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碳纳米管储氢技术的研究碳纳米管储氢技术的研究正如我们所知,氢气成本低且效率高,在能源日益显现不足和燃油汽车造成人类生存环境极大污染的今天,以氢燃料作为汽车燃料的呼声日益高涨.从 90 年代起,许多发达国家都制定了系统的氢能研究计划,其短期目标是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商业化.现在利用氢能的障碍是氢气的规模化存储和运输。碳纳米管由于其管道结构及多壁碳管之间的类石墨层空隙,成为最有潜力的储氢材料,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碳纳米管储氢的优越性将使碳纳米管燃料电池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型汽车动力源. 研 究: 美国国立可再生能源实验室采用TPDS 测量单壁纳米碳管的载氢量,从实验结果推测在 130K、4104 Pa
2、 条件下的载氢量为 5t%一 10t%,并认为 SWNT 是唯一可用于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储氢材料.这是世界上关于碳纳米管储氢的第一篇报道.后来他们又用强超声波处理 SWNT 并使纳米管在室温、50kPa 条件下吸氢,测得 6.5t%的储氢量.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将激光烧蚀法制备的SWNT 进行纯化处理,测量氢气在 80K,012MPa 条件下的吸附量,结果表明低压段吸附量较低,认为氢分子主要吸附在管束的外表面,当压力达到 4MPa 时,等温线出现转折点,斜率增大;12MPa 时吸附量达到8t%. 中科院金属所用半连续氢电弧法合成了高质量的 SWNT,纳米管束的直径约 2O nm.用容积法测得室温、
3、10 MPa 时的储氢量为 4.2 t% ,但在常温常压下约 21%一 25%的氢气不能脱附,加热至 473K 则全部脱附.Liu 等认为常温常压下未脱附的氢气可能与化学吸附有关,并认为其管径较大可能是吸附量大的原因. 与此同时,有些研究者对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了质疑. 德国普朗克铁研究所公司报道 77K、10 MPa 纳米管的吸氢量为 2 t%,而同条件下具有狭缝孔结构的活性炭达到 5.5 t%.他们认为参考文献的实验结果不能单纯用物理吸附来解释. 美国 General Motors R D Center 在 11MPa,80 一 500条件下测定了 9 种不同的碳材料的储氢性能,指出任何有关碳
4、材料在常温下储氢量大于 1 t%的报道都是不可靠的,认为过高的储氢量是由实验误差导致的. 从现有的研究结果及理论计算来看,碳纳米管储氢能力达到美国的 DOE 标准,即 6.5%和 62kg/m,是非常有希望的,部分学者的实验数据已经达到或超过了这一标准.虽然实验结果和见解比较离散,但是大家还是达成了一些基本共识:吸附量与表面积成正比关系.吸附的区域大致在管内和管外,或阵列的间隙处.碳纳米管的直径对吸附量有影响. 表面活化或掺杂对吸附量起着重要甚至于决定性作用. 专利: 关于碳纳米管储氢方面的专利,国内外都公开了一些,见下表,并且选取部分简单介绍. 专利号 公开日 专利申请人 名称 CN1259
5、581A 2000-7-12 南开大学 储氢合金/碳纳米管复合储氢材料 CN1398664 CN1398782 2003-2-26 武汉理工大学 储氢金属或储氢合金修饰的一维纳米碳储氢材料 经微波等离子体刻蚀的一维纳米碳储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US2005118091 2005-06-02 COOPER ALAN C 利用碳纳米管材料储氢 JP2004292310 2004-10-21 AIR WATER INC 碳纳米管制备方法及储氢体 JP2004059409 2004-02-26 NAKAMURA JUNJI 碳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储氢材料 JP2004313906 2004-11-11
6、NISSAN MOTOR 储氢材料、储氢体、储氢设备、燃料电池及制备储氢材料的方法 KR2001091479 2001-10-23 LEE YOUNG HEE 使用碳纳米管的储氢技术 JP2001146408 2001-05-29 TOKYO SHIBAURA ELECTRIC CO 储氢材料及生产方法 JP2004026604 2004-01-29 TOYOTA MOTOR CORP 储氢材料 南开大学 2000 年 7 月 12 日公开的 CN1259581A 储氢合金/碳纳米管复合储氢材料,涉及复合储氢材料,特别是储氢合金/碳纳米管复合储氢材料的制造,它包括储氢合金和碳纳米管,其中储氢合金的重量含量范围为 190%,采用催化裂解或机械复合方法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