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4.第七章 氧化还原.ppt

上传人:Facebook 文档编号:2441371 上传时间:2018-09-16 格式:PPT 页数:114 大小:2.4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4.第七章  氧化还原.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4.第七章  氧化还原.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4.第七章  氧化还原.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4.第七章  氧化还原.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4页
4.第七章  氧化还原.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七章 氧化-还原OXIDATION-REDUCTION,一、氧 化 数,氧化数(氧化值):,某元素一个原子的表观荷电数,由原子得失电子的数目来决定的,一般情况下:,O 的氧化数:-2 ;,H 的氧化数:+1 ;,少数例外,(过氧键:HOOH),H2O2、Na2O2,O的氧化数:-1 ;,O的氧化数:+2,OF2,H的氧化数:-1,NaH,氧化数升高(失电子),二、氧化还原反应和氧化还原电对,(一)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氧化数降低(得电子),还原,反应前后元素的氧化数 发生变化的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2KMnO4 + 16HCl = 2MnCl2 + 5Cl2 +2KCl + 8

2、H2O,2KClO3=2KCl+3O2 自氧化还原反应,2KClO3=3KClO4+ KCl 歧化反应,(二) 氧化还原半反应和氧化还原电对,氧化半反应:,还原半反应:,高氧化数状态,氧化型,低氧化数状态,还原型,氧化还原电对:,氧化型/还原型,Zn2+/Zn,Cu2+ /Cu,(Ox/Red),(Ox),(Red),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两个氧化还原电对之间的电子转移反应,氧化还原半反应的通式:,两种配平方法,离子电子法,氧化数法,三、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原电池 电极电势 氧化还原反应方向和限度 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电极电势的应用,第二节 电极电势和电池电动势,一 原 电 池,(一)原

3、电池的组成,利用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电流的装置,原电池:,正极 负极 盐桥,铜锌电池,原电池的化学反应,正极:,负极:,电池反应:,电池符号:(-) Zn | Zn2+ (c1) | Cu2+ (c2) | Cu (+),每一种原电池都是由两个电极组成。,(-) Zn | Zn2+ (c1) | Cu2+ (c2) | Cu (+),电极,相界面,负极,盐桥,(二) 原电池的表示方法,1) 用符号表示,每个电极对应一个氧化还原电对 Zn2+/Zn,1. 负极:左(-),正极:右(+), 双垂线表示盐桥,正负极中间。,电池符号的书写规则,2. 电极中的相界面,用“”分开;,Zn | Zn2+,Pt(

4、s) H2(100kPa)H+( a H+=1),3. 同一相中的不同物质之间用“,”分开;,4. 当气体或液体不能直接和导线相连时,以惰性导体(铂或碳)作电极极板 起导电作用;,Fe2+ , Fe3+,Pt | Fe2+ , Fe3+,5. 纯气体、液体和固体,,紧靠电极极板;,标注各物质的物理状态,气态(g)、液态(l)、固态(s),溶液需指出其浓度,浓度=1molL-1,可不标注;,气体应标明压力,分压=100kPa,可不标注。,Pt | Cl2(p) ,Cl- (c),1、金属金属离子电极,2、气体电极,3、金属金属难溶盐阴离子电极,4、氧化还原电极,(三)电极(或半电池)的类型,金属

5、板插入到此金属离子溶液中构成,锌电极:,Zn2+/ Zn,电极反应:,电极符号,银电极:,Ag+ / Ag,电极反应:,电极符号,1. 金属金属离子电极,电极符号,将气体通入其离子的溶液中,用惰性 导体(金属铂)作导电极板构成,氢电极,氯气电极,电极反应,电极符号,2 气体电极,电极反应,H+/H2,Cl2/Cl,3 金属金属难溶盐阴离子电极,将金属表面涂有金属难溶盐的固体, 然后浸入与该盐具有相同阴离子的 溶液中构成,AgAgCl电极,电极反应,电极符号,AgCl/Ag,4 氧化还原电极,将惰性导体(Pt,或石墨)浸入含有 同一元素两种不同氧化数的离子溶液中构成。,Fe3+/Fe2+电极:,

6、电极反应:,电极符号 :,Cr2O72- / Cr3+电极,电极反应:,Cr2O72-+ 14H+ 6e -2 Cr3+7H2O,电极符号 :,任何一个氧化还原反应都可以设计成电池,Cl2+2Fe2+ 2Fe3+ 2Cl-,正极,Cl2 + 2 e- 2Cl-,Fe2+ Fe3+ e-,负极,电池符号,将Zn片插入0.5 molL-1ZnSO4溶液,Ag片插入 0.5 molL-1AgNO3溶液,用盐桥联通,构成原电池。,a.写出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 b.写出原电池符号。,二 电 极 电 势,M(S),(一) 电极电势的产生,金属与其盐溶液界面处产生双电层 所具有的电势差,单位:V(伏

7、特),图 双电层示意图,M活泼,M不活泼,溶解 沉积 沉积 溶解,-,+,+,-,-,+,+,-,-,电动势: E,原电池电池电动势:,电池正负极之间的电势差,(二) 标准氢电极和标准电极电势,H2 (100kPa),铂,1. 标准氢电极,H+(a = 1),图7-3 标准氢电极,电极反应:,电极组成:,Pt H2(100kPa)H+ (a = 1),298.15K、,P(H2)=100kPa、,H+=1molL-1 (a = 1),2 标准电极电势,在指定温度下(298.15K),,溶液中各电极反应物浓度为1molL-1,,气体的分压为100kPa,,液体、固体都是纯物质。,电极的标准状态:

8、,标准状态的电极,标准电极,标准电极电势,标准电极的电势,实际电池的正、负极,由实验时电流的方向来确定,任何一个给定电极的电极电势定义为与标准 氢电极组成电池的电动势.将标准氢电极作为 负极,给定电极作为正极。,()PtH2H+给定电极 (+),(-)N Nb+(a) Ma+(a)M (+),电池电动势:,电池正负极之间的平衡电势差,标准电池电动势:,电极电势的测定,将待测电极和已知电极组成原电池,原电池的电动势:E= 待测 - 已知,铜电极的电极电势的测定,()Pt H2(100kPa) H+(1 molL-1) Cu2+(1 molL-1) Cu(+),()ZnZn2+(1 molL-1)

9、H+(1 molL-1)H2(100kPa)Pt(+),测定标准锌电极的电极电势,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测定 PtFe3+(1 molL-1),Fe2+(1 molL-1)的标准电极电势,()PtH2(100kPa)H+(1 molL-1)Fe3+(1 molL-1),Fe2+(1 molL-1)Pt(+),标准氢电极的制作和使用都困难,用相对稳定的甘汞电极作参比电极 SCE,标准甘汞电极: c (Cl- ) = 1.0 mol L-1q (Hg2Cl2 / Hg) = 0.2678 V 饱和甘汞电极: c (Cl- ) =

10、2.8 mol L-1(KCl饱和溶液) (Hg2Cl2 / Hg) = 0.2415 V,PtHg (l)Hg2Cl2 (s)Cl- (c),Hg2Cl2 (s) + 2e- 2Hg (l) + 2 Cl- (aq),标准电极电势表(298.15K),氧化剂的氧化能力增强,还原剂的还原能力增强,3 标准电极电势表,标准电极电势表使用说明:,1、表中的数据只能在标准态下使用,且只适用于水溶液;,3、 标准电极电势值不受电极反应式书写形式的影响;,(电极反应乘一个系数, 值不变),4、 值的正、负号不随电极反应进行的方向而改变;,5、其它温度下的电极电势也可用此表。,从上到下 ,电极电势增大,有

11、负有正,从上到下,氧化型的氧化能力增强,从上到下,还原型的还原能力减弱,分为酸表和碱表,根据物质的存在状态推断查酸表还是碱表,如: Fe3+ /Fe2+,标准电极电势表(298.15K),氧化剂的氧化能力增强,还原剂的还原能力增强,4 电极电势与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1),2),判断标准态下氧化还原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比较氧化剂、还原剂的强弱,1) 氧化剂和还原剂强弱比较:,氧化性: Cu2+ H+ Pb2+,还原性: Cu H 2 Pb,电极电势愈低,还原型是较强的还原剂;,电极电势愈高,氧化型是较强的氧化剂;,较强的氧化剂其共轭的还原剂的还原能力较弱, 较强的还原剂其共轭的氧化剂的氧化能力较

12、弱;,MnO4-/ Mn2+,Cr2O72-/Cr3+,氧化能力:,MnO4-,Cr2O72-,还原能力:,Mn2+,Cr3+,1.507V,1.232V,2) 氧化还原反应的自发进行方向,强氧化剂1 + 强还原剂2,弱氧化剂2 + 弱还原剂1,Cu2+/Cu = 0.3419V,Zn2+/Zn = -0.7618V,反应方向:,例,判断标准态下,下列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解:,反应正向自发进行,解:,反应逆向自发进行,= +0.771V,= +1.066V,= +0.771V,=+0.535V,氧化还原反应组成电池时,,氧化剂与其还原型组成的电极总是做正极,还原剂与其氧化型组成的电极总是

13、做负极, 0,反应正向自发进行;,标准态时,, 0,反应正向自发进行;,反应正向自发进行;,电池电动势与化学反应Gibbs自由能变的关系,三 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与限度( Gm E K ),在等温等压下,系统Gibbs降低值等于可逆过程中对外所作的最大非体积功。原电池是可逆电池,系统所作的非体积功全部为电功:,Gm= W电功, 最大= -qE= - nFE,n是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单位mol 电动势 E单位V 法拉第常数F = 96 485 Cmol-1 W单位J,(一) 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当电池中各物质均处于标准态时rGom= - nFEo,rGm= W电功, 最大= -qE= - nFE,

14、测得某原电池的电动势Eo,就可以求出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rGmo,rGom= - nFEo,反之,已知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rGmo , 求原电池的电动势Eo,用电池电动势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自发性rGmo0 反应正向自发 rGmo0 则 Eo0 反应逆向自发 rGmo=0 则 Eo=0 反应达到平衡,rGom= - nFEo,把热力学与电化学联系起来,例:,(-) Zn | Zn2+ (c1) | Cu2+ (c2) | Cu (+) 求电池标准状态下的电动势和标准吉布斯自由能,o Zn2+ / Zn= -0.7628 V, o(Cu2+ / Cu )=+0.337V,= 1.10 v 0,

15、例 计算 Cr2O72- + 6Fe2+ + 14H+ 2Cr3+ + 6Fe3+ + 7H2O 的rGom,并判断反应在标准状态下是否自发进行,解 正极 Cr2O72- + 14H+ + 6e- 2Cr3+ + 7H2Oo(Cr2O72-/Cr3+) = 1.232V负极 Fe3+ + e- Fe2+, o (Fe3+/Fe2+)= 0.771V,电子转移数n = 6 rGom= -nFEo =-266.9kJmol-10 正向自发,Eo = o(Cr2O72-/Cr3+) - o (Fe3+/Fe2+)= 1.232V - 0.771V = 0.461V,例:,Ag + Cu 2+ Cu

16、+ Ag+,= 0.337 - 0.799 = - 0.462V 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二) 氧化还原反应的限度,利用电池电动势判断 氧化还原反应的自发性,利用平衡常数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程度,E 0,K的大小,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限度计算平衡常数,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与电动势关系,298.15K时,,R=8.314JK-1 mol 1,,F=96485Cmol-1,n 氧化还原反应转移的电子数,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 只与标准电动势有关而与物质浓度无关,2. 越大, 就越大,反应进行越完全,n = 2,0.2V,n = 1,0.4V,106,平衡常数较大,反应进行相当完全,反应方向基本

17、不受浓度变化的影响,例:在298.15K时,计算 5S2O82- + 2Mn2+ + 8H2O 2MnO4- + 10SO42- + 16H+ 的自发进行反应的平衡常数.已知:,解:,= 20.1 1.51 = 0.50V,实际非常慢,热力学-动力学,利用原电池电动势 可求得相应平衡的平衡常数,Ka、Kb、 Kw、 Ksp、K稳,例,求298.15K下,反应的平衡常数,解:,正极反应:,负极反应:,例:用电势法求AgCl的Ksp,(-)AgAgCl(s) Cl-Ag+ Ag (+),电池反应,正极,负极,电池反应平衡常数:,电池反应:,AgCl的溶度积:,Ag Ag,Ag Ag(NH3)2,N

18、H3,可求出Ag(NH3)2 离解常数Ks,Pt H2H+,Pt H2(g) HAc, Ac,可求出HAc的离解常数Ka,四 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任意氧化还原反应(电池反应):,(一) Nernst 方程式(能斯特方程),由Vant Hoff 等温式,由,能斯特方程, 电池电动势E标准电动势E0,Q,反应商,气体用相对分压,浓度用相对浓度,溶剂H2O、纯固体和纯液体不写,氧化还原反应电池电动势的Nernst方程:,R,气体常数,(8.314JK-1 mol-1),F,Faraday常数,(96485Cmol-1),T,绝对温度,n,电池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数目,298.15K,非标准态电动势与标准

19、态电动势的关系,任意电极反应,电极电势的Nernst 方程式,n,电极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298.15K,注意: 氧化型和还原型包含了所有参加电极反应的物质,半反应,Nernst 方程式,298.15K,能斯特方程(任意条件下的电极电势):,(1)电极电势不仅取决于电极的本性,,(2)对于同一个半反应,,(CRed)g /(COx)m = 1,,(COx) ,,(CRed),,(CRed) ,,(COx) ,,反应的电子数;,氧化剂、还原剂,及介质的浓度(或分压)、,还取决于反应的温度、,还原型浓度越大,,,氧化型浓度越大,,值越大;,值越小;,,浓度对E的影响也很小;, 0.3V,-0.3V

20、, 0.3V,-0.3V,浓度变化可能改变反应方向;,浓度变化基本不会改变反应方向;,(3)一般情况下,,的影响并不大。,浓度对,例 已知 298.15 K 时, 。 计算金属银插在0.01mol/L AgNO3 溶液中组成Ag+/Ag 电极的电极电势。,解:298.15K时, Ag+/Ag 电极的电极电势为:,结果表明:Ag 浓度由1.00mol/L 降低到 0.01mol/L , 电极电势相应地由 0.7991V 减小到 0.6806 V,=0.7991-0.0592lg(1/0.01) =0.6806V,已知298.15 K 时Fe3+/Fe2+的标准电极电势0.769V,计算将铂丝插在

21、Fe3+=1.0 mol/L Fe2+=0.10mol/L 溶液中,Fe3+/Fe2+电极的电极电势。,当Fe2+浓度由 1.0 mol/L 降低到0.10mol/L时,电极电势相应地由0.769 V增大0.828V,解:298.15 K 时,Fe3+/Fe2+电极的电极电势为,= 0.828V,判断在标准状态下,K2Cr2O7能否与HCl反应产生Cl2?,=1.33V-1.3595V 0,标准状态下,K2Cr2O7不能与HCl产生Cl2,如果K2Cr2O7浓度不变,Cr2O72- = Cr3+ = 1molL-1,改用浓HCl(12molL-1)这时K2Cr2O7能否与HCl反应产生Cl2?

22、,=1.2957V,=1.479V,能产生Cl2,电极电势的Nernst方程式:,298.15K,电池电动势Nernst方程式:,298.15K,(二)生成沉淀对电极电势的影响,改变物质浓度,就改变了电极电势,如:生成弱电解质,沉淀,配合物等,(1)氧化型物质生成沉淀,例 o =0.799 V 若在电极溶液中加入NaCl生成AgCl沉淀,并保持Cl-浓度为1molL-1,求298.15K时的电极电势( AgCl的Ksp=1.7710-10),解:,Ag+= Ksp / Cl-=1.6010-10,n = 1,= 0.799 V-0.577V = 0.222V,银电极变成了氯化银电极,银离子浓度

23、降低,在溶液中存在平衡,实际上 :,当Cl=1 molL1时,,此电极为标准态,cAg+从1降到10-6,生成AgCl沉淀,c(Cl-)=1molL-1,类似的,标准电极电势的大小与卤化银Ksp有关,(2) 还原型物质生成沉淀,电极电势会增大,=0.153V,求,已知: Ksp ,CuI(s) = 1.2710-12,设计电池法,(-)PtCu2+, Cu+Cu2+, I -CuIPt (+),电池反应:,= 0.857V,(3) 氧化型和还原型都生成沉淀,引进两个平衡常数,若OH-=1.00mol/L,五 电极电势的应用,(一) 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相对强弱,(二)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

24、,(三) 求离子浓度和平衡常数,(一) 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相对强弱,标准状态直接比较,非标准状态比较用能斯特方程计算,标准状态下溶液中MnO4能否氧化I和Br?,1.51V,0.535V,1.066V,MnO4能氧化I,,(MnO4/Mn2+),(I2 / I),(Br2 / Br),能氧化Br,【例】,若溶液中MnO4 和Mn2+离子的浓度相同,,问:,当pH=6时,,MnO4能否氧化I和Br?,解:,pH=6时,,MnO4能氧化I,,(MnO4/Mn2+),(I2 / I),(Br2 / Br),不能氧化Br。,1.066V,0.535V,电极电势愈低,还原型失电子能力愈强, 还原性愈强,

25、是较强的还原剂;,电极电势愈高,氧化型得电子能力愈强, 氧化性愈强,是较强的氧化剂;,(二)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根据正负极的电极电势计算出电池的电动势,标准状态比较直接,非标准状态比较用能斯特方程计算,【例】,将它与氢电极组成原电池:,()Pb Pb2+(1molL-1) H+(1molL-1) H2(100kPa), Pt (+),问:,(1)在标准态下,,反应能发生吗?,(2) 若在上述氢电极的H+溶液中加入NaAc,,并使平衡后溶液中HAc及Ac-浓度均为1molL-1,,H2的分压为100kPa,,反应方向将发生变化吗?,已知:,解:,(1),正极:,负极:,电池反应:,该反

26、应在标准态下能正向自发进行,()Pb Pb2+(1molL-1) H+(1molL-1)H2(100kPa), Pt (+),(2),加入NaAc后,,氢电极溶液中平衡:,该反应逆向自发进行,(三) 求离子浓度和平衡常数,例:298.15K,在 0.1mol/L AgNO3 1.00L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铜粉,放置使反应达到平衡,,求平衡时 Ag+ Cu2+ ?,平衡浓度: x (0.1-x)/2,令Cu2+=0.05,Ag+=3.8610-9,第三节 电势图及其应用,铁的元素电势图:,Fe3,Fe2+,Fe,+0.771V,-0.44,一 元素电势图,表示同一元素各种氧化态之间电势变化的关系图,

27、由高到低,Cu2,Cu,Cu,歧化反应:,由中间氧化型,一部分生成高氧化型,另一部分生成低氧化型的反应,反歧化反应:,由两边的高氧化型和低氧化型反应生成中间氧化型物质的反应,(一) 判断歧化反应能否进行,(歧化反应),B在水溶液中不稳定,,能自发歧化生成A和C,,A与C可共存;,B不能歧化,,在水溶液中稳定,,A与C不能共存,,能发生反歧化反应;,(A+C B),(B AC),C,A,B,O2 0.33 V O2 0.87 V O22,O2在水溶液中会歧化:,铁的元素电势图:,Fe3,Fe2+,Fe,+0.771V,-0.44,元素电势图,(二)利用元素电势图求算某电对的未知的标准电极电势,【

28、例】利用氯的元素电势图求,ClO3- ? ClO2- +0.66 ClO-0.50,解:根据,MnO4Mn2 MnO2 ,锰的元素电势图,MnO4,MnO42,MnO2,Mn3+,Mn2+,Mn,+0.57,+2.24,+0.29,+1.54,+1.51,+1.68,+1.23,-1.18,MnO4、MnO2 都是强氧化剂,,Mn是强还原剂,,Mn2最稳定,,MnO42和Mn3不稳定,会歧化,,MnO2不能歧化,,MnO4与Mn2不能共存,,拉蒂麦尔图,本 章 小 结,一个氧化还原反应可以被拆成两个半反应,每个半反应中都含有一个氧化还原电对,根据氧化数法和离子电子法可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29、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数降低,还原剂的氧化数升高,氧化和还原总是同时发生。,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称为 原电池。每一个电池都由两个电极组成,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电势的绝对值无法测得,IUPAC规定标准氢电极的电势为零,据此可求其他电极的标准电极电势。,电极电势的Nernst方程式:,298.15K,电池电动势Nernst方程式:,298.15K,Nernst方程式表示了电极电势的大小除决定于电极本性外,还与电极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介质的浓度(气体分压)以及反应时的温度有关。酸度、沉淀物质和难解离物质会对电极电势的大小产生影响。,电极电势和电池电动势的应用,一、判断氧化剂、还原剂的强弱,二、利用电池电动势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三、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限度计算平衡常数,五、元素电势图及歧化反应,四、计算溶度积KSP (Ka、Kb、Ks、Kw),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