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工业设计中的美感应该是技术界所期望的那种实用化的美,是一种可以在生产力条件下实现的技术美,这种美主是是从结构和功能的角度去表达它。2.工业设计以创新为核心。3.现代工业设计方法:1.直觉经验法老技术员;2.基于试验辅助的经验设计方法 技术人员;3.现代设计法。4.工业设计的基础要求:1、明确设计的目的与目的物;2、可容的环境、空间和时间;3、创造性的意识活动。5.产品设计的三个环节:(1)用途设计怎样保证产品能够具有所需的用途;(2)用什么样的物质技术制造产品;(3 )产品价值是否可取。三个环节都是满意的,产品设计就是成功的。6.风格:指纺织品的属性、特征刺激了使用者的感觉器官以后,所形成
2、的一伴有心理映射特征的感觉效果。风格也有它的物质基础(生理物理学与心理物理学),但是物化十分困难。7.功能:1.基本功能:保暖御寒;2.技术功能:防风、防雨、防蛙、防紫外线、抗皱、抗病毒等; 3.象征功能:可代表地位,权力,情感等。8.耐用性:指纺织品的强度、断裂、伸长、耐摩等性能或其综合,它是直接关系到纺织品的使用寿命。9.军用纺织品、航天用纺织品、医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应以功能和耐用性为指标。家用纺织品、衣用纺织品应以风格为设计目标。10.提高价值的方法:a、设计提高综合功能,又降低制造成本;b、成本不变,设计提高综合功能;c、综合功能不变,降低成本;d、改进设计,大幅度提高综合功能,小
3、幅提高成本;e、在不影响主要功能前提下,改进设计,降低或减少次要功能,以大幅度降低成本。 , F综合功能、C制造成本、N产品价值。)/(cfN11.纺织品设计属于人类工效学范畴,设计理念应“以人为本”,家用与衣用纺织品便体现了纺织品设计的人性化特征。12.影响纺织品设计的感觉:视觉与肤觉。13.纺织品的生态特征:1、纺织品所用资源是否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2 、纺织品的存在与制造会不会对人与自然环境造成破坏;3、生态化背景下纤维的开发。14.纺织品设计的工业美特征:(1)纺织品的美的表达形式:色彩、艺术、图形(二维、三维);(2)纺织品工业美的表现:色 光 形。常用方法:1.印花,色彩配置设计;
4、2.织 纹 设 计 , 改 变 光 泽 和 形 貌 ; 3.织物三维造型,改变厚度、重量、面密度分布、平 面 刚 度 及 刚 度 的 对 称 性 设 计 , 改变线条感与形态;4 计算机技术产生的非欧式几何图形在纺织品设计中的应用。15.5W2H 创 作 法 : WHY 为什么要设计;WHAT 设计 的 目 的 是 什 么 ; WHERE 从哪里入手设计;W HO 由谁承担设计;W HEN 什么时候开始;H OW MUCH 要达到什么程度;H OW 这样进行设计,怎样实现。16.本构关系讨论的是事物的内在与外在间的关系或称为事物的构造和表现之间的关系。根据结构与性能间原理关系,通过改变事物内在
5、构造实现外在表现变化的设计方法,称为本构关系设计法。17.纺织品设计的方法类型:传统设计、本构关系设计法、黑箱设计法、经验设计法。18.设计 design:指的是物体外观、形象方面或意匠方面的设计,通常指为实现一个实体性事物的某种机能进行的设计。19.企划:通常指人在一个抽象性事物中应起的作用和做的工作所进行的设计。20.广义设计是指涵盖一个产品从它的生成到最后消失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所有需要进行设计的内容。狭义设计指只在产品某个或几个生存环节上所进行的设计。21.纺织品的研发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方法研究阶段、工业化研究开发阶段、商品化开发阶段。22.纺织品设计的技术组成:素材设计技术、构成设计
6、技术、成形方法设计、附加功能设计技术与附加艺术设计。23.定型设计:a.定义:参观既有产品设计可沿袭先例进行设计,也称仿效设计。在新产品形成的全部设计中,定型设计的工作重点是产品构造方法和成形方法的实现,而不在于产品新机能的实现。b.特点:1)丰富的技术积累与文化背景;2)相对成熟的市场;3)有可行的制造手段;4)产品的成本低。1.创造设计的核心是发明创新战略创新产业方向转变,经营面广、影响大、潜力大。定型设计的技术核心是参照或沿袭先例。2.创新设计:指新颖独特且具有社会价值的设计,它必须在没有现成设计或类似设计可借鉴的条件下形成。创造设计也是一种创新设计。3.创造设计方法原理:创造法则法,主
7、要讨论获取创造设计方法的规则。4.设计思维分类: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5.灵感:又称顿悟,是指人们在创造活动中,思维高度集中而突然表现出来的一种心智活动或思维方式。6.产品造型的美学原则:比例与尺度、均衡与稳定、统一与变化。7.比例:造型物整体与局部间的比较关系。8.尺度:造型物整体或局部与人体或人所习见的标准(或环境空间)之间的大小关系。9.整数比例关系:1:2,1:2:5 等,成整数比时,产生造型匀整,明快的美感。10.均方比例分割:1: 、 : 。21311.黄金比例分割:黄金律 0.618。1.颜色三属性:色相、饱和度和明度。2.色调:指色彩外观的重要特征与基本倾向。色调由色彩的色相、
8、明度、纯度三要素而决定。3.三原色:三原色光:红、绿、蓝。混合后变成白色光,又称加色法混合。颜料三原色:红、黄、蓝。混合后变成黑色,又称减色法混合。4.色调的感情:色彩的冷暖;色彩的明快、忧郁感;色彩的轻重感与进退;色彩的活泼与庄重感。5.1.本构关系:事物表现与本质之间的机理关系。如纺织品的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即是本构关系。2.密织物:在既定成形工艺条件下,所能得到的具有最大经纬密度的织物 。最大密度也称极限密度,此时织物结构被称为织物的挤紧态结构。3.织物密度表示方法:单位长度中排列的纱线数来表示的,称为工艺密度,几何密度即纱线间几何距离。4.挤紧态的标志:a.交织单元中纱线空间位置和相关
9、结构要素之间应有 hw2+lw2=(dJ+dw)2=R2或 hJ2+lJ2=(dw+dJ)2=R2 b.在交织单元中,交叉在另一系统纱线间的纱线不含直线段。5.挤紧态的宏观判定:当经纬纱进入挤紧态时,相邻两纬纱间距离(几何密度)正好等于 Lw=Dj+Dw,当 Lwdw 织物组织:3/2 左斜纹,经面斜纹,且 pjpw 2、技术措施:两个系统纱线加捻,且 djdw 3、理由:1、线纹效应:a.只有当纱线中,纤维的倾斜方向与线纹方向互相垂直时,该纱线形成的线纹才能呈现出清晰的纹路效果;b.当要突出某一种纱线形成线纹时,可以利用另一纱线的捻向配置,促使该纱线中纤维的倾斜方向与线纹方向平行。2、粒纹效
10、应 PjPw 屈曲波高增大,粒纹效果突出。2.设计仿真丝绸产品(1)工艺方案原料:涤纶长丝(选择原因:三角形截面,大小不一样,长度不一样,直径 0.33-1.66dtex)纱线:紧密纺-纱线织物:丝绸后加工:减量处理 (2)技术措施:(1)采用非圆型截面纤维;(2)将多种不同截面积的纤维混纺成纱;(3)长丝纱的纤维间有不同的长度配置;(4)使长丝纱中单纤维的线密度尽量减少。(3)理由:(1)异性纤维-获得闪光、色散效果;(2)异截面纤维-闪光、色散均匀;(3)长度不同-异收缩;(4)细化:a.抗弯刚度小,手感柔和;b.光泽好、细腻;c.舒适度改善;(5)减量后处理:a.弯曲刚度交织压力减小,柔软;b.光泽度白,内部反射光增多;(6)紧密纺-纱线很光洁,毛羽少。3.自选材料设计高仿真毛料,写出工艺方案与技术措施并说明理由。1、方案原料:涤纶长丝,切断,卷曲,长度(精纺 64-104mm,平均 88mm,粗丝 51-89mm,平均 65mm,线度 2.2-6.6dtex,截面接近,圆形或椭圆形)纱线:在毛纺设备上,用赛络纺纺出纱线织物:呢绒2、技术措施:1.采用自发卷曲;2.按所需长度切断;3.采用异收缩 -缩绒性。三、理由:1.赛络纺 -纱线松散; 2. 采用异收缩- 风格模拟;3.长度、线密度、截面选择 -形貌模拟;4.使长丝纱中单纤维的线密度(dpf 值)尽量减小(细纤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