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斜颈的治疗与康复制作人:张佳琪斜颈:可分为先天性肌性斜颈和先天性骨性斜颈。前者是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引起的头颈歪斜的先天性颈部畸形,相当多见;后者是因颈椎骨质发育畸形所致的斜颈,较少见。病因:先天性肌性斜的病因目前仍未明了。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子宫内压力异常或胚儿胎位不正是产生先天性肌性斜的主要原因。胎儿在宫内位置不正或受到不正常的子宫壁压力可使一侧颈部受压,胸锁乳突肌内局部血运循碍,致使该肌发生缺血性纤维变性引起斜颈,也有学者认为是胸锁乳突肌营养血管栓塞,导致肌纤维变性而形成斜颈。斜颈疾病认识1、一侧胸锁乳突肌因受产道或产钳挤压受伤出血,血肿机化形成挛缩2、分娩时胎儿头位不正,阻碍一侧胸锁乳突
2、肌供血不足,引起该肌缺血性改变所致3、与生产过程没有关系,由于胎儿在子宫内头部向一侧偏斜导致病因机制产后 一、斜颈畸形:婴儿出生后其母亲可发现患儿头部向患侧倾斜,面部向健侧旋转,下颌指向健侧肩部。 2 3周后斜颈畸形更加明显。将头转向健侧明显受限,症状较轻者应仔细观察才能发现。此症状随着患儿的生长发育日益加重。临床表现 二、颈部肿块:一般在出生后或出生后 2周内可触及颈部肿块,位于胸锁乳突肌中下段,以发生于右侧者多见。此肿块呈梭形,无压痛,一般在 1 2个月后达到最大,之后逐渐缩小至完全消失,此类患儿中有一部分可发生肿块不消失并产生肌肉纤维化和挛缩引起斜颈畸形。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三、颜面部畸形
3、:先天性肌性斜颈早期未得到有效治疗, 2岁后即会出现颜面部畸形。主要表现为面部不对称,双侧眼外角至口角的距离不对称,患侧距离缩短,健侧增长。患侧眼睛位置平面降低,因双眼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易产生视力疲劳而出现视力减退。健侧颜面部圆而饱满,患侧则窄而平。颈椎可发生代偿性侧凸畸形。此外,患儿整个面部,包括鼻、耳等也可出现不对称性改变。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小儿肌性斜颈一侧胸锁乳突肌肌发生纤维性挛缩头 和 颈 不对 称畸形头斜向患侧前倾旋向健侧面部畸形 1、超声检查:尤其对于小儿的先天性肌性斜颈,超声检查能够准确地与颈部其他疾病鉴别 ,如颈部囊性淋巴管瘤、颈部淋巴结肿大等。尤其就诊时肿块已消失者 ,超声检
4、查更为重要。 2、 X线检查:有利于鉴别不同原因造成的斜颈,如枕颈部畸形所致的骨性斜颈和自发性寰椎旋转性半脱位引起的斜颈一般不会产生胸锁乳突肌的挛缩和肿块,后者多有轻微外伤或上呼吸道感染病史。 3、手法检查(如图)检查 肌性斜颈先天性 神经性斜颈斜颈 骨性斜颈 后天性 继发性斜颈代偿性斜颈两类五型二十种疾病颈肌挛缩、颈肌纤维化、颈肌缺血、颈肌萎缩颈肌挛缩、药物后遗症、脑瘫后遗症、儿麻后遗症先天性短颈、环枕骨化、颈椎融合、颈椎缺血外伤印痕、自发性半脱位、颈椎损伤、颈部感染挛缩斜 视 代 偿 、双眼 视 差大、 颈 部炎症代 偿 、脊柱侧 弯代 偿 1.先天性骨性斜颈:本症多系先天性枕颈部畸形所致
5、,包括短颈畸形、颅底凹陷、半椎体畸形、寰枕融合及齿状突发育畸形。上述疾病可造成斜颈及面部不对称,但一般不会产生胸锁乳突肌的典型条索状挛缩带及肿块, X线检查可明确上述诊断。 2.小儿颈部淋巴结炎:婴儿期患有颈部淋巴结炎,可迅速发生斜颈并可出现颈部肿块,但此肿块往往压痛明显并不位于胸乳头肌之内。 3.自发性寰枢椎旋转性半脱位:寰枢椎旋转性半脱位同样可以引起斜颈,但此病多有轻微外伤或上呼道感染病史,主要表现为颈部旋转运动受限及颈部疼痛症状明显,胸锁乳突肌内无紧张条索带, X线检查可鉴别。 4.颈椎结核:颈椎结核可使胸锁乳突肌痉挛而产生斜颈,但此类患者颈部疼痛 明显,颈部活动明显受限,下颌偏向患侧,
6、 X线检查可明确诊断。临床诊断 先天性肌性斜颈早期未得到有效治疗, 2岁后即会出现颜面部畸形。主要表现为面部不对称,双侧眼外角至口角的距离不对称,患侧距离缩短,健侧增长。患侧眼睛位置平面降低,因双眼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易产生视力疲劳而出现视力减退。健侧颜面部圆而饱满,患侧则窄而平。颈椎可发生代偿性侧凸畸形。此外,患儿整个面部,包括鼻、耳等也可出现不对称性改变。肌性斜颈引起并发症面部和头 部 继发 畸形胸 锁 乳突肌凸起颅 骨 发育不 对称患 侧 面部萎 缩不治疗影响婴 儿 非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矫形支具治疗 康复治疗治疗方式局部热敷、推拿、按摩、卧床固定和手法牵引,目的:使肿块及早消散,防止肌肉
7、发生挛缩,出生 2周之后,即可进行,将稍倾向健侧,颏部尽量旋向患侧,枕部旋向健侧。婴儿睡时用砂袋保持上述矫正位。 非手术治疗手术适应证: 适用于半周岁以上保守治疗无效者; 12岁以下斜颈畸形明显者; 12岁以上如面部畸形不严重也可考虑手术治疗; 对于成年人,因畸形已存在多年,术后不仅面部畸形将更加明显,且视力也因不适应术后的新体位而发生改变,故多不宜施行手术。手术方法适应人群:胸锁乳突肌切断术;常见方法胸锁乳突肌部分切除术;颈部包块明显者胸锁乳突肌全切除术;针对青少年胸锁乳突肌延长术; “ z字形延长 ”胸锁乳突肌上、下端联合松解加成形术;年龄较大患儿手术治疗矫形支具治疗1、斜颈矫形枕2、斜颈
8、矫正器3、斜颈矫正支具斜颈 矫形枕是由海绵材料制成。其设计为凹凸状。矫形枕患侧较高根据儿童头部偏向健侧,牵拉患侧的头部位置制作,可有效牵拉胸锁乳突肌,防止胸锁乳突肌粘连。矫形枕分为左侧斜颈(即包块在左侧)右侧斜颈(即包块在右侧)两种。适用于 6个月以下的儿童使用。1-6个月以下婴儿斜颈矫形枕1、适用 4-6个月以内的婴儿矫正肌性斜颈2、根据患儿的斜颈的方向选择左 /右3、 用一褥垫其厚度要与斜颈矫形枕颈窝水平线相同。将患儿仰卧位放在褥垫与矫形枕上,待患儿熟睡后,轻转其头部使头枕入枕窝中,面部向上倒向健侧,拉伸患侧颈部肌肉。4、 四个月以下婴儿尚不会自己翻身,熟睡时便可维持在矫形位置,因此不需要
9、固定躯干,四个月以上幼儿翻身能力渐强,仰卧位时间短,需要适当固定躯干,以延长牵拉矫正时间。5、 固定躯干时,主要固定住患儿骨盆处,用力要适当,防止压伤。6、 斜颈矫形枕的使用要在医生指导进行,治疗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及时就诊解决,以提高疗效。斜颈矫形枕 指导图正面观:头枕入枕窝中,面部向上倒向健侧,拉伸患侧肌腱 。斜颈矫正器是由软质塑料管,以及半硬性塑料支撑杆制成。半硬性塑料支撑杆可将患者患侧下颌骨垫高,从而使患者头部向健侧偏的状态,从而牵拉患侧胸锁乳突肌,防止胸锁乳突肌粘连。支撑杆和塑料管围长均可调节,使用方便,透气性好。适用于 6个月 -2岁的儿童肌性斜颈。斜颈矫正器斜颈矫正支具适应症1、颈椎
10、损伤术后的固定2、严重的颈椎损伤保守治疗时的固定3、颈椎损伤康复期的运动防护 4、医生对颈椎固定要求较高的5、医生对颈椎上段要求限制旋转的患者6、上胸椎骨折、颈椎脱位半脱位复位后固定功能:头环固定装置有效限制头部旋转、确保颈椎固定。枕部控制装置最大限度地适合各种枕骨形状。枕部微调装置可以对枕部高对沿斜 15度轨迹进行微调。胸压片高度控制结构可以根据患者体形调整背侧胸压片高度。枕骨托高度控制装置可以控制枕骨托高度直至承托枕骨。特殊材质更加贴合人体曲线,确保固定效果。下颌调节装置可根据不同下颌形状进行调整。前胸压片控制装置可根据不同的胸廓形状进行调整。下颌托高度控制装置可以控制下颌托高度直至承托下颌。可折卸加厚透气内衫,使穿着要加舒适,并可进行清洗。斜颈矫正支具 1、在患侧胸锁乳突肌施用推揉法, 5-6min。2、拿捏患侧胸锁乳突肌往返 3-5min,开始轻柔,逐渐均匀加大力度。3、牵拉患侧胸锁乳突肌,反复进行数次。4、再在患侧胸锁乳突肌施用推揉法。5、轻拿肩井 3-5次,结束。康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