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二战历史不容翻案练习语文版.doc

上传人:kuailexingkong 文档编号:1663489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二战历史不容翻案练习语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二战历史不容翻案练习语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二战历史不容翻案练习语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12* 二战历史不容翻案1基础考点链接病句:成分赘余(一)【主要类型】(1)主语赘余。如:我们初中生,一般来说,我们都有自学能力。(后一个“我们”多余,应删掉。)(2)谓语赘余。如:两个商店的价格悬殊太大了。(谓语“悬殊”与“太大”语义重复,应删去“太大了” ,或将“悬殊”改为“差别” 。)(3)宾语赘余。如:大家响应上级的号召,又快又好地进行施工任务,争取提前完工。(宾语“任务”赘余,应删去。)【习题链接】见“积累与运用”T4。2阅读考点链接对比论证及其作用【典型例题】 “1970 年德国总理勃兰特访问波兰,曾在犹太人殉难纪念碑前下跪,向二战受害者谢罪而日本政界不仅从未有人做过类似赎罪表示

2、,反而公然篡改和抹杀二战侵略历史。 ”这一段话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对比论证。将日本企图篡改和抹杀侵略历史的行为与德国总理勃兰特承认历史并用自己的行为来谢罪进行对比,阐明了日本至今无法在亚洲和世界人民面前真正抬起头来的原因。通过对比,让论证更有利,观点更鲜明。【技法点睛】对比论证,即把两种矛盾或对立的事物加以对照比较,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说理,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使所阐述的事理更加深刻,更有说服力。真与假的对比,可以去伪存真;善与恶的对比,可以抑恶扬善;是与非的对比,可以拨乱反正。因此,运用正反对比论证可以使论证更有力,观点更鲜明。【习题链接】见“拓展阅读”T8。01

3、积累与运用1汉字积累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C)A谬论(mi) 愕然 徇难 信守承诺(nu)B诏书(zho) 右翼 警惕 铁证如山(zhn)C症结(zhn) 赎罪 秩序 拭目以待(sh)D篡改(cun) 磊落 签署 重蹈覆辙(ch)(解析:A.“徇”应写作“殉” ;B.“诏”应读作“zho” ;D.“辙”应读作“zh” 。)2词语积累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D)A我们的老板非常仁厚,他信守承诺,卖了自家住房,给我们 100 多名民工及时兑现工资。B这些犯罪分子罪行累累,铁证如山,不严惩不足以平民愤。C北京大学“五四剧社”为校庆排练的话剧蔡元培是否会以全新的风格出现

4、在舞台上,大家都拭目以待。D古有替父从军,今有背母求学,孝的美德重蹈覆辙,引发人们对传统礼义更深层次的思考。(解析:D.“重蹈覆辙”比喻不吸取教训,再走失败的老路。贬义词,与语境不符。)3语言运用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A针对一切善良的人,都应该做到真和忍:真者,真诚相待,不虚情假意。忍者,宽容忍让,不针锋相对。2B “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 ”这是韩愈盛赞同时代书法家张旭的话。C “海啸”究竟是一种什么现象?它是如何产生的?又该如何去预测?我们应该尽快搞清楚这些问题。D毕业 50 周年同学会现场,昔日的少年,今天的老人,你拉着我的手,我搂着你的腰,说啊,笑啊,哭啊那场面真的是

5、太感人了。(解析:A.冒号应该管到句末, “不虚情假意”后面的句号应改为分号。)4语言运用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详见本课“基础考点链接” 】A我们的革命先辈,为了人民的利益,这些革命战士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宝贵的生命。B不懂英文的张艺谋,用一部全英文对白的怪兽特效大片长城 ,证明了自己在世界上的国际价值。C你送来的材料已交给打印室,正在进行打印。D走进美丽的地中海公园,我禁不住驻足欣赏。(解析:A.“这些革命战士”就是前面所说的“我们的革命先辈” ,应删去“这些革命战士” ;B.“在世界上”和“国际”重复,任删其一即可;C.“正在”就表示进行中,与“进行”重复,应删去“进行” 。)

6、5.语言运用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A朋友送你到车站,你说:“留步吧,聚散总有时,我们下次再见。 ”B小武刚打扫完教室就发现小明往地上丢了一张纸,小武说:“马上把纸捡起来!”C某超市清仓甩卖,促销员喊道:“跳楼大甩卖,血本无归了!快来抢了!”D朋友请你吃了一顿饭,你感叹道:“你真有钱,真大方。 ”02 拓展阅读从历史中学什么历史是一株古树,斑驳中隐含着清晰的年轮;历史是一部旧书,久远中弥漫着醉人的馨香;历史是一位长者,沧桑中印记着丰富的过往。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历史,把握其精要,从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教益。学会一种思维历史思维。人类历史长河漫漫,气象万千,如果不懂历史思维,不掌握科学

7、的方法论,极有可能迷失在资料与细节的汪洋之中。因此,学习历史,首先要会运用历史思维,掌握历史的辩证法。历史思维主要包括三点:一是长时段的视域。观察问题,不能局限于一时一事,不能基于个别时段的历史现象,轻率作出长时段的历史结论。要坚持将研究对象置于较长的历史时期冷静观察、深入分析。二是整体的视域。不能见孤木以为森林,不能用局部的考察代替整体的把握,更不能用个别案例的结论代替对全局的认识。三是发展的眼光。不能把研究对象静止化,要善于从纷繁变幻的社会现象中探索变化原因、发现变化规律、把握变化本质。掌握了历史思维,做事就会着眼长远,不斤斤计较于一时得失;就会善谋全局、总揽八方,不因枝节失大体;就会因时

8、应变,善于引领潮流, “不畏浮云遮望眼” 。掌握一种本领鉴古知今。人们记录历史,研究历史,绝非仅为发思古之幽情。司马迁说写史是“述往事,思来者” 。他的史记令古今迷惘者悬崖勒马,迷途知返。“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学习历史,可了解治乱盛衰之源,通晓兴衰成败之道。以史为鉴,服务当前,以史经世。德国总统勃兰特在二战之后向犹太死难者的惊世一跪,不仅没有辱没他以及德意志民族的形象,反而使他的形象更加高大;相反,日本国家首脑参拜“靖国神社” ,祭拜二战要犯,即便他们翻扣了历史这面镜子,但勃朗特这面镜子却折射出一部分日本人对待历史的态度。事实上,无论个人还是国家,我们都要从演变的历史中,从前人处理、应对的成

9、败得失中,学到有益的东西。我们必须回望历史,审慎判定所处的时代方位。3养成一种品格砥砺气节。人类历史之河波澜壮阔、奔腾浩瀚,个人在其中不过是沧海一粟。一个真正懂得历史的人,不会过分在意一己荣辱得失,而更关心这条长河的未来走向。如古人所说,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抚今追昔,会感受到一股贯通古今、回荡于天地之间的浩然正气。学习历史可以使我们开阔胸怀,善于从历史因革损益中、从前人成败利钝中砥砺气节。中国历史具有教化功能,主张通过真实的记载弘扬道德、培育正气、警醒后人。我们应从前人立身行事、所言所行、身世沉浮中,定是非、辨善恶、明得失。历史是一把严苛的标尺,度量分毫

10、误差;历史又是一眼灵动的清泉,滋养贫瘠的心田。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历史,把握其精要,从文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教益。7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第段的论证思路。首先提出分论点要会运用历史思维;接着分析要有历史思维的原因;然后从三个方面阐释了历史思维的含义;最后总结掌握历史思维的意义。8文章第段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详见本课“阅读考点链接” 】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列举了德国总理勃兰特惊世一跪和日本首脑参拜“靖国神社”的事例,并将两事例对比,表现了二者对待历史的不同态度;具体突出地证明了本段“要掌握鉴古知今本领”的观点,进而证明了本文的中心论点。9根据对本文第段中画波浪线句子的理解,说说你熟悉的一个历史人物对自己的影响。【示例】战乱中的杜甫,虽身处屋漏无干处的境地,却想着要“大庇天下寒士” ,即使自己“受冻死亦足” ,这使我深刻理解了何为博大的济世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