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选择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结合“下面我国的跨世纪(20 世纪和 21 世纪) 四大工程图 ”,回答 12 题。1四大工程中沿线自然景观,呈现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的是( )A BC D2工程沿线的自然景观的变化,以热量为基础的是( )A BC D解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是以水分为基础的,呈东西方向更替,南北方向延伸; 以热量为基础的地域分异规律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呈现为南北方向更替,东西方向延伸。答案:1.C 2.B下图为“亚洲东部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图” ,读图,完成 34 题。3图示自然带的分布主要体现了(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
2、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4自然带 P 在大陆东岸分布纬度较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因素 B洋流因素C太阳辐射 D大气环流解析:第 3 题,图中的自然带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表现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第 4 题,自然带 P 为亚寒带针叶林带,在大陆东岸分布的纬度低于大陆西岸地区,原因是大陆东岸受寒流影响,而大陆西岸受暖流影响。答案:3.A 4.B读“世界大陆自然植被水平地域分布示意图(部分) ”,回答 56 题。5a 地所处自然带为(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6在 b 处出现草原景观
3、的原因可能是( )A受地形起伏影响 B受沿岸寒流影响C受海陆分布影响 D受人类活动影响解析:第 5 题,该题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图和世界大陆自然植被分布规律,可以判断 a 地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第 6 题,在 b 处出现草原景观的原因是由于该处地势较高,如东非高原。答案:5.C 6.A水分在地表结冰而不能渗入土壤,会使麦苗窒息或遭受冻害。为指导农民科学、合理地进行灌溉,中央气象台适时发布北方冬麦受旱区适宜灌溉气象等级预报。下图是中央气象台发布的“2011 年 2 月 20 日24 日的预报图” ,读图,回答 78 题。7影响图示地区适宜灌溉气象等级的主要因素是( )A降
4、水 B气温C地形 D海陆位置8灌溉气象等级的分布规律与下列何种地域分异规律相近( )A从赤道到两极 B从沿海到内陆C山地垂直 D非地带性解析:本题组考查地域分异规律的应用。第 7 题,由题干材料可以看出,适宜灌溉气象等级主要受气温影响。第 8 题,气温反映的主要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答案:7.B 8.A读“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 ,甲、乙两地均位于我国,丙地位于某岛屿,据此回答 910 题。9甲、乙、丙三地纬度按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C丙、甲、乙 D丙、乙、甲10甲地某高度上,北坡为针叶林,南坡为灌木草甸,可能是因为( )A南坡为向阳坡 B北坡
5、为向阳坡C南坡为迎风坡 D北坡为迎风坡解析:第 9 题,通过山麓自然带可以判断,甲地位于温带,乙地位于亚热带,丙地位于热带,所以纬度由高到低排列,顺序是甲、乙、丙。第 10 题,迎风坡降水条件较好,同一自然带在迎风坡出现的海拔较低;同一海拔,迎风坡更湿润,植被生长情况更好,植株更高大。答案:9.A 10.D(2010天津高考)读图甲和图乙,回答 1112 题。11据各自然带在图甲中的位置,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oa 距离海洋越来越近Boa 海拔高度越来越低Cob 年降水量越来越多Dob 所处纬度越来越高12据图乙判断,在非洲土地退化的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的特征是( )A全年高温多雨B
6、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C全年炎热干燥D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自然带的分异规律、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特征。第 11 题,解答的关键是根据图示判断出沿不同方向的自然带分布规律。oa 反映的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如非洲自然带从赤道向两侧的变化,故 A 项错误;oa 仅表示水平方向的地域分异规律,不能反映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故 B 项也错误; ob 依次出现热带、温带和寒带的自然带,说明 ob 表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ob 纬度越来越高。第 12 题,由图可知,非洲土地退化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热带草原气候区,其特征是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答案:11.D 12.B二、
7、综合题(共 40 分)13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讲述了英国公爵根据漂流瓶提供的不完整信息,乘坐“邓肯号” ,率领探险队沿着南纬 37一带,搜救格兰特船长的故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 分 )(1)“邓肯号”于 1864 年 8 月 25 日离开英国格拉斯哥,经过 40 多天航行,绕过麦哲伦海峡于 10 月 6 日到达智利西海岸的甲地,甲地的气候类型是_气候,所属的自然带是_带。(6 分)(2)在图上甲、乙、丙、丁四地区中,垂直地带性最明显的是_地,丙地所处的自然带是_带,丁地所处的自然带是_带,从丁地到丙地的自然环境的变化反映了_的地域分布规律。(8 分)(3)造成四地地
8、理环境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有_、_ 。(6 分)解析:由图可知,甲地位于 30S40S 的大陆西岸,该地的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乙地位于安第斯山脉,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较明显;丙地位于温带荒漠气候区,气候干旱,自然带是温带荒漠带;丁地位于潘帕斯草原,自然带是温带草原带。从丁地到丙地反映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布规律。甲、乙、丙、丁几乎位于同一纬线上,但地形、海陆位置各不相同,所以造成四地地理环境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有地形和海陆位置。答案:(1)地中海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2)乙 温带荒漠 温带草原 从沿海向内陆(3)地形 海陆位置14 热点在线材料 1: 2012 年 5 月
9、 1113 日,第六届中国(内蒙古) 国际乳业博览会在素有“中国乳都”之称的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包括内蒙古两大乳业集团“伊利”和“蒙牛”在内的国内外几十家知名企业参展。材料 2: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是北纬 40 度的优质奶源带,1 100 米海拔高度,年日照近 3 000 小时,昼夜温差大,被誉为“乳都核心区” 。据统计,中国乳业 50%的产量来自内蒙古,其中两大乳业集团“伊利”和“蒙牛”每天产奶达几百万吨。 知识连线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命题快线结合上述材料和“内蒙古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 ,回答问题。(20 分)(1)从图中可见,内蒙古植被类型由东向西呈现出_ 的变化,这
10、种变化体现了_规律。这种地域分异规律的产生受_条件影响大,同时也是在一定的_基础上进行的。从全球来看,这种地域分异规律在_地区表现得特别明显。(10 分)(2)A 自然带为 _,其对应的气候类型是_;B 自然带的典型植被是_;C 自然带的干湿状况是属于_区。(8 分)(3)结合材料 2, “乳都核心区”应在图中_( 填字母)自然带。(2 分)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内蒙古植被类型由东向西呈现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是以水分为基础的,在中纬度地区这种分异规律表现明显。A 自然带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 B 自然带的典型植被是温带草原;C 自然带的干湿状况是属于干旱区。 “乳都核心区”应在图中 B 草原分布区。答案:(1)森林草原荒漠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水分 热量 中纬度(2)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草原 干旱(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