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音乐史与欣赏,此课件编写过程中参考了陈秉义教授中国音乐通史概述等文献资料,表示感谢!,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袁向辉 本人申明保留此幻灯片版权 欢迎交流 QQ29291762,中国音乐史 古代篇(远古1840年),第三章 中国近古音乐(下) (宋金元、明、清前中期,9601840年),第三节 说唱音乐,教学目的: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说唱音乐发展的历史线索,对古代说唱音乐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说唱音乐是一种以讲唱故事为主的音乐形式,带有很强的叙事性。 1 说唱音乐沿革简述我国的说唱音乐有着悠久历史,它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学者荀子撰写的成相篇,还可以从成都天迥山东汉时代说唱乐俑推测,早在东汉以前
2、就已有说唱音乐艺术存在。汉乐府中的陌上桑、木兰辞、孔雀东南飞等叙事歌曲,可以认为是早期说唱音乐的形式。,东汉击鼓说唱俑,灰陶制,高55厘米,四川成都天回山东汉墓出土。它代表了东汉陶俑平实感人的生活气息和艺术风格。 说唱俑席地而坐,裹着头巾,前额布满皱纹,赤膊跣足,左臂环抱圆鼓,右手高扬鼓锤,表演仿佛已经进入了高潮,他得意忘形,神情激动造型手法熟练,朴实无华,丑中见美,是陪葬俑中少有的传神佳作。,我国说唱音乐的正式形成是在隋唐时期。隋代,民间已流行一种讲唱故事的“说话”、佛教寺院里的“变文”等。 宋代时,说唱音乐已进入成熟时期。 “瓦肆”、“勾栏”的繁荣推动了说唱音乐技艺的发展。许多文人都参与了
3、唱本的编写活动,这对唱本文学水平的提高无疑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这一时期流行的曲种还有“陶真”、“鼓子词”、“唱赚”、“诸宫调”等等。到了元代,说唱音乐有了进一步发展,产生了“货郎”、“道情”、“莲花落”、“弹词”等新的说唱音乐形式。各种说唱形式一般统称为“词话”,并一直流传至今。,2 唱赚 “唱赚” 是一种具有高度技巧性和艺术性的大型歌曲演唱形式,早期包含有“缠令”、“缠达”两种曲式。南宋时,民间艺术家张五牛创用了“赚” 这一新的歌曲形式-即一种说在唱中进行的歌曲形式。唱赚的曲本叫“赚词”。唱赚的音乐范围很广,它既包含有传统艺术歌曲,也有当时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间歌曲。伴奏乐器为鼓、板、笛等
4、。 3 鼓子词鼓子词是宋代说唱艺术的一种,因歌唱时用鼓伴奏而得名。它是用同词调重复演唱多遍,或中间插入说白,用来叙事写景的说唱音乐形式。如北宋欧阳修六一词中的十二月鼓子词渔家傲等。赵德瑞的元微之崔莺莺商调蝶恋花鼓子词和刎颈鸳鸯会就是说唱鼓子词仅存的实例。伴奏乐器以鼓为主,其它可能还有笛子等管乐器和弦乐器,吹笛的人是不能歌唱的,一般至少要三人。,4 诸宫调宋金元时期一种大型说唱形式。由汴梁艺人孔三传于神宗年间(10681085)所创。诸宫调的歌唱部分是由多种宫调不同曲牌所构成: 有单个曲牌的只曲; 有由一个曲牌的双叠或多叠加上尾声而构成的短套曲;有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接而成的曲套。这几种曲式用
5、各种不同方式组织起来,并间以说白,说唱长篇故事。诸宫调的曲调来自唐、宋的词调、唐宋大曲、宋初赚词的缠令以及当时流行的其它俗曲。诸宫调大约在宋金对峙时期已经成熟,并达到了极高的水平。现存金中叶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可以说就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意义:诸宫调的形成和发展,标志着我国说唱艺术发展的新高度,对后世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的发展产生了非常深远影响。,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把唐传奇会真记改写为青年男女为了争取婚姻自由大胆地和封建家长展开斗争的作品。 董解元尽管歌颂年青人对爱情的追求,但又竭力表明他们的越轨行为有其合礼的一面。他所塑造的莺莺是深受封建思想束缚,而又羞羞答答地追求爱情的大家闺秀。,5 货
6、郎儿宋元时期还有一种说唱形式-“货郎儿”,起源于民间小商贩的叫卖声调,宋周密武林旧事载:“叫声,自京师起撰。因市井诸色歌吟、卖物之声,采合宫调而成也。”可见“货郎儿”的源起是和城市的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有着密切联系。元代时,这种演唱形式已发展成为“说唱货郎儿”。货郎儿的较高艺术形式是“转调货郎儿”,为区别则称之为“九转货郎儿”。如: 九转货郎儿数日,思人,夜深不寐,成此词以寄相思之苦,盼卿为之所动。 一转蓬燕远、关山怎渡?夜阑珊、凝眉深蹙。挑银灯颤笔难书,薛笺落,墨如珠浸灭了穿窗明月烛。 二转身好似、无根柳絮,空负了、清风正舞。怎生儿寻得了那世外仙株?花谢花飞无可续,花谢花飞更如初,香消六楚。忍
7、顾春光何去处。 三转天给了、无边苦楚,又不让、倾口说出。情仇爱恨皆似无,身心早已槁木枯。残漏声声,东风乱吐,帘卷红烛,泪飞簌簌。听来是撞了梵王宫暮鼓。,四转情也是、镜中柳木,法也是、垂条万缕,到末了谁能免泪落如雨?春潮难遇,春情难叙,春风不解愁难诉。叹秋梧,尽寒枯,沙洲冷漠梦还恶。闻说道宝树常生人却苦,呜呜,北燕孤。可知否碧玉簪分难再补。 五转者次第、怎生凄苦,煞儿里、长歌当哭,苍天底知人孤独?月影斜,照完肤,魂萦梦牵芙蓉浦。夜夜无眠、怨气吁。流光千觚,谁拭腮边雨。千载香魂易去,十年生死相扶,料得古藤冈里对镜妆梳。三千缕,一万丝,银汉迢迢愁可渡。 六转其为容、咸卿仰慕,其为质,凌波正舞,媖娴姽
8、婳自闲淑。才消了五越精神,却添了九晋相思,又增了八魏迷图,将去了七赵悲歌,怎加了四卫惊呼,三秦凄苦。恨难平,泪痕如注,云愁雨恨,叹无助!欲罢埙声,竟自重鸣,啼血呜呜。道尽青天难上,蜀中难步,便北燕西飞朝至暮。 七转残生虚度、流年枉顾,韶光易逝、夜阑千簇,纵他朝相望又何如?空觑着梨花带雨滴白雾,春也糊涂,秋风也糊涂。秋风恶,万载相思苦,全变了片片黄花伴尘土。 八转莫不是梵王宫里夜敲梓木,莫不是长生殿里轻弹律吕,莫不是飘蓬难再叹嗟吁。莫不是零丁洋里生再无经行处,莫不是骊宫萧墙万阙无,付青烟皆化了尘土。兀的不念煞奴也么哥,兀的不念煞奴也么哥,嗫嚅。莫不是扬子江心断缆舟无,莫不是最高楼里将倾梁柱,莫不
9、是牡丹亭中枉凝眉目,把那虚花空悟。兀的不念煞奴也么哥,兀的不念煞奴也么哥,美景良宸全不顾。 九转莫不是美韶华全都打去,莫不是摔瑶琴乡音不谱,莫不是黄花地雨后轻逐,莫不是湘竹帐内鸾凤将雏,莫不是华清池里玉脂冰肤,莫不是凹晶馆里蜂鸣燕妒,莫不是凸碧峰上江山点御。风清云浮,露浓霜疏,端的由谁道皇霸雄图、浊酒一壶。莫不是芙蓉浦夜遇蘅芜,莫不是九江口云岚凝固,莫不是十字坡前梦钓鱼魲?叫一声哎呀呀,叹世间斯情为何物?,6 弹词“弹词”也叫“南词”,是明、清时代流行于南方的一种说唱音乐形式。其种类有:“苏州弹词”、“扬州弹词”、“四明南词”、“长沙弹词”、“桂林弹词”等。表演者大都一至三人,有说有唱,其伴奏
10、乐器多以三弦、琵琶或月琴为主,自弹自唱。清代,弹词在南方各地,特别是在苏州、杭州、扬州、江宁(今南京)等大工商业城市里得到了很快发展,并出现了用“国音”和“土音”演唱的弹词。,弹词的伴奏乐器-小鼓、拍板,但大多用琵琶伴奏,还有三弦、扬琴,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用琵琶、三弦紧密结合的伴奏手法,并被固定下来。在弹词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流派,产生了许多著名的艺人。其中以“嘉、道”年间出现的“陈调”、“俞调”、“马调”尤为著名。弹词由于篇幅长大,因此“开篇”受到群众欢迎。“开篇”一般没有说白,短的开篇只有两韵四句,长的也不过十几韵,在长篇中起定场作用,目的是把听众的兴趣引向正书,有些象
11、宋人的“说话”中的“入话”,后来逐步发展成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朱慧珍(19211969)弹唱艺术家,16岁随其姊学唱苏滩,18岁改学评弹。1951年参加上海人民评弹工作团(后改称上海评弹团),1954年起与蒋月泉合作,“蒋朱档”驰骋江南,蜚声书坛。1969年7月5日文革中不堪凌辱跳楼。 嗓音浏亮清丽甜美,人称“金嗓子”,字正腔圆,细腻工稳,并凭藉天赋佳嗓,创造性地用同一音调,将大嗓“蒋调”与小嗓“俞调”融为一体,被称为“蒋俞调”。所唱开篇宫怨、莺莺操琴、思凡,选曲寿堂唱曲、长亭泣别都被公认为评弹经典唱腔,百听不厌,广泛传唱。,上图为朱惠珍(右二)台下排练时的情景。 音乐欣赏: 宫怨片段 1朱
12、惠珍于1961年录音;2张建珍现场录像;3庄文倩和三弦现场表演。,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贵妃独坐沉香榻,高烧红烛候明皇。高力士,启娘娘,今宵万岁幸昭阳。娘娘听说添愁闷,懒洋洋自去卸宫妆。将身靠到龙床上,短叹长吁泪两行。想正宫,有甚花容貌,竟把奴奴撇半旁。衾儿冷,枕儿凉,见一轮明月上宫墙。劝世人切莫把君王伴,伴驾如同伴虎狼,君王原是个薄情郎。倒不如嫁一个风流子,朝欢暮乐度时光,紫薇花相对紫薇郎。,7鼓词“鼓词”是明、清两代流行于我国北方的一种说唱音乐形式,因表演者多自击鼓、板而得名。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鼓词是“大鼓”的旧称。现在也有把各种大鼓的唱词称为“鼓词”的。与此同时,在山东、河北一
13、带出现了一种以唱为主的小型鼓词,这种鼓词是用一个曲调不断反复而组成的。鼓词的伴奏,最初以小鼓和拍板为主,三弦是后来才加用的。到清嘉庆年间,北京出现了“梅、清、胡、赵”鼓词演唱“四大家”,当时有“清家的弦子梅家唱”之说,可见各有其长。“鸦片战争”后,开始出现短篇的“鼓词”,被统称“大鼓书”。如“犁铧大鼓”、“西河大鼓”、“京韵大鼓”、“乐亭大鼓”等等。在音乐上,“鼓词”所使用的曲调以“板腔体”为多。,欣赏:迎春曲,骆玉笙1992年2月4日春节连欢晚会。 骆玉笙(19142002)天津人,曲艺表演艺术家,以字正腔圆、声音甜美、委婉抒情、韵味醇厚为特色的“骆派”京韵大鼓的创建者, 开拓了京韵大鼓艺术
14、的新生面。代表曲目有剑阁闻铃、丑末寅初、红梅阁、子期听琴、和氏璧等;曾任第五、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名誉主席。 欣赏:京韵大鼓白山图,姚士泉表演。,安阳宋代王用昨墓,修建于北宋熙宁十年(1077)。此墓壁画有乐队演奏场面,所奏乐器为笛、筚篥、拍板、细腰鼓等。,宋刻妙法莲花经引首所绘佛像前,有乐队演奏画面,所奏乐器为方响、笙、琵琶、拍板、钹。,申江胜景图中有“女书场”的画面,台上两位女艺人各持琵琶、三弦演唱弹词。这本书最有价值的地方是保存了1880年前后上海的一些风景和民俗的史料,是最早的风景图册。 作者吴友如(1840?1897?) ,清末元和(今江苏吴县)人。,清人绘
15、北京民间风俗百图中的唱大鼓图,第四节 戏曲音乐(上),教学目的:了解中国古代戏曲音乐发展的基本历史沿革,并能辨别不同历史时期的戏曲形式。 重点、难点:南戏、元杂剧、传奇与“四大声腔”、“梆子腔”、“皮簧腔”与“京剧”,1 戏曲音乐源起简述我国戏曲音乐的形式可追塑到秦汉和隋唐的“角抵”和“参军”戏。“角抵”,宋代陈在其乐书中记载:“蚩尤氏头有角,与黄帝斗,以角抵人。今冀州有乐名蚩尤戏,其民两两戴牛角而相抵,汉造此戏其象也。” 东海黄公戏-西京杂记的记载三国时,出现了“优人”嘲弄“犯官”的“参军戏”。到了唐代,这种参军戏形式已经比较固定,并且有了“参军”、“苍鹘”两个角色; 从资治通鉴唐纪二十八玄
16、宗开元八年记载中可以看出到唐代已有了“魃”和 “参军”等固定的角色。北宋时期,我国北方出现了一种综合性的戏曲形式-“杂剧”。,2 宋杂剧我国戏曲艺术形式的确立,有两种说法,一般认为是南宋时的“南戏”;也有认为北宋的“杂剧”确立了我国戏曲艺术。由于杂剧先于南戏而出现于我国的北方,并且杂剧是以典型的戏曲形式出现的,故可以认为:宋杂剧是我国最早的戏曲形式,是后来戏曲艺术的“雏型”。北宋时期,杂剧既是各种伎艺(如滑稽戏、傀儡、皮影、说唱、歌舞、杂剧、武术等)的泛称,与散乐、百戏意义相同;又作为一种戏剧表现形式各种伎艺中进行演出,也可以作为单独的表演形式进行演出。到南宋时,杂剧在各种伎艺中已处于主要的地
17、位。都成纪胜载:“散乐、传学教访十三部,唯以杂剧为正色。”,在这一时期,宋杂剧在北方又被称作“金院本”。演出包括三部分:第一,先演“艳段”,做的是“寻常熟事”;第二,演“正杂剧”,这部可能是歌、舞、戏三者结合的戏曲形式搬演。第三,演滑稽戏性质的“散段”(或叫“杂扮”)。,3 南戏我国戏曲艺术的正式形成,一般都认为是南宋时的“南戏”,源于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5)浙东永嘉一带的民歌、曲子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民间戏曲,也叫“永嘉杂剧”、“戏文”。后来又进一步吸收了唱赚、诸宫调和杂剧中的“歌舞”、“念白”、“插科”、“打浑”等成份而形成的一种戏曲形式。南戏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能充分表
18、达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其剧目,不论是民间传说或时事秩闻,一般都具有强烈的战斗性。例如宋末曾风靡杭州的风流王焕贺怜怜就是一出歌颂坚贞的爱情与抨击封建官僚贪暴的南戏。,南戏大约在宣和之后即由温州的艺人创立,到宋光宗朝已流传到都成临安(今杭州),盛行于浙闽一带。在咸淳四年(1268),更有太学生黄可道创作的王焕戏文,盛行于都下。到南宋末年,南戏已扩展到江西南丰等处,元刘埙水云村稿卷四词人吴用章传说:“至咸淳(12651275),永嘉戏曲出,泼少年化之,而后淫哇盛,正音歇。”可知当时戏文颇受民众的欢迎,但文人士大夫把它排斥在“正音”之外。,南戏的音乐构成与后来兴起的元杂剧也有着很大的区别,其音乐由五声
19、音阶构成,风格流利婉转,这与用七声音阶风格比较刚劲的杂剧(北曲)大异其趣。南戏的剧本也比杂剧灵活,其剧本可长可短,所用的只曲与套曲也可多可少,不受一折一宫调的限制,并可以随时转换宫调,可转换各种曲牌。其套曲的形式是以缠令为最常用,各曲之间已经形成了一些固定的方式。南戏的演唱方式是多样化的,它既可以独唱,又可对唱、轮唱、合唱等。凡登场的各个角色均能演唱,这和元杂剧的区别就更为突出了。 音乐欣赏:琵琶记-孝顺儿,南戏唱段。,南戏著名曲目琵琶记场景。,4 元杂剧元杂剧是我国较早的戏曲形式,因盛行于元代,故称之为“元杂剧”,也称之为“元曲”。元杂剧最初是金院本中的一种演出形式,后来又从金院本中分离出来
20、,形成了独立的戏曲艺术。因此,院本、杂剧二词常通用。一般是由“曲”、“白”、“科”三者结合而成的一种综合的戏剧艺术形式。元杂剧是一种以唱曲为主的戏剧,所用音乐称之为“北曲”。剧词、音乐结构十分严谨。一本戏通常分为四折,外加“楔子”。这种戏剧结构形式,是按照音乐的四组套曲形式构成。其演出形式是,全剧只由主角一人歌唱,其他角色只有独白,是由说唱故事转化为扮演故事的戏剧形式。剧中主唱的男主角称为“正末”,女主角称为“正旦”,其剧本又分为“末本”、“旦本”、两种。从戏曲的形式和其内容的联系来看,元杂剧较之宋杂剧、金院本也有所发展。宋、金杂剧的三个部分。,在内容上并无必然的、内在的联系,而元杂剧全剧则是
21、贯穿地扮演一个完整故事,其内容自然丰富和复杂。 元代杂剧艺术繁荣的几方面原因:从客观上来看,蒙古贵族取得了中国的统治权后,长期陶醉于军事上的胜利,他们迷信于武力的征伐,对汉族人民也是注意其在武力上的防范,所以在政治上、文化艺术上、道德思想上,与历代封建统治者相比,则是相当放松的; 元朝的建立,长期禁锢人头脑的儒家思想受到了扼制。对于知识分子来说,在思想上、道德上则是一次很大的解放。知识分子在元代是最受岐视的一个阶层,有才得不到发挥,于是他们便把本来应该施于军国大业的才能用来雕琢戏剧,自然是游刃有余。,元朝统治确立之后,少数的蒙古贵族长期处于广大汉人的包围之中,他们逐渐开始腐化、享乐,过着纸醉金
22、迷生活,歌舞、表演成为他们喜欢追求的东西,加上语言和习俗的隔阂,他们对表演内容的容忍性恐怕要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宽松;元代的武力和版图一直扩展到地中海沿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沟通了东西方文化,特别是印度佛教故事以及精湛的表演艺术都给中国以很大影响。此外,武力征伐的本身,也使统治者们扩大了眼界,早期成熟的希腊戏剧他们也有所领略。,元杂剧著名作家-“关”、“王”、“马”、“白”优秀作品:关汉卿的窦娥冤、望江亭、救风尘;王实甫的西厢记;马致远的汉宫秋; 白朴的墙头马上等。关汉卿,我国元代著名的戏曲艺术家,被当代誉为中国的莎士比亚。关于关汉卿的生平见于记载的极少,只有钟嗣成的录鬼薄为关汉卿所写的挽词一首:
23、“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捏杂班班头”,可见其在艺术方面的成就和影响。他擅长编剧、导演,甚至还能“躬践排场,面付粉墨”亲自登场表演。他曾在散曲不伏老中自称“会弹丝、会品竹”、“我也会唱鹧鸪,舞垂手”,也就是说它不仅能演奏各种管弦乐器,同时也会表演女真等少数民族的歌曲和舞蹈,是一个精通戏曲创作和艺术表演的大师。,关汉卿 (约12201300?),号己斋叟,大都人,一说祁州(河北安国)人。被尊为我国古代戏剧的奠基人,居元曲四大家“关马郑(光祖)白”之首。所存作品60多种,流传至今的有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调风月、望江亭、单刀会等。作品特色鲜明,曲词浅显,直率纯朴,充满生气,既通俗又高雅,成为元曲
24、的主流。,经典作品-窦娥冤窦娥冤是一部典型的作品。此剧创作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以后。它通过善良妇女窦娥被污陷至死的故事,揭露了元代官吏昏庸、流氓横行,人民生活困苦,生命毫无保障的社会现实,在当时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窦娥冤全剧分为四折,每折一个套曲。每个套曲曲牌联缀形式相当灵活。如果剧作者在音乐上没有很深造诣是很难创作这样悲壮感人、催人泪下的作品来。下面是第三折节选:,刽子做喝科,云兀那婆子靠后,时辰到了也。正旦跪科刽子开枷科正旦云窦娥告监斩大人,有一事肯依窦娥,便死而无怨。监斩官云你有什么事?你说。正旦云要一领净席,等我窦娥站立,又要丈二白练,挂在旗枪上。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刀过处
25、头落,一腔热血休半点儿沾在地下,都飞在白练上者。监斩官云这个就依你,打什么不紧。刽子做取席,站科,又取白练挂旗上科 正旦唱 【耍孩儿】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刽子云你还有甚的说话,此时不对监斩大人说,几时说那?正旦再跪科,云大人,如今是三伏天道,若窦娥委实冤枉,身死之后,天降三尺瑞雪,遮掩了窦娥尸首。监斩官云这等三伏天道,你便有冲天的怨气,也召不得一片雪来,可不胡说!,正旦唱 【二煞】你道是暑气暄,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若果有一腔怨气
26、喷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免着我尸骸现;要什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 正旦再跪科,云大人,我窦娥死的委实冤枉,从今以后,着这楚州亢旱三年。监斩官云打嘴!那有这等说话!正旦唱 【一煞】你道是天公不可欺,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如今轮到你山阳县,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刽子做磨旗科,云怎么这一会儿天色阴了也?内做风科,刽子云好冷风也!正旦唱 【煞尾】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三桩儿誓愿明提遍。做哭科,云婆婆也,直等待雪飞六月,亢旱三年呵,唱那其间才把你个屈死的冤魂这窦娥显。 刽子做开刀,正旦倒科监斩官惊云呀,真个下雪了,有
27、这等异事!刽子云我也道平日杀人,满地都是鲜血,这个窦娥的血,都飞在那丈二白练上,并无半点落地,委实奇怪。监斩官云这死罪必有冤枉,早两桩儿应验了,不知亢旱三年的说话,准也不准?且看后来如何。左右,也不必等待雪晴,便与我抬他尸首,还了那蔡婆婆去罢。众应科,抬尸下,窦娥冤杂剧书影及插图,王实甫改编的西厢记 由于“董西厢”在艺术上尚嫌粗糙,对爱情的描写也尚欠纯至,还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到了元代,随着都市经济的繁荣,戏剧更加发达起来,王实甫在“董西厢”的基础上把崔张故事改为了杂剧。 董解元在西厢记诸宫调中强调:“自今至古,自是佳人,合配才子。”他把莺莺对张生的爱,与“报德”连在一起。 为了适合戏剧的
28、演出,王实甫把董解元的莺莺故事重新调整,其中最重要的是对故事的题旨作了新的改造。在王实甫笔下,张生、莺莺固然是才子佳人,但才与貌并非是他们结合的唯一纽带。王实甫强调,这一对青年一见钟情,“情”一发难收,受到封建家长的阻梗,他们便做出冲破礼教樊篱的举动。对真挚的爱情,王实甫给予充分的肯定,认为它纯洁无邪,不必涂上“合礼”、“报恩”之类保护色。,在男主人公形象的塑造上,王实甫不仅写出了张生的痴情与风度,更写出了张生的才华,以及张生的软弱,使他成为封建社会中多情软弱的才子的代表。剧中聪明、伶俐、热心、正直的丫鬟红娘,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在后来的剧作中一再出现,取得了远较莺莺为重要的地位。 同
29、时,西厢记在中国戏剧史上首度成功刻画了爱情心理,是戏剧史上一部直接描写爱情心理的作品。其对矛盾冲突的设计也足以示范后人。全剧以莺莺、张生、红娘与老夫人的矛盾为基本矛盾,表现崔张与家长的冲突;以莺莺、张生、红娘间的矛盾为次要矛盾,由性格冲突推进剧情,刻画人物。这样一种对冲突的组织,对古代戏曲中是很值得称道的。,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曲词华艳优美,富于意境,可以说每支曲子都是一首美妙的抒情诗。是我国古典戏剧的现实主义杰作,对后来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戏剧创作影响很大。,西厢记目录: 第一本 张君瑞闹道场杂剧;第二本 崔莺莺夜听琴杂剧; 第三本 张君瑞害相思杂剧;第四本 草桥店梦莺莺杂剧; 第五
30、本 张君瑞庆团圆杂剧。,第五节 戏曲音乐(下),教学目的:了解中国古代戏曲音乐发展的基本历史沿革,并能辨别不同历史时期的戏曲形式。 重点、难点:传奇与“四大声腔”、“梆子腔”、“皮簧腔”与“京剧”,5 传奇与“四大声腔”在元杂剧盛行时期,南戏仍然在民间流传和发展。到元末明初,元杂剧渐趋衰微,而南戏则日趋兴盛。到明初,在南戏基础上,同时吸收了元杂剧的丰富成果,发展成为明代的“传奇”和后来的“清传奇”。“明传奇”一般篇幅长大,一本戏往往分为数十“出”(或“折”)。音乐属于曲牌体,每一出(折)戏各由一套曲牌组成,并以南曲联套为主,间用北曲联套或南北联套,使其情调色彩更具鲜明对比,以适应戏剧情节和矛盾
31、的发展起伏。,传奇创作要求文学与音乐一致性,对戏剧情节的组织、乐曲的联套布局、以至词句四声的谐调、韵脚的顺畅等,都极讲求,并重视曲词的歌唱性。因此,明代“传奇”和“元杂剧”比较起来,又有了重大发展。具体表现在宫调上不像元杂剧规定的那样严格,同时也不象元杂剧那样每一折只是由一个人演唱到底,而是同场的每一个角色都可以有说有唱。多种戏曲腔调的兴起,构成了明代“传奇”的腔调。明代的“四大声腔”尤为突出-浙江一带的“海盐腔”、“余姚腔”,江西的“弋阳腔”和江苏的“昆山腔”。“海盐腔” 元代已产生的南戏声腔于明正德年间,流行至浙江海盐,与当地戏曲、民间音乐相结合,演变成海盐腔 。它受士大夫的扶植很快流传到
32、嘉兴、温州、湖州、台州、南京和北京等地,盛极一时。音乐风格文雅幽静,伴奏用锣、鼓、拍板等打击乐。,“弋阳腔” 形成于元末江西弋阳,明初至嘉靖年间流传到徽州、南京、北京、湖南、福建、广东、云南、贵州等地。音乐属于曲牌体,形式灵活,能够与各地的戏曲声腔结合,受到群众欢迎,对很多地方戏曲的形成有很大影响。演唱保留了古老民间歌唱“唱”“和”的特点。伴奏用打击乐。 “余姚腔”元末明初产生于浙江余姚,明中叶已流行到常州、镇江、扬州、徐州以及安徽等地。“昆山腔” 后来发展为“昆曲”。 欣赏:弋阳腔(高腔)思凡。,1997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9届大会通过了建立“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决议
33、。2000年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长致函各国,正式启动了该组织发起的“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项目。入选项目要求是具有突出价值的人类创作天才代表作的非物质遗产,或是从历史、艺术、人种学、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或文学角度具有突出价值并广为流传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在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宣布的“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昆曲被评审委员会一致通过,在首批19个项目中荣登榜首。,魏良辅对昆山腔的改革,魏良辅(14891566),字师召,号此斋,晚年号尚泉、上泉,又号玉峰,新建(今南昌)人,嘉靖五年(1526)进士,历官工部、户部主事、刑部员外郎、广西按察司副使。嘉靖31年
34、(1552)擢山东左布政使,三年后致仕,流寓于江苏太仓。杰出的戏曲音乐家、戏曲革新家,昆曲(南曲)始祖,对昆山腔的艺术发展有突出贡献,被奉为“昆曲之祖”。 魏晚景凄凉,穷愁潦倒以致双目失明,有人说他“瞽而慧”,兼做医生,曾经“足迹不下楼十年”,潜心改革昆腔。魏为昆山腔的改革作出了重要贡献,是“昆山腔”演变成为“昆曲”的一座分水岭。到了四百年后的今天,仍然引人瞩目。 当时与魏一起改革昆山腔的有一批人,包括老曲家过云适、乐工张野塘以及魏的弟子张小泉等等。 著有曲律(一名南词引正),是论述昆腔唱法及南北曲流派的重要著作。,魏良辅在过云适、张野塘等人的协助下,吸收了当时流行的海盐腔、余姚腔以及江南民歌
35、小调的某些特点,对流传于昆山一带的戏曲唱腔进行加工整理,将南北曲融合为一体,既可使南曲“收音纯细”,又可命名北曲“转无北气”,从而改变了以往那种平直无意韵的呆板唱腔,形成了一种格调新颖、唱法细腻、舒徐委婉的“水磨腔”(昆腔)。 同时,魏良辅对伴奏乐器也进行了改革。原来南曲伴奏以箫、管为主要乐器,为了使昆腔的演唱更富有感染力,他将笛、管、笙、琴、琵琶、弦子等乐器集合于一堂,用来伴奏昆腔的演唱,获得成功。魏良辅从此名声大振,被誉为“国工”、“曲圣”,乃至昆腔(南曲)“鼻祖”。,魏良辅改革的昆山腔,“其排腔、配拍、榷字、厘音,皆属上乘”。无比委婉动听的乐曲,巧妙地体现了东方人的情感特征,许多难以表述
36、的情感,水一般地在委婉悠长、顿搓抑扬中汩汩流注,打动着人们内心世界最柔美的感区。于是天下翕然宗之。许多人不惜千里迢迢前来,花费巨资请人教授昆山腔。昆山腔经过后人世代相传,一直到今天仍习习相因。,大明王朝1566:官员鄢懋卿给严嵩孝敬了一个从江南买来的昆腔戏班子。严嵩问完政务以后,仰卧在躺椅上,听了一段,徐徐开口问话:这是什么腔? 鄢赶紧答话:这是江南魏良辅用了十年时间打磨的昆腔,人称“水磨调”。 严嵩仰着脸,自言自语:这个魏良辅了不起呀!难为他竟将这昆腔打磨得没有了一点烟火气 这个情节反映出当时士大夫生活的一个细节:即现代人觉得深奥玄乎的昆曲,在当时是极其平常的日常消遣。从江南买一个戏班子送人
37、犹如现代人买一套DVD送人一样。可以想像明代中国社会是处在一种文化艺术自给自足的状态中。,调用水磨:在原有曲调基础上做细腻处理。 拍推冷板:放慢拍子,从而增加了冷清的感觉。 布调收音:要求行腔符合平、上、去、入的字调。 收音就是咬字,包括吐字、过腔、收音三个层次。 伴奏乐器:笛为主,萧、管、笙、三弦、琵琶、月琴、鼓、板等。 昆曲讲究声腔婉转,曲调优美、细致;讲究歌调与舞蹈相配合。,改 革 后 昆 山 腔 的 艺 术 特 点,梁辰鱼(15211594)浣纱记,是昆山腔的第一个剧本。 汤显祖(15501617)牡丹亭 洪 升(16451704)长生殿 孔尚任(16481718)桃花扇昆山人梁辰鱼,
38、继承魏良辅的成就,对昆腔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改革,让昆曲以清唱的形式出现,旋律更加优美;对伴奏乐器改革原来南曲伴奏以箫、管为主要乐器,为了使昆腔的演唱更富有感染力,他将笛、管、笙、琴、琵琶、弦子等乐器集合于一堂,用来伴奏昆腔的演唱,获得成功。隆庆末年,他编写了第一部昆腔传奇浣纱记。这部传奇的上演,扩大了昆腔的影响,文人学士,争用昆腔创作传奇,习昆腔者日益增多,尤以歌妓为主。历史上有名的陈圆圆就会唱昆曲。,昆 曲 的 发 展,孔尚任的桃花善 洪升的长生殿,汤显祖(15501616),江西临川人,戏曲作家。曾历任南京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等职,后因上书被贬。其文重性灵,反对复古摹拟,特别“妙于音律”(见
39、姚士磷见只篇)。他有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牡丹亭最为有名。 另外还有研究明代戏曲声腔的重要资料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等。,汤显祖与牡丹亭,汤显祖与牡丹亭,欣赏:昆曲游园惊梦。1杜丽娘:梅兰芳;杨春霞(配像)。春 香:言慧珠;梁谷音(配像)2琴箫与乐队伴奏,牡丹亭游园节选,牡丹亭简介 据话本杜丽娘记改编,共计55出,昆剧代表剧目,歌颂了杜丽娘为自由而与封建礼教进行坚决斗争的精神,成功塑造了杜丽娘鲜明的形象,揭露了封建礼教的腐朽和虚伪,在当时具有划时代意义。作品对人物心理的刻画细腻,曲词优美,并突破了南北曲的旧格律,对后来戏曲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故事大意:南安太守杜宝的女
40、儿杜丽娘,冲破约束,私出游园,困乏后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从此一病不起,怀春而死。杜宝升官离任,在女儿的墓地建造了梅花观。柳生进京赴试,借宿观中。他在园内拾得杜丽娘殉葬的自画像,情有所钟,终于和画中人的阴灵幽会。柳生依暗示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成夫妇,同往临安。后经重重磨难,终成眷属 。,清乾隆年间,昆曲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艺术上也达到相当成熟的境地,独霸梨园并绵延至今六、七百年,成为现今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古老的戏曲形态。 清代后期,各种地方戏曲蓬勃发展,而“昆曲”却由于剧本内容和形式脱离群众,在艺术上趋于僵化,乾隆后期逐渐走向衰落,但在“京剧”、“川剧”、“湘剧”、“赣剧”、“婺
41、剧”、“晋剧”等剧种中,仍保留了很多的“昆腔”剧目和较多的昆曲曲牌。“昆山腔”在我国戏曲发展史上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和其所起的“承先启后”作用是重大的。,6“梆子腔”、“皮黄腔” 的形成与“京剧”的形成明、清时代是我国各种戏曲腔调发展非常重要的时代,由于多种戏曲腔调的发展和流传,各种腔调之间相互影响和衍变,加上许多地方的民间曲调逐渐被运用于戏曲之中,于是又有许多新的戏曲腔调不断兴起,影响日益增长。明、清时代流行的地方戏种类繁多,除“秦腔”、“京剧”外,还有“湘剧”、“柳子戏”、“豫剧”、“粤剧”、“川剧”等,总数不下数十种,已不是“民间小戏”这一名称所能概括的了。清乾隆年间(18世纪后半期),官办
42、的戏曲演出的就有了所谓“雅部”(昆腔)和“花部”(包括京腔、秦腔、弋阳腔、二黄腔)之分。把“昆腔”放到“雅部”,虽有尊尚之意,但在“花部”中这些新兴的腔调已经具有了不容忽视的影响。“花部”诸多新兴腔调中,“梆子腔”和“皮黄腔”影响最大。,响遏行云梆子腔,梆子腔:也称西秦腔、乱弹、秦腔,是起源于山西、陕西、甘肃一带的古老戏曲曲种,明后期已流行。康熙以来,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等地形成了众多的地方梆子剧种。 曲调来源:陕、晋、陇(陕甘交界)东等地的民间曲调。 音乐特点:声音高亢激越、气势雄壮。属班腔体(唱腔由一个基本曲调,按角色要求和剧情产生变化,一般分花音和苦音两大类) 伴奏乐器:都有木质梆子,
43、音色高亢的拉弦乐器(以板胡为主奏乐器)。 起于西北的“梆子腔”、杂糅南北的“皮黄腔”、明代保留下来的“弋阳腔”(改称“高腔”)、“昆腔”,为“清代四大声腔”,一直沿用至今。,响遏行云梆子腔,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河南梆子始于何时何地,今已无可考。 在安徽北部地区称梆剧,山东、江苏的部分地区仍称梆子戏。主要流行在黄淮流域,除河南外,湖北、安徽、江苏、山东、河北、北京、山西、陕西、四川、甘肃、青海、新疆、台湾等省区市都有专业豫剧团的分布,是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也是梆子戏中影响最大的剧种。 主要有五大流派:以开封为中心的唱法称“祥符调”;以商丘为中心的 “豫东调”;以洛阳为
44、中心的 “豫西调” ;流行于豫东南的称“沙河调”;建国后,在杨兰春等的领导下, 对豫剧四大地域流派唱腔进行了综合吸收和大幅改革,运用科学的发音,融入了歌剧元素,形成了“现代流派”。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豫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常香玉(19232004),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豫剧五大名旦之一。她的演出风格不拘泥于本行当的表演程式,对其他行当和相关艺术兼收并蓄,唱腔集曲剧、二夹弦、越调为一体、表演也吸收话剧、舞剧的精髓,以独特的风格屹立于豫剧舞台。 一生演出上百个剧目,最拿手的是花木兰、拷红和白蛇传,人称为“常三出”。1950年代开始,致力于豫剧现代戏的创作
45、和表演,豫剧人欢马叫、红灯记和朝阳沟都是她的代表作。1950年抗美援朝时,常香玉变卖了孩子的金锁和首饰、汽车,首先捐款旧币4000万元。经过半年的巡回义演,香玉剧社终于为志愿军捐得一架飞机,命名为“香玉号”,现藏北京军事博物馆。,左图为1965年朝阳沟首演后毛出席接见常香玉;右为常香玉与她捐献的飞机。,马金凤 (1922-),山东曹县人,豫剧“五大名旦”唯一尚健在者,被周总理称为“洛阳牡丹”的豫剧大师,以演穆桂英挂帅、花打朝、花枪缘闻名。2011年1月天津八一礼堂举行演出现场,88岁的马金凤一亮相便赢得了满堂彩,唱腔韵味和演出风采不减当年。,她饰演的穆桂英集青衣、武旦、刀马旦等表演为一体,开创
46、了 “帅旦”这一全新的艺术行当。 1953年到上海演出时,梅兰芳大师看了她的穆桂英挂帅后赞不绝口,并立即收她为弟子。这是很多戏剧演员梦寐以求的事情,而梅先生却找上门去认马金凤这个弟子,可见她的艺术造诣之深, 当时梅兰芳先生送给马金凤一个演出用的凤冠,后来人们传来传去,竟传成了送的是一件纯金打造的盔甲。在文革中造反派们逼着马金凤交出这件莫须有的金盔甲,令人啼笑皆非。,马金凤和常香玉合影,豫剧穆桂英挂帅,讲的是宋代边关安王作乱,宋王下旨校场比武选帅,穆桂英之子杨文广刀劈王伦,夺得帅印回府。年过半百的穆桂英更衣披甲,毅然挂帅出征的故事。其中,“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唱腔,脍炙人口,广为流传,抒发了穆
47、桂英的壮志豪情。 这段唱腔,是典型的豫东调,特点鲜明,风格浓郁。它由抒情性的二八板与叙述性的二八连板交织组成。表现出穆桂英飒爽英姿,威风凛凛的形象。 整段唱腔,节奏明快,旋律昂扬,展现出三军的威严气势。演唱者马金凤行腔舒展刚健,啜音明亮纯净,清脆圆润,喷口爽利,音质坚实柔韧。唱法上,运用假声为主,真假声结合的唱法,辅以大段叙述性“豫东调”“二八板”,且吸收山东梆子的音调,加以融化。听起来铿锵有力,壮怀激烈,霸气十足。 欣赏:豫剧穆桂英挂帅、花打朝,均为马金凤演唱。,辕门外那三声炮如同雷震,天波府里走出来我保国臣。头戴金冠压双鬓,当年的铁甲我又披上了身。帅字旗,飘入云,斗大的“穆”字震乾坤。上啊
48、上写着,浑啊浑天侯,穆氏桂英,谁料想我五十三岁又管三军。 都只为那安王贼战表进,打一通连环战表要争乾坤。宋王爷传下来一道圣旨,众(啊)众武将,跨(呀)跨战马,各执兵刃,一个个到校场比武夺帅印。老太君传下来口号令箭,文广儿探事进了京门。王伦贼一马三箭射得准,在旁边可气坏了他们兄妹二人!,他两个商商量量才把那校场进,同着了满朝文武夸他武艺超群。我的儿一马三箭射得好,我的小女儿,她的箭法高,她箭射金钱落在了埃尘。王伦贼在一旁他心中气不愤,他要与我的儿论个假真。未战三合那个并两阵,小奴才他起下一个杀人的心。回马三刀使得也怪准,刀劈那个王伦一命归阴。 王强贼恼怒要把我儿捆,多亏了那天官寇准一本奏当今。宋王爷在校场把我儿问,小奴才他瞒哄不住,表他的祖根。他言讲住在河东有家门,杨令公是他先人,他本是宗保的儿子杨延景的孙。曾祖母佘老太君,穆桂英我本是他的母亲。,我的儿他表家乡那个泪珠滚,在校场可喜坏了那些忠良臣。宋主听此言欢喜不尽,他知道咱杨门辈辈是忠臣。刀劈王伦他也不怪,又把那个招讨帅印赐与给儿身。 我的儿欢天喜地把府进,我一见帅印我气在了心。我本当进京辞帅印,小女儿搬来了老太君。老太君为国把忠尽,她命我挂帅平反臣。一不为官,二不为宦,为的是那大宋江山和黎民。此一番到在两军阵,我不杀安王贼我不回家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