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期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面授试点班 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主讲:郭念锋教授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第一讲 第169页 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 第一单元 心理健康的概念,知识点: 一、心理健康的不同理解(领会) 马斯洛和米特尔曼提出的十条标准:(识记) 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 能充分了解自己并能恰当评估自己的能力 生活理想切合实际 不脱离周围的现实环境 能保持人格完整与和谐 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能适度宣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在符合团体的要求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一、心理健康的概念(识记) 心理健康从四个方面理解: 人的心理既知、情、
2、意活动的内在关系的协调。 心理的内容与客观世界保持统一,使人体内外环境平衡、促使个体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状态。 不断发展健全人格。 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 。,第二讲 第169175页 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 第二单元 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 第三单元 促进心理健康的原则与途径,知识点: 一、心理健康的十标准(识记) 1.周期节律性 2.意识水平 3.暗示性 4.心理活动强度 5.心理活动耐受力 6.心理康复能力 7.心理自控能力 8.自信心 9.社会交往 10.环境适应能力,二、心理健康三标准论(识记) 1、 体验标准 2、 操作标准 3、 发展标准 三、心理健康七标准 心理健康水平与智力水平的
3、关系(领会) 心理健康水平与智力商数各有自己的评估条件和方法属于两类不同性质、在逻辑上不能彼此包容,我们不能证明智力水平越高,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也不能证明智力水平越低,心理健康水平就越低,这就意味着在正常情况下,心理健康水平与智力水平是两个不相关的概念,为此将一个与心理健康无关的因素去衡量心理健康,不足取。,四、促进心理健康的基本原则(应用) 遗传因素、教育因素、认知因素并重原则 人与环境协调原则 身心统一原则 个体与群体相结合的原则 知、情行相对平衡的原则 五、促进心理健康的基本途径(应用) 生理方面的途径 心理方面的途径 社会方面的途径,第三讲 第175177页 第二节 正常与异常心理的
4、区分标准与原则 第一单元 对心理异常的一般理解 第二单元 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的标准 第三单元 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知识点: 一、对心理异常的一般理解(领会)(应用) 统计学角度 人类学角度 社会学角度 精神医学角度 认知心理学角度,二、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的标准(领会)(应用) 医学标准 统计学标准 内省经验标准 社会适应标准,三、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识记) 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心理活动内在一致性原则 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第四讲 第177182页 第二节 正常与异常心理的区分标准与原则 第四单元 心理健康状态的破坏,一、心理健康的状态(领会、应用) 从静态的角度看,心
5、理健康是一种状态,从发展角度看,心理健康则是围绕着健康常摸,在一定范围内,不断上下波动的过程,所以,又可以说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平衡状态,这种动态平衡状态,是在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发生的。同理,在这两者相互作用过程中,这种动态平衡状态被打破,即心理健康状态的破坏,也可随时发生。 心理健康的主体,也是心理健康状态的体现者,具有生物、精神和社会属性,是这三种属性的辨证统一体,所以,人对生存环境中,生物、精神和社会性的压力或刺激可以产生“共鸣”,这一特性,可以用物理学中的共振原理,做为比拟。 在通常情况下,心理平衡状态的破坏不超越人自身固有的自我平衡能力范围,这时,心理健康状态可以不被破坏,然而一
6、旦超越了自我平衡能力的范围,人的心态就会出现问题和紊乱,这时我们说,人的心理健康状态被破坏了。,二 、临床相、诊断,第五讲 第183185页 第三节 常见的心理障碍 第一单元 常见心理障碍的主要症状,认知障碍(领会、应用) 1、感知觉障碍 感觉过敏(识记):患者对外界各种一般强度的刺激如光、声、冷、热以及某些不适感的感受性增高以至于不能忍耐 错觉(识记):是歪曲的知觉,即外界存在某种事物,但感知到的是另一件事物 幻觉(识记):外界不存在某种事物而感知到这种事物,这种虚幻的知觉叫做幻觉,2、思维障碍 思维贫乏(识记):思维内容空洞,联想贫乏,语量少 思维迟缓(识记)也叫抑制性思维,联想困难 强制
7、性思维(识记):患者感到脑子里出现大量的思维内容,完全不受自己支配,好像是一种外力强加给自己的 妄想(识记):是一种在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的信念,发生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是病态推理和判断的结果。 超价观念(识记):是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其发生一般均有事实的根据。此种观念片面而偏激,但在逻辑道理上并不荒谬 强迫观念(识记):某一固定的观念在脑子里反复出现,这些观念是患者不愿意想的,且伴有主观的被迫感觉和痛苦感觉。,3、记忆障碍 记忆减退 是指记忆的四个基本过程普遍减退 错构 这是一种病理性的记忆错误。通过别人的提醒和对证,也不能纠正。患者回忆起来的事不但在时间、地点上与事实有出人,在内
8、容上也是错误的 虚构 没有做过的事,没有过的经验,而患者坚持认为他做过或经验过 4、注意障碍 注意增强 为主动注意的增强 注意涣散 为主动注意的不易集中,注意稳定性分散 注意减退 主动及被动注意兴奋性减弱。注意的广度缩小,注意的稳定性也显著下降 注意转移 主要指被动注意的兴奋性增强,注意稳定性降低,注意的对象不断地转换 注意衰退 患者不能留意观察和主动将注意集中于外界客观环境,第六讲 第185186页 第三节 常见的心理障碍 第一单元 常见心理障碍的主要症状,一、智能障碍(领会应用) 一、情绪情感障碍(领会应用) 情感淡漠:表现为情感活动的减退或丧失 情绪低落:也可以叫情绪抑郁,是负性情感活动
9、的增强 焦虑:过分担心发生威胁自身安全和其他不良后果的心境 情感脆弱:这是一种情感调节上的障碍,第七讲 第186188页 第三节 常见的心理障碍 第一单元 常见心理障碍的主要症状,一、意向行为障碍(领会应用) 1、意向缺乏:主要指高级意向的减退和缺乏。 2、意向增强:一般所指的意向增强主要是低级意向增强。 3、意向倒错:主要指食欲和性欲的倒错。 4、强迫意向:患者有做出某种动作的强烈冲动,但不付诸行动,叫做强迫意向。 5、强迫动作:强迫动作是患者理智上不愿做出某种动作,但在行动上又要去做。,二、自知力障碍(领会应用) 自知力障碍:是患者对自己实际存在的躯体病和心理异常的智认和判断能力,第八讲
10、第191193页 第三节 常见的心理障碍 第二单元 常见心理障碍临床疾病分类,神经症性障碍(领会应用) 神经症(neurosis),旧称神经官能症,是一组精神障碍的总称。它们没有精神病性障碍,主要可表现为烦恼、紧张、焦虑、恐惧、强迫症状、疑病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等,病前多有一定的素质和人格基础,起病常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其症状无肯定的器质性病变基础。依其主要临床表现,又可区分为若干类型。,1、恐怖症(应用) 恐怖症又称恐怖性焦虑障碍,是一种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客体或处境为主的神经症 恐怖症主要分为3种类型: (1)场所恐怖 (2)社交恐怖 (3)特定恐怖,2、焦虑症(应用) 焦虑是一种内心
11、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某种不利情况而又难于应付的不愉快情绪 主要分为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两种 3、强迫性障碍(应用) 强迫性障碍是以不能为主观意志所克制,反复出现的观念、意向和行为为临床特征的一组心理障碍,简称“强迫症”。强迫症状的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二者的尖锐冲突使患者焦虑和痛苦,患者体验到,观念或冲动系来源于自我,但违反他的意愿,遂极力抵抗和排斥,但无法控制,患者认识到强迫症状是异常的,但无法摆脱。 临床上根据其表现,大体可将强迫症划分为强迫思想及强迫行为两类。,4、躯体形式障碍(应用) 躯体形式障碍的主要特征是患者反复陈述躯体症状,不断要求给予医学检查,无视
12、反复检查的阴性结果,不管医生关于其症状并无躯体基础的再三保证。患者有时有某种躯体障碍,但并不能解释其症状的性质和程度,不能解释患者的痛苦与先占观念。 列入这类障碍者,包括躯体化障碍、疑病症、躯体形式的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和持续的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等。 5、神经衰弱(应用) 神经衰弱的主要临床相是与精神易兴奋相联系的精神易疲劳,心情紧张、烦恼和易激惹等情绪症状,以及肌肉紧张性疼痛和睡眠障碍等生理功能紊乱症状。 神经哀弱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精神疲乏,注意力难集中,效率减低等衰弱症状;回忆及联想增多且控制不住,对声、光敏感的兴奋症状;易烦恼、易激惹的情绪症状;紧张性疼痛;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等睡眠障碍。,
13、第九讲 第194页 第三节 常见的心理障碍 第二单元 常见心理障碍临床疾病分类,人格障碍(领会应用) 人格障碍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使患者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这种模式显著偏离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一般认知方式(尤其在待人接物方面),明显影响其社会功能与职业功能,造成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不良,患者为此感到痛苦,并已具有临床意义。患者虽然无智能障碍,但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难以矫正,仅少数患者在成年后程度上可有改善。通常开始于童年期或青少年期,并长期持续发展至成年或终生。,临床常见的人格障碍有 1偏执性人格障碍 2分裂样人格障碍 3反社会性人格障碍 4冲动性人格障碍 5表演性
14、人格障碍 6强迫性人格障碍 7其他类型 如依赖性人格障碍、 焦虑性人格障碍等。,第十讲 第188页 第三节 常见的心理障碍 第二单元 心理问题与心理紊乱,精神病性障碍属精神病学的研究对象,心理问题(mental trouble)与心理紊乱(Psycho-disturbance), 是非精神病性的,是指人们在承受压力(Stress) 的当时和过后,在心理和行为方面所产生的效应, 即应激或应激后效(Stress traumatic, Stress post traumatic); 这种效应可使人的心理和行为偏离常轨, 但又不产生精神病性症状; 由于压力强度不同和个人心理健康水平不同, 这种效应的严
15、重程度也不同。依效应的强度可将临床相分为三大类: 心理问题、心理紊乱和边缘状态。,心理问题(识记、领会、应用) 心理问题是指, 在时间性质方面有近期发生而不太可能持久的特点。问题的内容尚未泛化而只局限在引发事件本身;其反应强度不甚强烈,并没有严重影响思维逻辑性,如婚姻家庭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社会适应问题等。 心理紊乱(识记、领会、应用) 心理紊乱是指其反应强度剧烈并严重影响思维逻缉,初始反应强烈,如在暴怒情况下,出现强烈的非理性行为冲动毁物;心理行为异常持续的时间较长(一个月以上)、长期难以克服的心理负担;内容充分泛化,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由于长期的精神折磨,有时伴有躯体化症状或人格
16、上的问题,如心理生理障碍、退缩与攻击。 边缘状态(识记、领会、应用) 边缘状态是指这样一组临床相, 既无法纳入精神病学(含神经症)诊断标准, 又超越了临床心理学诊断范围, 只有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会诊, 方可确定是使用心理学治疗方案,抑或使用精神病学治疗方案。,第十一讲 第188页 第四节 心理卫生的基本问题 第一单元 心理卫生的概述,一、心理卫生的概念(识记) 消极的心理卫生是指预防各种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发生; 积极的心理卫生是指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培养健全人格,提高人类对环境的适应和改造生活质量。 心理卫生的本意是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实际应用有三个含义:心理卫生学、心理卫生工作、心理健康
17、状态。心理卫生的狭义是指预防和治疗各种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广义而言是指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培养健全人格,提高人类对社会生活的适应和改造能力,可以实现三级预防功能。 初级预防是指旨在消除或减少病因或致病因素,以防止或减少心理障碍的发生;二级预防的目标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争取完全缓解与良好的愈后,防止复发;三级预防的功能是做好精神残疾者的康复安排,最大限度地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尽可能地减少精神残疾的发生,把精神残疾的预防和康复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到初级卫生保健系统中去。,二、心理卫生运动的起源 1930年5月5日,第一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在华盛顿召开,有3042人代表53个国家和地区出席
18、了会议,中国也有代表参加,盛极一时。同时产生了一个永久性的国际心理卫生委员会,标志着心理卫生运动已经发展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 三、心理卫生工作的特点(识记) 对象涉及全民 内容涵盖广泛 范围波及全社会 途径可以多样 效果隐蔽长远,第十二讲 第197200页 第四节 心理卫生的基本问题 第二单元 儿童期的心理卫生,儿童心理卫生是指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及其特征,在先天基础、教育、环境诸因素的作用下,通过教育和训练以及包括医疗在内的众多措施,培养儿童具有健康的心理、良好的个性以及较强的适应能力。,一、胎儿期心理卫生 二、婴儿期心理卫生(领会) 就婴幼儿期的心理卫生而言,需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9、首先,充足的营养和睡眠对婴儿是特别需要的 其次,要密切关注婴幼儿的情感需要 再者,要根据规律对婴幼儿进行训练和教育 最后,注意加强人格的塑造,三、童年期心理卫生(领会) 为了促进童年期心理卫生,可以努力做到: 1、组织游戏活动 2、着手早期教育 3、鼓励学习活动 4、促进社会化发展 5、警惕不良心理行为,第十三讲 第200201页 第四节 心理卫生的基本问题 第三单元 青少年期的心理卫生,青少年心理卫生的几个重要方面(领会应用) 1、青少年的性心理卫生 2、青少年的自我意识 3、青少年的情绪心理卫生 4、青少年的情绪心理卫生,第十四讲 第201205页 第四节 心理卫生的基本问题 第四单元 中
20、老年的心理卫生,一、中年期心理卫生(中年人的人生现实多角色) 如何成功地担当各种角色,是中年人社会适应的重要问题。 、中年人的社会责任和个人心理卫生(领会) 中年人需要努力学习,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发展智力来弥补体力的不足 保持道德情操,也是中年人的心理健康的重要一环 、中年人的家庭心理卫生(领会) 夫妻之间在心灵深处应进行有效的交流,才能达到最大限度的幸福 培养子女心身健康的成长也是家庭幸福的支柱 维持和增进家里老年人的心身健康也是必要的 正确处理家庭中的人际关系是家庭幸福的关键,二、更年期心理卫生 三、老年期心理卫生 躯体疾病的防治 接受现实,保持情绪的乐观 坚持学习,老有所事。 培养兴趣爱
21、好,丰富生活 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第十五讲 第205214页 第四节 躯体疾患和残疾人的心理卫生 第一单元 残疾人的心理卫生 第二单元 躯体疾患心理卫生,一、残疾人心理卫生 残疾人(识记):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语言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 残疾人的心理特点(领会): 认知特点 情感特点 人格特点 残疾人心里卫生的实施(领会应用) 克服自卑感 进行功能训练,保护补偿器官 进行一体化教学,鼓励残疾人回归社会 引导残疾人接受现实,鼓励自尊、自信、自立和自强 提高社会认识,形成正确的社会态度,二、躯体疾患心理卫生 躯体疾患者心理特点(识记): 负性情绪反应 依赖性增强 自尊心过强 主观感觉异常、疑心加重 情绪不稳定 孤独感增强 害怕情绪 适应性降低 患者住院对患者的影响(领会),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