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的成长感悟尊敬的领导和各位老师,晚上好。我是安庆四中的一名普通物理教师,自从 2002 年第一次走上讲台以来,已经匆匆过去近七年的光阴了,在学校领导和同组老师的关怀和指导下,我在教学和教研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回想这充实的七年,心中有很多的感悟,现在和大家一起分享。希望年轻的老师们能从中受到启发,加快自己的成长步伐;老教师们能指点迷津,使我们更上一层楼。感悟之一师徒结对子1师徒结对贵在主动学校为了加快我们年轻教师的成长,学校开展了“师徒结对子”活动,我有幸与我校物理教研组长,安庆市物理学科带头人王庆生老师结为师徒,这对我们新教师来说实在是一个努力学习的机会。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有了明确的态度
2、,方能保证正确的方向,才会产生主动“请师”的意愿。记得很清楚,当时的我把师傅的话都当作金科玉律,特别是上公开课的时候,恨不得把师傅的每一句话都记下来。更甚至为了备好一节课,反反复复请师傅帮忙修改指正;为了上好一节课,请师傅来来回回听课 3、4 次,这一切,都取决与自己主动诚恳的态度请求你帮助我加快成长。我想没有哪一个师傅会婉言拒绝这种“请求” ,相反,你会得到肯定。即使你这次失败,也会有很多的收获。因为我们经历了行动、向往和坚持。就象今天的登山观景,沿途山坡的美景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看见。2. 师徒结对学会临摹记得小时候上过的书法课,书法老师上的头几课,可能就是临摹。我们每一位徒弟都可以先学会临
3、摹师傅。师傅的教学经验、驾驽课堂的能力以及各个方面水平肯定都要比年轻的教师强好多倍,既然我们还没有能力去独自支撑一个课堂,就真正去拜师学艺吧。模仿师傅的课堂,模仿师傅的言行这样,总比自己的摸索要来的快、走的稳。可能你要说,万一这个师傅也有很多不足呢,没关系,只要我们真正学会了临摹,便已经迈进了一大步,之后再加上反思和实践,定会再有所突破。3. 师徒结对校中皆师学校每一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特点,年轻的有活力,有冲劲,那种青春洋溢和蓬勃朝气值得我们学习;年长的,有经验,他们几十年的教学经验就是一本活教材,更值得我们学习;文静的,往往是有内涵的,值得我们学习;外向的,往往是不畏失败,敢于重新爬起来再干的
4、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只要你有心,定会有“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感触。感悟之二课堂1. 公开课锲而不舍大多数老师,特别是年轻的教师,一听到要开课,第一个反映就是能不能不上,然后想尽各种借口帮助自己开脱。刚开始时,我也这样。因为开课,不仅意味着你要付出比平时多好几倍的精力和时间去准备,上的好到是自己的幸勤劳动有所汇报,开不好可能还要挨批,而且自己平时该完成的还是要保质保量的完成,所以大多数人选择逃避。其实则不然,这里的辛酸苦辣不仅是促使自己快速成长的催化剂,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活动,才能真正暴露自己的不足,正确定位自己的水平,它会使你不得不努力学习,不得不深刻反思,不得不脚踏实地奋勇向前
5、。公开课的失败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敢尝试“失败” 。只有经历了足够多的失败后,你才有可能成功。因为只有在失败中,你才能真正找到成功的“母亲” 。记得 2002 年参加工作以来上的第一节公开课,反反复复试上了 3 次,最后上的时候还是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但是在之后的反思中,我在“整体优化课堂教学,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思维,发挥教师的正确引领”等各方面都有了深刻的感悟和长足的进步。也只有这种敢于尝试并执着坚持的精神,这种认准方向就一心一意向前,锲而不舍,即使十匹马也拉不回的精神才会使你在之后的教学上有所发展、有所突破。2. 常规课实而有效课堂,是我们每一个老师每天都要“耕种”的“舞
6、台” ,然而,在这个“舞台”上,你要做的不是唱好戏,而是如何“耕好种” 。着实提高课堂效率已经是我们刻不容缓的任务。过去几年的经历中,我深知我们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做的第一步,就是要打磨一个有效的教学设计。我们一定要把握住在“教什么”的基础上考虑“怎么教”和“为什么这么教学”的问题,并给出具体的操作方案,我们要学会和文本“对话” ,与学生“对话”,与自己“对话” 。感悟之三随笔1. 随笔要随时随地的动笔随笔,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有激烈的争辩、感动的师生对话、出忽教学设计外的精彩回答等我们都可以随时随地的动笔记下来,以储备第一手的教学事例。在同事交流或讨论中,如果有科学
7、合理的教学方法、突发奇想的理论见解、大有所悟的教学理念等我们也可以随时随地的记下来,以储备高质量的理论依据。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积累,我们完全可以做到随时随地的动笔。然后针对你所要研究的命题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并寻求教育理论支撑你的观点,定能形成高质量的随笔。2. 随笔不随随便便的动笔一篇随笔,定是经过反复修改后才成为了好的随笔。而反复修改的随笔,定能成为优秀的随笔吗?这显然不是绝对的。修改的前提是什么?是要有不断深入调查的研究和科学的理论框架做支撑的。很显然,明天就要交而靠一个、两个晚工煎出来的文章,既是修改若干遍,也是粗糙的、肤浅的、框框而谈的。所以,请不要随随便便的动笔。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
8、阅读,充实自己的认识,再通过反思形成知识体系,以加练我们的“内功” 。只有在不断积累的基础上反复的修改,才有可能不断的进步、不断的提升。我深有所悟的是:一学期,就写一个到两个主题的随笔,这个月写这一两篇,经过反思和学习之后,下个月再写这一、两篇,这样一学期下来,你的这一、两篇随笔定能有所进步,即使不能发表或或奖,也定能有所突破。感悟之四责任感1. 既做之则成之态度决定一切。学校的工作虽然烦杂而琐碎,但我们作为教书育人的师者不但没有理由拒绝这种琐碎,而且应该乐于这种琐碎。因为,我们需要有这种责任感。我们的态度,就表现在这份责任心上,他决定了我们工作时的心境。心境越好,就会越做越快乐;心境不好,就
9、会越做越苦恼。在快乐和苦恼之间,我们选择什么?很显然。做教师其实既是一份工作,又是一份事业,是一份容不得半点闪失的事业,所以,我们一定要有这样的心境要么不做,要做就要把他做好。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这种奉献精神,同样也来自你的责任感,就像“春蚕”吐尽青丝,像“蜡烛”化成灰烬的高尚情操。他体现在教学任务的分担上,体现在班级管理的热情上,更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成效上。所以, “既来之,则安之;既做之,则成之”的理念要深深的刻在我们每一个教师的心上。2既做之何叨之一个人的手指有长短之分,一个人的能力也有高低之分。学校在考虑到自身困难的基础上分配给我们教学任务的同时,必然考虑到了个人的能力
10、只有肯定了你才会给予你。既然自己被肯定了,何不加倍努力干出些成绩来证明自己呢?不必为了多做了一点点的事情而总是唠叨不止,因为这不仅不利于我们的成长,更会使我们踏进危险的区域事事抱怨没有行动,结果只能一事无成。反过来想想,事情反正是要做的,发牢骚要做,勤勤恳恳也要做,我们还不如把发牢骚的时间花在如何寻找尽快把事情做好的方式方法上。从心理学的角度上分析:做了事情再唠叨,不但不会给予肯定,还不如不做呢?古语说的好,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经骨,饿其体肤这是我们成长、成功的前提。所以,何必唠叨?以上是我这几年从事教学工作,来自于内心的感悟,其中有很多不成熟的想法,请各位老师多多指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