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时间:40 分钟 分值:62 分)一、基础巩固(27 分,13 题每小题 3 分)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缪:盘绕B举匏樽以相属 属:劝酒C知不可乎骤得 骤:快速D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适:享有解析:C 项, “骤” ,屡次。答案:C 来源:学科网2下列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1)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2)不知老之将至B (1)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2)君安与项伯有故C (1)而吾与子之所共适(2)当其欣于所遇D (1)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2)骑千余,卒数万人解析:A 项,代词,它;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B 项,
2、疑 问代词,哪里;疑问副词,怎么。D 项,副词,到底;名词,士兵。C 项,都是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答案:C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歌窈窕之章 羽化而登仙 击空明兮溯流光来源:学科网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顺流而东也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侣鱼虾而友麋鹿 不知东方之既白 A/B/ /C/ D/来源:Zxxk.Com解析:均为名词作动词,分 别译为“朗诵” “东进、东下” “打鱼砍柴”/均为名词作状语,分别译为“像 长了翅膀一样”“向西”“ 向东”/ 为形容词作名词,译为“月光下的清波”/均为 使动用法,分 别译为“使起舞”“使哭泣”/为
3、意动用法,译为“以为伴侣” “以为朋友”/为形容词作动词, 译为“变白” 。答案:B4名句默写。(8 分,每空 1 分)(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_,_ 。(2)寄蜉蝣于天地,_。_,羡长江之无穷。(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_;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_。(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_,而又何羡乎!答案:(1)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 (2)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 (3)而不知其所止 羽化而登仙 (4)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3 分)译文:_(2)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4、,余音袅袅,不绝如缕。(4 分)译文:_来源:Zxxk.Com(3)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3 分)译文:_参考答案:(1)任凭小船儿自由漂游,越过那茫茫无边的江面。 (2)箫声呜咽,像哀怨,像思慕,像抽泣,像低诉,余音悠长婉转,像细长的丝缕一样绵延不断。(3)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二、阅读鉴赏(2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10 题。后赤壁赋苏 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 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 ,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
5、鱼,巨 口 细鳞,状如松江之鲈 ,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来源:学科网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 ,披蒙茸 ,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 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 动 。山 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 肃 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 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 车轮,玄裳缟衣 ,戛然 长鸣 ,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翩跹,过临皋之下,揖
6、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俛 而不答。 “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 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 之,不见其处。注 巉(chn)岩:险峻的山石。 披蒙茸:披,分开;蒙,覆盖;茸,这里指杂草。冯夷:水神名。玄裳缟衣:玄,黑色;缟,白色丝织品;裳,下裙;衣,上衣。俛:同“俯”,低头。 畴(chu)昔:往昔,从前。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从:跟随B顾安所得酒乎 安:哪里C掠予舟而西也 西:西方D道士顾笑 顾:回头看解析:C 项, “西” ,名词作动词 ,向西 飞去。答案:C7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
7、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Error!来源:学_科_网 Z_X_X_KB.Error!C.Error!D.Error!解析:A 项, “于”都是介词,表 处所。 B 项, “者” ,用在表时间的词之后,有 补充音节的作用;代词,指“的地方 ”。C 项, “而”都是连词 ,表转折关系。D 项, “以”都是连词,表目的关系。答案:B8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能表现月夜长江美景的一组是(3 分)( )来源:学*科*网Z*X*X*K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 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山鸣谷应,风起水涌A BC D来源:Z。xx。k.Com解析:此题可
8、用排除法。是人的活 动, 是让作者惊恐的景象。也不能准确体现出景物之美。答案:D9对本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第三段中“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一句,既是写实,又多少带有作者对人世沧桑的感慨。B文中的“孤鹤”和“道士 ”是以不同形象出现的同一对象。C本文中 道士化鹤的描写,反映出作者在出世入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情;赤壁赋中“苏子”的议论表达了他乐观旷达的思想。D本文和赤壁赋都表现出一种消沉和虚无的思想,这正是作者的思想局限造成的。解析:D 项, “消沉和虚无的思想”不准确。 来源:Z&xx&k.Com答案:D10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 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9、)(1)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4 分)译文:_ _(2)畴昔之夜,飞鸣 而过我者,非子也耶?(4 分)译文:_解析:翻译这两句话时,第(1)句要把握“曾” “几何”的意思;第(2)句要结合注释,理解“畴昔”的含义,把“非子也耶 ”的语气翻译出来。 来源: 学#科#网参考答案:(1)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 (2)昨天晚上,边飞边叫经过我船上的,不就是 你吗?参考译文:这一年的十月十五日晚上,我从雪堂步行出发,准 备回到临 皋亭去。有两位客人跟着我一道去,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完全脱落了。看见人影映在地上,抬 头一望,看到皎洁的月亮。我们互
10、相望望,很喜欢这景色,便一边走一边唱,互相应和。过了一会儿,我不禁叹口气,说:“有客没有酒,有酒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习习,怎 样度过这美好的夜晚呢?”一位客人说:“刚才黄昏时,我撒网捉到了一条鱼,很大的嘴巴,小小的鱼鳞,样子很像松江的鲈鱼 。但是,到哪里去弄到酒呢? ”我回家去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好酒,保存了好久了,拿它来准备你突然的需要。 ”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
11、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 这个极高处。我 “划”的一声 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 刮起,波浪汹涌。我也感觉忧伤悲哀,紧张恐惧,感到害怕而不敢停留了。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哪里停泊。这时快到半夜了,向周围望去,冷冷清清。恰巧有一只白鹤,横穿大江上空从东飞来,两只翅 膀像两个车轮,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戛戛地拉长声音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过了一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回家睡觉。梦见一位道士,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 轻快地走来,走过临皋亭
12、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说:“赤壁的游 览快乐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头不回答。 “哎呀!我知道你了,昨天晚上,边飞边叫经过我船上的,不是你吗?”道士 回头笑了起来,我也忽然惊醒。开门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三、表达交流(15 分)11将下面的一个句子重组为一个单句,不能改变原意。(4 分)苏东坡的盖世才华固然是使他被无数后人崇拜和偏爱的主要因素,但他的儒雅与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原则是他令后人崇拜和偏爱的又一原因。答:_参考答案:苏东坡的儒雅与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是他除盖世才华这一主要因素之外令无数后人崇拜和偏爱的又一原因。1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答题。(5 分)苏
13、轼的作品具有广泛的影响。他 热心奖掖后进,扶植了不少人才。他的作品在宋代广 为流传, 对宋代文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苏诗受到金代诗人、明代公安派作家和清代宗宋派诗人的推崇;苏文长期沾溉后学,其小品随笔更开明清小品文的先声; 苏词直到清代,仍 为陈维崧等词家所宗法。苏轼的大量作品,是他留给后人的珍贵遗产 。(1)有一个句子和本段的话题不统一,应删去 ,这句话是:_(2 分)(2)请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_(3 分)参考答案:(1)他热心奖掖后进,扶植了不少人才。(2)苏轼的作品对后世影响极大。( 或:苏轼的作品对后世具有广泛影响。)13苏轼的诗不仅“诗中有画” ,而且“诗中有理” 。请将他的惠崇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出来,然后用一句话说出其中蕴涵的哲理。(6 分)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改文:_蕴含的哲理:_ _参考答案:(1)春天来了,竹林已被新叶染成一片嫩绿,桃树上也已绽开了三两枝早开的桃花。鸭群,早已按捺不住,抢着下水嬉戏了。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吐出新芽的蒌蒿,芦笋也抽出了嫩嫩的短芽。此时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时节。(2)一个人只有经常与某种事物保持接触,才能敏锐地把握住任何细微的变化。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并通过个别表现出来。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写出一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