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保山曙光学校 语文 必修 5 教学设计 2010 年 10 月 14 日1谈中国诗备课教师 蔡丽一、 内容及解析本课要学的内容谈中国诗是一篇学术性的演讲词,也是一篇学者论文,其核心是通过与外国诗的比较探讨中国诗歌的特点,理解它的关键是要理解作者风趣语言的含义。作者用风趣的语言从体裁发展、篇幅、语言、风格、内容五个方面与外国诗歌进行比较,既清楚地说明了中国诗形式上的特点,又形象地得出了“中国诗只是诗”的本质性结论。本课内容是在前两课如何鉴赏诗歌语言的基础上的延伸,同时也是对中国诗歌和诗歌鉴赏方法的总结,尤为重要的还是首次让学生接触比较文学的概念以及比较的方法(对比与综合) 。因此,本课在模块学习
2、中有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作用,在本学科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中国诗歌的特点,掌握比较的方法,学会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写作文,解决重点的关键是要让学生自己概括,自己体会语言的含义。二、 目标与解析1、目标定位:和外国诗歌相比,了解中国诗歌的特点;掌握比较的方法,提高综合概括能力;体会作者语言的幽默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2、目标解析: 了解就是指对中国诗歌和外国诗歌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掌握就是指对比较文学常用的对比与综合的方法要能运用。体会就是指对作者风趣语言的含义要准确把握。三、 问题诊断与分析本课教学中,学生将会遇到两大困难:一是难以理解诗歌语言的暗示
3、性问题,二是难以理解本文相似暗示性的风趣语言。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理解能力有限。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让学生逐句理解,发挥想象。四、 教学支持条件分析本课在比较文学的教学中,要运用幻灯片,以节约时间,增加诗歌比较的课容量。五、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 请你谈谈中国人的形象。 (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 )那么欧洲人呢?(黄头发,蓝眼睛,白皮肤。 )在回答这两个问题时运用了什么思维方式?(比较思维)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从把握其特点开始的,但如何去把握其特点,这就需要一定的方法,比较法是运用最普遍的一种。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成功运用这一方法的文章。 (板书课题)保山曙光学校 语文
4、必修 5 教学设计 2010 年 10 月 14 日2(二) 作者简介 钱钟书(1910 1998) 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早年就读于教会办的苏州桃坞中学和无锡辅仁中学。1933 年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1935 年与杨绛结婚,同赴英国留学。1937 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获副博士学位。又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1938 年秋归国,先后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英文系主任。与此同时,他在上海暨南大学、中央图书馆和清华大学执教或任职。 1953 年后,在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著作有散文集写在人
5、生边上 ,短篇小说集人兽 鬼 ,长篇小说围城 ,学术著作宋诗选注 谈艺录 管锥篇 七缀集等。 围城已有英、法、德、俄、日、西语译本。 谈艺录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中西比较诗论。多卷本管锥编 ,对中国著名的经史子古籍进行考释,并从中西文化和文学的比较上阐发、辨析。 (三)重点解析 问题一:作者的是以一条什么思路来写的? 明确:本文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 l 段)交代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 第二部分(第 2 段) ,从整体上论述了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 第三部分(自“贵国爱伦坡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 ”至“ 我在别处也曾详细说明贵国爱伦坡的诗法所产生的纯粹诗,我们诗里几千年前早有了”),重点论
6、述中国诗的各个特点。这部分又分三层: 第一层(自“贵国爱伦 坡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至 “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尽里望见了无垠 ”),从诗的篇幅上进行论述:中国诗的特点就是短,它形成的原因则是由于韵律的要求。 第二层(自“- 一位中国诗人说”至“深挚于涕泪和叹息的静默”) ,论述中国诗的意韵之美一一“言有尽而意无穷” ,且富于暗示。 第三层(自“西洋渎者也觉得中国诗笔力轻淡 ”至“我们诗里几千年前早有了 ”),通过对比的方式具体论述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的风格。 第四部分(自“所以,你们讲,中国诗 ”至“研究我们的诗准使诸位 觉得甜蜜的家乡困远征增添了甜蜜”),论述中国诗的总体特色,并且启示
7、人们,论诗必须根据本国文化根基,只有这样才全面科学。 问题二:作品的主题是什么?钱先生不愧为通晓拉丁、英、德、法、意、俄、捷文等语言和诗歌的伟人,绝对不用翻译的通读以上几种语言的原文诗歌,所以他才有资格对它们的诗调和句式“作概论” 。文章先谈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作者认为评论中国诗要全面了解诗人,用具体的事实作证据。并且必须在相对比的前提下才能作出结论,也就是说必须用比较文学的观点来对待,只有这样才公平。接下来从整体上论述了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而“早熟的代价是早衰” 。即“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
8、 。然后重点论述中国诗的各个特点。特点有三:一,中国诗的特点就是短,它形成的原因则是由于韵律的要求;第二,中国诗的意韵之美“言有尽而意无穷” ,且富于暗示;第三,论述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的风格;最后论说中国诗的与外国诗虽有具体特征的差别,但没有本质的不同,反对中西本位文化论。建议听众从比较文学的角度研究中国诗,从而深刻理解本国诗歌。启示保山曙光学校 语文 必修 5 教学设计 2010 年 10 月 14 日3人们,论诗必须据本国文化根基而加以论述,只有这样才全面科学。 钱钟书的谈中国诗也可以一个“通”字概括,即一是通古今,二是通中外,三是通学理。在行文布局上, 谈中国诗也可谓别具一格。
9、其主要特点是以综合为纲,以比较为网,中外相容,古今兼顾,且处处都设机巧,让读者回味无穷。 问题三:与西方诗歌相比较,中国诗有什么特征? 提示:第一,中国诗讲求抒情性,并“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西方诗歌的发展是先有史诗,最后才有抒情诗。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歌发展初期已经出现,这种“早熟”的代价是“早衰” ,以至影响了中国诗歌的健康发展。 第二,中国诗讲求篇幅短小, “诗体”配适“诗心”的需要。西方也有人主张诗的篇幅越短越好,但他们所谓“短”的标准比我们所说的“短”要长得多。中国诗追求的是在简短的篇幅中包容着深远的意味。 第三,中国诗富于暗示性,西方读
10、者最看重中国诗的这一特征。中国诗的旨趣往往在字面以外, “字面”不过起到诱发和影射作用,诗句的可涵咏价值是很大的。 第四, “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中国也有“厚重”诗,但比起西方诗歌来,还是轻柔得多。作者强调,中国诗并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总之,诗歌的本质特征在不同国别的诗歌作品中是共同的。 第二课时问题四: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提示:钱钟书的散文是典型的学者散文。所谓学者散文,大都具有较强的知识性,主旨不在于表情写景,主要的表现手段也不是抒情、写景或叙事,而是议论、说理和达意。它不是以情感人,而是以理服人,以智启人。钱
11、钟书的散文正是以思想的睿智见长。他好像是把博大的知识海洋融会贯通,浓缩成涓涓清泉和深不可测的一潭清水。在本文中作者对各种材料的运用更是信手拈来,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 语言轻松、幽默,大量运用比喻等手法,似随口而出,而机趣盎然。看似随意而实则深刻,颇具画龙点睛之妙,看似轻淡而实则味厚,如谈到中国诗的发展时,以中国绘画的特点进行类比,既使读者清楚地认识到中国诗发展的迅速,又拓深了文章的内容,作者又以“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的幽默诙谐的说法,形象地说明了中国 诗发展的高度,又说“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地聪明”这种似反
12、实正的说法,说明中国诗高度发展的特点,也含蓄地表达了对中国诗的赞赏之情,又如“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 。作者以生动的比喻表达出对待“中国诗”应有的态度,批判了那些文化本位论者。课文中这种语言运用的典范例子还有很多,要仔细揣摩。 例 1. 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简析:这句话的本体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中国诗”,即不是指中国诗歌中的某一类作品或某位诗人的作品,而是指中国诗的发展特点。早熟,是指“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早衰,是指“中国诗一
13、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腐化,是对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而言的) 。这句话,借助比喻和比喻中的对比(“早熟” 与“早衰”) ,从诗歌发展的角度,简要地说明了中国诗的艺术特征和由此保山曙光学校 语文 必修 5 教学设计 2010 年 10 月 14 日4产生的负面影响。 例 2. 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地聪明。 简析: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借梵文的百喻经阐释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上的缺欠,旨在批评;二是点明造成这
14、种缺欠的根本原因。 “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这样的建筑物就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 ,作者以此作喻,批评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缺乏严密的逻辑性,往往脱离客观实际,没有坚实的基础,其结果必定影响艺术的健康、稳定地发展。这个批评是相当尖锐的,比喻中透出了强烈的讽刺意味。句中“聪明”一词是反语,是没有掌握艺术创作规律只凭臆断从事的思想方法。所谓的“ 聪明”不过是自欺欺人。 “流毒无穷地聪明”,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上述思想方法的危害一一错误的东西长期得不到批评、抵制,反倒堂而皇之地沿传下去,贻害无穷。 例 3. 问而不答,以问为答,给你一个回肠荡气的没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没有下文。余下的
15、只是静默一一沉挚于涕泪和叹息的静默。 简析:此句意在说中国诗的意蕴很悠远,但其表达风格却十分平和。 例 4. 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 “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 。 红楼梦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 。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 简析:本句隐讽那些对于西方文化不懂装懂的人。问题五:钱钟书在比喻方法论上有哪些突破? 提示:我们常见的修辞学著作,在比喻方法论上,已陷入一种彼此相沿、互相抄袭的团团转之境,千篇一律,毫无新意。钱先生不为常见所囿,从古今中外的文学创作实践中,指出了博喻、曲喻、一喻多义等手法,别开生面,自成一家。使比喻
16、这一惯闻常见却又被人们习而想忘的修辞手法,又焕发出勃勃生机,显示出其神奇的魔力和无穷的乐趣。 比喻的谜底 钱先生在读 一文中指出:“比喻体现了相反相成的道理。所比的事物有相同之处,否则彼此无法合拢;它们又有不同之处,否则彼此无法分辨。两者全不合,不能相比;两者全不分,无须相比不同处愈多愈大,则相同处愈有烘托;分得愈远,则合得愈出人意表,比喻就愈新颖。 ”这段简洁通俗而又深刻的论述,衬得一般修辞学著作中,对比喻的枯燥定义和干巴原则相形见绌、空洞浮泛。在这里钱先生不仅把比喻的性质、特点、原则、方法阐发无遗,而且给我们亮出了创造佳譬妙喻的“谜底”有理可依,有法可循。对 这段白话钱先生还引用唐文“似是
17、而非,似非而是 ”和宋诗“是雨亦无奇,如雨乃可乐”予以提纲和浓缩,并说这“十八个字把比喻的构成和诱力综括无遗了” 。在管锥编中钱先生又引释书常言“不即不离” “非一非异” ,说可通比喻之理,引旧诗“落花飞絮两无情,仗千尺游丝作合”说可明比喻之法。 博喻 博喻虽非钱先生首创,但却是经过他大大表彰,才为时人所重的。什么是博喻的呢?钱先生为我们解释道:“宋代讲究散文的人所谓博喻或者西洋人所称道的莎土比亚式比喻” ,就是一连串把五花八门的形容来表达一件事物的一个方面或一种状态。这种描写和衬托的方法仿佛旧小说里讲的车轮战法 ,连一连二地搞得那件事物应接不暇,本相毕现,保山曙光学校 语文 必修 5 教学设
18、计 2010 年 10 月 14 日5降伏在诗人笔下” 。如苏东坡在百步洪里描写水波冲泻的一段:“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 ”用七种常见的形象再现了洪水汹涌澎湃,飞流直下的情景。还有我们熟知的毛泽东同志著作中,曾用“喷薄欲出的朝日” 、 “看得见桅杆的航船” 、 “将要呱呱坠地的婴儿”三个形象来比喻即将到来的革命高潮。这些描写用的都是博喻手法,极为形象生动,如果只设一喻,不仅不能表现该事物的各个方面,而且也没有气势和力量。 曲喻 曲喻之目是钱先生从西方借来诠评中国古典文学的,这是一个创造新奇比喻的妙法。所谓曲喻,即以二物相似之一端, “推而及之于初不相似
19、之他端。 ”曲喻化一般的比喻多一层曲折。如李贺天上谣中的“银浦流云学水声”一句, “水”和“云”只有在“流动”这一点上相似,既然流云似流水,那么流云也像流水一样有声可闻了。再如李商隐天涯中有“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二句,也用了曲喻。莺啼好像人啼哭一样,因而有了眼泪,联络到了沾湿最高花。曲喻的特点是新奇而耐人寻味,意境丰富。 一喻多意 这是钱钟书在管锥编太平广记卷四八八中拈出,周振甫先生又在文章例话中加以进一步阐发总结而来的一种比喻方法。 “一喻多意”有两层意思:(一) 一个比喻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意义;(二) 或在特定的语境中同时兼具多义。这种方法也可以说是“喻之二柄与多边”的具
20、体运用。前者已在“二柄与多边”谈过,兹不赘述。我们只举例解释后者,如卢仝自君之出矣:“妾有双玉环,寄君表相忆。环是妾之心,玉是君之德。 ”用同一玉环作比,以玉环的冰清玉洁喻男方的坚贞之德,以玉环的周转无休喻女方的情思不断。(明心按: “环是妾之心”一句,用谐音,环同还也,意为盼男方早归。云峰之解不妥。)“一喻多意 ”这种手法便于设譬,含义蕴藉。 分喻 “分喻”是“多边”说在方法论上的应用。 “分”就是“部分”的意思,以彼喻此,二者部“分”不同,非全体浑同。换句话说, “分”就是“边”的意思,如我们用“雪山”比“大象” ,只取其“鲜洁”这一点相似,不可责怪雪山没有尾牙;我们用“满月”喻面貌,仅择
21、其“圆润”这一“分”的契合,不能苛求月亮没有眉目。这种方法提高了比喻手段的灵活自由度,为“本体”扩充了“喻体”之源。不过,凡是比喻必定都是“分喻” 。这里标出这一名目,可使设譬造喻者更趋于自觉而已。 反喻 反喻是以本体反过来譬喻体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使寻常比喻亲切新奇。钱先生在管锥编全流汉卷五六中,点出这种方法。如国语周语上召公谏厉王时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这个比喻在贾让秦治河三策中反其喻而用之:“夫土之有川,犹人之有口;治土而防其川,犹止儿啼而塞其口。 ”新颖别致,顿生新意。 六、总结中国诗首先是诗,然后才是“中国的”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诗与外国诗形式上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而本质上却都一样。作品的语言充满了思想的睿智,并显得机智风趣、幽默活泼,希望同学们在写作中也能多有一些机趣盎然的句子。七、目标检测见导学案P52 T1-2保山曙光学校 语文 必修 5 教学设计 2010 年 10 月 14 日6八、配餐练习见道学测评卷十八A、T1-T6 B、T7-T10 C、 T11-T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