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章 年龄、性别与运动,目的:1、掌握儿童少年生理功能的年龄特点及运动中的注意事项 2、掌握衰老的概念3、掌握为老年人制定健身方案的方法,第一节 儿童少年与运动,第二节 女子与运动,第三节 老年人与健康运动,第一节 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 一 运动系统 (一)骨骼与关节特点 1.骨骼:软骨多、骨质软,有机物成分多(有机物无机物=55成年人为37)弹性好,硬度差,容易弯曲,不易折断; 骺软骨迅速增长骨长长,到青春期基本融合。 2.关节:关节面差大, 软骨多、厚,关节囊薄、韧带薄且松驰,关节周围组织细长灵活性大,牢固性差,容易脱臼。,四肢 1718岁 1617岁 脊柱 2022岁 髋骨19岁,(二
2、)肌肉特点 1.肌纤维内水分多,而蛋白质、脂肪及无机盐 较少肌纤维细,收缩能力弱,耐力差,容易 疲劳,但恢复快。躯干四肢 上肢下肢屈肌伸肌 大肌小肌 3.肌力增长不均衡性能 .在生长加速期 肌肉纵向生长骨骼增长 .在生长加速后期 肌肉横向生长较快,肌力明显,(三)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注意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全面身体锻炼,避免一肢体或局部用力过长及 跳跃过猛;.做静力性运动时,要多休息、多交换着力点, 避免脊柱、肢体骨盆畸形;注意场地选择; .选择适宜负荷,注意各肌肉均衡发展,防止过 早骨化。注意营养补充; 2.充分发展其柔韧性,也要重视发展关节牢固性,防 止损伤。 3.在生长加
3、速期,多采用伸展练习,发展力量.有计划地发展小肌群力量和伸肌力量,促进肌肉 均衡发展,避免大量、大强度专项技术训练。,二 氧运输系统 (一)血液血液量比成年人少,但体重百分比较成年人 高;RBC、WBC、Hb均高于成年人,但随年龄 而减少,约15岁左右与成年人相同。 (二)心血管系统 1.心脏的重量和容积 均比成年人小,但随 年龄而,青春期时 与成年人相似; 2.心率、心输出量 .HR:心脏及神经调节不完善,以(+)占优势, HR快,但随年龄而,至19岁左右与成人相 同且趋于稳定;,.心输出量:心脏容积小,心肌纤维细小收缩力弱, SV、CO比成年人小,但每千克体重CO比成年人 大,具有一定贮备
4、 能力; 3.血压 心肌收缩力弱,血管口径大,外周阻力低, Bp比成年人低随年龄而;青春期时,心脏 发育快于血管发育Bp青春期高血压(收 缩压20Kp有明显波动)。青春期高血压:青春发育期后,心脏发育速 度增快,血管发育相对处于落后状态,加之内分 泌功能的影响,血压明显升高,一些人甚至出现 暂时偏高现象.,(三)呼吸系统 1.呼吸频率与肺活量 胸廓小、呼吸道狭窄通气阻力大呼吸肌力弱呼吸浅快,肺活量小; 2.肺通气量与摄氧量 最大肺通气量、最大摄氧量均较小,但其相 对值不比成年人差,有的略高。 (四)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1.以短时间速度练习为主,不宜采用过多的耐力力量性及静力性练习,适
5、当增加休息,以 免心肺负担过重; 2.发展心肺功能,1213岁后力量、耐力练习可增加;1517岁后可参加剧烈运动,耐力训练时宜用低强度匀速有氧练习;,3.指导呼吸与动作相配合,注意呼吸道卫生,养成鼻口呼吸,控制呼吸频率,加大呼吸深度,避免过多憋气;屈体时呼气,体时吸 气; 4.注意区别对待,一定要循序渐进,严格控制强度和量,对青春期高血压者,应在监护下进行训练。 三 神经系统 (一)神经过程兴奋和抑制的发展神经过程(+)与(-)发展不均衡,以兴奋 占优势,表现出:活泼 好动,注意力不集中, 学习和掌握动作快,但多余动作多,不协调不 准确;抑制过程不完善,分化抑制差,8岁后开 始分化逐渐完善,1
6、3岁后(+)与(-)渐趋平 衡;神经系统代谢旺盛,容易疲劳,但恢复也 快。,(二)两信号系统的特点第一信号系统占优势,第二信号系统相对 较弱,对形象、具体信号容易建立条件反射, 对推理、抽象、分析综合能力较差;916岁第 二信号系统逐渐提高;1618岁第二信号系统 有较高水平,且两信号系统相互作用更完善; (三)青春期神经系统的稳定性青春发育期内分泌腺活动,神经系统稳 定性暂时,表现出:以(+)占优势,抑制过 程明显降低,动作不协调,出现错误,以女性 明显;,(四)体育教学和训练应注意的问题1.在教学中,安排项目要注意生动、有趣, 避免单调、静止性活动,多采用直观形象教 学,多加正确示范;2.
7、不宜作过多精、难动作,以基本技能为 主,多安排游戏和模仿;进行耐力练习时,应 多变换肌肉活动形式;3.采用启发式教学 培养和发展思维能力 和分析、综合分析能力,充分利用第二信号系 统活动;4.青春发育期(1315岁) 在教学中,应区别对待男女学生。,二 儿童少年的身体素质 (一)身体素质发展的特点 1.身体素质的自然增长 身体素质的自然增长:各项身体素质随年龄增长而增长的现象。约增长到25岁左右。不同年龄阶段增长速度不同,在青春期增 长速度快、增长幅度大;在12岁之前男女之间 无差别;1317岁之间,则女性明显落后于男性 2.身体素质发展的阶段性不同年龄阶段,身体素质增长不同。快速增长阶段(约
8、19岁以前)男性 缓慢增长阶段稳定阶段,快速增长阶段(约1114岁以前)停滞或下降阶段(青春发育期)缓慢增长阶段稳定阶段,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在身体素质的发育过程中,某项素质增长速度最快的连续年龄段或年龄点。,3.身体素质增长的顺序 男性:速度、速度耐力、腰腹肌力量下肢爆发力臂肌静力、耐力712岁:与男性相同;速度、速度耐力、下肢爆发力腰腹肌力量臂肌静力、耐力 (二)各素质的年龄特点 1.力量素质的年龄变化儿童少年时期力量 素质随年龄而,但 各部分发展不均衡。,1215岁增长最快,19岁达最大 713岁增长最快,15岁达最大 1995年体质调查 引体向上 1516岁增长最快,21岁达最大腰腹
9、肌力量 主要在711岁发育,1220岁增长缓慢,20岁逐渐 (二)速度素质的年龄变化速度素质发展较力量素质早。在1013岁增长最 快,不训练则14岁后,1618岁处于稳定。,则儿童少年时期是 发展速度素质的良好时 期,在教学与训练中, 抓住敏感期,多安排发 展速度为主的项目。 (三)耐力素质的年龄特征耐力素质发展较速度晚,达到最大值也较 晚。由于儿童少年心肺功能不完善;只有其达到 完善后,耐力才能达到最大值。约1819岁左 右心肺功能才趋完善。,(四)灵敏素质的年龄变化灵敏素质的特征是控制动作的力量、时间、空间参数的能力对动作空间分化能力:56岁增加明显,710岁最快1012 岁最完善,141
10、5岁略增加,1617岁达成年人水平;肌肉用力分化能力:510岁重复指定用力准确性较差1517 岁最完善。 (五)柔韧素质的年龄变化712岁 变化很小,趋于稳定;1318岁 增长最快;1922岁15岁以前,女孩柔韧性明显 高于男性。儿童少年时期,开始训练是 最主要的,成年人坚持训练可保 持很长时间,同时也要结合力量 练习。,三、运动注意事项 (一)运动兴趣和习惯的培养用新奇、竞争、游戏等培养其兴趣,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二)遵循循序渐原则负荷增加不能太快,动作结构应根据年龄而定,逐渐增加难度。 (三)坚持全面身体锻炼不同项目、不同方法对机体的影响不同,全面多样的锻炼,能使各器官都得到发展。机体
11、是一个统一有机体 各器官系统之间紧密联系、相互影响;运动技能的本质是条件反射 全面身体锻炼可形成更多的条件反射。,第二节 女子与运动一、女子的生理特点 (一)女子生理阶段的划分1、幼年期 1012岁之前,卵巢未发育;2、青春期 1012岁至18岁左右,卵巢、生殖器明显发育;月经初潮;3、性成熟期 1844岁左右 卵巢、生殖器成熟;周期性排卵,月经周期稳定;4、更年期 约4454岁 卵巢机能逐渐衰退;月经出现不规则至停经;5、老年期 60岁以后 卵巢机能完全退化,生理功能低下。,(二)、女子身体发育的一般特点1、比男孩早两年进入青春期,结束也早两年;2、910岁以前与同龄男孩基本相同;910岁以
12、后身 高、体重一般都超过男孩; 1213岁以后男孩的身高、 肌肉、力量、运动能力又超过女孩,而女性骨盆变宽、 皮下脂肪增加(约占体重的28%);3、体型:肩窄、骨盆宽、下肢较短、躯干相对较长、4、约1118岁出现初潮,青春发育期后多出现正常 (三)、女子各器官、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1、运动系统的特点1)骨:骨质薄,水和脂肪较多,矿物,抗压力较差2)肌肉:少,脂肪和水较多,肌力差,易疲劳3)关节:韧带伸展性大,韧性椎间软骨厚,柔好。,2、心血管系统的特点1)心脏:容积小,收缩力弱,HR快,心力贮备差;2)血压:较低,运动时升高幅度小,恢复时间长;3)血液:Hb含量比男性低,运氧能不如男性。3、呼吸
13、系统的特点胸廓小,呼吸肌细短,则肺活量小,呼吸肌力弱, 呼吸频率快而浅。4、生殖系统的特点骨盆入口平、出口较大,盆腔肌力量差,子宫易移位 5、柔韧性与协调性柔韧性一般比男性好;在精细动作上也比男性好,二、月经周期、妊娠与运动 (一)月经周期与运动月经是性功能成熟的一项标记。在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作用下,子宫内膜发生的周期性变化出血。月经周期:女性从青春期开始,在整个生育年龄 中,性激素的分泌量,每月发生周期性变化,卵巢 和子宫内膜也发生相应的周期性变化(37天/2830天) 1、月经周期的时相划分 1)月经后期(增生期或卵泡期)第414天,在雌激素作用下,子宫内膜增生; 2)月经前期(黄体期
14、或分泌期)第1428天,在雌、孕激素作用下,子宫内膜进一步增生,腺体分泌;,3)月经期第14天,未孕则黄体退化,子宫内膜脱落出血; 2、月经周期与运动能力报导不一, 3、运动性月经失调由过度运动引起的月经功能紊乱(包括初潮延迟、黄体功能不全、无排卵、月经过少及运动性闭经)运动性闭经:一年中月经周期少于一次。发生率不高。 4、月经期与运动1)正常训练:身体健康,月经正常者,可适当训练2)经期运动负荷应减小,运动时间不宜过长3)经期不宜游泳或盆浴,防止感染; 避免冷水刺激而引起卵巢功能紊乱;4)经期避免磁加腹压的运动,防止子宫移位;5)月经紊或痛经和患有内生殖器炎症者,暂停训练。,(二)妊娠期与运
15、动1、妊娠期营养孕妇需要营养全面,易消化;粗细粮搭配、荤素比 例适当、不偏食、少辛辣食物,食盐少于4g/天。 2、卫生指导1)个人卫生:禁盆浴;衣着舒适,不穿高跟鞋。 2)睡眠:应充足,以左侧卧位最佳; 3)运动: (1)平时不活动者:鼓励活动,轻柔运动,控体重 (2)强腹肌、背肌及盆腔肌练习,以维持正确姿势 (3)避免剧烈的跑、跳投等活动,防止流产和早产。,三、更年期与健身运动更年期是性腺功能逐渐衰退至最后消失的一个过渡时期,也是人生必经的一个生理阶段。根据身体状况更年期出现的时间不一样,大多数发生在44一54岁之间。 1、最突出的症状:由于雌激素分泌量减少,月经时常延迟,甚至数月来潮一次,
16、经血量也逐渐减少。当卵巢功能衰退到一定程度时,月经停止来潮而绝经。,血压不稳定,阵发性烘热,面颊潮红,出汗,头痛,烦躁,失眠等,称为更年期综合症。由于其他内分泌腺的功能及代谢的变化,致使体重增加,体态变胖,骨质疏松,肌肉力量减弱。 2、更年期健身运动要求: 1)、保持乐观的情绪2)、注意劳逸适度3)、合理调配膳食4)、加强自我观察5)、参加体育活动,第三节 老年人与健身运动 一、衰老 一)概念衰老:生物体自然成熟期开始,随增龄发生的、 受遗传因素影响的、渐进的全身复杂的结构与生理功 能不可逆的退行性变化。 划分标准,二)衰老机制 1.遗传学说认为衰老是由遗传程序控制的,当生物成年以 后,“衰老
17、基因”开放,其表达产物也许能特异地决定 生物寿命。 2.错误成灾学说认为细胞在生长中,许多细小随机变化经日积月 累会影响细胞的信息传递,包括DNA复制、转录与翻 译,以致合成异常蛋白质,使细胞代谢失常导致衰 老。 3.自由基理论认为人体衰老时自由基产生增多,清除自由基物 质减少,清除能力减弱,过多的自由基在体内蓄积, 对细胞、组织造成损害。,4.免疫衰老学说 认为随年龄增长,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免疫防御、 免疫稳定、免疫监视),导致衰老。 5.神经内分泌学说 认为是垂体、胸腺、甲状腺、肾上腺等内分泌腺 退化的结果。 6.交联学说 认为机体中的核酸和蛋白质等大分子可以通过共 价键联结成难以分解的聚
18、合物,而不能在体内发挥正 常的功能,且对细胞产生严重损伤,引起组织理化性 质改变、酶活性降低、蛋白质合成障碍以及废物积累 等,最终导致细胞衰老。,7.突变学说 认为细胞受有害因素(辐射、化学损伤等)的影 响,使控制基因发生突变细胞不能正常工作,导致各 器官、系统失调致衰老。二、老年人生理特点及健身作用 一)运动系统 1、生理特点 1)骨骼肌在衰老过程中,骨骼肌发生明显退行性变化。特 征是:肌纤维体积和数量减少,尤其是下肢的快肌衰 退更明显。伴有肌肉体积的减小,肌力也下降。(最 大力量下降为1820%。 2)关节随年龄增长,关节稳定性和活动性逐渐变差。关节,软骨厚度减小及钙化、弹性丧失,滑膜面纤
19、维化。关 节变性会使关节僵硬,活动范围受限制。 3)骨骼男女生命过程中骨质最大值都在30岁左右,以后男 性以每年0.5%,女性以每年1%的速度减少。雌激素是 稳定骨钙的重要因素,女性在绝经后,由于雌激素的 缺乏,骨质丢失速度增至每年减少2%左右,从而导致 骨质疏松。(60岁以上老年人由于骨矿物质的丢失及 多孔疏松,会导致骨质量)。 2、健身作用1)经常进行抗阻训练,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保 持肌肉体积及力量,降低其衰老的速度。老年人进行 步行或慢跑训练,可选择性地使类和类肌纤维横断面 积增大,毛细血管与肌纤维比值、毛细血管数目和密 度增加。线粒体增大、增多。SDH活性活性增加。,2)体育锻练可增
20、加肌肉力量,防止肌肉萎缩的退 行性变化,保持关节韧带的韧性和关节的灵活性,使 老年人保持一定的幅度和协调性。(经常太极拳的老 年人脊柱外形多保持正常,脊柱活动功能较一般人 好,脊椎椎体唇样增生的发生率大低于一般老年人。)3)坚持经常性负重运动 不仅能阻止骨质的丢 失,而且还能增加骨矿物质含量,增加骨矿密度,预 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还可以矫正变形、改善关节功 能、增加肌力和耐力,保证肌肉和运动器官的协调性 并防止摔跤,减少骨质疏松和发生骨折的危险。在运动的基础上,适量增加钙的摄入,再加上激 素的调节,其效果更好。 二)循环系统 1.生理特点,1)HR:随年龄增长静息时HR的变化很小,而最大 HR
21、却下降(HRmax=220-年龄)。老年人HRmax下降可能 由于交感神经活动减弱、传至窦房结的神经冲动减少 所致。2)心输出量:老年人心肌细胞萎缩,冠状动脉粥 样硬化,左室舒缩功能减弱,心肌灌血不足及收缩力 下降,从而静息时每搏输出量减少。(65岁比25岁低 3040%)大血管和心脏弹性随年龄增长而减低。3)动静脉氧差:由于毛细胞血管数量下降、肌红 蛋白减少、组织中氧化酶活性下降等,使最大动静脉 氧差减少。 2.健身作用适宜的氧运动能改善心血管机能。耐力运动可使老,年人心脏和肌肉的有氧代谢能力提高。(进行耐力运 动后,老年男女的最大摄氧量分别增加了19%和22%)老年人经常练太极拳、长期散步
22、锻炼、秧歌舞等能 使静息时HR减慢、动脉血压降低、每搏输出量、心输 出量增加,心电图S-T段异常发生率降低。 三)呼吸系统 1.生理特点衰老时:肺泡壁变薄、肺泡增大、肺毛细血管数目 减少、肺组织的弹性下降及呼吸肌无力下降等肺泡 扩散的有效面积减小、肺残气量增加和肺活量下降 运动时呼吸困难。肺动脉管口径变窄肺动脉压增加右心负担 2.健身作用老年人经常进行有氧运动可以增加呼吸的力量和耐 力,推迟呼吸肌老化过程,提高肺功能。,四)血液系统 1.生理特点衰老时:血液中纤维蛋白原增加,而纤溶能力下 降血液粘滞度;此外,造血机能下降RBC生成、 生成衰老增加血液粘滞度(高粘滞血症:血液出 现了浓、粘、聚和
23、凝的状态)。 2.健身作用长期运动锻炼使纤溶能力增强,对增强血液的流变 性、降低血粘度有重要作用。长期进行冬泳、门球、 太极拳、长跑、散步和舞蹈等均可对老年人血液流变 学指标产生良好影响。 五)神经系统 1、生理特点衰老时:中枢神经系统大量细胞萎缩和死亡(老 年人脊髓运动神经元数目减少37%,神经冲动传导速,度减慢10%)。小脑等细胞细胞平衡能力和协调能 力下降老年人会表现出:视力、听力下降,记忆力减退, 对刺激反应迟钝,容易疲劳,恢复速度慢等。 2、健身作用老年人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其反应时较不锻炼的 老年人短。连续20年体育锻炼的老年男子的动作反应 时与20岁无运动青年男子相似或更快。 六)
24、血脂 1、生理特点血液中脂质水平增高称高血脂症。是动脉粥样硬化 的启动因素,动脉硬化是老年人常见病。体内TC(胆固醇)、TG(甘油三酯)及载脂蛋白等 的代谢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HDL-C具有促进外周组织胆固醇消除的作用,LDL-C 和VLDL-C的作用将全身脂肪转向细胞,包括血管细胞 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机率。,2、健身作用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能有效改善脂蛋白和载脂蛋 白的代谢。长期健身跑、太极、步行等可有效提高 HDL-C水平,降低TG、LDL-C、VLDL-C及载脂蛋白水 平。 七)身体成分 1、生理特点随年龄生长,身体成分和身高发生显著变化。 40 岁左右身高开始下降,60 岁时身高可
25、降你6cm。,6080岁身高下降最快,每十年下降2cm。体重通常在2550岁之间处于上升阶段,其后开 始下降。男女老年人的体脂平均值一般分别为26%和 38% 2、健身的作用有氧运动可有效地氧化体内脂肪使体脂下降,而 对去脂体重的影响较小。 阻抗运动对减少去脂体重和增加瘦体重均有良好 效果。老年人抗阻运动后,会引起骨骼肌产生适应性肥 大、质量增加而骨骼肌中约73%是水,所以表现为瘦 体重增加。,八)免疫系统 1、生理特点 衰老时:免疫细胞数量减少和活性下降、T细胞 增殖反应、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受体表达、 信号传递及细胞毒性作用等下降。(60岁时T细胞可 降到年青时的70%)使自身
26、抗体的发生率增高引起 自身免疫性疾病。 2、健身作用一次剧烈运动可抑制免疫机能下降,NK细胞百分 比及活性下降。进行适当耐力运动后,机体免疫机能 增加,可增加IL-2和NK细胞,提高抗病能力。 三、老年人的健身运动方案 一)老年人健身的注意事项 1、医学检查运动前必须进行医学检查。通常包括:血液学检,查、临床物理检查及运动机能评定等。(测定HRmax、 Bp、特定肌群力量、体重和体脂百分比)通过检查了解健康状况和各脏器功能水平。根据 老年人的年龄、性别、健康、运动基础、运动习惯选 择最适宜运动项目,且要因人而异。 2、循序渐进开始健身运动时的负荷量和强度要小,锻炼适应 后逐步增加。(老年人适宜
27、负荷为170-年龄来掌握) 3、自我监督学会记录自己的脉搏、血压及健康状况,以便进 行自我监督,防止过度疲劳,避免发生运动损伤,提 高锻炼效果和健康水平。运动时要注意适当安排短暂 休息,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运动后做好整理活动。 如有不适应停止运动并要进行检查。,4、持之以恒健身运动一定要持之以恒。每周锻炼不应少于23 次,每次锻炼不低于20min。同时,要合理安排锻炼时 间,养成按时锻炼的良好习惯。 5、适宜运动项目原则适宜从事耐力项目,而不宜进行速度项目。 二)老年人健身方案 1、运动方式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健身目的首先是提高健身 兴趣,养成健身习惯,以便长期坚持。老年人健身运动大致分三类: 1)轻度到中度的耐力性运动:步行、慢跑、太极拳等 2)伸展运动:健身体操等 3)增强肌力锻炼:主要加强腰腹及上肢肌力练习。,2、运动强度运动强度可以最高HR的6070%;也可用运动后HR 为衡量标准。(运动后即刻HR达110次/分,510min内 脉搏恢复到安静时水平为宜) (三)运动频率和持续时间运动频率:每天1次或每周只少3次;持续时间:每次最好保持在20min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