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流水口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设报告.doc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2520276 上传时间:2018-09-20 格式:DOC 页数:135 大小:1.9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水口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设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5页
流水口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设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5页
流水口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设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5页
流水口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设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5页
流水口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设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设计证书等级:乙 级证 书 号:A湖北省 石首市流 水 口 水 库 除 险 加 固 工 程初 步 设 计 报 告(审定本)二 一 三 年 十 一 月批 准: 周 无 极核 定: 王 正 全项目负责人: 何 佩 诗校 核: 杜 庆 燕编 写: 何 佩 诗 王 丽 容 李 识 凯参 加 人 员: 何 佩 诗 杜 庆 燕 王 安 翀 白 金 玲 王 丽 容 李 识 凯流水口水库工程特性表项 目 单位 现状 除险加固后承雨面积 km2 0.52 0.52重现期 年 10 10设计洪峰流量 m3/s 10.26 11.61重现期 年 50 50水文特征 校核洪峰流量 m3/s 13.20 16.94设计

2、洪水位 m 115.40 115.43校核洪水位 m 115.60 115.85正常高水位 m 114.50 114.50死水位 m 106.20 106.20总库容 万 m3 14.20 15.70调洪库容 万 m3 3.58 5.08兴利库容 万 m3 10.12 10.12水库特征其中死库容 万 m3 0.50 0.50坝型 均质土坝 均质土坝坝顶高程 m 116.00 116.15大坝最大坝高 m 10.20 10.35型式 明渠 明渠进口高程 m 114.50 114.50溢洪道 渠底净宽 m 2.8 2.8型式 m 无压方涵 方涵内衬钢管/供水管方涵尺寸 m 0.40.5 0.3/

3、 0.1进口底高程 m 106.20 106.20进水口形式 梯级斜卧管 梯级斜卧管闸门型式 / 平板铸铁闸门(0.50.5)输水方涵长 m 84.00 82.50斜卧管长 m 21.00 23.00输水涵管设计流量 m3/s 0.25 0.25灌溉田亩 万亩 0.10 0.10保护田亩 万亩 0.25 0.25工程效益保护人口 万人 0.06 0.06施工工期 月 10 个月工程总投资 万元 239.64i目 录1 综合说明 .11.1 绪言 .11.2 水文 .21.3 工程地质 .31.4 工程任务及工程规模 .51.5 工程总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51.6 金属结构 .81.7 施工组织

4、设计 .81.8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占地 .101.9 工程管理 .111.10 环境保护设计 .121.11 工程概算 .122 水 文 .142.1 基本概况 .142.2 洪水计算 .142.3 施工洪水 .293 工程地质 313.1 坝区工程地质条件 .313.2 坝体填筑土物质组成及工程特征 .333.3 坝基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363.4 主要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393.5 结论与建议 .404 工程任务和规模 414.1 工程存在的问题 .414.2 工程任务 .424.3 工程规模 .434.4 坝顶高程复核 .485 工程总体布置及主要建筑物加固设计 515.1 设计

5、依据 .515.2 工程等级和标准 .51ii5.3 加固前主要建筑物形式及存在问题 .525.4 除险加固方案及项目内容 .525.5 除险加固设计 .535.6 溢洪道加固措施 .815.7 输水建筑物除险加固设计 .825.8 安全监测设计 .866 金属结构 876.1 金属结构基本情况 .876.2 金属结构除险加固设计 .876.3 金属结构日常管理 .877 施工组织设计 887.1 施工条件 .887.2 施工导流 .887.3 主体工程施工 .897.4 施工工厂设施 .917.5 施工总平面 .917.6 施工总进度 .927.7 主要材料供应 .928 水库淹没处理和工程

6、占地以及房屋拆迁 938.1 水库淹没范围及淹没损失 .938.2 工程占地及补偿标准 .939 工程管理 949.1 主要设计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 .949.2 管理机构及人员编制 .949.3 管理范围及保护范围 .949.4 管理设施 .959.5 水库调度与工程运行管理 .959.6 环境美化与绿化 .969.7 综合经营与渔业 .9610 环境保护设计 9710.1 设计依据及标准 .97iii10.2 环境影响评价 .9710.3 环境保护设计 .9810.4 环境管理与监测 .10211 水土保持设计 .10511.1 编制目的 .10511.2 编制依据 .10511.3 工程概

7、况 .10611.4 工程项目区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 .10712 工程概算 .11212.1 工程概况 .11212.2 编制依据 .11312.3 金属结构 .11412.4 临时工程 .11412.5 其它费用 .11412.6 预备费 .11412.7 工程总概算表 .11413 经济评价 .11613.1 评价方法与参数 .11613.2 工程费用 .11713.3 工程效益 .11713.4 国民经济评价 .11813.5 综合评价 .12211 综合说明1.1 绪言1.1.1 工程概况流水口水库位于石首市调关镇伯牙口村境内,属截冲支流,距石首市区 35km。坝址以上控制承雨面积

8、 0.52km2。工程于 1957 年 11 月动工兴建,1961 年 5 月竣工投入运行,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养殖和供水等综合效益的小(2)型水库。本次初步设计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和 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的有关规定,流水口水库枢纽工程的规模为小(2)型,工程等别为等,主要建筑物级别为 5 级。初设阶段其防洪标准采用 10 年一遇洪水设计,50 年一遇洪水校核,相应的设计洪水位 115.43m,校核洪水位 115.85m,正常蓄水位114.50m,死水位 106.20m。总库容 15.70 万 m3,其中兴利库容 10.12 万 m3,

9、调洪库容5.08 万 m3,死库容 0.5 万 m3。流水口水库建成至今发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可调节灌溉水库下游的大片农田,保护下游范围 10km 内,涉及伯牙口村 600 人,耕地2500 亩,以及村村通道路等的安全。(1)大坝水库坝型为均质土坝,坝顶长 95.0m,坝顶总宽 5.0m,最大坝高 10.20m,坝顶高程为 116.00m。上游坝坡坡比为 1:2.4,下游坝坡坡比为 1:3.0,上下游坝坡均未护砌,下游坝坡坝脚纵向排水沟为土质结构,坝脚无排水反滤设施。(2)溢洪道溢洪道位于大坝左侧,净宽 2.80m,为明渠形式。于 2008 年进行加固,右边墙及底

10、板新建混凝土结构,由于资金原因左边墙未衬砌。2(3)输水涵管输水涵管位于大坝右侧,桩号 0+015m,输水管进水口高程 106.20m,为砌石方涵结构,断面尺寸 0.4m0.5m,全长 84.00m,设计流量 0.25m3/s。输水涵管进水口形式为梯级斜卧管,卧管全长 21.0m,进水口断面直径 0.2m ,采用塞子启闭。出水口无消能防冲设施。1.1.2 除险加固缘由根据初设防洪复核结果,大坝欠高,不能满足防洪要求,大坝迎水面未作护砌,坡面变形、坍塌、水毁严重。坝体白蚁危害严重,坝后没有设排水设施,威胁大坝安全。经本次设计复核溢洪道右边墙欠高。输水涵管进水口设施老化、破损,方涵有漏水现象,出水

11、口无消能防冲设施,淤堵严重,水流直接冲刷坝脚。流水口水库无变形观测、渗流观测设施,无自动测报系统,无通讯及必要的交通设施,环境有待美化、绿化。综上所述,对流水口水库进行除险加固是十分必要的,根据安全鉴定结论,流水口水库为三类坝,急需进行除险加固。1.2 水文流水口水库坝址以上承雨面积 0.52km2,干流河长 1.2km,比降 12。由于水库附近无雨量站,没有收集到特大暴雨年份的雨量资料,难以满足现阶段用雨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的要求,故本次仍采用暴雨图集复核洪水。本次设计洪水使用湖北省水文水资源局 2002 年编等值线图,计算设计面雨量,在此基础上进行产汇流计算,进而推求坝址洪水。计算结果为 1

12、0 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为 11.61m3/s,50 年一遇校核洪峰流量为316.94m3/s。1.3 工程地质1.3.1 工程区地质概况1.3.1.1 地形地貌石首地处湖北省南部,镶嵌在江汉平原与洞庭湖平原结合部,地势略呈西北高,中略低,向西南倾斜;海拔一般在 31m36m 之间,最高点为东部桃花山的屯岩子山,海拔 368.9m,最低为中部上津湖,海拔为 22.1 m。江北原为一片敞洲,北部沙丘起伏,南部芦苇丛生,经过多次围挽、改造和移民,现已成为土地肥沃、优质高产的棉花生产基地;江南被长江分流藕池河和调弦河切割成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块,周围河流环绕,水源充沛,横跨“九曲回肠”的下荆江两岸,因

13、“有石孤立”于城区江边、以石为首而得名。 1.3.1.2 地层岩性 流水口水库位于湖北省石首市调关镇伯牙口村截冲支流上,库区范围属丘陵地形,水库北、东、南侧均为二长花岗岩组成的丘陵,西侧为高垄岗地形。坝址及库区山体出露岩层为二长花岗岩岩体,属燕山晚期产物,长轴呈东西向,侵入于冷家溪群岩层中。1.3.1.3 地质构造与地震水库位于华容地垒中部,元古界冷家溪群岩层一般呈单斜产出,走向 280300,岩层倾向南西,展布于冷家溪群云母片岩中,断裂西段为第四系所覆盖。根据湖北省区域构造地质资料,区内不存在大的活动性断裂,至今也没有发生强震的历史记录。根据 1:400 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

14、6 2001),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05g,相应的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 0.35s,工程区地震基本烈度为度。41.3.1.4 水文地质条件本区地下水根据其埋藏条件和含水层的性质可将其分为裂隙水、岩溶水与孔隙水。裂隙水:赋存于基岩裂隙中,接受大气降水及上覆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中地下水的补给。富水性主要受裂隙发育程度所控制,一般透水性弱,含水量贫乏,分布极不均匀。裂隙水多以泉水的形式向河谷排泄,流量很小。岩溶水:赋存于可溶岩溶蚀裂隙和岩溶管道中,接受大气降水与地表水的渗入补给。富水性受岩溶发育程度所制约,各地差异较大。岩溶水以集中排泄为主,尤其以岩溶大泉为主要排泄点,此外分散渗溢也是一种排

15、泄形式,多见于近谷底部位的谷坡处,排泄量较小。岩溶水的动态随季节变化显著,一般雨季流量增大,旱季流量变小。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冲、洪积层与残、坡积层中。冲、洪积层中的孔隙水与河水联系密切,含水丰富、透水性强,其渗透系数为 10-110-2cm/s。残、坡积层中的孔隙水,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分布不稳定,含水量较小。1.3.1.5 大坝填土组成及特性原大坝施工时,坝体填筑土料就近选择料场,均取自坝区附近的冲积土。勘察表明:大坝填筑土为低液限的粘土,粘粒含量 25.5%48.6%,基本满足规范要求;塑性指数 5.915.0,基本满足规范要求的 1020 的范围值;孔隙比0.5620.908,可见其

16、填筑质量较差。1.3.2 溢洪道工程地质条件溢洪道位于坝体左侧,其地基为燕山期二长花岗岩体中、强风化带,呈黄褐、花色,岩体松散,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云母等。51.3.3 输水涵管工程地质条件输水涵管位于坝体与坝基的结合部,坝基为燕山期二长花岗岩体( 53)组成,为非可溶性岩,稳定性较好。岩体呈浅灰色,浅肉红色,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呈硬塑状态。1.4 工程任务及工程规模1.4.1 存在的问题主要险情及存在的问题该水库大坝目前存在如下主要问题:1、大坝坝顶杂草丛生,凸凹不平;上游坝坡未护砌,浪坎严重;下游坝坡杂草丛生,坡面变形、局部散浸;坝体白蚁危害严重,坝后没有设排水设施。2、溢洪道左侧边坡

17、较陡,无护砌,局部崩塌,右侧边墙欠高。3、输水涵管进水口为老式梯级卧管,管身为条石砌筑,年久失修,不能正常运行。输水方涵为无压箱涵,有漏水现象,出水口无消能防冲设施,淤堵严重,水流直接冲刷坝脚。4、大坝无安全监测设施,无通讯设施。防汛道路路况差,晴通雨阻。1.4.2 除险加固必要性根据流水口水库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确保保护区内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证流水口水库能安全度汛,并达到小(2)型水库管理标准,确保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对流水口水库进行除险加固是十分必要,也是十分紧迫。1.4.3 工程规模本次复核,流水口水库总库容 15.70 万 m3,根据 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

18、0)确定,流水口水库为小(2)型 V 等工程,大坝及输水管为 5 级建筑物,按 10 年一遇洪水设计,50 年一遇洪水校核。61.5 工程总布置及主要建筑物1.5.1 除险加固方案及项目内容根据流水口水库安全鉴定结果,大坝上游坝顶新建 C20 砼路面;溢洪道右侧边墙加高。经调洪计算,溢洪道宽度为 2.8m 时,大坝坝顶欠高 0.53m,新建上游路肩石高程至 116.55m,下游路肩石与 C20 砼路面齐平,高程至 116.15m。针对水库枢纽工程目前存在的问题,按照有关规程规范的要求,对水工建筑物进行除险加固设计的主要内容如下:1 挡水建筑物除险加固项目:(1)坝顶上游路面新建厚 15cmC2

19、0 砼路面,宽 2.0m;(2)上游坝坡采用现浇砼护砌;(3)下游草皮护坡整修;(4)新建贴坡反滤,两侧坝肩及坝脚排水沟;(5)新建水位观测尺;(6)新建上、下游踏步;(7)坝体进行充填灌浆防渗处理及锥探灭蚁防治;(8)坝基进行帷幕灌浆。2 泄水建筑物加固项目:(1)右边墙加高 30cm。3 输水建筑物除险加固项目:(1)进水建筑物-梯级斜卧管拆除重建;(2)输水方涵钢管内衬及供水钢管内衬;(3)输水管新建出水渠道,供水管新建闸阀控制。4 其他:7(1)新建管理用房 80m2;(2)新建防汛道路 3.0km,宽度为 2.5m。坝前 1.5km 新建 15cm 厚 C20 砼路面,坝后 1.5k

20、m 新建 30cm 后泥结石路面。1.5.2 大坝坝体加固本次加固设计对上游坝坡护砌方式采用现浇 C20 砼护坡,下游坝坡为草皮护坡,新建贴坡反滤及坝肩和坝脚排水沟,新建上下游踏步及水位观测尺。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所述,坝体及坝基存在渗流问题,并且坝体白蚁危害严重,本次设计坝体进行充填灌浆防渗处理及锥探灭蚁,坝基进行帷幕灌浆。1.5.3 渗流稳定分析本次大坝渗流计算采用有限元二维稳定渗流计算方法,计算断面为大坝最大断面。土层渗透性按各向同性考虑。大坝除险加固后各种工况下,下游坝坡渗透坡降均小于允许水力比降建议值,满足规范要求。1.5.4 坝坡稳定分析大坝稳定分析采取与渗流同断面计算,计算工况为在设

21、计和校核工况下,上、下游坝坡的稳定,通过计算,大坝上、下游坝坡满足稳定要求。1.5.5 溢洪道加固处理溢洪道位于大坝左坝肩,净宽 2.8m,为明渠结构,全长 38.0m。溢洪道建于 2008年,右边墙及底板均已采用砼衬砌,左边墙为岩层边坡。本次加固内容,经复核右边墙欠高,需进行加高 30cm。1.5.6 输水涵管加固处理措施输水涵管位于大坝右侧(桩号 0+015),为坝下砌石结构,断面尺寸0.4m0.5m。输水涵管进水口形式为梯级斜卧管,出水口无消能防冲设施。本次加固8处理:原梯级斜卧管拆除重建,输水方涵内衬钢管,管径为 0.3m ,采用水泥砂浆进行内壁封堵,新建出水渠道。另外,为了满足供水要

22、求,方涵内插供水管 0.1m ,出水口新建闸阀控制,管道进口楼管控制,便于取表层水,取得优质水源。1.5.7 其他新建管理用房,新建防汛道路,在大坝上游坝坡踏步旁边设置水位观测尺,并在坝顶设百米桩、水库标牌等。1.6 金属结构流水口水库的金属结构更新改造方案如下:在涵管进口新建启闭机台,设工作闸门,闸门选用平面铸铁闸门,尺寸为 0.5m0.5m。1.7 施工组织设计1.7.1 施工条件(1)对外交通流水口水库枢纽位于石首市调关镇伯牙口村,流水口村距石首市城 35km,交通主要靠公路,流水口水库枢纽有公路与伯牙口村通村公路相接,可以满足本次施工的运输要求。(2)施工场地条件坝址区为平原地形,地势

23、平坦,便于施工场地布置。工程的施工用水、用电较为方便,施工用水可直接从水库中提取,用水水质和水量均能满足生产需要,施工用电可直接就近接伯牙口村村用电源,电源可以满足施工要求。1.7.2 主体工程施工本工程主体工程施工包括大坝上游砼护坡、上游坝顶新建 C20 砼路面、坝体下游贴坡排水、坝体及坝基的防渗处理;溢洪道右边墙 C20 砼加高;输水涵管进水口建筑9物拆除重建,方涵内衬钢管及供水管道,新建出水渠道。1.7.3 大坝施工工程1.7.3.1 土方工程土方开挖主要采用 0.51m3 反铲挖掘机挖装,排水沟与脚槽土方主要由人工开挖,胶轮车运至临时堆碴场,采用 510t 自卸汽车运输。1.7.3.2

24、 砼施工大坝上游采用现浇砼护坡,采用 0.8m3 移动式拌和机拌制,机动翻斗车、胶轮车运输入仓,振捣器振捣的方法施工。1.7.3.3 下游草皮护坡大坝下游采用草皮护坡,采用人工先修筑好坝坡,铺一层腐质土,采用人工在其上撒种草籽。1.7.4 溢洪道施工1.7.4.1 土方工程本工程溢洪道开挖、填筑,主要采用 12.0m3 反铲挖掘机挖装,采用 510t 自卸汽车运输。1.7.4.2 砼施工溢洪道砼施工采用 0.8m3 移动式拌和机拌制,机动翻斗车、胶轮车运输入仓,振捣器振捣的方法施工。1.7.5 输水涵管施工输水管砼施工采用 0.8m3 移动式拌和机拌制,机动翻斗车、胶轮车运输入仓,振捣器振捣的

25、方法施工,由于砼工程量较少,采用人工垂直运输。1.7.6 施工工厂设施根据本工程规模及施工条件,确定其辅助企业及设施项目主要有:砼拌和系统,10钢筋加工厂,木材加工厂等。为了便于管理和方便施工,其辅助企业及设施就近安置。1.7.7 施工总平面1.7.7.1 施工总布置的规划原则(1)根据工程规模,施工场地条件,确定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布置方式。(2)场地布置既要便于施工,又要不影响施工区现有设施。(3)充分利用管理处现有设施,减少临时工程规模。(4)施工布置尽量少占地。1.7.7.2 施工房屋建筑根据主要工程项目工程量及施工总进度计划确定的施工强度估算房屋建筑规模如下:总建筑面积 100m2

26、, 其中钢筋加工厂 30m2,木工加工厂建筑面积 20m2,水泥工棚 50 m2。1.7.7.3 施工占地本工程施工占地项目有:施工道路、弃碴场、施工辅助企业、仓库、施工管理及生活用房,临时占地 1.5 亩。1.7.8 施工总进度本工程施工总工期为十个月, 施工进度计划详见施工进度表。1.8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占地流水口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中的拆迁占地和移民安置以水利水电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及石首市人民政府有关建设用地管理规定等为依据进行规划设计。1.8.1 水库淹没范围及淹没损失根据本次防洪复核成果,流水口水库正常蓄水位为 114.50m,没有增加,因此

27、本次11除险加固工程,不存在库区淹没损失和淹设处理问题。1.8.2 工程占地及补偿标准工程在建设及施工当中,临时占地 1.5 亩,补偿标准按 1500 元/亩。1.9 工程管理1.9.1 管理机构及人员编制依据水库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06-96)的规定,水库设管理处,属调关镇政府直接领导。按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编制定员(试行)(SLJ705-81 )的规定,管理处定员1 人。1.9.2 管理范围及保护范围1.9.2.1 工程管理范围工程区管理范围包括大坝、溢洪道、输水涵管、观测设施、通讯及交通设施和水库征用线以内的库区。1.9.2.2 工程保护范围工程保护范围为工程管理范围边界线外推 100

28、200 米。1.9.2.3 交通本次工程需要新建永久道路 3.0km(防汛交通路),与伯牙口村通村公路相接,按四级公路标准修建,以利于工程的维修、养护、观测及防汛。1.9.3 其他设施为满足工程管理和防汛抢险的需要,增设程控电话一部。1.9.4 水库调度与工程运行管理1.9.4.1 水库调度运行管理水库加固后,正常蓄水位为 114.50m 及死水位 106.20m 均不变,水库调度原则保12持不变。1.9.4.2 工程监测安全观测需配备专职人员进行日常观测和维护,同时做好观测资料的整理和归档工作,以保证资料的连续性,更好的为工程规划计、施工及运行管理服务。1.9.5 环境美化与绿化加强水库库区

29、的水土保持和流域治理工作;杜绝承雨面积内建污染企业。1.9.6 综合经营与渔业根据水库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06-96)的规定,合理开发渔业养殖潜力。1.10 环境保护设计流水口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施工期生产、生活废水的排放对流水口水库水质,施工生产对周围环境噪声、环境空气、人群健康,以及施工引起的水土流失、拆迁安置等影响。但都是短暂的,通过一定的措施是可减少或避免的。工程实施后能使水库达到设计防洪标准,因而可防止因疫水泛滥造成传染病的流行,提高水库的兴利功能,对当地社会经济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根据工程情况及其产生的水土流失特点,采取工程措施和植被措施,结合土地整治对防治对

30、象进行综合治理,以减少或避免工程引起的水土流失。为防止地表径流冲刷,以及料场排水造成的水土流失,料场取土时要采取削坡开级措施,并在周边设置排水系统。工程开挖根植土、土方填筑产生的弃土料尽量回用。工程拆迁安置区应结合当地水土保持要求进行水土保持规划,尽量少占耕地,防止造成水土流失。在进库公路和场内 2 条道路,产生的弃渣运至弃渣场进行集中处理,道路两侧修筑排水沟。另外在道路两旁适当考虑布置绿化带。131.11 工程概算本工程主要执行鄂水利发20053号文颁发的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的通知。建筑工程执行水总【2002】116号文颁发的水利建筑工程概算定额、湖北水利建设经济定额站水利水电

31、工程补充预算定额(试行)第一期。设备安装工程采用水建管【1999】523颁发的水利水电设备安装概算定额施工机械台时费执行水总2002116号文颁发的水利工程施工机械台时费定额。工程总投资239.64万元。其中建筑工程188.85元,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工程0.39万元,临时工程15.13万元,独立费用27.04元,环保及水保投资8.23万元。工程静态总投资231.40万元。本工程的主要工程量为:土石方开挖 424.82m3,土石方回填 759.73 万 m3,干砌石87.08m3,混凝土 317.71m3,钢筋 0.48t。主要材料:碎石 272.66m3,砂 178.34m3,水泥 90.79

32、t,汽油 0.72t,柴油 0.26t,人工 0.38 万工时。142 水 文2.1 基本概况2.1.1 工程概况流水口水库位于石首市调关镇伯牙口村境内属截冲支流,距石首市区35km。坝址以上控制承雨面积 0.52km2。工程于 1957 年 10 月动工兴建,1961年 5 月竣工投入运行,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养殖和供水等综合效益的小(2)型水库。2.1.2 流域特性本次复核由 1/10000 地形图对水库地理参数进行了复核计算,其成果和原设计成果基本一致,仍采用原设计成果。见下表 2-1。表 2-1 流域特性表指 标 水库承雨面积 F(km2) 主河道长 L(km) 主河道坡降 J

33、()数 量 0.52 1.2 12坝区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历年最大降雨量 1699.99mm,历年最小降水量870.0mm;历年最大蒸发量度 1407mm,历年最小蒸发度 1140.5mm;历年月平均最高气温 17.3,历年月平均最低气温 15.9,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7.338.3,历年极端最低气温 12.616。年不同季节的主要气象要素变化较大。全年一般四、五、六三个月为雨季,降水比较集中,一、二月为枯季,降水量少;全年七、八月为集中蒸发季节,蒸发度较大,一、二月为蒸发度最小月份。2.2 洪水计算2.2.1 洪水标准及基本资料1、洪水标准15流水口水库属小(2)型水库,可灌溉农田 1000

34、亩,水库下游 10km 范围内保护下游流水口村 600 人,耕地 2500 亩。工程一旦失事,将影响下游乡镇防洪以及县级公路等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本次初步设计采用 10 年一遇洪水设计,50 年一遇洪水校核。2、基本资料流水口水库流域内没有水文站,也无实测的洪水观测资料,故本次初步设计洪水采用暴雨途径推求,即按湖北省水文水资源局 2008 年刊印的湖北省暴雨统计参数图集中暴雨参数和湖北省暴雨径流查算图表(以下简称图表)中的瞬时单位线法和推理公式法推求设计洪水。2.2.2 设计暴雨1 雨型选择暴雨洪水一般按年最大 24h 暴雨进行分析,

35、但流水口水库承雨面积为0.52km2,根据查算图表 ,采用最大 6h 雨型推求设计洪水。为此,本次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设计雨型采用查算图表成果,见表 2-2。最大 6h 设计雨型 (t=0.5h)表 2-2时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占 小时% 38 62占(H 3-H1)% 21.7 35.5 26.6 16.2占(H 6-H4)% 16 17 18 20 15 14注:表中 H1、H 3、H 6 为 1h、3h、6h 雨量。2 设计点雨量16通过查湖北省水文水资源局 2008 年刊印的湖北省暴雨统计参数图集和湖北省可能最大暴雨图集,流水口水库位于水文气象分区

36、第区,根据所在流域中心位置查暴雨等值线图,求得各历时指定频率暴雨成果见表 2-3,取Cs=3.5Cv。各历时设计暴雨成果表设计暴雨(%)时段 均值(mm ) Cv Cs/Cv 1 2 5 1010 18 0.35 3.5 37.94 34.61 30.06 26.441h 45 0.5 3.5 123.12 108.71 89.48 74.726h 73 0.54 3.5 212.85 186.44 151.38 124.6924h 115 0.5 3.5 314.64 277.83 228.67 190.953 设计面雨量流水口水库位于水文气象分区第区,根据坝址以上流域面积,查“湖北省暴雨深

37、系数表” ,得设计暴雨面换算系数。设计面雨量按下式计算:H 面 =H 点 tF式中:H 面、H 点分别为计算面雨量、设计点雨量,mm;t面深系数,取 1.0;F形状改正系数,取 1.0。按上述公式计算的设计面雨量计算成果见表 2-4。设计面雨量计算成果表 表 2-4设计暴雨(%)时段1 2 5 1010 37.94 34.61 30.06 26.441h 123.02 108.62 89.41 74.666h 212.72 186.33 151.29 124.6224h 314.52 277.72 228.59 190.874 设计暴雨时程雨量计算设计暴雨时程雨量按以下公式计算:17面10H面

38、面6面面24暴雨递减指数 00ln58.1n122l7.各历时雨量 0011246nnt tH面(适用 ,t 以分钟计)0(适用 )1ntt面 ht(适用 )2224t面面 246各时段雨量 1面面 tttH按以上公式计算的流域各频率的暴雨递减指数列于表 2-5。流水口水库各频率的暴雨递减指数 表 2-5频率(%) 1 2 5 100 0.31 0.32 0.34 0.351 0.58 0.58 0.59 0.62 0.68 0.67 0.66 0.65n0 0.34 0.36 0.39 0.42n1 0.69 0.7 0.71 0.71n2 0.72 0.71 0.7 0.695 设计净雨计

39、算过程根据湖北省暴雨径流查算图表,流域初损和稳损按下式计算。初损: I0=0.25Im=22.5mm 18本次复核采用最大六小时雨型不扣初损稳损: fc=0.0615R 总 0.61R 总=H24 面-I0稳损计算见表 2-6。稳损计算成果表 表 2-6频率 (%) 1 2 5 10fc 1.962 1.808 1.587 1.403各时段净雨为: tfRciSi经计算,得流域各频率的设计净雨过程。各频率设计暴雨和净雨过程如表 2-7。设计暴雨及设计净雨过程线表 2-7 单位:mm2% 10%时 段(t=0.5h) Ht 面 h 设 Ii Ht 面 h 设 Ii0 0 0 0 0 0 01 6

40、9.813 5.617 4.713 49.987 3.585 2.884 2 108.657 5.968 5.064 74.679 3.809 3.108 3 122.767 6.319 5.415 83.857 4.033 3.332 4 133.876 7.021 6.118 91.046 4.481 3.780 5 143.180 9.245 8.341 97.044 5.980 5.279 6 151.260 15.124 14.220 102.236 9.783 9.082 7 158.447 41.290 40.386 106.843 28.378 27.677 8 164.948

41、 67.367 66.463 111.001 46.301 45.600 9 170.903 11.333 10.429 114.802 7.330 6.629 10 176.412 6.902 5.998 118.313 4.464 3.763 11 181.548 5.266 4.362 121.581 3.361 2.660 12 186.367 4.915 4.011 124.644 3.137 2.436 合计 186.367 175.522 124.644 116.229 2.2.3 瞬时单位线推求设计洪水设计洪水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两部分,采用水库坝址以上的地理参数进行计算。1

42、91 地表径流地表径流按瞬时单位线进行产汇流计算,该区位于湖北省水文分区第区,且水库承雨面积 F=1.05km2,主河道长 L=1.4km,坡降 J=17,其瞬时单位线计算如下: 1.03.17LFm2.5.9.jn非线性改正按下式计算: pi i50)2.(11iP 为造峰雨强度,即: RtPHi造峰雨历时 tR 全省采用统一的计算公式,即:(山区扇形流域)52.03FtR(丘区长形流域).不属于上述两种情况的流域按比例可内插取值。 nmki1式中: 净雨强度为 10mm 的间接综合参数 和考虑对 进行im1, nk11m非线性改正的参数;n,k相当于流域调节次数和相当于流域汇流时间的参数;

43、F流域面积, km2;L河道长度,km;tR造峰雨历时,以 h 计;20HttR 历时的面雨量,mm;iP造峰雨历时的降雨强度,mm/h;参数 的取值,当 时 ;当 时 ;当hmiP/501hmiP/502时,仍取 代入计算。 根据 和 F 在湖北省hmiP/1012,j暴雨径流查算图表的表 1.2 和表 1.3 查取。 ,其中河道坡降以4/13/j计,流域面积以 km2 计。流水口水库集水面积 F=0.52km2,形状系数 f=0.36,小于 0.40,河床比降J=12为山区扇形流域。河长 L=1.2km。计算其流域特征参数 :J=2.70,根据 查图表,1=0.64,2=0.3。4/13F

44、JJ根据以上公式计算的流域综合瞬时单位线参数及计算所得单位线,如表 2-8,2-9 。流 水 口 水 库 综 合 瞬 时 单 位 线 参 数 表 表 2-8频率(%) 1 2 5 10tR(h) 0.302 0.302 0.302 0.302HtR(mm) 56.135 50.657 43.214 37.364Ip(mm/h) 185.578 167.466 142.861 123.522 I 2.696 2.696 2.696 2.696m1 0.896 0.896 0.896 0.896n 0.738 0.738 0.738 0.738m1i 0.26 0.26 0.26 0.26k 0.352 0.352 0.352 0.352流 水 口 水 库 时 段 单 位 线 表 2-9时段 q(t-t)(t=0.5h) 1% 2% 5% 10%0 0 0 0 01 0.221 0.221 0.221 0.2212 0.047 0.047 0.047 0.0473 0.014 0.014 0.014 0.0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调研文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