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绝密*精品文档由卡哇伊-紫罗兰整理提供2中等职业学校电厂热力设备运行专业课程设置一、招生对象与学制本 专 业 招 收 初 中 毕 业 生 或 具 有 同 等 学 力 者 , 学 制 3 年 。二、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适应电力工业现代化建设要求的火力发电厂热力设备运行值班人员。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火力发电厂,适应的岗位有:锅炉运行值班员、汽轮机运行值班员、除灰值班员、电除尘值班员、水泵值班员、热力网运行值班员、大型火力发电厂汽轮发电机组集控运行巡检员、燃料运行值班员。三、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1. 掌握工程力学、热工、电工、流体力学、
2、泵与风机、锅炉、汽轮机、自动控制、热工仪表、火力发电厂热力系统基本知识,了解电气设备及其运行的基本知识。2. 掌握热力设备的结构与工作原理,能识读、绘制热力系统图。3. 掌握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及安全技术知识、热力设备运行管理的基本知识。4. 具有热力设备运行操作、机组起停、调整试验、事故分析处理的能力。5熟悉计算机在电厂集控运行中的应用。6. 具有阅读专业外语资料的初步能力。四、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一) 文化基础课程1. 德 育 (184 学 时 )(1) 职 业 道 德 与 职 业 指 导 (34 学 时 )本 课 程 旨 在 对 学 生 进 行 职 业 道 德 教 育 与 职 业 指 导 。
3、 其 任 务 是 : 使 学 生 了 解 职 业 、 职业 素 质 、 职 业 道 德 、 职 业 个 性 、 职 业 选 择 、 职 业 理 想 的 基 本 知 识 与 要 求 , 树 立 正 确 的 职业 理 想 ; 掌 握 职 业 道 德 基 本 规 范 以 及 职 业 道 德 行 为 养 成 的 途 径 , 陶 冶 高 尚 的 职 业 道 德 情操 ; 形 成 依 法 就 业 、 竞 争 上 岗 等 符 合 时 代 要 求 的 观 念 ; 学 会 依 据 社 会 发 展 、 职 业 需 求 和3个 人 特 点 进 行 职 业 生 涯 设 计 的 方 法 ; 增 强 提 高 自 身 全
4、面 素 质 、 自 主 择 业 、 立 业 创 业 的 自觉 性 。(2) 法 律 基 础 知 识 (30 学 时 )本 课 程 旨 在 对 学 生 进 行 法 律 基 础 知 识 教 育 。 其 任 务 是 : 使 学 生 了 解 宪 法 、 行 政 法 、民 法 、 经 济 法 、 刑 法 、 诉 讼 法 中 与 学 生 关 系 密 切 的 有 关 法 律 基 本 知 识 , 初 步 做 到 知 法 、懂 法 , 增 强 法 律 意 识 , 树 立 法 制 观 念 , 提 高 辨 别 是 非 的 能 力 ; 指 导 学 生 提 高 对 有 关 法 律问 题 的 理 解 能 力 , 对 是
5、与 非 的 分 析 判 断 能 力 , 以 及 依 法 律 己 、 依 法 做 事 、 依 法 维 护 权 益 、依 法 同 违 法 行 为 作 斗 争 的 实 践 能 力 , 成 为 具 有 较 高 法 律 素 质 的 公 民 。(3) 经 济 与 政 治 基 础 知 识 (64 学 时 )本 课 程 的 任 务 是 根 据 马 克 思 主 义 经 济 和 政 治 学 说 的 基 本 观 点 , 以 邓 小 平 理 论 为 指 导 ,对 学 生 进 行 经 济 和 政 治 基 础 知 识 的 教 育 ; 引 导 学 生 正 确 分 析 常 见 的 社 会 经 济 、 政 治 现 象 ,提 高
6、 参 与 社 会 经 济 、 政 治 活 动 的 能 力 , 为 在 今 后 的 职 业 活 动 中 , 积 极 投 身 社 会 主 义 经 济建 设 、 积 极 参 与 社 会 主 义 民 主 政 治 建 设 打 下 基 础 。(4) 哲 学 基 础 知 识 (56 学 时 ) 本 课 程 旨 在 对 学 生 进 行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知 识 及 基 本 观 点 的 教 育 。 其 任 务 是 : 通 过 课堂 教 学 和 社 会 实 践 等 多 种 形 式 , 使 学 生 了 解 和 掌 握 与 自 己 的 社 会 实 践 、 人 生 实 践 和 职 业实 践 密 切 相 关 的
7、 哲 学 基 本 知 识 ; 引 导 学 生 用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的 立 场 、 观 点 、 方 法 观 察 和分 析 最 常 见 的 社 会 生 活 现 象 ; 初 步 树 立 正 确 的 世 界 观 、 人 生 观 和 价 值 观 , 为 将 来 从 事 社会 实 践 打 下 基 础 。2. 语 文 (224 学 时 )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现代文和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加强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加强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和日常口语交际水平。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
8、基础知识,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3. 数学(227 学时)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学习内容为:集合与逻辑用语、不等式、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数列与数列极限、向量、复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微积分初步,介绍拉氏变换和傅里叶级数等知识。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基本计算工具使用、空间想像、数形结合、思维和简单实际应用等能力,为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基础。4. 英 语 (281 学 时 )在 初 中 英 语 的 基 础 上 , 巩 固 、 扩 展 学 生 的 基 础 词 汇 和 基 础 语 法
9、 ; 培 养 学 生 听 、 说 、读 、 写 的 基 本 技 能 和 运 用 英 语 进 行 交 际 的 能 力 ; 能 听 懂 简 单 对 话 和 短 文 , 能 围 绕 日 常 话题 进 行 初 步 交 际 , 能 读 懂 简 单 应 用 文 , 能 模 拟 套 写 语 篇 及 简 单 应 用 文 ; 提 高 学 生 自 主 学习 和 继 续 学 习 的 能 力 , 并 为 学 习 专 门 用 途 英 语 打 下 基 础 。5. 计 算 机 应 用 基 础 (113 学 时 )在 初 中 相 关 课 程 的 基 础 上 , 进 一 步 学 习 计 算 机 的 基 础 知 识 、 常 用
10、操 作 系 统 的 使 用 、 文 字 处4理 软 件 的 使 用 、 计 算 机 网 络 的 基 本 操 作 和 使 用 , 使 学 生 掌 握 计 算 机 操 作 的 基 本 技 能 , 具 有 文 字处 理 能 力 , 数 据 处 理 能 力 , 信 息 获 取 、 整 理 、 加 工 能 力 , 网 上 交 互 能 力 , 为 学 生 以 后 的 学 习 和工 作 打 下 基 础 。 介 绍 微 机 在 电 厂 控 制 中 的 应 用 。6. 体 育 与 健 康 (142 学 时 )在 初 中 相 关 课 程 的 基 础 上 , 进 一 步 学 习 体 育 与 卫 生 保 健 的 基
11、础 知 识 和 运 动 技 能 , 使学 生 掌 握 科 学 锻 炼 和 娱 乐 休 闲 的 基 本 方 法 , 养 成 自 觉 锻 炼 的 习 惯 ; 培 养 学 生 自 主 锻 炼 、自 我 保 健 、 自 我 评 价 和 自 我 调 控 的 意 识 , 全 面 提 高 学 生 身 心 素 质 和 社 会 适 应 能 力 , 为 学生 终 身 锻 炼 、 继 续 学 习 与 创 业 立 业 奠 定 基 础 。7. 文 化 基 础 选 修 课 (160 学 时 )共 开 设 10 门 , 总 计 400 学 时 , 具 体 见 “选 修 课 程 安 排 表 ”, 序 号 110。 各 校 可
12、 根据 本 校 实 际 情 况 灵 活 设 置 , 由 学 生 自 主 选 修 , 必 须 选 满 160 学 时 。(二) 专业课8. 制图(75 学时)讲授制图和识图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熟悉制图的国家标准,看懂一般零件图,掌握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常用的绘图工具,能绘制简单的零件图。简介计算机的绘图知识。9. 电工学(96 学时)包括物理学中的电学、电工基础知识、电机学和电厂用电气设备。使学生了解直流电路、正弦交流电路、三相交流电路、非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知识;变压器、发电机、电动机和电厂用电气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简单构造。电子技术讲授整流、放大、振荡、脉冲数字电路的基本原理和
13、应用,结合对逻辑门电路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微机硬件及结构(如:全加器、译码器、计数器及 CRT 等)。10. 热工基础(80 学时)包括工程热力学、传热学两部分。掌握热力学基础知识、热力学基本定律、水蒸气的热力特性及蒸汽动力循环的知识,了解传热的基本规律。课程的重点是:水蒸气的性质、流动、动力循环及传热系数、热交换器的基本计算,具有一定的热工实验技能和分析能力。在上述基础上,能应用热工图表和基本理论计算热工转换效果、热经济性分析、传热分析及换热器校核计算。11. 机械应用基础(96 学时)本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包括工程力学、机械零件及金属材料等内容。讲授物理课中的力学、静力学、动力学、材料力
14、学等专业需要的力学知识。掌握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杆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基本理论,了解材料的机械性能及测试方法。简介电厂常用金属材料的成分、结构、性能和应用范围,了解金属热处理、焊接方面的基本知识,高温下的金属性能监督及寿命管理的初步知识。介绍热应力的有关知识。简介电厂常用动力机械的机构与零件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和受力分析。12. 泵与风机(64 学时)讲授流体静力学、动力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其在火力发电厂中的应用。简介气体动力学的基本知识。讲授火电厂常用各种泵与风机的型号、结构、工作原理、特性和运行。513. 锅炉设备(64 学时)主要讲授锅炉设备(含煤粉制备系统和设备 )的结构、基本工作原理
15、、工作特性及其安全经济运行的原理、方法与安全防护措施;介绍强制循环锅炉。讲授锅炉的除尘、除灰、除渣,炉内燃料燃烧的基本理论,燃料燃烧计算、锅炉热平衡计算的原理和方法,锅炉内汽水流动过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自然水循环原理及蒸汽净化。14. 汽轮机设备(64 学时)主要讲授汽轮机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汽轮机调节、保护系统,汽轮机的调节特性;汽轮机的变工况;中间再热汽轮机的特点。15. 热力过程自动化(118 学时 )讲授自动调节的基本概念,典型环节的动态特性及环节的连接方式,热工调节对象的动态特性,自动调节的调节规律,单回路、多回路及其他调节系统;热工保护,温度、压力、流量、水位、机械量、传感器
16、等的测量原理和方法,参数的显示、记录、变送、计算等测量系统的组成。讲授计算机控制基础,分散控制系统,数据采集系统(DAS),协调控制系统(CCS),顺序控制系统(SCS),炉膛安全监控系统 (FSSS),汽轮机数字式功频电液调节系统(DEH)等。16. 热力发电厂(84 学时)介绍发电厂热力系统的组成,主要辅助设备的原理、结构特性,讲授电厂热力系统及辅助设备运行知识。了解提高火电厂热经济性的途径,计算和分析热平衡图;评价热力系统各种连接方式的合理性、安全性、经济性;主要辅助设备的运行特性和运行方式对电厂经济性的影响,火电厂的运行管理、负荷特性、负荷的经济分配与调频;电厂的建设与投资。17. 热
17、力设备试验(56 学时)介绍热力系统的试验目的、操作过程、标准;调节系统及保护装置有关试验目的、试验步骤、标准;转动设备的试验目的、试验步骤、标准;锅炉的燃烧、热效率、空气动力场试验的目的、试验步骤、标准;其他有关设备的试验目的、步骤、标准。掌握试验中各种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18电力安全知识(28 学时)用电安全技术、急救知识、消防知识、高空安全技术、安全技术工具使用方法、安全监察与管理;事故案例调查与分析,此内容在实习过程中讲授。19专业选修课(184 学时)专业选修课共设 15 门(见选修课程安排表 ),分为专业拓展和业务范围两大类,总学时为560 学时,学生可按自己的意愿、兴趣选择。但最
18、低应完成 184 学时的内容。20金工实习(3 周,折合 90 学时)通过钳工工艺课的讲授和工艺技能训练,掌握钳工基本操作技能,钳工常用工具、量具、工装设备的名称、规格及使用保养方法,平面画线、立体画线的基本方法,会使用常用冷作构件和修理常用工具(淬火、刃磨 );能按图纸要求加工直尺、划规等工件。了解电焊、气焊的基本操作和应用范围,以及机工、锻工生产的基本常识,配合实习讲授金属工艺学。通过训练,使学生达到初级钳工水平。621. 认识实习(2 周,折合 60 学时)了解火电厂的生产过程及生产组织管理,了解锅炉、汽轮机、发电机等各种设备的布置、作用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各设备的作用、结构及简单工作
19、原理;主要系统的组成与工作流程。为提高实习效果,建议采用火电厂生产过程的 CAI 课件。22. 热装配实习(2 周,折合 60 学时)熟悉并能正确使用热装配中各种专用机具、工具和器具,会维护、保养,会机炉辅助设备的检修测量、安装及试验工作,会研磨阀门,能更换凝汽器管束,会风机校动平衡、辅机联轴器找中心的方法。结合实习练习一般起重工作,以及组装、检修风机的调节挡板等,并通过实习进一步熟悉热动辅助设备的结构。23. 电装配实习(1 周,折合 30 学时)掌握电装配中所用主要工具、量具的正确使用方法,掌握设备检修安装的质量标准、典型电气设备的拆装方法及注意事项。练习典型电气线路的拆、接线。24. 仿
20、真机实习(10 周,折合 300 学时,其中含“单元机组运行”课程 70 学时)仿真机实习分三段(分别在第三、第五、第六学期 )实施,其目的是为了不断提高学员的实际运行操作动手能力。通过仿真机的实际训练,提高识、绘电厂热力系统图的能力,掌握单元机组起动、停止、正常运行维护及事故处理等操作技能。在实习第三阶段(第六学期)中,要讲授单元机组运行课程,课程内容包括:单元机组 (锅炉、汽轮机、发电机)运行的基本原理,机组起动、停止、正常运行维护、变工况运行的操作;典型事故处理;机组在自控状态下的运行特性。25. 定岗实习(10 周,折合 300 学时)熟悉机组运行规程和安全规程的有关部分;熟悉热力系统
21、和制粉燃烧系统及其辅助设备的作用、结构、原理和布置;掌握各主要运行岗位的职责范围,会机、炉起动、停止、监视、调整、典型事故处理的操作。26. 综合应用实践(4 周,折合 120 学时)在全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束后,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按照国家颁布的电力工人技术等级标准 、 技能鉴定规范的有关规定通过口试、笔试、模拟操作和实际操作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实际生产技能进行综合考核。五、课程设置使用说明1. 由于“单元机组运行”课程与仿真机实习密切相连,为增强实际动手能力, “单元机组运行”课程安排在仿真机实习中讲。2. 电力安全知识除专门设课讲解外,在各项实践教学中,都应将有关的安全知识贯穿始
22、终。3. “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的操作部分及“制图”课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分散或集中,或二者相结合的安排方式,意在使教学过程突出练习或操作环节,以利于增强教学的实效性。4. 原物理课中的力学、电学和热学的内容,应分别有机地融入“机械应用基础” 、 “电工7学”和“热工基础”课中。5. 学生在学业期满后,除了取得相应的毕业证书外,还须通过相应的职业技能鉴定,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六、教学活动时间安排(供参考) 学年学期内容 一 二 三 四 五 六总计入学教育 1 1军事训练 1 1理论教学 17 15 16 16 14 78金工实习 3认识实习 2热装配实习 2电装配实习 1仿真机实习 1 3
23、 6定岗实习 10实习教学综合应用实践 432复习考试 2 2 2 2 2 10毕业教育 1 1机 动 1 1 1 3假 期 4 6 4 6 4 24合 计 25 27 25 27 25 21 150注:表内的数字为教学周数。七、课程教学时间安排(供参考)教学时数 按学年及学期分配( 每周学时数)内容 一 二 三 四 五 六序号课 程 理论课时实践课时总计17 周 15 周 16 周 16 周 14 周文化基础课 1281 50 13311 德育 184 184 2 2 2 2 42 语文 224 224 5 5 43 数学 227 227 7 4 38续表教学时数 按学年及学期分配( 每周学
24、时数)内容 一 二 三 四 五 六序号课 程理论课时实践课时总计17 周 15 周 16 周 16 周 14 周4 英语 281 281 6 5 3 45 计算机应用基础 63 50 113 4 36 体育与健康 142 142 2 2 2 2 17 文化基础选修课 160 160 (4) (4) (2)专业课 916 1053 19698 制图 50 25 75 59 电工学 86 10 96 610 热工基础 74 6 80 511 机械应用基础 90 6 96 612 泵与风机 58 6 64 413 锅炉设备 58 6 64 414 汽轮机设备 58 6 64 415 热力过程自动化
25、108 10 118 3 516 热力发电厂 82 2 84 617 热力设备试验 40 16 56 418 电力安全知识 28 28 219 专业选修课 184 184 (3) (5) (4)20 金工实习 90 90 3 周21 认识实习 60 60 2 周22 热装配实习 60 60 2 周23 电装配实习 30 30 1 周24 仿真机实习 300 300 1 周 3 周 6 周25 定岗实习 300 300 10 周26 综合应用实践 120 120 4 周总 计 3300 26(30) 26(30) 25(30) 25(30) 26(30)注:1. 文化基础课课时和专业课课时分别占
26、总学时数的 40.3%和 59.7%。2. 专业课中的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分别占 47%和 53%。3. 周学时总计栏括弧内的数字为包括选修课在内的周学时。9八、选修课程安排( 供参考)顺序 名 称 类别 学期 时数1 物理 素质教育 1 682 美育 素质教育 1 343 体育专项选修 素质教育 1 344 化学 素质教育 2 605 心理健康 素质教育 2 306 现代科学技术 素质教育 2 307 公共关系 素质教育 3 328 人文与科学 素质教育 3 329 综合文科 素质教育 3 3210 计算机语言与程序设计 素质教育 3 4811 小型工业汽轮机 专业拓展 3 4812 工业锅炉
27、运行与维护 专业拓展 3 4813 燃气轮机 专业拓展 4 4814 硫化床沸腾炉 专业拓展 4 4815 中央空调与维护 专业拓展 4 3216 风力发电站 专业拓展 4 3217 抽水蓄能电站 专业拓展 4 3218 电厂水处理与化学监督 业务范围 4 4819 环境保护 业务范围 5 2820 电力企业管理 业务范围 5 2821 发电厂电气 业务范围 5 5622 热力网运行 业务范围 5 2823 燃料运行 业务范围 5 2824 除灰运行 业务范围 5 2825 电除尘设备及运行 业务范围 5 28总学时 960注:1. 学生按教学时间安排表上的课时要求选修课程,学业期满应完成的选
28、修课总学时为 344,占总课时的 10.42%。2. 各校根据本学校的特点,可另设其他选修课程。10中等职业学校电厂热力设备运行专业主干专业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热工基础教学基本要求(80 学时)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厂热力设备运行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所必需的热工基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其他专业知识和掌握职业技能,提高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本专业必需的热力学基本知识,水蒸气、蒸汽动力循环、传热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具备对热工问题进
29、行分析和计算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和掌握职业技能打下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一) 知识教学目标1. 理解热力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定律和应用。2. 掌握水蒸气的热力特性、蒸汽流动特性。3. 掌握蒸汽动力循环的特点和分析、计算的基本方法。4. 了解传热学的基本方式、基本规律。5. 理解传热的有关概念和基本计算方法。6. 掌握换热器的工作原理、特性。(二) 能力培养目标111. 会使用常用的实验仪器、仪表。2. 能独立完成实验操作,整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3. 会使用热工图表。(三) 思想教育目标1. 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
30、创新意识、创新精神。2.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及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三、教学内容和要求基础理论教学(一) 热力学基础知识1. 工质、热力状态及基本状态参数理解工质的概念及特性,了解热力系统的概念及分类;理解热力状态的概念,掌握基本状态参数的概念及计算。2. 热力过程及参数坐标图理解热力过程、容积功的概念和熵的定义式,掌握参数坐标图的组成和作用;理解理想气体的概念,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及其应用;理解混合气体的基本概念、基本成分,了解混合气体在发电厂中的应用。3. 比热容及热量计算理解比热容的概念,比热容的分类,掌握利用比热容计算热量的方法。(二) 热力学基本定律1. 热力学第一定律理解内能的概念
31、及内能变化量的特点,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在开口、闭口热力系统中的数学表达式及应用;理解稳定流动的概念和焓的定义;了解分析理想气体热力过程的目的和一般方法,理解各热力过程的特性和能量转换规律。2. 热力学第二定律理解热力循环的概念及循环中的热功转换规律,掌握卡诺循环的构成及在 TS 图上的表示和热效率的计算方法;理解卡诺定理的内容及应用;通过实例掌握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分析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指导意义和重要性。(三) 水蒸气的热力性质1. 水蒸气12理解饱和状态的物理概念、水蒸气的形成过程及特性;掌握水蒸气热力性质图、表的使用方法和水蒸气的定压、绝热过程的能量计算。2. 蒸汽的流动理解喷管的概念、蒸
32、汽在喷管中的流动特性;了解喷管的选择与应用及喷管中蒸汽的流速、流量的计算;了解蒸汽绝热节流过程的特性及应用。(四) 蒸汽动力循环理解朗肯循环、回热循环、再热循环的构成、特点;掌握各循环在 TS 图上的表示,循环热经济性的分析及了解其计算方法;了解热电合供循环的构成、特点及对实际生产的指导意义。(五) 传热及换热器1. 传热的基本方式和基本规律了解传热的基本方式、基本规律,理解基本传热方式的传热计算方法。2. 传热理解传热过程、传热系数、传热热阻的概念及传热方程式的意义;掌握传热增强与削弱的热阻分析方法,了解传热计算。3. 换热器理解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及特性;了解换热器的类型;了解换热器的基本分析
33、及计算方法。实践性教学1. 固体表面黑度的测定实验会使用实验仪器仪表,能独立完成实验操作过程;加深理解热辐射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能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固体表面黑度;会整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写出实验报告。2. 空气通过喷管的动力特性实验会使用实验仪器仪表,能独立完成实验操作过程;理解气体流动规律及喷管流动特性;会整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写出实验报告。四、说 明1. 适用范围13本 课 程 基 本 要 求 适 用 于 中 等 职 业 学 校 电 厂 热 力 设 备 运 行 专 业 (3 年 制 )。 教 学 时 间 分 配 见下 表。学时分配建议学 时 数序号 课 程 内 容合计 讲授 实
34、验 机动工质、热力状态及基本状态参数 2 2热力过程及参数坐标图 9 91 热力学基础知识比热容及热量计算 3 3热力学第一定律 8 82热力学基本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 6 6水蒸气 6 63水蒸气的热力性质 蒸汽的流动 10 8 24 蒸汽动力循环 8 8传热基本方式和基本规律 6 4 2传热 6 65 传热及换热器换热器 8 8机 动 8 8总 计 80 68 4 82. 教学建议(1) 教学中要密切联系生产实际,不断补充生产技术领域的新知识、新内容,着重讲解理论知识的应用。(2) 鉴于本门课程的特点,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组织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14泵与风机教学基本要求(64 学时)
35、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厂热力设备运行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所必需的流体力学、泵与风机的基本知识,火电厂常用泵与风机运行维护等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其他专业知识,进一步掌握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素质,增强适应岗位变化能力和继续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不可压缩流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理解气体动力学的基本知识,具备分析和解决热力设备中有关流体力学问题的初步能力,会进行管道系统简单的水力分析和计算;使学生掌握叶片式泵与风机的原理、构造、性能曲线、工作点等基本知识,具有识读火电厂常用泵与风机结构图、说明
36、书的能力,具备泵与风机运行的基本操作技能;并使学生树立良好的法律、法规意识和科学创新精神。(一) 知识教学目标1. 掌握流体力学、泵与风机中的基本概念。2. 掌握不可压缩流体的四个力学基本方程式及应用,了解管道水力计算。3. 了解叶片式泵与风机的分类和构造,掌握其工作原理。4. 理解叶片式泵与风机性能曲线的定义、意义,掌握工作点的确定方法。5. 掌握叶片式泵与风机运行、调节的基本知识。掌握火电厂常用泵与风机的特点及作用。(二) 能力培养目标1. 能正确应用不可压缩流体的基本方程式,流体流动阻力损失计算公式,管道水力计算公式等流体力学知识,解决一般工程实际问题。2. 能识读和分析叶片式泵与风机的
37、结构剖面图。3. 能进行运行泵与风机的性能参数计算,能确定泵与风机的工作点,能进行运行工况基本分析。4. 能进行泵与风机的起动、停用、运行调节的一般操作;能进行泵与风机常见故障的判断和简单故障处理。(三) 思想教育目标151. 具有强烈的爱祖国、爱科学、爱电力事业的意识,实事求是的学风和锐意创新的精神。2.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职业道德。三、教学内容和要求基础理论教学(一) 绪论1. 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学习目的。2. 了解课程的发展概况。(二) 流体力学基础1. 流体及其压力的概念理解流体及其动、静压力的概念;了解惯性、粘性等基本物理性质和常用的流体力学模型;掌握流体压力表示方法及
38、单位。2. 液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理解液体静压力的特性、液体运动的基本概念;掌握液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稳定液流的几个基本方程式的意义、适用条件及其常用表达式;了解以上各方程式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范围、方法与步骤;理解水击现象及其危害,水击压力公式的意义,理解减弱和防止水击的措施。3. 流体流动的阻力损失理解流体流动的两种状态,掌握判别方法;理解管内流体流动阻力损失的类型,了解管内紊流时均化、莫迪图等概念;掌握管内流动阻力损失计算公式的意义、形式和应用方法,理解减小管内流动阻力损失的具体措施;了解复杂管道水力计算的基本计算方法和步骤;理解叶型、升阻比、音速、马赫数等空气动力学的概念;理解平面绕流叶
39、型和圆柱体等物体的绕流阻力、激波阻力产生的原因和危害;了解减小绕流阻力、激波阻力的措施。(三) 泵与风机1. 泵与风机的基本常识了解泵与风机的分类、型号;掌握叶片式泵与风机的分类及基本工作原理;掌握叶片式泵与风机的基本性能参数的意义、单位,了解测算方法;了解电厂非叶片式泵与风机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和应用范围。162. 叶片式泵与风机的结构掌握叶片式泵与风机的组成,各部件作用及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了解各部件的形式和特点;理解离心泵轴向推力和径向力的平衡方法及原理。3. 叶片式泵与风机的性能曲线了解流体在叶轮中运动的速度三角形;理解叶片式泵与风机的基本方程式及其不同叶型径向流入时的基本方程式的图像
40、;掌握泵与风机内各种损失产生的原因、地点,减小损失措施,理解它们对性能曲线的影响;了解叶片式泵与风机性能曲线的理论绘制,掌握试验绘制叶片式泵与风机性能曲线的方法步骤;了解比转数与性能曲线的关系,理解不同形状性能曲线的特点;掌握泵与风机在转速或输送流体密度改变时,性能曲线的变化规律,理解通用性能曲线和无因次性能曲线;理 解 产 生 汽 蚀 的 原 因 、 危 害 , 掌 握 运 行 中 判 断 和 防 止 汽 蚀 的 方 法 , 理 解 (HS)qV 曲 线和 ( h)qV 曲线的意义及作用。4. 叶片式泵与风机的工作点掌握叶片式泵与风机单独和联合工作时工作点的确定方法;了解不稳定工作点、喘振、
41、旋转脱流等概念;掌握不稳定工作点的判断、处理和防止方法;理解叶片式泵与风机联合工作时的特点和应用场合;掌握泵与风机四种调节方式的原理、特点和应用场合;了解叶片式泵与风机变速调节的方法、原理、特点及适用范围。5. 叶片式泵与风机的运行掌握叶片式泵与风机的起动、停用程序及注意事项;掌握正常运行的监视、检查、调节、试验内容;了解常见故障的现象、原因及消除方法;理解泵与风机经济运行的意义,掌握最佳运行方式的选择原则和方法;理解火电厂常用泵与风机的工作条件、结构和性能特点,掌握运行中的特殊要求。实践性教学1. 雷诺实验会观察流体流动状态及其转化过程;能测量上、下临界流量,计算上、下临界雷诺数。2. 离心
42、泵或风机性能实验能进行单级离心泵或风机的起动、停用及变阀调节操作;能绘出离心泵或风机的性能曲线,并分析其特点。173. 泵的起动、停用操作试验能根据规程要求学会完成离心泵或风机起动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能进行起动、停用操作;会进行正常运行时的监视、检查维护工作;能查阅说明书等有关资料,分析运行工况的经济性;能进行 12 个常见故障处理的演习;学会停泵保养工作。四、说 明1. 适用范围本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电厂热力设备运行专业(3 年制) 。教学时间分配见下表。学时分配建议学 时 数序号 课 程 内 容合计 讲授 实验 机动1 绪论 1 1液体及其压力的概念 4 4液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
43、律 11 9 22 流体力学基础流体流动的阻力损失 11 11泵与风机的基本常识 4 4叶片式泵与风机的结构 2 2叶片式泵与风机的性能曲线 9 7 2叶片式泵与风机的工作点 8 83 泵与风机叶片式泵与风机的运行 8 6 2机 动 6 6总 计 64 52 6 62. 教学建议课堂教学应多采用教具、模型、实物及电视教学插播片、投影片等现代教学技术,多结合演示实验,结合生活和生产中精选的实例,结合校内实习场的泵与风机教学,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应注意泵与风机的新发展,适时引进新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学以致用。实验和实训教学应采用讲、做、练一体化教学方式,强调知识的应用,突
44、出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泵与风机运行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泵与风机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注意改革考核的观念、手段和方法,可通过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18锅炉设备教学基本要求(64 学时)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电厂热力设备运行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其任务是:通过讲授、直观教学、电化教学等手段,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所必备的电厂锅炉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为学生掌握职业技能,提高全面素质,从事电厂锅炉运行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本专业必需的电厂锅炉设备工作
45、原理、结构、工作特性及其安全防护措施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渗透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加强职业道德观念。(一) 知识教学目标1. 掌握锅炉设备及主要辅助设备的作用、结构、工作原理及工作特性。2. 了解燃料的成分、性质、燃料的燃烧计算、锅炉热平衡计算的基本方法。3. 理解燃料燃烧的基本理论,锅炉内汽水流动过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4. 掌握自然水循环原理及蒸汽净化。5. 理解锅炉的除尘、除灰、除渣。(二) 能力培养目标1. 能阅读锅炉各设备铭牌、产品说明书,了解有关结构、功能和使用方法。2. 能绘制制粉系统、燃烧系统、汽水系统等系统图,标出
46、其流程,能分析系统优缺点。3. 能进行锅炉实验操作,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三) 思想教育目标1. 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实事求是的学风。2. 加强职业道德意识,培养敬业爱岗的精神。19三、教学内容和要求基础理论教学(一) 绪论了解电厂锅炉设备组成、主要特性及锅炉在电厂中的地位和发展概况;了解锅炉设备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二) 燃料及燃料的燃烧计算1. 燃料了解煤的元素分析和工业分析及对锅炉工作的影响;理解煤的各种基准的用途,能进行各种基准间的换算及发热量和标准煤耗的计算;掌握煤的主要特性及对锅炉工作的影响;了解发电用煤的分类和特性;了解液体燃料的种类及特性指标。2. 燃料燃烧时的
47、空气需要量通过煤的燃烧化学反应能计算理论空气量;了解理论空气量、实际空气量、过量空气量、过量空气系数的概念及相互关系。3. 烟气容积和过量空气系数掌握烟气组成,并根据燃烧反应和烟气分析成分计算烟气容积;掌握根据烟气成分计算过量空气系数;了解空气平衡关系,漏风量、漏风系数的概念,并能确定或计算漏风系数;了解空气和烟气焓的概念及计算方法。(三) 锅炉机组热平衡1. 锅炉热平衡方程了解锅炉热平衡关系,明确热平衡概念;掌握锅炉输入和输出热量平衡关系,并能写出热平衡方程;了解锅炉输入热量的意义和组成,并会计算输入热量;了解锅炉各项热损失的概念;掌握影响各项热损失的因素,能分析降低各项损失,提高经济性的措
48、施;了解各项热损失的计算。2. 锅炉热效率及燃料消耗量掌握有效利用热量的概念,并能计算有效利用热量;了解热效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了解燃料消耗量的概念、用途及计算。(四) 煤粉制备1. 煤粉的性质及品质20了解煤粉的主要物理特性;掌握煤粉性质的主要指标:煤粉细度及煤粉经济细度、煤粉均匀性、煤粉水分;掌握煤粉的爆炸性及其影响因素和防止爆炸的措施。2. 磨煤机掌握磨煤机分类、结构、工作原理及工作特性;了解影响各类磨煤机工作的因素,比较各类磨煤机特点及适用条件。3. 制粉系统及其设备掌握制粉系统的分类、工作过程、优缺点及应用;了解制粉系统中各主要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调整方法及制粉系统风量协调;了解制
49、粉系统的运行特点。(五) 燃烧基本原理及燃烧设备1. 燃烧基础理论了解燃烧的三个阶段,影响煤粉燃烧的化学、物理因素;掌握煤粉良好燃烧的条件;了解煤粉气流的燃烧过程及强化措施。2. 煤粉燃烧器及点火装置掌握直流燃烧器结构特性、射流特性,切向布置燃烧方式的特点及炉内空气动力工况;了解旋流燃烧器的射流特性,几种常见旋流燃烧器结构、工作原理、调整方法、布置方式及炉内空气动力工况;了解点火装置的作用、结构及操作过程;了解油喷嘴的结构和工作特点。3. 煤粉炉的炉膛掌握煤粉炉炉膛结构特点、炉膛热负荷及其对锅炉运行的影响;了解锅炉的结渣问题,分析影响结渣的主要因素及防止结渣的基本措施;了解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了解洁净煤燃烧技术和脱硫技术。(六) 自然水循环原理及蒸汽净化1. 自然水循环原理掌握汽包、下降管、水冷壁、联箱的作用、种类、结构及布置;掌握自然水循环的原理,并写出自然循环压差公式及运动压头公式,分析对水循环工作的影响;掌握自然水循环工作可靠性指标:循环流速、循环倍率及自补偿能力,分析对水循环工作的影响。2. 自然水循环常见故障了解自然水循环常见故障:循环停滞、循环停流、汽水分层、沸腾传热恶化;了解下降管含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