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绝密启用江苏省苏北四市 2012 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测试物 理 试 题注意:本试卷満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直接写在试卷上不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说法不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A库仑通过扭秤实验发现了库仑定律B奥斯特最早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C在研究电磁现象时,安培引入了“场”的概念D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说明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在箱式电梯里的台秤秤盘上放着一物体,在电梯运动过程中,某人在不同时刻拍了甲、乙和丙三张照片,如图所示,乙图为电梯匀速运动时的照片。从这三张照片可判定A
2、拍摄甲照片时,电梯一定处于加速下降状态B拍摄丙照片时,电梯一定处于减速上升状态C拍摄丙照片时,电梯可能处于加速上升状态D拍摄甲照片时,电梯可能处于减速下降状态3因“光纤之父”高锟的杰出贡献,早在 1996 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就将一颗于 1981年 12 月 3 日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463”的小行星命名为“高锟星” 。假设高锟星为均匀的球体,其质量为地球质量的 k1倍,半径为地球半径的 q1倍,则“高锟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的A kq倍 B. q倍 C. q2倍 D.k2倍4图为一头大一头小的导体周围等势面和电场线(带有箭头为电场线)示意图,已知两个相邻等势面间的电势
3、之差相等,则A a 点和 d 点的电场强度一定相同B a 点的电势一定低于 b 点的电势C将负电荷从 c 点移到 d 点,电场力做正功D将正电荷从 c 点沿虚线移到 e 点,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5如图所示,两条平行虚线之间存在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虚线间的距离为 L金属圆环的直径也是 L自圆环从左边界进入磁场开始计时,以垂直于磁场边界的恒定速度 v 穿过磁场区域。规定逆时针方向为感应电流 i 的正方向,则圆环中感应电流 i 随其移动距离 x 的 ix 图象最接近ab cde甲 乙甲丙甲ODOixL2LBixL2LOixL2LAixL 2LOCLv B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每
4、小题 4 分,满分 16 分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 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 分,错选或不答的得 0 分6图为测定运动员体能的装置,轻绳拴在腰间沿水平线跨过定滑轮(不计滑轮的质量与摩擦) ,下悬重为 G 的物体。设人的重心相对地面不动,人用力向后蹬传送带,使水平传送带以速率 v 逆时针转动。则A人对重物做功,功率为 Gv B人对传送带的摩擦力大小等于 G,方向水平向左C在时间 t 内人对传送带做功消耗的能量为 GvtD若增大传送带的速度,人对传送带做功的功率不变7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 11:2,原线圈两端的输入电压 20sin1(V)ut,电表均为理想电表,
5、滑动变阻器 R 接入电路部分的阻值为 1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交流电的频率为 50HzB电压表的读数为 4C电流表的读数为 4AD若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 P 向 a 端移动,电流表的读数变大8如图的电路中,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流表示数减小B电压表示数减小C电源的总功率增大 D R0的功率减小9如图所示,在倾角 =30o的光滑固定斜面上,放有两个质量分别为 1kg 和 2kg 的可视为质点的小球 A 和 B,两球之间用一根长 L=0.2m 的轻杆相连,小球 B 距水平面的高度 h=0.1m。两球从静止开始下滑到光滑地面上,不计球与地面碰撞时的
6、机械能损失, g 取 10m/s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下滑的整个过程中 A 球机械能守恒B下滑的整个过程中两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C两球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时的速度大小为 2 m/sD系统下滑的整个过程中 B 球机械能的增加量为 3J三、简答题:本题分必做题(第 10、11 题)和选做题(第 12 题)两部分,满分 42 分请将解答填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10 (8 分)如图为用拉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 实验装置。用拉力传感器记录小车受到拉力的大小,在长木板上相距 L= 48.0cm 的 A、 B两点各安装一个速度传感器,分别记录小车到达 A、 B 时的速率。实验主要
7、步骤如下:将拉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平衡摩擦力,让小车做 运动;把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拉力传感器上,另一端通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 接通电源后自 C 点释放小车,小车在细线拉动下运动,记录细线拉力 F 的大小及小车ALo30hES0RrAVV P速度传感器 速度传感器拉力传感器B A CVAu RPa分别到达 A、 B 时的速率 vA、 vB;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重复的操作。下表中记录了实验测得的几组数据, 2A是两个速度传感器记录速率的平方差,则加速度的表达式 a = ,请将表中第 3 次的实验数据填写完整(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由表中数据,在坐标纸上作出 a F 关系图线;对比实验结果与理论
8、计算得到的关系图线(图中已画出理论图线) ,造成上述偏差的原因是 。11 (10 分)某实验小组要描绘一个标有“3.8V,1W”的小灯珠 RL的 R U 曲线,所供选择的器材除了导线和开关外,还有以下一些器材可供选择: A电压表 V(量程 5V,内阻约为 5k)B直流电源 E(电动势 4.5V,内阻不计)C电流表 A1(量程 150mA,内阻约为 2)D电流表 A2(量程 300mA,内阻约为 1)E滑动变阻器 R1(阻值 0 10)F滑动变阻器 R2(阻值 0 200) 实验中为较准确测量、方便调节,电流表应选用 ,滑动变阻器应选用 (填写仪器符号) ;要求实验中小灯珠电压从零逐渐增大到额定
9、电压,测量误差尽可能小。请你为该实验小组设计电路图,画在答题纸方框中;据实验数据,计算并描绘出了 R-U 的图象,如乙图所示。由图象可知,当所加电压为3.00V 时,灯珠实际消耗的电功率为 W 。假设灯丝电阻 R 与其温度 t 的关系是 R=k(t+273)(k 为比例系数),室温为 27 ,可知该灯珠正常发光时,灯丝的温度约为 ;小灯珠的电功率 P 随电压 U 变化的图象及其伏安特性曲线可能分别是图丙中的 。A和 B和 C和 D和次数 F(N) 2BAv(m 2/s2) a(m/s2)1 0.60 0.77 0.802 1.04 1.61 1.683 1.42 2.34 4 2.62 4.6
10、5 4.845 3.00 5.49 5.72甲甲甲甲PUIU0丙01U/V2 432468R/1014120乙F/Na/ms-20.5 1.0 1.5 2.0 2.5 3.001.02.03.04.05.0理论6.0xOM N12.【选做题】请从 A、B 和 C 三小题中选定两小题作答,如都作答则按 A、B 两题评分.A.(选修模块 33)(12 分)(4 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雨水没有透过布雨伞是因为液体表面存在张力B分子间的距离 r增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C气体自发地扩散运动总是沿着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D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粒越大,在某一瞬间撞击它的液体分子数越
11、多,布朗运动越明显(4 分)一密闭气体膨胀对外做功 150J,同时从外界吸热 250J,它的内能变化为 J。(4 分)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被活塞密封在一绝热容器中,活塞与容器壁无摩擦。当温度为 T1时,气体压强为 P1,体积为 V1;若温度升高到 T2,气体压强变为 P2,气体的体积变为 V2,则 P2 P1, V2 V1(填“” 、 “”或“” ) ;若在活塞上放置一定质量的重物,稳定后气体的压强变为P3,温度变为 T3,则 P3 P1 , T3 T1(填“” 、 “”或“” ) 。B.(选修模块 34)(12 分)(4 分)香港中文大学第三任校长高锟荣获了 2009 年诺贝尔物理学
12、奖。诺贝尔奖委员会高度评价了高锟的贡献,评委会指出:高锟 1966 年发现如何通过光学玻璃纤维远距离传输光信号的工作,成为今日电话和高速互联网等现代通信网络运行的基石。下列关于“光纤”及原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纤通信具有传输容量大、衰减小、抗干扰性强等优点B光纤通信、全息照相、数码相机及医用纤维式内窥镜都是利用了光的全反射原理C实用光导纤维是由内芯和外套两层组成。内芯的折射率比外套的小,光传播时在内芯与外套的界面上发生全反射D当今,在信号的传输领域中,光纤电缆(“光缆”)已经几乎完全取代了传统的铜质“电缆”,成为传播信息的主要工具,是互联网的骨架,并已联接到普通社区。(4 分)如图所示,一
13、弹簧振子在 MN 间沿光滑水平杆做简谐运动,坐标原点 O 为平衡位置, MN=8cm从小球经过图中 N 点时开始计时,到第一次经过 O 点的时间为 0.2s,则小球的振动周期为 s,振动方程的表达式为 x= cm;(4 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雷达是利用声波的反射来测定物体的位置B调谐是电磁波发射的过程,调制是电磁波接收的过程C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仅将入射光由绿光改为红光,则相邻干涉条纹间距变窄D考虑相对论效应,一沿自身长度方向高速运动的杆长总比静止时的杆长短 C.(选修模块 35)(12 分)(4 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裂变反应B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是由汤姆
14、逊在 粒子散射实验基础上提出的 C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由核内自身的因素决定 的,跟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没有关系D用 射线治疗肿瘤时一定要严格控制剂量,以免对人体正常组织造成太大的伤害(4 分)如图为氢原子的能级图,大量处于 n=4激发态的氢原子跃迁时,发出多个能量不同的光子,其中频率最大的光子能量为 eV,若用此光照射到逸出功为 2.75 eV 的光电管上,则加在该光电管上的反向遏止电压为 V;(4 分)如图所示,质量均为 m 的小滑块 P 和 Q 都视作质点,与轻质弹簧相连的 Q 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 P 以某一初速度 v 向 Q 运动并与弹簧发生碰撞,在整个过程中, P、 Q 的共同速度为
15、,弹簧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等于 。四、计算题:本题共 3 小题,满分 47 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3 (15 分)如图所示,一光滑的曲面与长 L=2m 的水平传送带左端平滑连接,一滑块从曲面上某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滑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0 .5,传送带离地面高度h0=0.8m。(1)若传送带固定不动,滑块从曲面上离传送带高度 h1=1. 8m 的 A 处开始下滑,求滑块落地点与传送带右端的水平距离;(2)若传送带以速率 v0=5m/s 顺时针匀速转动,求滑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时间。 P
16、 Q0v0hL1A地面E/eV0-0.54-0.85-13.612345n-3.40-1.5114 (16 分)如图所示,两根足够长的光滑直金属导轨 MN、 PQ平行固定在倾角 37的绝缘斜面上,两导轨间距 L=1m,导轨的电阻可忽略。 、 两点间接有阻值为 R 的电阻。一根质量 m=1kg、电阻 2.0r的均匀直金属杆 ab放在两导轨上,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整套装置处于磁感应强度 B=0.5T 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斜面向下。自图示位置起,杆 ab受到大小为 5.vF(式中 v 为杆 运动的速度,力F的单位为 N) 、方向平行导轨沿斜面向下的拉力作用,由静止开始运动,测得通过电阻 R的
17、电流随时间均匀增大。 g 取 10m/s2, 6.037sin。试判断金属杆 在匀强磁场中做何种运动,并请写出推理过程;求电阻的阻值 ;求金属杆 ab自静止开始下滑通过位移 x = 1m 所需的时间 t和该过程中整个回路产生的焦耳热 Q。 NaRMFBbQPx15 (16 分)如图所示,矩形区域 MNPQ 内有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在 y0 的区域内还存在垂直于坐标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半径为 R 的光滑绝缘空心半圆细管ADO 固定在竖直平面内,半圆管的一半处于电场中,圆心 O1为 MN 的中点,直径 AO 垂直于水平虚线 MN。一质量为 m、电荷量为 q 的带正电小球(可视
18、为质点)从半圆管的 A 点由静止滑入管内,从 O 点穿出后恰好通过 O 点正下方的 C 点。已知重力加速度为 g,电场强度的大小qgE34。求:小球到达 O 点时,半圆管对它作用力的大小;矩形区域 MNPQ 的高度 H 和宽度 L 应满足的条件;从 O 点开始计时,经过多长时间小球的动能最小?AO xCyMQ PNO1 DBE12.【选做题】A.(选修模块 33)(12 分) A C (4 分) 100 (4 分) (每空 1 分)B.(选修模块 34)(12 分)AD (4 分) 0.8(2 分) (2 分) D(4 分)54cosxtC.(选修模块 35) (12 分)CD (4 分) 1
19、2.75 (2 分)10 (2 分) (2 分) (2 分)v42mv四、计算题:共 3 小题,计 47 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3 (15 分)滑块滑至水平传送带的初速度为 v1,则, (2 分)121mghvsmghv/621滑块的加速度 a=g,设滑块到达传送带右端的速度为 v2,由 得 v2=4m/s。 (2 分)L21滑块到达传送带右端做平抛运动,设平抛运动的时间为 t,则 (2 分)201gths40.h落地点与传送带右端的水平距离 m(2 分)612.tvx设滑块从传送带左端运
20、动到和传送带速度 v0 相同时所用时间为 t1,位移为 x1,由 ,得 t1=0.2s(2 分) 由 mL(2 分)10av 11.t说明滑块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 x2=L x1=0.9m滑块做匀速运动的时间 s(2 分) 所以 s(1 分)802.vxt38021.tt总15 (16 分)从 AO 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2 分)12omvqER)(mg(1 分)34gRvo在 O 点,由 (2 分) 得 (1 分)RvBqmFooN 3437gRqBFN法二: 当 F 合 与速度 v 的方向垂直时,小球的动能最小,设经过的时间为 t= , 34cotmgqExy tgvtav,gtoxox34可解得 Rt258法三: tvtav,oxoxy 349222gyx8gRtt当 时, 函数 有最小值,动能有最小值。Rt3582v F 合v qEGvyvx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