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2传记阅读考点4察情——评价和探究.doc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2382152 上传时间:2018-09-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0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2传记阅读考点4察情——评价和探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2传记阅读考点4察情——评价和探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2传记阅读考点4察情——评价和探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2传记阅读考点4察情——评价和探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2传记阅读考点4察情——评价和探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点四 察情评价和探究察情,就是要分析作者借助所叙传主之事,对传主作出怎样的评价,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传达出怎样的价值观和时代精神。这就涉及两种题型:一个是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一个是探究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在考试说明中对于传记的探究题表现为“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三个探究点,高考命题者关注的还是第一个,因为传主一般是对国家或人类做出重大贡献或有重大影响的人,因此命题者的眼光多聚焦于此。题型一 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在传记类作品中,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主要指作者

2、对传主其人其事的情感态度和评价,以及对传主身上所体现的精神品质、价值追求的评价。(2015高考全国卷)阅读朱东润自传(文本见本专题考点三例 3),完成后面的题目。朱东润认为传记文学作品应如何刻画和评价传主?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答: 【解析】 题干中有“朱东润认为” “观点”等字眼,很明显,第一问考查把握传主的观点态度,第二问考查评价传主的观点态度。先从各段找出作者的观点:第 5 段:朱东润认为“古人所作的传、行状、神道碑这一类的作品” “也不尽然” “主要是对于死者的歌颂” “没有什么用处” “毕竟不是传记文学” ;第 6 段:“别传” “传叙”写得生动,没有“阿谀奉承之辞

3、,而且是信笔直书,对于传主的错误和缺陷,都是全部奉陈” 。由 5、6 段可以看出,朱东润认为传记文学在刻画和评价传主时应该信笔直书,全面评价传主的优缺点。第 7 段:传主认为“勃路塔克”的大作“着重的是相互比较而很少对于传主的刻画”“只能看到一个大略而看不到入情入理的细致的分析” ;第 8 段和第 9 段:传主列举两部书约翰逊博士传 维多利亚女王传 ,认为这两本书都很好,但各有缺陷,前者有些“琐碎” ,后者“着墨无多” 。由 7、8、9 段传主的相关评价来看,朱东润认为传记文学在刻画和评价传主时应该入情入理地细致刻画传主的个性。【答案】 第一问:应该入情入理地细致刻画传主的个性。如果只重比较,

4、就看不清传主的个性,而要是像维多利亚女王传那样就不够细致,像约翰逊博士传那样细致则难免琐碎。应该信笔直书,全面评价传主的优缺点。要是像有些古代文人的作品那样只是歌颂死者,就不是传记文学。第二问:观点一:同意。只有入情入理地细致刻画传主的个性,才能给人深刻的印象,且具有可读性;人无完人,只有全面评价传主的优缺点,才能给读者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观点二:不同意。细致刻画个性需要史料支撑,如果史料不足而仍然强调这一点,就会导致不够客观,显得矫揉造作;追求全面评价传主的优缺点,不能有效凸显传主的个性。一、明辨题型掌握高考常见设问方式(2015高考全国卷)朱东润认为传记文学作品应如何刻画和评价传主?你是否

5、同意他的观点?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2013高考辽宁卷)在吴良镛看来,城市管理者的素养应包括诗人的情怀和史学家的品格与学识。请结合全文和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看法。题干示例其他常见设问方式:(1)请结合的观点,谈谈你的认识。(2)结合全文评价的形象或行为。明辨题型(1)题干中有“观点” “主张”等字样;(2)题干中还有“评价” “评论” “看法”等字样。二、掌握技巧找到解题钥匙(一)把握传主观点态度与基本倾向的“ 个入手”要评价传主的观点态度与基本倾向,需要先把握传主的观点态度与基本倾向,这需要“3 个入手”:1从对传主生平事迹的叙述入手,了解传主的思想立场、政治主张或艺术观点等。2从典型意义的事

6、件和最能表达人物个性的细节描写中,把握传主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分析评价时要善于从梳理具体事件、场景、细节入手,由表及里,去芜存菁。3从作者的褒贬爱憎入手,体会传主的观点态度。分析评价时抓住文本中的议论、评论或概括性的文字。(二)评价传主观点态度与基本倾向的“ 个步骤”在把握了传主的观点态度与基本倾向后,评价时还需遵循以下“3 个步骤”:步骤 1:明确观点明白无误地表明观点。一是明确选择性观点,即题干已提供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观点,只要择其一种“赞同”或“不赞同”即可;二是明确亮出自己个性化的观点,题干并没有给出观点以供选择,只是给出“启示”等一些关键词语,这时必须明确自己个性化的观点。步骤 2

7、:引据论述充分利用原文信息,恰当引用论据,有条理地陈述。言之有据,言之成理,是得分的关键点。遵循“内引外联”的原则,除了引用文本,还可以合理联系生活现实。(“内引”即不离句、不离段、不离篇;“外联”即由阅读的文本联想到与文本密切相关的背景及社会生活知识,进行知识的拓展迁移)步骤 3:回扣观点,简要作结最后整合信息,分条陈述,要点须全面,陈述有条理。题型二 探究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应包括传主本身体现出来的人生价值和作者的情感所反映出来的人生价值。 “人生价值”指人基于一定的人生观对人生的意义所持的价值取向,集中体现在文本中一个人对人生的感悟和理解。“文本反映的时代精

8、神”则是指文本体现出来的、产生于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属于历史性的;另外也包括文本本身与当代社会的精神之间的相通之处,属于现实性的。 “时代精神”则集中体现在文中人物的精神风貌上。(2016高考全国卷丙)阅读一代通儒顾炎武(文本见本专题考点二例 1),完成后面的题目。后人将顾炎武“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请结合材料及相关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答: 【解析】 本题就是“察情”的具体题型,题干已经明确了探究的角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因此回答时应先联系全文内容,结合文章观点深入理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体现了顾炎武什么样的精神。在文中找出传主“天

9、下兴亡,匹夫有责”精神的具体体现点,如“以游为隐”但著书立说,可以看出顾炎武勇于担当,认真负责的人生态度;“从科举制度桎梏中挣脱出来”“面对明清交替的现实”的社会背景,顾炎武始终关注“国家治乱之源,生民根本之计” ,早年奔走国事,中年谋求匡复,即使暮年独居北方,依旧念念不忘“东土饥荒” “江南水旱”等可以看出其强烈的忧国忧民的责任情怀。然后根据题干中“结合材料及相关知识”的要求,结合“相关链接” ,由浅入深地联系现实,即强调这句话在当代的现实意义,如可与爱国主义教育、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等相联系,从整体上作出理性分析。【答案】 顾炎武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和忧国忧民意识;在顾炎武看来,普通人的命运与

10、国家的命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对我国爱国主义传统的自然引申与合理发展;这一观点具有积极意义,教育后人要勇于担当、爱国奉献。一、明辨题型掌握高考常见设问方式(2016高考全国卷丙)后人将顾炎武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请结合材料及相关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2016高考全国卷甲)作为一位杰出的数学家,吴文俊对物理学、文学艺术等也有广泛的兴趣。请结合材料,就兴趣广泛与专业研究的关系进行分析。题干示例其他常见设问方式:(1)作者写作此文有何用意或目的?(2)取得重大成就,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请结合文意分析。明辨题型 题干中有“用意

11、” “意图” “影响” “社会价值”等字样。二、掌握技巧找到解题钥匙解答此类题需注意以下几方面:(一)命题的 大切入角度命题者主要从两个角度切入。一是能发现传主身上优秀的品质和价值,尤其是那些足以影响他人的思想、品格等。如:自立自强、积极进取、责任心、信仰、尊严、质朴、善良、爱岗敬业、追求真理、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等。二是探求传主取得成功、成就,做出贡献的原因,从而发掘传主身上优秀的东西。(二)解题的 大策略第一步:选准思考角度在答题前,找到切入点很关键。这个切入点在题干中往往有明确的提示,如上面例 2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作答时应围绕“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组织

12、材料,分析概括。第二步:梳理成长历程全面梳理传主的成长经历,并感悟其心路历程,注重分析传主的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志向和命运、奋斗和机遇、挫折和成功、事业和爱情等诸多因素对其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才能在评价传主的思想、感情、品格、气质、成就等方面的同时,从中汲取精神养料,获得有益的启示,丰富人生经验,形成主动规划人生的意识和能力。第三步:捕捉主要材料无论是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还是探讨文本反映的时代精神,都必须从文本的材料出发,要善于抓住最能反映传主精神实质的材料进行分析,不可在无关紧要的枝节性的材料上大做文章。依赖枝节性材料所得出来的结论,是不能代表文本的主体意思的,因此也是偏颇的。第四步:由

13、浅入深解读对于一篇传记,了解传主其人其事,这是浅层面的;联系自己的个人生活经历和体验进行解读,获得个性化的理解,就深了一层;还可以联系文本产生的时代,看它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还可以联系现实生活的实际,看它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还可以把文本里呈现出来的人和事抽象化、符号化,这样就可能获得具有更宽广的普遍适用的一般性意义。考点对点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文化大师钱钟书出生于无锡的一个书香之家。幼时抓周时抓得一本书,得名“钟书” ;考大学时数学只有 15 分,却因国文、英文成绩出色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后留洋深造,恣意读书,因用眼过度而患上头晕的顽疾。学成归国,钱钟书左手创作右手治学。一部围城

14、 ,嬉笑怒骂,妙趣横生,神来之笔随处可见,风靡海内外,畅销几十年;一部管锥编 ,博大精深,振聋发聩,妙绝之论,震惊学术界,倾倒读书人。钱钟书著作等身,声名远播,却特别谦逊。对于年轻人,钱钟书一向以友相待,不摆长者和老师的架子。王水照是他指导的研究生,但他收到王水照寄赠的唐宋文学论集时,在回信中说:“吾友明通之识,缜密之学,如孙悟空所谓自家会的,老夫何与焉。 ”王水照曾师承钱钟书,不敢说自己的本领“如孙悟空所谓自家会的” 。一次见面对钱钟书说:“我是您的学生,有文可证。当年我的进修计划和您的审批意见俱在,白纸黑字。 ”钱钟书听了大笑:“给你写的题签,特地盖上我的印章,已经表示咱们的交情了。 ”但

15、事后写信,钱钟书仍以平辈待之,称王水照为“贤弟” “贤友” “吾兄” 。钱钟书把王水照这个弟子当作朋友,那是他的谦虚。其实,他曾手把手教王水照写论文。王水照执笔写的唐诗选 前言全文一万多字,钱钟书为此写的审读意见有一千六百多字。王水照文章开头说:“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阶段,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诚如鲁迅先生所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 。 ”钱钟书以为不妥,指出:“首句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宜改为我国文学史更妥,因诗歌与其他文学体裁在语言上血肉联系,且唐诗至今还是有它不可磨灭的价值。此为开宗明义之句,应说得高瞻远瞩些。何况隔一句又说我国古代诗歌 ,似不须重复如此。鲁迅语可引,但其

16、意(到唐已被做完)是绝后,而把它来承上句 空前繁荣 ,稍觉不贯,至少得说鲁迅先生还( 甚至 )说这一类字样。 ”王水照文稿中还有这样一句:“在唐诗研究中,困难不在于描述唐诗繁荣的盛况,而在于正确解释繁荣的原因。我们下面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希望能引起进一步的探讨。 ”“不成熟”三个字引来了钱钟书的批评:“不成熟三字似可删,因主观上是成而大成、 熟而烂熟,方敢提出公之于世。此序义非即席临时发言或考场试卷,无人催促,非急就章,如觉不成熟 ,不妨再加深思熟虑。虽客气话,亦当切合体裁。 ”钱钟书的谦虚对年轻学者有极大的感染力。学者陆文虎有过这样的体会。陆文虎曾读到一篇讽刺自己的文章,他想到当前学界多吹

17、捧少批评,就将此文收入自己编的一本文集中。钱钟书得知此事后很高兴,说:“欢迎批评的人是有力量的人,一是有实力,批不倒;二是有胸怀,经得起。 ”钱钟书 1979 年赴美返国后,美国多所大学邀他去讲学,但钱钟书对所有的邀请都一概婉拒,他在给夏志清的信中多次谈及此事:“Princeton,Chicago 等来函,邀弟明年携眷来美讲学 ,七十老翁,夜行宜止,宁作坐山虎,不为山林狼,已婉谢矣。 ”钱钟书的桌上堆满了国外的邀请函,他的外甥女曾问:“舅舅,难道你就从不考虑?”钱钟书答:“法国总统密特朗的邀请我都没答应,还会答应其他人?”(选自魏邦良 钱钟书的谦逊 ,有删改)相关链接:实在说,先生赶上的并不是

18、一个“钟书”的人理想的时代,他留学归来,即逢战乱,所谓“海水群飞,淞滨鱼烂” , “忧天将压,避地无之” ,安得读书的好环境?此时完成的谈艺录 ,真正是一部“忧患之书” 。纵是如此,他仍出入于中西古今,兼采博搜,极深研几,于“诗话”一方领域,打造出一片光天霁月读书的化境,令世上无数读书人折腰。爰至和平建设时期,却又风波迭起,动荡日剧,复有浩劫来临,以一国宝级的大学者,只能去烧开水度日。迨至“文革”收场,纷乱渐靖,先生始能重理书箧、抉剔爬梳, “锥指管窥” ,神游八极,立意“使小说、诗歌、戏剧与哲学、历史、社会学为一家” 。而此时,先生又因声望大震而多受干扰,乃杜门谢客以拒之。(选自杨联芬 钱钟

19、书评说七十年 ,有删改)1933 年夏,钱钟书清华即将毕业,外文系的教授都希望他进研究院继续研究英国文学,为新成立的西洋文学研究所增加光彩,可是他一口拒绝了,他对人家说:“整个清华没有一个教授够资格当钱某人的导师。 ”钱钟书不愿在清华读研究所、不愿在牛津与人合作写书、不愿长期待在西南联大。钱钟书自视甚高、性情狷介,对同辈学人多有臧否。(选自史飞翔 狂狷钱钟书 ,有删改)钱钟书的倔强狂狷,在材料中有哪些体现?这种倔强狂狷和他的谦逊温和是否矛盾?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 解析 第一问,要注重把握钱钟书的“倔强狂狷”的具体表现,比如对王水照“不成熟”说法的批评,法国总统邀请他,他也不去讲学,不在

20、清华读研究生,认为清华没有人能够做他的导师等。第二问,可以认为矛盾或者不矛盾,如果认为不矛盾,可以从倔强狂狷和谦逊温和对待的是不同的人和事的不同态度论述,比如钱钟书对学生或年轻人特别温和,但对打搅自己做学问的人态度十分坚决等。答案 第一问:对王水照论文中“不成熟”的文人客气话毫不留情地给予否定,是学术上的倔强。因声望大震而多受干扰,于是杜门谢客拒绝一切邀请,连法国总统的邀请也没答应。不愿在清华读研究所、不愿在牛津与人合作写书、不愿长期待在西南联大。自视甚高,对同辈学人多有臧否。第二问:(示例 1)矛盾。倔强狂狷和谦逊温和是一对反义词,在一个人的性格中同时出现,这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从材料中可见,

21、钱钟书的谦逊温和只是对特定的人,如他的一些学生或年轻人,他对于其他人的态度还是很倔强的,比如他对同辈学人就多有臧否;即使是对他的学生,他也只是不以师长自居,但在学问上他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表现得很倔强,如他对王水照论文的修改。(示例 2)不矛盾。倔强狂狷和谦逊温和是钱钟书对不同的人和事表现出的不同态度。从材料中可见,钱钟书对他的学生或年轻人非常谦逊温和,但这并不影响他在杜门谢客专心做学问一事上态度坚定倔强,哪怕是法国总统的邀请也拒绝。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玩家王世襄童涵冰骑马架鹰、玩转京城,在晚年自嘲“我自幼及壮,从小学到大学,始终是玩物丧志,业荒于嬉”的王世襄在 1939 年遭逢了

22、他人生中第一个重大的转折母亲病逝,这个噩耗似乎让王世襄在顷刻间变得成熟,他深感自己这几年将精力都花在了“玩”上却忽视了父母对自己的期望而叫他们伤心。于是,他决定放弃从前一切用来玩乐的物什,或送给好友或挪作他用,以潜心攻读来告慰母亲的殷殷期盼。其实王世襄的母亲金章亦非等闲之辈,她的一手小楷颇得晋唐风韵,擅长国画又以鱼藻闻名于世。毫无疑问,她深厚典雅的艺术涵养也对王世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当年王世襄在燕京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时的论文题目便是“中国画论研究” 。在燕京大学取得了硕士学位之后,王世襄南下谋生,但却未能如愿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得到理想的工作因为傅斯年的一句“燕京毕业的不配到我们这里来” ,年轻的王

23、世襄遭到了一次小小的打击。也正是在这一时期,王世襄从古代建筑的“大木作” “小木作”开始最终落实到古代家具的研究,尤其是对明清家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继而走上了他不同寻常的收藏之路。“我没有收藏书画,没有收藏瓷器,没有收藏玉器,更没有收藏青铜器,因经济所迫,对这些都不敢问津,只是用几元或十元的价钱,拾掇于摊肆,访寻于旧家,人舍我取,微不足道,自难有重器剧迹。在收藏家心目中,不过敝帚耳,而我珍之。 ”所谓收藏,一凭自己爱好,二靠一双慧眼,三是肯花力气,再加上一点审时度势的机灵便万事具矣,而那锦衣华服的劳什子不过都是浮云。一辆破自行车,一身草根打扮,便足以成就一个名副其实的收藏家。 “逢年过节我都出

24、门,骑辆车,近在九城,远到郊县,那时候连打鼓的都跑不过我,我的车一次能驮两把椅子或一只小型桌案,受的累不少。找着有价值的东西真高兴,忘了疲劳。遇到人家不卖或我买不起的时候就拍照或描绘,碰上不理解我的人还得说好话,赔笑脸。 ”王世襄的快乐也许是很多人难以理解的,但正所谓“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内心的充实让王世襄体会到了巨大的满足,那既在收藏的过程中也在那些与“宝贝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很多人在采访王世襄时都会问他将收藏的 80 件明代家具悉数捐给上海博物馆是否会有些不舍?王世襄的回答干脆而简明:“不会。 ”此话不假,正所谓“由我得之,由我遣之” ,这些曾令王世襄在感官上获得莫大

25、愉悦,而这些“宝贝们”也将因捐赠而得到更加稳妥的归宿。千金散尽,王世襄只为自己留下了一个念想,那便是他和夫人袁荃猷买菜时用的一只小筐,作为两人几十年来相濡以沫的见证。“文革”爆发,拖着久病未愈的身体,王世襄被下放到了湖北咸宁,每天都需要蹬着三轮车往返 30 多里地运水泥。虽然潦倒至此,王世襄也咬牙坚持挺了过去,并且还在这些困顿的岁月中完成了竹刻鉴赏 髹饰录解说等重要著作。痛苦自不必多说,他甚至一度希望以结束生命的方式来终结这些可怕的灾难,然而最终他还是选择了坚守,选择了相信希望夫人袁荃猷无悔的陪伴给了他莫大的勇气,还有他内心对于文化执着的热爱以及强大的信念都促使他在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里看淡世态

26、、坦然面对。 “三反冤狱,故宫除名, 五七扣帽,不仅敝帚之不如而直弃同敝屣矣。大凡遭受极不公正待遇者,可能自寻短见,可能铤而走险,罪名同为自绝于人民 ,故万万不可。我则与荃猷相濡以沫,共同决定坚守自珍。自珍者,更加严于律己,规规矩矩,堂堂正正做人,惟仅此虽可独善其身,却无补于世,终将虚度此生。 ”时间和历史都证明王世襄的坚持是正确的。2003 年,王世襄因其在明代家具研究和收藏方面的突出成就而荣获荷兰“克劳斯亲王最高荣誉奖” ,可他并没有把命运的垂顾看作理所当然,而是懂得用一颗感恩的心来面对这样的收获,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将 10 万欧元的奖金捐赠给了“希望工程” ,在福建修建了“武夷山市中荷友好

27、小学” ,期望将文化的火种在更深更广的层面上传递开去。(有删改)相关链接:王世襄(1914.52009.11),字畅安,祖籍福建省福州市 ,著名收藏家、文物鉴赏家、学者。他使市井的“雕虫小技”登上了“大雅之堂” ,他不但能玩,也能写,玩物并研物,玩出了文化,玩出了一门“世纪绝学” ,他被称为“京城第一玩家” 。(百度百科)他治学不走熟路,兴趣或爱好罕见地广泛我年略长于王先生,在北京住六十年以上,见闻中学术界的人不少,还没有一个既读说文解字又养鹰兼斗蛐蛐的。此之谓天生的奇才,世间罕见者也。( 张中行)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章中引用傅斯年的一句 “燕京毕业的不配到我们这

28、里来” ,交代了王世襄南下谋生受挫而转行收藏的原因。B作为收藏家的王世襄不追求收藏贵重的东西,只寻访于摊肆、旧家,虽是敝帚也自珍。C王世襄在“文革”期间,遭受着不公平待遇,内心有着巨大的矛盾和痛苦,但他依然选择了坚守,选择了相信希望,决定勇敢地活下来,坚守自珍。D文章结尾交代王世襄因会 “玩”而获奖并将奖金捐给“希望工程” ,既照应题目“玩家” ,又表明了其“玩”玩出了境界,玩的是文化的传承。A 解析 傅斯年的一句“燕京毕业的不配到我们这里来”是王世襄没有找到理想工作的原因,并不是转行的原因。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王世襄从幼年到壮年都爱玩,但在他母亲去世后,他

29、认识到自己是在浪费精力,遂决定潜心攻读以告慰母亲。B王世襄后来从事并热爱文物收藏工作,也许与他从小爱玩的天性有关系,但更离不开母亲深厚典雅的艺术涵养的影响和熏陶。C正如上帝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那样,王世襄南下求职受挫,于是转向对明清家具的研究,从而走上了收藏的道路。D全文以收藏为重点,围绕收藏来刻画人物,强调王世襄所抱持的生活态度、拥有的生活情趣是这个时代的稀缺品。E王世襄之所以痴迷收藏,最主要的原因是收藏能够给他带来内心的充实和巨大的满足,他是乐在其中的。AE 解析 B 项, “更离不开”说法不准确,文章说“她深厚典雅的艺术涵养也对王世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并没有具体说在哪个

30、方面产生了影响,只能说对王世襄收藏文物有一点影响。C 项,由原文“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王世襄从古代建筑的大木作 小木作开始最终落实到古代家具的研究,尤其是对明清家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继而走上了他不同寻常的收藏之路”可知, “于是转向收藏的道路”错误。D 项, “全文以收藏为重点,围绕收藏来刻画人物”表述不正确,本文不仅介绍了王世襄的收藏经历,还介绍了他的学术研究、家庭生活等内容。3. 王世襄从小爱“玩” , “骑马架鹰、玩转京城” ,让市井的“雕虫小技”登上对 点 练了“大雅之堂” ,他“玩”出了学问, “玩”出了文化,被称为“京城第一玩家” 。请结合王世襄先生的事例,谈谈你对“玩”的看法。答: 答案 玩物不能丧志。王世襄爱玩,但他也意识到他的有些爱好是在浪费精力,母亲去世后他变得成熟。“玩”也能玩出名堂。王世襄爱玩,玩出了文化,成为收藏家、文物鉴赏家、学者,并且获得了荷兰“克劳斯亲王最高荣誉奖” 。“玩”也需要勤奋和专注。王世襄在玩的时候专注、认真,倾注了自己的热情,并且不怕辛劳,所以才能成为“京城第一玩家” 。“玩”也要有审美趣味。王世襄爱玩,也玩得不落俗套,他收藏、研究古代家具,事实上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继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考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