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颅 内 并 发 症-硬膜外脓肿,硬膜外脓肿(Extradural abscess),感染途径及病理,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急性发作,鼓室盖/鼓窦盖,颞叶硬膜脓肿,(颅中窝),乙状窦骨板,乙状窦周围脓肿,(颅后窝),颅 内 并 发 症-硬膜外脓肿,缺乏典型症状 小脓肿:可无明显症状 大脓肿:可有颅内压升高征象,患侧持续性头痛,低头时加重。 其它:不规则低热,症状随耳内流脓突然增多而减轻。鼓膜穿孔处可见明显搏动。乙状窦周围脓肿表现同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立即行乳突探查术,扩大骨壁缺损区。,临床表现,治 疗:,颅 内 并 发 症-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Sigmoid sinus thr
2、ombophlebitis),中耳乳突的化脓性病变乙状窦周围乙状窦周围炎/脓肿乙状窦壁受累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全身症状:寒战、高热、体温可达40,温度为弛张热, 易误为疟疾。,病 理,临床表现,颅 内 并 发 症-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局部症状及体征:患侧耳后、枕后及颈部疼痛,颈部可触及条索状肿块,并有压痛。 实验室检查:寒战及高热时血培养(+)。 Tobey-Ayer test: 腰穿测脑脊液压力,压迫颈内V,先健侧后患侧,患侧压力无升高。 眼底检查:视网膜v扩张,乳头水肿;类似Tobey-Ayertest,做Growes test(压迫颈内v观察视网膜v的变化)。,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足量敏
3、感的抗生素,并注意支持治疗。,治 疗,颅 内 并 发 症-耳源性脑膜炎,耳源性脑膜炎(Otitic meningitis),由急性/慢性 化脓性中耳乳突炎软脑膜、蛛网膜 急性化脓性炎症, 全身中毒症状:高热、头痛、呕吐为主要表现。体温可达40,呈持续性;脉速;血中WBC。,局限性(硬膜下脓肿),弥漫性(脑膜炎),病 理,临床表现,颅 内 并 发 症-耳源性脑膜炎, 颅压增高征剧烈头痛,以后枕部为重;呕吐为喷射状。烦躁、抽搐;重者嗜睡、谵妄、昏迷等,可有肢体瘫痪、失语以及颅N麻痹;后期可出现Cheyne-Stokes呼吸,大小便失禁,脑疝形成致死。 脑膜刺激征 锥体束征及病理征 CSF检查压力,
4、混浊,WBC,蛋白,糖及氯化物。另外,CSF培养及涂片均呈(+)。,颅 内 并 发 症-耳源性脑膜炎, 在足量抗生素控制下急行乳突凿开术,清除病灶,通畅引流。 注意支持疗法的应用及水、电解质平衡。 酌情应用类固醇激素。,治 疗,颅 内 并 发 症-耳源性脑脓肿,耳源性脑脓肿(Otitic brain abscess),脑组织内局限性积脓,80%为耳源性。多见于颞叶及小脑,二者之比为21。,感染途径,经破坏的骨壁硬膜外脓肿入脑脑脓肿,鼓室/鼓窦盖,乙状窦骨板,颞叶脓肿,小脑脓肿,颅 内 并 发 症-耳源性脑脓肿, 经颞骨骨折线/未愈的岩鳞裂脑。多位于原发灶附近,多为单发。 经血行入脑少见,距原发
5、灶较远,可为多发。,杆菌:变形B,绿脓B 球菌:金葡,溶链,致病菌,混合感染,颅 内 并 发 症-耳源性脑脓肿, 局限性脑炎期 化脓期 包膜形成期,可分为4期 初期:数天,寒热,头痛,轻度脑膜刺激征 潜伏期:10天-数周,无明显症状;可嗜睡少语。,病 理,临床表现,颅 内 并 发 症-耳源性脑脓肿, 显症期:时间长短不一,脓肿增大a.中毒性症状:体温/,缓脉,神志迟钝,表情淡漠,嗜睡,昏迷。b.颅内压症状:持续性头痛,喷射状呕吐,视乳头水肿;意识障碍,脉搏迟缓。c.局灶性症状:颞叶脓肿:对侧偏瘫,对侧中枢性面瘫,同侧偏盲,失语,同侧瞳孔散大,对侧肢体强直性痉挛。小脑脓肿:中枢性眼震,患侧肌张力,辨距不良,共济失调。,颅 内 并 发 症-耳源性脑脓肿,终期:脑疝形成/脓肿破入脑室而死亡(脑疝前期有剧烈头痛,频繁呕吐,高热不退,神志不清,陷入深度昏迷。)此外,除上述脑脓肿的临床表现外,病人尚有耳部流脓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表现。,诊 断,根据临床表现、眼底检查、颅脑CT,颅 内 并 发 症-耳源性脑脓肿,治 疗,手术治疗:乳突探查及脓肿穿刺;脓肿摘除。 足量抗菌素 支持疗法,并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降低颅压 脑疝和脑疝前期:立即脱水、气管插管给氧、开颅、脓肿穿刺等。,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