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热 爱 生 命诏安一中 沈幼琼【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1、理清文章思路 2、领悟品味哲理性语言。 过程与方法:1、合作学习,提出疑问,质疑探究。2、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阐述自己对生命的理解。情感与态度:认识生命的本质、生命的意义,培养正确的人生观。【教学重点】 认识生命的本质、生命的意义。 【教学难点】 领悟品味哲理性语言。 【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语:一天傍晚,一个人心烦意乱地走到悬崖边。 他觉得生活平淡而无聊,年轻的心不愿再负担人世间的孤独和艰辛。于是,他把脚轻轻凌空一提。 忽然,从远处传来一阵独特的声音,他不禁侧耳静听。原来是婴儿的哭声,在这荒山野岭,他能够感到生命
2、依然高高在上。顿时,一种前所未有的激动句他袭来,他一把推开诱他自杀的死神,循着啼声和灯光走去。 那是他生命里最为惊心动魄的一次闪电。数年后,他的伟大作品如春雨般洒落在俄罗斯及世界各地。 他就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家屠格涅夫。问:是什么使屠格涅夫最终抛弃自杀的念头?(是生命的呼唤,是屠格涅夫心中尚存的热爱生命的信念。 )二、关于作者蒙田(15331592) ,是法国重要的思想家和散文家。他几乎把毕生精力用在对人性种种形态的审视和研究上,撕去一切人为的伪装,揭示人的本来面目。所以,在16 世纪的作家中,很少有人像蒙田那样受到现代人的崇敬和接受。他的随笔集记录了自己在智力和精神上的发展历程,与培根人
3、生论 帕斯卡尔思想录一同被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的三大经典,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三、合作学习课文内容(一)学生自己朗读课文(强调读出声来)并思考:文章的题目是“热爱生命” ,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请把能表现作者对生命的热爱的语句画出来。在朗读过程中,如果出现理解不了的句子,也把它画出来。理清文章思路:坏日子 消磨 面对生 好日子 赏玩 态度 “哲人”:打发 消磨 热爱生命 “我”: 称颂 乐趣 抓紧时间增加生命的分量 面对死 方法利用时间使生命丰盈饱满 小结:通过合作学习,我们看出了本文作者用他最为诚恳的情感为我们诠释了热爱生命的含义:面对生命,我们不要沉迷于当中的痛
4、苦和不幸,应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面对死亡,我们不必畏惧,也不必逃避,抓紧时间,珍惜生命,充分享受生命所赋予我们的所有快乐。这就是人生的真谛。(二)问题探究(学生找出阅读过程中理解不了的句子,通过合作讨论后,得出结论。 )有可能出现的哲理性句子:A “我们的生命受到大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 ” 人的生命是经过数十亿年的时光演化而来的,是自然伟大而神奇的杰作,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既然每个生命的诞生都是上天的厚赐,更值得我们珍惜。 ) B “生之本质在于死。 ” 作为个体生命的存在,都是短暂的、有限的,死亡是人人不能避免的。这句话从生命的终极归宿上来看待生命,由此引出珍惜生命的话题
5、。死亡是生命的终点,又是衡量生命价值的起点,俗话说“盖棺定论” ,一个人只有到了死亡,才定格了其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所以,对每一个想活得有意义的生命而言,走向死亡的过程便是不断超越自己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死亡是生命的另一种形式。C “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 ” 珍惜生命,热爱生命,认真而充实地生活,善于享受生活中各种快乐的人,对于死亡就不会感到遗憾。D “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着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 ” 只有关心生活,才能深刻地感受到生活的乐趣,更好地品味生活、享受生活。 E “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愈要使之过得丰盈充实。 ” 虽然生命的长度难以改变,但是只要充分理解生命
6、的意义,尽情享受人生的乐趣,生命的内容和质量就会得到无限地丰富。用“丰盈充实”的生活使生命相对延长。 小结:通过刚才的的讨论、解答,我们了解了作者在面对死亡时之所以那么从容,是因为他有化死亡为生命的“秘诀” , 即在有限的时间里追求到生命的最大价值。塞内卡说过:“生命如同寓言,其价值不在长短,而在内容。”我们大家都很幸运地拥有了生命,它的存在与消亡不是我们可以决定的,可是我们能够决定它的价值,那么,就让我们活出最精彩的自我,不要辜负我们所拥有的时光。四、比较阅读附: 敬 畏 生 命张晓风那是一个夏天的长的不能再长的下午,在印第安那州的一个湖 边。我起先是不 经意地坐着看书,忽然发现湖边有几棵
7、树正在飘散一些白色的 纤维。大 团大团的,象棉花似的,有些飘到草地上,有些飘入湖水里。我当时没有十分注意,只当时偶然风起所带来的。 可是,渐渐地我发现情况简直令人吃惊。好几个小时过去了,那些树仍旧浑然不觉地在飘送那些小型的云朵,倒好象是一座无限的云 库似的。整个下午,整个晚上漫天都是那种东西。第二天的情形完全一 样,我感到 诧异和震撼。 其实小学的时候,就知道有一 类种子是靠风力吹动纤维播送的。但也只是知道一道测验题的答案而已,那几天真的看到了,满心所感到的是一种折服一种无以名之的敬畏。我几乎是第一次遇见生命 虽然是植物的。 我感到那云状的种子在我心底强烈地碰撞上什么东西。我不能不被生命豪华的
8、、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所感动 。也 许,在不分昼夜的飘散之余,只有一颗种子足以成树,但造物主乐于做这样惊心动魄的壮举。 我至今仍然在沉思之际想起那一片柔媚的湖水,不知湖畔那群种子中有哪一 颗成了小树。至少,我知道,有一颗已经成长。那 颗种子曾遇见 了一片土地,在一个 过客的心之峡谷里蔚然成阴,教会她怎样敬畏生命。1、学生讨论,比较两文的异同点:同:题材都是谈生命;都表达了珍爱生命的情感;都从“我”的认识、感受来写;两文都是文约意丰,内容深邃。 异:内容不同。前文着重谈对人生的态度,倡导以积极进取乐观的态度去对待人生;后文着重谈对生命的本质特征的认识,表现生命繁衍的无私、执着、顽强、令人敬畏。
9、“生命”的含义不同。前文中主要指的是自己的生命;后文中指的是世界上所有的生命。阐释的方式不同。前文从日常的词语理解入手引发出热爱生命的议论;后文写景抒情引发出敬畏生命的感悟。表达方式不同。前文以议论为主,直抒胸臆,朴素深刻;后文以描写抒情为主,写得细腻含蓄。文风不同。前文是思想家、哲学家风范,大有劝诫世人的大家气度;后文尽显散文家的魅力,轻松中隐含沉重,平凡中见深意。2、两文中哪一篇对你更有启迪?为什么?请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补充材料:(1)1998 年 5 月 20 日晚 9 时,一场山洪将新疆一矿井冲毁,将 13个在井底干活的工人冲倒,淹没,只有青年工人杭平抓到一截一米多长的圆木,顺水
10、漂到 700 米深处的采煤区。在三十四天中,他喝水,啃圆木上的树皮,嚼皮带,吃生骡肉,以顽强的意志活了下来。当救援人员发现杭平还活着的时候,都感到这是一个近似神话的“奇迹” 。(2)在网上有一篇调查报告:有 20%的大学生曾有过自杀的念头,37%的自杀未遂者自杀前考虑时间不超过 5 分钟。他们自杀的原因五花八门,其中最让人不可思议的竟是因为食堂的饭菜不合胃口,父母不能来给他做饭。(3)前不久,在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上,一只小鸟突然飞进了赛场,被劲飞的网球击毙,击中小鸟的运动员立即停止了赛事,跑到小鸟前双膝跪下(4)大庆某银行的女职员面对持枪歹徒,巧妙周旋,以几万元的代价保住了巨款,结果被开除公职党籍,理由是她没有以性命相搏。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两篇谈论生命问题的文章,在两位睿智作家精妙文字的启迪下,我们加深了对生命的理解,明白了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重要性。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更加珍视生命、热爱生命,努力过好每一天,使自己的生命焕发光彩。最后,让我以罗曼罗兰的名言来结束本课的内容“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