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 人口的性别结构 第二节 人口的年龄结构,第四章 人口性别结构与年龄结构,第一节 人口的性别结构,一、概念及其表示方法,人口的性别结构是指一个地区男女两性人口数量的比例关系,常用性别比和性比例来表示。性别比表示每百名女性人数相对应的男性人数,计算公式:,式中:SR为性别比;Pm为男性人口;Pf为女性人口一般认为,略高于或低于100的性别比(95106),是正常的平衡的性别比。人口性别结构还有:不同地区人口性别比、不同类型人口性别比、不同年龄性别比等。,二、影响人口性别结构的因素,第一节 人口的性别结构,1、出生婴儿性别比对人口性别结构的基础作用 2、两性死亡率或保存几率的差异 3、人口年
2、龄结构对人口性别结构的重要作用 4、人口迁移是影响有关地区人口性别结构的又一因素 5、政治与战争会引起人口性别结构失调,三、人口性别结构对社会经济的影响,1、直接影响到人口的婚姻、家庭和生育状况,进而影响人口出生率和人口再生产进程 2、由于不同产业和职业对两性劳动力人口的需求的差别,性别结构通过就业结构影响经济发展 3、人口性别结构失衡将引发人口安全及一系列社会问题,第一节 人口的性别结构,第一节 人口的性别结构,第一节 人口的性别结构,第一节 人口的性别结构,第一节 人口的性别结构,四、中国人口的性别结构,我国与国际间的人口迁移很少,因而影响总人口性别结构的主要因素是出生婴儿性别比及年龄组人
3、口性别比。 旧社会妇女的死亡率相当高,这就意昧着旧中国人口的性比例是很高的。 建国后全国人口的性别比逐步下降。进入1960年代以后我国总人口的性别比基本上在105左右的正常范围内波动。 从世界范围看,我国总人口的性别比仍属正常范围内偏高的类型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呈现出逐渐攀升,1982年为108.5,1990年为111.3,2000年为116.9,2004年高达121.2,远高于联合国设定的103-107的正常水平。,第一节 人口的性别结构,中国在019岁年龄组存在严重的性别比失调问题。其 中,04岁组为123,59岁组为119,1014岁组为114,1519岁组为108
4、。这又是一个典型的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可能是世界上性别比失调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未婚人群尤其是大龄未婚人群以男性为主,乡村未婚婚龄人口的性别比远远高于城镇。 性别比偏高的原因主要有漏报、瞒报、产前胎儿性别鉴定 和性别选择流产、溺弃女婴和女童领养等。,第一节 人口的性别结构,2004年全国不同地区人口的性别比,我国人口性别比(1955 2005),第一节 人口的性别结构,第一节 人口的性别结构,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1960 2005),2004年全国及城乡婴幼儿人口性别比,第一节 人口的性别结构,2004 年全国及城乡分年龄未婚婚龄人口性别比,第二节 人口的年龄结构,人口的年龄结构是指某一时
5、点、一定地区总人口中不同年龄(组)人口的数量比例关系。反映人口在各年龄(组)的分布状况。,一、人口年龄结构的度量1、人口年龄组的划分(1)人口的年龄组可以逐龄计算,如1岁、2岁、3岁(2) 按五岁作为年龄组距划分人口年龄组,如04岁、59岁、 1014岁(3)根据实际需要单独从总人口中划除特殊年龄组来分析人口年龄结构,如06岁为学龄前儿童,715岁为中小学生年组,1664岁(或59岁)为劳动年龄人口组,65岁(或60岁)及以上为老年人口组。(4)更通常的作法是把总人口划分为三大类,即15岁以下为少年儿童,1565岁为青年和成年,65岁以上为老年。,2、人口年龄结构主要指标(1)少年人口系数:是
6、指15岁以下人口占其总人口的比重。其计算公式为:,Py :少年人口系数; P15-:15岁以下的人口数; P 总人口数,(2)老年人口系数:是指65岁和65岁以上人口占其总人口的比重,其计算公式为:,Pc :老年人口系数; P65+:65岁以上人口数; P :总人口数,(3)老少比:也称老化指数是指某一地域的一定时点上65岁以上人口对15岁以下人口之比,其计算公式为:R :老少比; P65+: 65岁及以上人数; P15-:15岁以下的人口数,第二节 人口的年龄结构,第二节 人口的年龄结构,(4)抚养比(抚养系数):少儿人口或老年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之比。,总抚养比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社会负
7、担系数:少儿和老年人口与劳动适龄人口之比。一般劳动适龄人口男性1559岁,女性1554岁。),(5)年龄中位数:也叫中位年龄,是指人口数按年龄自然顺序排列,由零岁组算起,累计相加到人口总数一半时所达到的年龄。它把人口分成两半,成为平分该人口的分界值。简言之,就是从零岁起累计到等于总人口半数的年龄点。,联合国及许多研究机构一致认为,按老年人口与少儿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以及其他相关指标,特别是总人口的年龄中位数指标,可将总人口的年龄结构分成年轻型、成年型、老年型三种基本类型。其具体划分为标准如下表:,第二节 人口的年龄结构,人口年龄结构类型的划分标准,第二节 人口的年龄结构,(6)人口(性别)年龄
8、金字塔:人口年龄结构通常用人口金字塔来反映。人口金字塔是用几何图形表示某一地域内人口在一定时间上,按性别划分的人口各年龄组结构情况。由于该人口年龄结构图形与埃及的金字塔相仿,所以常称人口金字塔,其全称为人口年龄金字塔。其画法如下:以总人口为分母,各年龄或年龄组分性别的人口数为分子,再求得男、女性各年龄或年龄组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数,以年龄为纵轴,上述百分数为横轴,纵轴左边表示男性,纵轴右边表示女性,即可做出人口年龄金字塔。不同地区人口年龄结构不同,金字塔的形状不同。同一地区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动,各年龄组以不同的速度增长,从而改变着人口的年龄结构。以中国1953、1964、198
9、2、1990、2000年五次人口普查和1995年1%抽样调查所得年龄分组数据绘制的年龄金字塔,可以反映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第二节 人口的年龄结构,年轻型人口亦称增长型人口或扩张型; 老年型人口又称为减少型人口或收缩型人口 成年型人口又称稳定型人口。 它们的差异可以从人口金字塔上明显看出。,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图,第二节 人口的年龄结构,中国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第二节 人口的年龄结构,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口将逐渐从年轻型成年型老年型演化。发达国家人口多为老年型,发展中国家人口多为年轻型和成年型。,二、制约人口年龄结构的因素,1、出生率变动对人口年龄构成的影响表现为:当出生率上升时,少年儿
10、童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上升,老年人口比重下降,人口年龄趋于年轻化;当出生率下降时,少年儿童的比重下降,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则人口趋于老化。 2、死亡率的变化对人口年龄构成的影响则比较复杂。在分析死亡率变动对人口年龄构成的影响时,应具体分析各年龄组死亡率的变动情况。如果少年儿童人口的死亡率下降幅度大于老年人口死亡率的下降幅度,则人口年龄构成趋向年轻化;如果老年人口的死亡率下降幅度大于少年儿童人口的死亡率下降幅度,则人口年龄构成趋于老化。 3、人口迁移也是影响人口年龄构成的一个重要因素。迁入地区的人口年龄趋于年轻,迁出地区的人口年龄趋于老化。,第二节 人口的年龄结构,三、人口年龄结构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11、,1、对人口再生产的影响 2、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对就业的影响 4、对教育事业的影响 5、对社会的消费和生活方式会有重要影响,第二节 人口的年龄结构,全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上海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江苏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浙江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住房需求的影响: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消费群体,在思想观念、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生理和心理特征等方面都是相异的,因此对住宅的面积、结构、户型、功能和性能等具有各自不同的需求特征。,四、人口老龄化,1、人口老龄化的基本概念老龄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表示老年人口数量比重不断增加的过程。 2、老年人口的起始年龄,第二节 人口的年龄结构,1982年联合国
12、把60岁以上人口划为老年人。但随着人类平均预期寿命的不断延长,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平均寿命较长,多数国家已超过了70岁,高龄者日益增多,日本有的学者甚至提出以70岁作为划分老年人口的起点。联合国以及许多研究机构,一般都采用两种老年人口的起始年龄来适应这一发展的需要,即采用60岁作为划分老年人口的标准,也采用65岁为老年人口的起始年龄。,3、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老龄化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其范围极广泛,性质极庞杂,存在的形式也是多样的,且不同的国家与地区,不同的历史与时代出现的问题都是不同的。但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两类问题,一是老年人口问题,一是人口老龄化问题。 老年人口问题,是在任何时期、任何社
13、会都会存在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则是社会进步,技术发展,生育率下降,预期寿命延长,人口领域发生革命性变化后,而出现在一定历史阶段的一种人口现象,并非任何社会都存在。,第二节 人口的年龄结构,4、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1)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导致国家财政支出上升,增加社会和家庭负担,影响经济持续发展 人口老龄化会出现劳动力短缺现象,这将不利于经济发展 人口老化会使劳动人口的年龄结构也趋向老化,这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是深刻的 人口老龄化将引起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的变化 人口老龄化对储蓄与积累的影响也是十分明显的,(2)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第二节 人口的年龄结构,对家庭的收入和分配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14、转变了人们对老年人的态度,出现了道德观念上的新危机 对社会生活节奏以及工作节奏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对社会、宗教、医疗卫生等事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人口高龄化的发展向社会各领域提出了新的挑战,五、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50年代时中国低龄人口迅速膨胀。50年代末、60年代初全国经济发生严重因难,出生率剧减,在年龄结构变动曲线上留下一个深刻的凹槽。从1962年起,全国进入补偿性生育高峰,在1995年所有年龄中,32岁(1963年出生)的人数是最多的,比34岁竞超出近一倍半,其余波一直延展至70年代初。此后随着出生率下降,变动曲线迅速收缩,但到80年代中后期又出现反弹。预计变动曲线上的这一次次波动还将长期延续下去,中国在20世纪末已进入老龄社会。,1、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特点,第二节 人口的年龄结构,第二节 人口的年龄结构,中国人口老龄化有三个阶段。19822000年人口老龄化前期阶段,20002030为高速老龄化阶段,20302050年为高水平老龄化阶段。,2、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地区差异,总的态势是:东部沿海地区偏于老龄化,内地和边疆地区偏于 成年型;城市偏于成年化,乡村偏于老年型。,(1)老龄化型 (2)接近老龄化型 (3)成年偏于老龄化型 (4)成年偏于年轻型,中国各省、区的年龄结构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第二节 人口的年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