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全集(语文版有答案).doc

上传人:dreamzhangning 文档编号:2436732 上传时间:2018-09-16 格式:DOC 页数:246 大小:1.5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全集(语文版有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6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全集(语文版有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6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全集(语文版有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6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全集(语文版有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6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全集(语文版有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滑铁卢之战一、双基积累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预兆(zho) 阴郁 (y) 牝马(pn)B.倏然(yu) 污垢(u) 空旷(kun)C.焦灼(zhu) 拘泥(j) 迂腐(y)D.色子(shi) 呼啸(xio) 孤注一掷(zh)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妨碍 两鬓 岿然 哑雀无声B.箍桶 目眩 怯懦 忐忑不安C.擎着 诅丧 揉皱 濒于殆尽D.徨惑 步履 厄运 气喘咻咻3.下面句中加点词语在语段中有什么表达效果?(1)今天的太阳只散射出淡黄色的微光,显得阴郁无力。阴郁: (2)热拉尔看到他如此犹豫不决,便激动起来,急冲冲地说:“赶快向开炮的地方前进!”急冲冲:

2、4.下列语句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滑铁卢之战是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战役,它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已超出了战役本身。B.全文把工笔细描和大笔勾勒结合在一起,既有全场景的鸟瞰,又有关键细部的特写镜头。C.写大战场面时用粗线条勾勒,这突出了作者的非凡构思。D.这篇历史特写以时间(上午、下午)和人物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写战役的始末。5.综合性学习。学习了本文后,班委会决定召开以“我看小事”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过程中遇到了下面的问题,需要你去解决。(1)你所在的小组讨论后认为:小事有时决定大事的成败,小事往往反映人品修养的高下。大家想拟一个能突出这一中心的演讲标题。你拟的标题是什么?(不超过 8个字)答:

3、(2)小组推选李明在班会上演讲。为了写好演讲稿,李明请大家为他列举一种不重视小事的生活现象,并提供一句关于不可轻视小事的名言。你列举的生活现象是: 你提供的名言是: (3)李明准备先谈小事与大事成败的关系,再谈小事与人品修养高下的关系,这两部分内容之间需要用一两句话来衔接。请帮他写出这个过渡句。答: (4)结合班会主题请你举一例“小行为彰显大精神”的事例。答: 二、美文品析(2013扬州中考)阅读下文,完成 69 题。冲进风暴逃生美米歇尔史密斯莎拉四岁的时候,妈妈就去世了。她的爸爸是一个渔民,买不起房子,莎拉只好在小小的渔船上长大。到了上学的年龄,爸爸打鱼挣的钱只够生活,交不起学费,她只好依旧

4、住在船上,还要忍受孩子们的嘲笑。海港里渔船很多,渔民们都是日出打鱼,日落而息。一天傍晚,爸爸在船舱里喝着酒,莎拉自己坐在船头,看管着爸爸打到的一些鲑鱼。忽然,莎拉看到海平面上腾起山一样高的乌云,风也渐渐大了,船随着波浪摇晃起来。莎拉从小到大还从没看到这样凶猛的风暴,赶忙扶着栏杆跌跌撞撞地跑进船舱,喊着:“爸爸,快醒醒。 ”“什么事?”她的爸爸摇了摇酒瓶,嘴里咕哝着问。“爸爸,暴风雨要来了,咱们上岸躲躲吧。 ”“管它呢。 ”她抓着爸爸的肩头摇着他,爸爸的头撞在船帮上,他叫了起来:“你到底要干什么?”“爸爸,咱们走吧,这次的风特别大。 ”爸爸终于醒了酒,他出了船舱,乌云已经压了下来,狂风卷着巨浪冲

5、了过来。“爸爸,你在干什么?”“莎拉,要是咱们不把船驶离码头,大风就会把它吹到码头或礁石上。我们必须出海,这样才能保住船,活下去。 ”就这样,这条小船一头扎进暴风雨里,浪涛一下下撞击着船帮,莎拉吓得紧紧抱着爸爸,他正在掌舵控制着船,向着大海吼了一声:“我们能战胜你。 ”在他们的头顶上方,黑云翻滚着;在他们前方,狂风卷着黑色的巨浪迎面扑来,浪尖上泛着白色的水沫,劈头盖脸地打在他们身上。莎拉的脚下一滑,险些摔倒,她吓得尖叫一声。爸爸一手握着轮舵,腾出另一只手拉住了女儿。就这样,他们熬过几个钟头,风小了很多,海浪也平静下来,天开始变晴。父女二人仍然握着手安慰对方。他们掉转船头,驶向岸边。回到港湾,四

6、处一片狼藉,木架的码头不见了,几十条渔船被撞得千疮百孔。只有莎拉和爸爸的船安然无恙。莎拉抱着爸爸说:“爸爸,你是个英雄。 ”“我不是英雄。 ”爸爸握住她的手, “莎拉,是你救了我们。 ”“爸爸。 ”她激动得流下眼泪, “我们一起战胜了暴风雨。 ”(选自特别关注2012 年 11期)6.紧扣两个加点词,联系相关内容,说说“爸爸”精神状态的变化。“什么事?”她的爸爸摇了摇酒瓶,嘴里咕哝着问他正在掌舵控制着船,向着大海吼了一声:“我们能战胜你。 ”答: 7.文中画线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答: 8.能够逃脱这次灾难, “莎拉”起什么作用?答: 9.从情节和主题两方面,谈谈你对“冲进风暴逃生”的理解。答

7、: 三、写作练笔10.【写法借鉴】这篇报告文学语言生动,大量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恰当地渲染气氛,如“军官们绝望了,而隆隆的大炮声却在这时不祥地沉默下来” ,渲染了紧张的气氛,预示了不祥的征兆,为下文埋下伏笔。【片段仿写】请你也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一个片段,起到烘托渲染的作用。答案解析1.【解析】选 B。 “倏然”中的“倏”应读 sh。2.【解析】选 B。A.哑鸦;C.诅沮;D.徨惶。3.【解析】此题意在考查学生结合语言环境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的能力。这类题实际是要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文章思想内容。做好此类题,首先应整体感知全文,把握文章主旨,再结合关键词语,联系相关段落、前后句来深入理解其思想内容

8、及表达效果。答案:(1)“阴郁”既写天气给人阴森感觉,又写拿破仑军队的气氛低沉。(2)“急冲冲”有“迅速、立即和急忙”之意,以热拉尔的随机应变、又有胆识来反衬格鲁希的唯命是从、缺乏胆识。4.【解析】选 C。本文用的是全场景的勾勒与关键细部的刻画相结合的写法。5.答案(示例):(1)以“小”见“大”(2)撞到人没说对不起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3)小事的成败关系到大事的成败,而做好一件小事,则会直接反映一个人的人品修养。(4)雅安地震中,一个受伤的小女孩,她的衣服上沾染着血,但依然露出天真而坚强的笑容。她告诉现场的救灾人员:“叔叔,我没事,我不哭,我很坚强的。 ”她也被网友誉为“史上最可爱小姑娘”

9、,这股正能量正通过新浪微博持续不断地传递。6.【解析】此题考查对词语表达作用的把握。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 “咕哝”表现爸爸的精神不振;“吼”表现爸爸面对暴风雨的自信与斗志。答案:“咕哝”写爸爸酒后口齿不清,表明他在人生不幸和生活的压力下精神萎靡不振;“吼”写出爸爸在生死关头使出全部力气面对风暴,表明他不畏惧凶险,充满自信,斗志昂扬。7.【解析】此题考查对环境描写作用的把握。环境描写一般有渲染氛围、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突出主题等作用。此处的环境描写烘托父女俩的勇敢,也为下文的情节做铺垫。答案:黑云、狂风、巨浪写出形势危急险恶,暴风雨越猛烈,越能烘托父女俩的勇敢无惧顽强不屈和爸爸的选择

10、明智:为下文写风暴对港湾造成的破坏做铺垫。8.【解析】此题考查对人物作用的把握。 “莎拉”的作用和“暴风雨” “父亲”紧密相连,她最先发现暴风雨、摇醒醉酒的父亲、和父亲一起搏击暴风雨。答案:莎拉警觉地发现了暴风雨即将来临;莎拉坚持摇醒了她醉酒的父亲;莎拉一直和爸爸紧握双手面对风暴,她是爸爸的慰藉、精神支柱。9.【解析】此题考查对标题的理解。情节方面:结合父女俩在暴风雨来临时冲进风暴勇敢斗争理解“冲进风暴逃生”的作用;主题方面:结合生活中如何面对困难挫折、战胜生活中的暴风雨来理解。答案:情节:莎拉父亲在暴风雨来临时,不退反进,把船驶离码头,冲进风暴,保住船只得以逃生。主题:人生难免会遇到困难、挫

11、折、危险,要以勇敢无惧的姿态直面这一切,迎接挑战才能获得新生。10.答案(示例):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现代诗两首一、双基积累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隘口(y) 沾着(zhn) 槐树(hui)B.蹲踞(j) 焉支(Yn) 建筑(zh)C.焚起(fn) 荒莽(mn) 山巅(din)D.躯体(q) 歌谣(yo) 敕勒川(Sh)2.下列诗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12、A.为什么唱你时总不能成声。B.今霄月色应如水。C.冷眼看人间恩怨。D.蝉翼般轻轻滑落的槐树叶。3.选词填空。(1)你永远是个 (有情 无情)的建筑/ (盘踞 蹲踞)在荒莽的山巅。(2)这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最 (珍奇 奇异),最可 (宝贵 可贵)的一片。4.综合性学习。学习了诗歌长城谣和一片槐树叶后,老师联系学习过的诗歌乡愁 ,在班上组织了一次“乡愁诗的初步探究”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这次活动,并完成以下学习任务。(1)【知识整理】将相关内容填写在 A、B 处。篇 目 作 者 意 象长城谣 A. 主体意象:长城一片槐树叶 纪弦 主体意象:槐树叶乡愁 余光中 组合意象:邮票、船票、坟墓、B.

13、 (2)【话题探究】根据下面的信息,说说我们在欣赏“乡愁诗”时应注意什么。长城谣:诗人小时候曾在大陆成长,长城、黄河自然成了她寄托乡愁乡思的个性化对象。一片槐树叶:诗人曾在南京、扬州、上海等地留下了足迹,所以诗中有“忘了是在江南,江北,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的句子。乡愁:诗人小时候上寄宿学校,要与妈妈通信;婚后赴美读书,坐轮船返台;后来母亲去世,永失母爱。按诗人自己的说法,这首诗“蛮写实的” 。答: 二、课内阅读阅读一片槐树叶 ,回答 57 题。5.请简单分析第 1节诗中诗人的感情变化。答: 6.“一册古老的诗集”有什么深刻含意?请写出你的理解。答: 7.假如在“飘着淡淡的槐花

14、香的季节”里,纪弦和席慕蓉在长城相遇,你认为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请根据你的知识设计一段对话。(不超过 100字)答: 三、美文品析(一)(2013恩施中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新 月沙 鸥新月弯弯,像一条小船。我乘船归去,越过万水千山。花香。夜暖。故乡正是春天。你睡着了么?我在你梦中靠岸。8.“新月”与“小船” ,一个在天上,一个在水面,诗人是如何将这两个相距遥远的物体联系在一起的?这两句诗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答: 9.诗歌第二节选取了哪几个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怎样的情感?(联系第三节作答)答: (二)阅读下面诗歌,回答 1013 题。心 弦绿 蒂夕阳,在风中缓缓地冷却落叶,萧萧

15、地点缀出大地在喧哗中的孤寂夜是冷冷的手轻轻拨动起回忆的弦乡愁是飘忽的风密实的窗也挡不住他信手翻开那一页,都是梦牵魂系那一页,俱是年少情怀不必推窗去找月色到室外就是他乡不妨守住这盏小灯让微亮的光温暖了缓缓流过我心的清泪10.诗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答: 11.诗歌中加点的两个“风”字的含义一样吗?请具体说明。答: 12.概括诗歌第二小节的大意。答: 13.诗歌第三节中夜间的“小灯”有何作用?答: 四、写作练笔14.【写法借鉴】这两首诗的写作特点是善选意象,咏物抒怀。 长城谣选长城、黄河等可作为中华民族象征的事物作为寄情的意象,浓缩在短短的几句诗中,充分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绵绵

16、无尽的思念之情。 一片槐树叶则以偶然发现的书里的一片发黄的槐树叶为意象,尽情抒发了游子怀乡之情。【片段仿写】请你选取一个意象,运用咏物抒怀的写法写一首小诗。答案解析1.【解析】选 C。A 项中“隘”应读 i;B 项中“踞”应读 j;D 项中“敕”应读 Ch。2.【解析】选 B。 “霄”应为“宵” 。3.答案:(1)无情 蹲踞 (2)珍奇 宝贵4.答案:(1)A.席慕蓉 B.海峡(2)我们欣赏“乡愁诗”时,必须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诗的写作背景)。5.【解析】抓住欣喜伤感的变化来回答。答案:诗人刚见到槐树叶,仿佛又回到故土,赞叹、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诗人很快又回到现实,这种心情立刻变成了伤感,飘零在

17、外,故国难回,伤心又无奈。6.答案:“一册古老的诗集”可能有一定的文化象征意义,也许指古老的中国文化,也许是指诗人对故国的眷恋之情和诗人对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不变的追求。7.答案(示例):席慕蓉:“纪兄,幸会幸会。前来享受飘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了?”纪弦:“是啊!顺便也来感受感受那曾经争战的历史。您的长城谣我都背得很熟练了。”席慕蓉:“香港、澳门已经回归了,让我们一同来企盼祖国的统一吧!”8.【解析】此题考查对诗句的分析能力。解答此题要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两个事物的外形特点。答案:运用比喻,诗人抓住“新月”与“小船”外形上“弯弯”这一共同特征,将两个相距遥远的物体联系在一起;这两句诗是全诗的引子

18、,后面内容都围绕这两句诗(或引出诗歌后面内容)。9.【解析】此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理解能力。从诗中选取描写的景物,然后从作者的思乡之情这一角度来分析即可。答案:花香、夜暖、春天。强烈的赞美之情和浓烈的思乡之情。10.【解析】此题考查掌握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能力。画线句把“夜”比作“冷冷的手”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其效果是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在静夜中不可抑制的思乡之情。答案:比喻。效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在静夜中不可抑制的思乡之情。11.【解析】此题考查理解重点词语含义的能力。从“风”的本义和比喻义的角度思考作答。答案:不一样。前者指自然界的风;后者是比喻,指乡愁。12.【解析】此题考查概括大

19、意的能力。从思乡之情的角度思考作答。答案:深切地思乡之情是无法抑制的。13.【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意象作用的能力。根据“温暖了缓缓流过我心的清泪”一句思考作答。答案:室内的“小灯”给诗人以漫无边际的温暖,抚慰了这颗因思乡而愁苦的心。14.答案(示例):枫 叶你有过绿的颜色,高唱过青春的赞歌!枫叶,你有过黄金季节,走出过风雨的旋涡!枫叶,你在寒霜时刻燃烧红火,这若霞的红火啊在北风中坚强地闪烁!单元综合检测(一)(90分钟 100 分)一、积累与运用(20 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2 分) ( )A.擦拭 (sh) 狼藉(j) 热泪盈眶(yn)B.鄙视(b) 陨落(sn) 喋喋不休(di

20、)C.轻蔑(mi) 蹒跚(mn) 孤苦伶仃(ln)D.出没(m) 颓唐(tu) 不懈努力(xi)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并改正。(2 分)俯拾皆是 寄人离下 顽固不化文质彬彬 立锥之地 销烟弥漫错别字改 正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2013年 1月 23日,天津地铁员工帮走散男童联系父母,男童父亲感动得热泪盈眶。B.从 2013年 2月 26日开始,中国乒乓球队时隔九年后再设总教练,只因人选并非唾手可得。C.得到朋友的鼓励与支持,她勇敢地走向赛场,成为当天最耀眼的一颗明星,真是相得益彰啊。D.刚才吓唬她们的那个大个子现在呆若木鸡。4.(

21、2013丽水中考)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3 分) ( )A.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又默默地写了一本大约 16万字左右的书。B.第 27届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注重培养青少年科学探究和创新实践。C.贝克汉姆在巴黎圣日耳曼队夺冠后宣布退役,停止 20年的辉煌职业生涯。D.如今,年轻人喜欢上网购物,一些老年人也加入到“淘宝一族”的行列。5.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2 分) ( )A.背影是一篇抒情散文,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情挚爱,抒发了作者在生活困顿、精神压抑的情况下对父亲倍加思念之情。B.永久的悔表面上是以作者的回忆为线索,然而贯串始终,时隐时现的一条内在的主线则是“永久的悔” 。C.

22、铁骑兵的作者杨朔是现代著名散文家,文章以离开大队的骑兵的行踪为线索,记叙一班八路军战士凭着坚定的必胜信念和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与敌人展开游击战,打乱了日寇的军事部署的传奇故事。D.苏珊安东尼这篇文章着重写了苏珊安东尼在争取妇女权利过程中的争取选举权一事。6.(2013长沙中考)综合运用。(8 分)2013 年 4月 23日,是第 18个“世界读书日” ,学校为此举行了“好读书,读好书”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宣传读书活动】下面是本次活动的宣传标语,请你补充完整。(2 分)好读书,读书让生活变得充实;读好书, 。(2)【调查读书现状】读书现状调查表学段调查项目 七年级 八年级

23、 九年级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1.5小时 1.2小时 0.5小时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所占比重27.8% 35.8% 45.6%分析上表,你得出的结论是: 。(2 分)(3)【探讨读书方法】甲同学:网络时代,信息量很大,可以看的书很多,但是,面对茫茫书海,我们不知从何下手。乙同学:我们现在太忙了,要做那么多题目,哪有时间读课外书?丙同学:我们读过很多书,但读后很容易忘记,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多。请你针对以上发言,给在场的校长和同学分别提一条建议,注意语言的得体。(4 分)向校长提建议: (2 分)向同学提建议: (2 分)二、阅读品悟(40 分)(一)阅读下面背影选段,回答 710 题。(12 分)到南

24、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

25、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7.给上面文段加上一个小标题。(2 分)答: 8.选文第一段两次用了“终于”一词,有什么作用? (3 分)答: 9.“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一句中“聪明”的含义是什么?表明作者怎样的心情?(4 分)答: 10.如果类似的事情发生在你身上,你是否也会像作者一样呢?请简单说明理由。(3 分)答: (二)(2013仙桃中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114 题。(13 分)棉花里的父亲章中林回

26、家的时候,大门紧锁着,只有那条癞皮狗还在门前吐着舌头。我左右喊了几声,没有人应声,这人都去哪儿了呢?他们应该知道我回来呀,突然看到场院里如雪的棉花。是捡棉花去了?赶到大叔家一问,他说父亲去前山捡棉花去了。我放下行李,奔向棉花地。正午的太阳火辣辣的,晒在身上毛毛刺刺的,像是有虫子在爬,十分不自在,还没走几步就汗流浃背了。空旷的田野里没有风,也没有一个人影。是啊,这样的毒日,谁不愿意窝在家里,躺在电扇下面?可是,父亲?不知说过多少回:棉花少种点,有事情做就行。可是他却非要拉上上十亩棉花,还说,自己动得,不要我们负担。但是你也不要这样拼命哪。我循声钻进棉田里。父亲正弓着背捡着棉花,腰间系着蛇皮袋,鼓

27、鼓囊囊的,每移动一步都显得吃力。两只手却不闲着,熟练地抓住盛开的棉花随手塞进袋里。父亲看着走近的我笑着,打着招呼。黢黑的脸上深深的皱纹颤抖着;白发凌乱地贴在额前;衣服就像从水里捞上来的一样,还结出了盐花。阳光下,父亲的背影溅起凄惨的白光,坚硬而嶙峋一种说不出来的酸楚涌上心头。父亲的一生都是在这片洁白的棉花中佝偻着前行的。一天天,一年年,他就像一个倔强的牧民看护着自己的羊群,就像一个固执的渔民守望着自己的鱼塘,不眠不休,不离不弃。父亲啊,父亲!棉花,就是父亲的花朵,就是父亲的攒钱罐。父亲用自己最虔诚的跪拜来侍弄棉花育秧,移苗,间苗,施肥,打药,锄草,每一个环节他都一丝不苟,就像培育着襁褓中的婴儿

28、。那些岁月,父亲就是用自己坚定的脚步,羸弱的肩膀种下繁华的棉花,背起一家丰满的希望我们的学费,过年的新衣,喷香的猪肉,还有久违的微笑。现在,我们都已经成家,他也应该停下奔跑的脚步,和我们一起分享这棉花一样舒适而温暖的生活。可是,山一样的父亲依然像一头倔强的老牛一样默默守护着,坚持着。父亲啊,父亲!一点多钟我们才回到家。父亲草草地扒了几口饭,就又坐到了簸箕前剥起棉花。也许是太疲劳了,还没一会儿,父亲就躺在棉花上睡着了头枕着棉花一动不动地睡着了。他睡得是那么酣畅,睡得是那么沉静。他侧着身子,躺在灰色的棉花壳上,头枕着雪白的棉花。头上银白的头发根根扎眼;一张脸就像皱缩的核桃沟壑纵横;青筋暴突的手就像

29、柘树枝,上面是道道血口。看着日渐苍老的父亲,我真想摸一摸他粗糙的手,抚一抚他的白发,对着他的耳朵说说心里话,可是,他睡得那么沉,那么香,我又怕惊扰了他的好梦。静静地睡着的父亲,脸上露出淡淡笑意,粲然如盛开的棉花。他是看到了桃红李白的绚丽,还是闻到了油菜芝麻的浓香?是尝到了大米麦子的绵软,还是摸到了蚕茧棉花的和暖呢?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父亲一定在惦记着他的春种秋收,他的夏播冬藏,不然,他的笑里怎么会飘来丝丝的甜呢?也许怕打扰了父亲,风顽皮地小跑来;也许怕惊醒了父亲,太阳躲进了云里。在这里,除了父亲均匀而舒畅的呼吸在轻轻地流淌,再也听不到一点声响。这个世界仿佛成了一种永恒因为有一朵厚实、热烈的棉

30、花在我的心里霍然盛开。(选自思维与智慧2013 年第 4期,略有改动)11.请你联系全文内容,说说对文题的理解。(3 分)答: 12.按要求品味语言。(4 分)(1)父亲用自己最虔诚的跪拜来侍弄棉花育秧,移苗,间苗,施肥,打药,锄草,每一个环节他都一丝不苟,就像培育着襁褓中的婴儿。(品析加点词语的含义)(2)头上银白的头发根根扎眼;一张脸就像皱缩的核桃沟壑纵横;青筋暴突的手就像柘树枝,上面是道道血口。(请任选角度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答: 13.“看着日渐苍老的父亲,我真想摸一摸他粗糙的手,抚一抚他的白发,对着他的耳朵说说心里话”假如你是文中的“我” ,此时此刻,你想对父亲说些什么呢?(3 分)

31、答: 14.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第段的作用。(3 分)答: (三)(2013襄阳中考)阅读下文,完成 1519 题。(15 分)转角遇到爱孙道荣黄昏,居民楼下陆陆续续聚集了不少老人,一边摇着扇子纳凉,一边说说话唠唠嗑儿,十分热闹。老人都是这里的住户。这是个老小区,楼房都是 6层的,没电梯,住在上面的老人,上下楼就很不方便。以前,经常能看到住在楼上的老人,手里拎着个小椅子下楼。椅子除了来到楼下坐坐外,主要的功能还是上楼回家的时候用,爬一层,放下椅子,坐一会,喘口气,养足了劲,再爬一层。有的住在楼上的老人嫌费事,干脆不下楼了,成了宅老。不知道从哪天开始,3 楼的转角处,放了一把椅子,以为是谁忘

32、记拿回家了,但很多天过去了,椅子一直在,显然,椅子是谁特地放那儿的。上下楼的老人,爬楼梯累了,走到 3楼转角处,正好在椅子上坐一坐,歇歇脚。3 楼转角处的椅子,成了楼上老人的中转站。下楼的老人,慢慢多起来了。不久,5 楼、4 楼、2 楼的转角处,也都分别放了一把椅子。有的是木椅子,有的是竹椅子,2 楼放的竟然是一张小型的旧沙发。没有人知道是谁放的,也许是哪位住在楼上的老人,也可能是某个家有老人的年轻后生。有什么关系呢。转角处的这几把旧椅子,给上下楼的老人,带来了很大的方便,纵使是住在最高的 6楼的老人,现在也敢下楼来了。楼下有一小片开阔地,那是老人们聚集的地方。楼梯转角处的椅子,成了这幢老居民

33、楼的一道风景。可是,问题也暴露出来了。老楼房,楼梯本来就窄,又放了把椅子,上下楼就有点碍手碍脚,特别是搬动大一点的家具物什的时候。某天,一位住在 4楼的中年男人想出了一个办法,不知道从哪弄来了一把可以折叠收起的椅子,然后,在拐角处的墙壁上,钻了几个眼,将折叠椅安装了上去。需要坐的时候,将椅子放平,贴墙而坐,不需要的时候,就将椅子再靠墙折叠起来。一点不碍事。折叠椅受到了老人们更加热烈的欢迎。一位做小生意的居民,自告奋勇拿出了一笔经费,又购置了 3把这样的折叠椅,将 2楼以上转角处的椅子都换上。老人们开心极了,上下楼再也不那么艰难了。除了可以每天下楼,和老伙伴们见见面,聊聊天以外,最让他们开心的是

34、,他们甚至可以邀请以前的老朋友,上自己的家里做做客了。并且,他们在发出邀请的时候,不忘叮嘱老朋友一声,楼梯口都有一把折叠椅,可以坐下来喘口气,不着急啊。这是发生在我所居住的杭州城的故事,这幢老式居民楼转角处的椅子,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让附近居民楼里的老人们艳羡不已,不过,别急啊,据说,政府已经拨出专款,在所有老居民楼里推广。转角处的一把椅子,让我们感受到了对老人的关爱和温暖。有时候,爱就这么简单。(选自网络,有改动)15.结合全文,说说本文以“转角遇到爱”为题有何好处?(3 分)答: 16.通读全文,概括出事件的经过。(3 分)起因:住在楼上的老人们嫌拎着小椅子下楼费事,干脆不下楼了,成了宅老

35、。经过: 结果:老人们开心极了,可以每天下楼和老伙伴们见面、聊天,甚至可以邀请以前的老朋友到家里做客。17.从文章结构的角度考虑,请具体说说第段的作用。(3 分)答: 18.结合语境,体会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 分)一位做小生意的居民,自告奋勇拿出了一笔经费,又购置了 3把这样的折叠椅,将 2楼以上转角处的椅子都换上。答: 19.请具体谈谈你对文章第段内容的理解。(3 分)答: 三、写作(40 分)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一个人的心灵成长和心智成熟,是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其间,亲人的呵护、师长的教诲、同伴的启迪、书香的熏陶、生活的风风雨雨,或者曾经的迷茫、沮丧与顿悟等,无不在我

36、们的人生道路上留下或深或浅的印痕,让我们从懵懂慢慢走向成熟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就这样慢慢长大”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 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书写要工整、规范、美观。答案解析1.【解析】选 D。A 项中“盈”应读 yn;B 项中“陨”应读 yn;C 项中“蹒”应读pn。2.答案:离篱 销硝3.【解析】选 C。 “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与语境不符。4.【解析】选 D。A 项,语义重复, “大约” “左右”删掉其中一个;B 项,成分残缺,在“实践”后添加“培养”的宾语中心语“能力” ;C 项,搭配不当,

37、将“停止”改为“结束”。5.【解析】选 A。 背影是一篇叙事散文。6.(1)答案(示例):好书让学识变得渊博 好书让思维变得缜密(2)答案:初中生随着年级的增长,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逐渐减少,但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3)答案:校长您好,我们学校每周可以专门安排一节课,让学生自由阅读吗?同学,俗语说“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读书要有所选择,可以从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入手。7.【解析】此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概括能力。小标题要简洁,能准确概括文段内容。答案(示例):车站送别(或:浦口送别)8.【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关键词语的理解能力。要结合“终于”所在语句的语境分析作答。答案:表明父

38、亲对“我”放心不下,表现了他爱子心切。9.【解析】根据语境可以看出作者自责的心情。答案:这里的“聪明”是糊涂的意思。表明了作者恨自己当时未能体会父亲的深情。10.【解析】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回答。答案(示例):会。因为年轻人一般都会与长辈之间存在代沟。不会。因为看到父亲那样为自己忙前忙后的,每一个当儿女的都会被父爱亲情感动。11.【解析】本题考查对文题的理解。 “棉花里的父亲”从表面看指父亲在棉田里劳作,在棉花上睡着了;深层含义指父亲的一生都扑在棉花田里,棉花就是父亲的希望,就是父亲的攒钱罐。答案:表层含义:指在棉花田里劳作的父亲;指侧躺在棉花上睡着的父亲。深层含义:指棉花承载着父

39、亲全部的希望;指父亲把一生的心血和汗水都浇灌在这棉花田里了;指棉花就是父亲的花朵,就是父亲的攒钱罐。12.【解析】本题考查对语言的赏析。第(1)句品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跪拜”表现父亲对棉花的态度,表现棉花在父亲心中的地位。第(2)句自选角度赏析,可以从修辞手法和描写的角度进行赏析,结合语句内容体会表达效果。答案:(1)“跪拜”一词体现出父亲侍弄棉花时一丝不苟的态度,突出棉花在父亲心中的神圣地位。(2)示例一: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核桃比喻父亲的脸,用柘树枝比喻父亲的手,生动地刻画了父亲苍老、瘦弱、憔悴的形象,表现了父亲的艰辛与劳累。示例二:运用外貌描写的手法,对父亲的头发、脸、手进行细致地

40、刻画,表现了父亲的苍老、瘦弱、憔悴,突出了父亲的艰辛与劳累。13.【解析】本题考查揣摩人物心理和语言表达的能力。根据语境,联系上下文,能体现出感恩、劝慰之意,表达通畅即可。答案(示例):父亲,这么多年来,为了全家,您不辞辛劳,整日忙碌,您做出的牺牲和贡献太多太多了。现在,我们都长大了,该是我们报答您的时候了!希望您不要这样劳累了,好好地享受一下生活吧。14.【解析】本题考查对语段作用的把握。第段是结尾的段落,结尾段一般在结构上总结全文,内容上揭示中心,画龙点睛。答案:结构上:点题,收束全文。内容上:深化主题,写出了父亲的精神给“我”的影响,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深切感激和由衷的热爱之情。15.【

41、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标题的理解能力。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和标志,往往会昭示文章内容和写作思路;有的标题直接点明文章主题;有的标题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有的标题具有象征意义;有的标题具有浓郁的文学色彩。答案:题目点明了文章的主旨,设置悬念,富有趣味性(激发读者阅读兴趣)。16.【解析】此考查语言概括能力。事件经过在文章的段,第段是过渡段,只要把两段的内容进行整合即可。答案:居民们为了方便老人下楼,在楼梯转角处都放了椅子,后来为了不影响其他人上下楼的便利改放折叠椅,受到了老人们的热烈欢迎。17.【解析】此题考查对过渡段的理解能力。过渡段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主要有两层含义,一层是结构上的,另一

42、层是内容上的。按照题目要求,本道题只要求回答结构上的作用,解答的内容要具体,即承接了上文什么,开启了下文什么。答案:作用是承上启下(或过渡),既承接上文居民们为了方便老人们上下楼,在楼梯转角处都放了椅子,又开启下文,为了不影响其他人上下楼的便利,又改放折叠椅。18.【解析】此题考查对关键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理解词语的含义,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进行回答。自告奋勇的意思是主动地要求承担某项艰难的工作。 “做小生意的居民,自告奋勇拿出了一笔经费” ,说明他热心公益事业,对在转角处安放折叠椅积极主动,慷慨大方。同时也体现了居民们对老人的关爱之情。答案:“自告奋勇”写出了做小生意的居民对这项工作的热心

43、主动(热情主动、积极主动),也写出了他做公益时的慷慨大方,从而突出了他对老人们的关爱之情。19.【解析】此题考查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写作意图。第段有两句话组成,一句是本文的主题,一句是作者的写作意图。解答时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转角处的一把椅子,让我们感受到了对老人的关爱和温暖” ,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关爱老人,给老人温暖。 “有时候,爱就这么简单” ,告诉人们奉献爱心很简单,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答案:第段既点明了文章要关爱老人,给老人以温暖的中心,又告诉人们奉献爱心其实很简单,就是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20.【写作提示】审题方面,从作文题目中“慢慢”一词可以读出“长大”是一个过程,其中有喜

44、怒、有哀乐,有顺利、有曲折。选材方面,通过阅读作文提示可知,文章是写自己的,选材要选亲身经历的人和事。 “就这样”三字要求所选材料必须目标明确、主旨突出。单元综合检测一、积累与运用(20 分)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3 分)(1)屋舍俨然 (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3)欣然规往 ( )(4)翼然临于泉上 ( )(5)树林阴翳 ( )(6)是金陵人,客此 ( )2.下列“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 分) ( )A.醉翁之意不在酒 B.渔人甚异之C.山间之朝暮也 D.先天下之忧而忧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是(2 分) ( )A.林尽/水源,便得/一山。B.先

45、/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 分) ( )A.寻向所志 寻病终B.问其姓氏 其中往来种作C.往来而不绝者 往来翕忽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乃重修岳阳楼5.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 分) ( )A.桃花源记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叙述发现桃花源、到访桃花源、离开桃花源,一线贯之。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了古仁人和作者的高尚思想和远大的政治抱负。C.醉翁亭记抒写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和赏景自适的旷达情怀。D.终南别业表达了王维对隐居生活苦闷不得志的排解。6.古诗词默写。(3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