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略读 老马 憎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雪白的墙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同的一组是( )A憎恨/馈赠 蝗虫/湟水 晚祷/波涛汹涌B骤然/集聚 横竖/横祸 黄陂/披沙拣金C窗棂/灵动 绯红/诽谤 悱恻/匪夷所思D支援/潺湲 栅栏/栅极 贝壳/金蝉脱壳【解析】 A 项,zng/zng,hung,do/to;B 项,zhu/j,hng/hng,p/p;C 项,lng,fi/fi,fi;D 项,yun,zh/shn,k/qio。【答案】 B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鞭影 竖琴 五线谱 饲养B虐待 晚祷 辱骂 饥馑C车厢 粉刷 肮脏 温和D风筝 扯断 粗暴 闪铄【解析】
2、D 项,闪铄闪烁。【答案】 D3下列关于这四首诗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老马主要采用了虚实结合、反语等表现手法。对老马,采用实的写法,用白描的手法正面勾勒出老马的形象特点;对车主,采用虚的写法,这就留有空白,让读者去想象。B副词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在憎恨中交叉使用,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不问”“没有” “不是” “是” “愈不” “愈” “要”等造成一正一反、层层递进的表达效果。诗人的情感也在多层次、多侧面的展开过程中得到升华和强化。C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结尾处,诗人拼命地用手一抓,抓住了一件自己也不知道叫什么的东西,那种对故乡的依恋和热爱之情溢于言表。D在雪白的墙中,
3、诗人主要表达了痛、抑郁的情怀以及对未来的迷惘。【解析】 D 项, 雪白的墙写于 1980 年,浩劫已经过去,诗人心中充满着对未来的憧憬。【答案】 D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首诗在语言的运用上很自然,诗人追求一种语势的舒缓和语境的清晰,控制了诗歌的速度。B臧克家十分重视语言的精练和形象化,往往为了一句诗甚至一个字呕心沥血。C国学是以儒家的尊重先祖,进德修业,内圣外王,兼有道家的逍遥独立、禅宗的心灵自由的精神气质的一种多元和谐的精神文化体系。D这是首以儿童的视角、感受和语言为背景的诗,景淡笔也淡,但诗情诗趣诗意从这轻松的情绪中流露出来,使我们看到了诗人的期望和追求,点点滴滴,沁人心脾。
4、【解析】 C 项,成分残缺,应为“以为主”或“以为主干” 。【答案】 C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人总是需要一点精神的,_。 实现中国梦,要求我们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也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一个国家和民族更是这样。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人的精神的有力支撑,就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A BC D【解析】 可用排除法解答本题。这段话的开头句是“人总是需要一点精神的” ,综观所给的五句话,只有句是与之构成递进关系,放在其他位置都不合适。于是,排除 A、B两项,句是总结句,呼应上文,据
5、此确定答案。【答案】 C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67 题。憎 恨绿 原不问群花是怎样请红雀欢呼着繁星开了,不问月光是怎样敲着我的窗,不问风和野火是怎样向远夜唱起歌好久好久,这日子没有诗。不是没有诗啊,是诗人的竖琴被谁敲碎在桥边,五线谱被谁揉成草发了。杀死那些专门虐待青色谷粒的蝗虫吧,没有晚祷!愈不流泪的,愈不需要十字架;血流得愈多,颜色愈是深沉的。不是要写诗,要写一部革命史啊。 6诗歌第 1 节是怎样营造诗歌的意境的?在全诗中有何作用?答:_【解析】 第 1 节连用三个“不问” ,既是否定句,也构成排比,暗示的是诗人当时的处境,表达的情感非常鲜明强烈、坚定。回答第(1)问应首先描绘
6、诗中的美好风景,再概括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景观,最后揭示诗歌的主旨。【答案】 (1)第 1 节以三个否定句铺陈了夜已消逝的诗意葱茏的美好风景:“群花”“请红雀欢呼着繁星开了” , “月光” “敲着我的窗” , “风和野火向远夜唱起歌” ;这些童话般清纯、平和且生意勃发的景观,成了一种令人留恋的记忆。连用三个“不问” ,语气决绝,暗示了正是诗人当时的现实处境吞噬了诗意的境界。(2)三行长句曲折透露出诗人心中的愤懑,从而使得第一节诗和以下的诗节之间形成了阔狭顿异、长短交织,从生动的有声有色的描写转入简短的直截了当的叙述,形成了一种特有的诗歌韵味,为全诗定下冷峻的基调。7诗歌中副词的肯定否定形式的交叉使
7、用有何作用?答:_【解析】 诗歌中副词主要有“不问” “没有” “不是” “是” “愈不” “愈” “要” ,这些词语形成对比,一是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二是强化了情感。【答案】 有加强语势的作用。副词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在诗歌中交叉使用,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不问” “没有” “不是” “是” “愈不” “愈” “要”等造成一正一反、层层递进的表达效果。诗人的情感也在多层次多侧面的展开过程中得到升华和强化。(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89 题。相信未来食 指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
8、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8诗中三次写下“相信未来”
9、 ,意思上有什么变化?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解析】 找出“失望的灰烬” “在凄凉的大地上”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这几句话,说明诗人虽然处在困境中,依然对未来有着希望和信心。【答案】 先是在“失望的灰烬”上写,再是“在凄凉的大地上”用“凝霜的枯藤”写,表现出诗人什么都被剥夺了,处于极端贫困之中(也可以理解为精神)。最后“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 “用孩子的笔体”写,表明诗人有孩子似的纯真,仍然对未来存有不灭的希望和信心。9诗歌最后一节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_【解析】 最后一节一改含蓄的语言,运用直接抒情的方法,抒发了“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10、的感情。【答案】 最后一节是年轻的诗人发自内心的呼喊,诗人放弃了意向的转换,直抒胸臆,以异乎寻常的坚毅、刚强执著和热烈告诉人们,不管人生多么艰难,无论命运多么坎坷,都应该相信未来,热爱生活。(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1013 题。义勇军田间在长白山一带的地方中国的高粱正在血里生长。在大风沙里一个义勇军骑马走过他的家乡。他回来了:敌人的头挂在铁枪上。10本诗的思路:先描写_,然后写义勇军回到家乡,最后突出_。【答案】 环境挂在义勇军铁枪上敌人的头颅11诗歌讲究用词含蓄、生动, “正在血里生长”的含义是什么?答:_【答案】 战争的残酷。12前面的写景和后边的人物情节之间有什么关系?答:_【答案】 奋勇杀敌正是出于对家乡的热爱。13本诗不去展现战斗的过程,而只突出胜利归来的场景,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答:_【答案】 使情节高度凝练;给读者留下再创造的空间;突出义勇军的英勇无比。表达交流14.仿照下面的例句,在横线上续写两个句子,要求续写的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内容连贯。就像险峻的大山拦不住汹涌的激流一样,汹涌的激流也拦不住你顶风前行的孤舟;_,_;_,_。【解析】 首先应做到比喻恰当,另外应注意句式相同,内容连贯贴切。【答案】 就像沉静的秋色拦不住凄冷的北风一样,凄冷的北风也拦不住你走向春天的脚步。就像朗朗的晴空拦不住突来的暴雨一样,突来的暴雨也拦不住你慨然前行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