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图 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课 题 2.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课型 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3、记住声音在 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4、会利用回声测量距离。5、会解释生活中的有关声音传播的现象。教学重点 声音产生的原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教学难点 声波概念的建立。声速的估测。教学准备 课件,导学案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学案导学,合作达标教学后记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探究一:声音的产生鸟鸣清脆如玉, 琴声婉转悠扬,声音对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 那么你知道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呢? 下面通过实验进行
2、探究。一、声音的产生声音产生的原因。1.感知猜想:请同学们把手指放在自己的喉部并说话,体会手指的感觉(图 1) 。试着猜想:物体的发声可能与什么有关?(学生回答后教师评价并副板书:物体的发声可能与振动有关。 )2. 设计并进行实验: 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老师提供的器材,自行设计并进行实验。比一比,哪些小组做的又快又好。实验一、把小纸片放在正在发音的扬声器上(图 2) ,观察现象并比较扬声器发声与不发声时有何不同?实验二、把敲响的音叉快速放入水中(图 3) ,观察现象并比较音叉发声和不发声时有何不同?实验三、将小纸片放在鼓面上,用力敲击鼓面(图 4) ,观察现象并比较鼓发声和不发声时
3、有何不同?实验四:将发声的音叉靠近悬吊的乒乓球(图 5) ,观察现象并比较音叉发声与不发声时有何不同?图 2 图 3 图 4 图 5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比如有些声源的振动难以观察,可通过实验转换为纸屑的跳动,水花的飞溅等易观察到的现象。2.分析论证: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汇报实验成果并试着总结归纳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举出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发声时振动的事例,如:二胡、提琴等乐器的发声是靠弓和弦的相互摩擦产生振动发出声音的,笛子是靠管内的空气柱的振动发出声音
4、的。能够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声源即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图 6体或气体。如何理解振动发声?对点训练 1.夏天,我们通常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发出的嗡嗡声,这种声音是由于( )A蚊子翅膀振动发出的 B蚊子细嘴尖叫发出的C蚊子小腿抖动发出的 D蚊子腹部鼓动发出的.声音的记录方法振动可以发声,如果将发声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发出和原来相同的声音,记录声音的方法有早期的机械唱片、现代的磁带和激光唱盘等。探究二:声音的传播 人们听到声音时往往距发声的物体有一定的距离,那么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的物体传播到远处的呢? 如图 6,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
5、,注意声音的变化。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注意声音的变化。逐渐抽气,声音由大到小变化,若玻璃罩内的空气全部抽尽,罩内变成真空,你还能听到铃声吗?对比分析抽气和进气时声音的变化,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通过进一步分析推理可知,真空不能传声。【小贴士】:1.月球表面没有空气,是真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而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所以在月球上通话用无线电波来传递信息。我们通常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2.真空铃实验操作过程中,不可能把玻璃钟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因此只能通过声音的逐渐变小,推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叫实验推理法。声音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呢?自学“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
6、外传播”相关内容,了解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形式。声音传播形式:声波学习一些十分抽象地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量时,由于不易理解,我们就拿出一个大家能看见的且与之很相似的量来进行对照学习。这种方法叫类比法。由于水波与声波具有相似的性质,所以类比水波认识声波。除空气能够传声外,固体和液体能否传声呢?固体能否传播声音?实验一:一个同学轻敲桌面(不要使附近的同学听到敲击声),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倾听(图 7) ,试试能否听到敲击声?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实验二(图 8):用自制的“土电话”进行轻声通话(不要使附近的同学听到敲击声),试试能否听到对方的话语?由此说明了什么?图 7 图 8气体、固体可以传播
7、声音,其实液体也可以传播声音。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或脚步声吓跑;在花样游泳比赛中,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这些都是因为水能传播声音。大量实验表明: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medium);传声的介质既可以是气体、固体,也可以是液体;真空不能传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对点训练 2.2.下列关于声音传播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靠空气传播的 B “土电话”靠固体传声 C声音在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的慢 D真空不能传声探究三:声速 :夏天电闪雷鸣时,闪电和雷鸣是同时产生的,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呢?这说明什么?自
8、学课本 P29-30有关“声速”内容,通过自学能够知道,声速的大小跟什么有关?一般情况下,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声速大小关系是怎样的?15空气中的声速是多少?时间 3分钟。学生讨论交流后进行展示汇报,然后板书。1.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一般来说: V 固体 V 液体 V 气体 。2.150C 时,空气中的声速为 340m/s。探究四:回声对着山崖高声喊话,我们会听到自己的回声。回声是怎样产生的呢?区分回声和原声的最少时间间隔是多少?自学课本 P30 有关回声部分,通过自学回答以下问题:什么是回声?回声和原声的区分条件?回声测距的原理?学生讨论交流后进行展示汇报,然后板书。1.概念:声音在传播的过
9、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叫回声。2.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滞后原声 0.1 秒以上时。3.应用:测距。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 0.1 秒以上时,人耳才能把这两次声音区分开,也就才能听到回声。低于 0.1 秒时,反射回来的声音只能使原声加强,使原声听起来更加深厚、有力,因此,在音乐厅中演唱比野外效果好得多。图 3回声测距:利用回声和速度公式可以测距离。如航海中测海底深度、测船与冰山间的距离都是利用回声只要知道了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和从发出到听到回声的时间,利用公式 s=vt,求出 t 时间内传播的总路程,则发声体与障碍物的距离 s/= 21s。通常,坚硬
10、光滑的表面反射声波的能力强,松软多孔的表面吸收声波的能力强;大厅内的蜂窝状天花板就是吸收声音,减弱声音的反射,避免回声的干扰。对点训练 3.(2015 广元)盘点 2014 年世界航空业,各国空难频发在飞机失事搜寻过程中,各国舰船在定位和测量海深时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如图 3 所示) ,它是利用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来工作的若海的深度是 6.75km,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是1500m/s,则需经过 秒才能接收到信号通过师生的合作,我们已经渡过了一个愉快的学习之旅。下面请同学们盘点一下本节课的收获。你学到了哪些科学知识?本节课渗透了哪些物理科学方法?(思维导图见附件一) 。二、总结梳理,内化目标第 1 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1、回顾本节学习内容2、在交流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二、声音的传播1、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2.形式:声波三、声速1、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2、一般情况下, v 固 v 液 v 气四、回声1、概念:声音的反射。2、听到回声的条件: t0.1s,3、应用:测量距离 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结。三、今日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