测仪器及清洁生产技术;还包括软技术(操作及运营方法),如废物管理和那些旨在保护环境的工作与活动(如环境规划、环境评价、环境标志设计、环境信息系统的研制与维护等一系列管理活动与智能活动)等。承认环境管理是组织中最优先事项之一;建立并保持与内外相关方的信息交流;确定与该组织活动、产品或服务有关的法律要求和环境因素;明确职责,使管理者和员工对环境保护做出承诺;鼓励贯穿产品或过程生命周期的环境规划;建立一个实现预定环境表现水准的过程;提供适宜和充分的资源,包括培训,不断实现预定的环境表现水准。对照组织的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评价环境表现,
24、并在适当时寻求改进;建立一个审核过程,以审核和评审环境管理体系,寻求改进体系并进而改进环境表现的机会;鼓励承包方和供方建立环境管理体系。8. 完善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我们必须做到限制污染企业融资。进行融资环保核查。排污权交易市场形成和加大处罚力度。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一直是环境违法行为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加大处罚力度是推进减排的必要举措。各地通过健全法律制度来加强污染防治。着力从决策源头控制污染源,是提高减排效率的重要措施。环保部门提高环境准入标准、严格实行环评制度,把牢“控制闸” 。 提高环境准入标准。环境准入标准是抑制“两高一资”行业盲目扩张的重要制度。宁愿现在得罪人,也绝不做历史
25、的罪人。实行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9. 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和资源节约意识,倡导生态价值观和绿色消费观;绿色消费是一种科学文明的新消费理念.要通过挖掘颂扬传统文化中健康合理的生态观和消费意识,开展环境教育,发挥政府在倡导绿色消费中的表率作用,促进生态产业发展与绿色消费行为之间的良性互动来培育绿色消费观。开展环境教育,强化人们日益增长的绿色消费理念。倡导绿色消费观,就要对社会公众进行环境教育,使大家充分认识到环境恶化的种种现象及其后果,深刻理解绿色消费的必要性、重要性,树立起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存观。通过环境教育,引导公众改变传统的、大量消
26、耗资源能源、不关注环境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杜绝和减少人类对资源环境的破坏和由此而引起的对人类生存造成的威胁,逐步转变消费观念,自觉控制自己的行为,选择一种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活方式,从而选择绿色生活方式,建立绿色消费观。运用多种方式扩大宣传范围。在宣传内容上,不但要宣传绿色消费的作用,而且要使公众掌握和识别绿色产品的标志等基本知识,引导消费者进行有效消费。可以通过举办各种绿色消费知识讲座,召开学术理论研讨会,开展全民植树造林、认养绿地和义务清除垃圾、参与废旧电池回收、垃圾分类等环保行动,举行绿色消费知识竞赛、演讲赛、主题辩论会、生态摄影展、文艺汇演和文学作品征文等活动,引导人们追求健康、环保、
27、安全的消费方式,呼吁社会各界关注绿色消费,发挥非政府组织在倡导绿色消费中的积极作用,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工具,引导消费舆论,营造一个安全、健康、舒适、环保的消费环境,使绿色消费意识深入人心。 10.结合中国国情,借鉴国际成功做法,推进绿色城市建设。经历过 3 次城市的转型,美国的博德市成为一座美丽的花园。市政委员会委员克里斯托格蕾表示,120 年来,市民们对城市一贯重视,使该市成为美国环保业的领袖。克里斯托格蕾展示了该市美丽的博德河, “这条河以前只是一条排水沟,但随着政府不断从业户那里购买公共用地,再把它修建成花园。这条河,就是不断购买公共用地最终连成的河流。 ”博德市的魅力,来自于 100 年
28、来政府稳定一致的政策,该市每年都在有条不紊地建设公共开放地。几年前,该市通过了公民公决,从城市的税收里扣税,以便支付政府购买公共用地的费用。政府委派专家,专门到河流、山区等高山去调研,之后进行规划。随着购买地成倍的增多,这座城市真正地坐落在河流与森林之中。在城市 里,很不可思议的是,人们可以看到松鼠,甚至熊的踪影。随着博德市环境的变化,这座城市的竞争力不断增大。这里优美的环境,引来了 IBM 等企业的入驻,以及全美各个高级的科学研究所,著名的华裔科学家贝宁的研究室就在这里。我们要积极学习国外成功做法,并结合我国特有国情。争取早日建成绿色城市。四、 我国建设绿色城市我应注意的问题。在建设绿色城市
29、中,我国必须考虑诸多因素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 1.加强绿色城市设计。绿色城市的设计是以“绿色”概念的丰富内涵为核心的城市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最高宗旨,是在一般性城市理论上的一次提升。绿色城市的设计核心思想就是可持续发展,自然生态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其两个基本内容。 ,同时,经济文化和政治的可持续发展是必要的辅助部分。自然生态的可持续性是指:人类不能肆无忌惮的掠夺自然资源,要节约利用不可再生资源,大量利用可再生资源,同时妥善处理好人类废弃物,做到资源能量的循环利用,保持生态系统平衡。社会的可持续性主要是指:城市社会空间构成的健康、公平。2 建设绿色城市首先要确定城市人口承载力。人口承载力是指在满
30、足人们健康发展及生态良性循环的前提下人口的最大限量,既要考虑人口未来增长的可能性,又要考虑满足一定质量的人口规模的合理性;既要考虑固定静态人口分布规律,又要考虑同期性往返于城乡之间的动态人口分布。3 突出城市个性特点,树立城市生态风尚。每个城市有自己独特的地理、历史文化、建设的条件,要尊重、研究、发扬自身特点,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从一个或几个侧面抓住优势,体现个性。城市的管理者应提倡良好的公众环境行为。例如:提倡公交车,提倡布袋,拒绝“白色污染”等。.加强绿色城市设计。建设绿色城市首先要确定城市人口承载力。突出城市个性特点,树立城市生态风尚。4.重视城市间以及区域间的合作。城市和区域是密不可分
31、的,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区域是城市的基础,两者”.重视城市间以及区域间的合作。城市和区域是密不可分的,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区域是城市的基础,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绿色城市的建设要特别强调城市与区域间的分工合作,协调发展,不仅要注重建设绿色城市自身的繁荣,还要确保城市自身的活动不损害其他城市的利益。5.建设与保护绿色城市并行。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是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协调发展,我国城市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未来城市的形象定位和设计基调应该是绿色城市。树立生态意识,把口号变成行动。从我做起,改进个人环保行为,共同创造一个适合现在城市合理的生产和消费模式。政府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政策时,必须把可持续发展、生态
32、环境保护作为前提来考虑。可持续发展需要我们共同的坚持不懈的努力。6.人们对绿色城市存在的误区。有人把绿色消费当成消费绿色,只从自身利益和健康出发,喜欢天然,嗜好野生,而没有去保护环境,保护绿色,从而导致一些流行疾病的发生。有些地方搞生态旅游的滥建人工景观和建筑,不能和谐处理城市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破坏生态环境。总之,创建绿色生态城市,人人向往并且人人有责,遵循自然发展规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必然选择。绿色城市的形成需要许多代人的努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仅凭领导的一时热情所能奏效的。尽管在实践上国内的生态城市尚未出现。但可喜的是,在城市设计领域,绿色城市设计已渐成共识。绿色城市思想已经深入人心。相信我国绿色城市的建设定会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的成绩。让我们努力为绿色城市的建设而奋斗。参考文献:【1】 杨士弘,城市生态环境学,科学出版社,2000,07【2】 连玉明,中国城市蓝皮书,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01【3】 毕光庆,新时期绿色城市的发展趋势【J】.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5(4):231-234【4】 刘静玲,绿色生活与未来,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5】 李文雯,王合成,循环经济再造“生态城市”新模式,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7,01【6】 韩强,绿色城市的人文底蕴【J】 ,广东社会出版社,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