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x 城建学院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姓 名 班 级 学 号 课程名称 指导教师 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工程课程设计1前 言我国污水处理产业发展进步较晚,建国以来到改革开放前,我国污水处理的需求主要是以工业和国防尖端使用为主。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拉动了污水处理的需求。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我国污水处理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污水处理需求的增速远高于全球水平。伴随着污水处理市场的快速发展,我国污水处理产量也结束了长期徘徊的局面,实现了高速增长。污水处理厂是从污染源排出的污(废)水,因含污染物总量或浓度较高,达不到排放标准要求或不适应环境容量要求,从而降低水环境质
2、量和功能目标时,必需经过人工强化处理的场所。一般分为城市集中污水处理厂和各污染源分散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入水体或城市管道。处理厂的处理工艺流程是有各种常用或特殊的水处理方法优化组合而成的,包括各种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要求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费用最省。设计时必须贯彻当前国家的各项建设方针和政策。因此,从处理深度上,污水处理厂可能是一级、二级、三级或深度处理。污水处理厂设计包括各种不同处理的构筑物,附属建筑物,管道的平面和高程设计并进行道路、绿化、管道综合、厂区给排水、污泥处置及处理系统管理自动化等设计,以保证污水处理厂达到处理效果稳定,满足设计要求,运行管理方便,技术先进,投资运行费用省等各
3、种要求。环境工程课程设计2目 录第一章 设计说明书 2第一节 设计目的和内容 3第二节 基本资料 2第三节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说明 .7第四节 污水厂平面及高程布置 12第二章 设计计算书 .14第一节 格栅间和泵房 .14第二节 沉砂池 .17第三节 初沉池 .19第四节 曝气池 .23第五节 二沉池 .26第六节 接触消毒间 .28第七节 污泥的处理 .31第八节 高程计算 .36第三章 设计总结 .40第四章 参考资料 .41附:污水处理厂平面布置图污水处理厂高程布置图环境工程课程设计3第一章 设计说明书第一节 设计目的和任务1 目的:污水处理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加深理解所学专业知
4、识,培养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的能力,在设计、计算、绘图方面得到锻炼。2 任务: 针对一座二级处理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要求对主要污水处理构筑物的工艺尺寸进行设计计算,确定活水厂的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最后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和设计图。设计深度一般为初步设计的深度。第二节 设计依据规范标准(1) 污水处理厂设计任务书;(2)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3-2006)中国计划出版社;(3)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2006)中国计划出版社;(4) 建筑制图标准汇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5) 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 (CJ343-2010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5、(6) 城镇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 ) ,国家环境保护局,2002;(7) 给水排水工程标准图集。第三节 基本资料1 污水处理设施设计一般规定该市排水系统为合流制,污水流量总变化系统数取 1.2,截流雨季污水经初沉可直接排入水体。环境工程课程设计4 处理构筑物流量:曝气池之前,各种构筑物按最大日最大时流量设计;曝气池之后(包括层气池) ,构筑物按平均日平均时流量设计。处理设备设计流量:各种设备选型计算时,按最大口最大时流量设计。管渠设计流量;按最大日、最大时流量设计。各处理构筑物不应小于 2 组(个或格) ,且按并开设计。2 格栅型式:平面型,倾斜安装机械格栅。城市
6、排水系统为暗管系统,且有中途泵站,仅在泵前格栅间设计中格栅。格栅过栅流速不宜小于 0.6ms,不宜大于 1.5ms。栅前水深应与入厂污水管规格相适应。格栅尺寸 B、H 参见设备说明书,宜选中间值。3 沉砂池型式:平流式。水力停留时间宜选 50s。沉砂量可选 0.050.1Lm 3,贮砂时间为 2d,宜重力排砂。贮砂斗不宜太深,应与排砂方法要求、总体高程布置相适应。 4 初沉池型式:平流式。除原污水外,还有浓缩池、消化池及脱水机房上清液进入。环境工程课程设计5表面负荷可选 2.03.0m 3(m 2h) ,沉淀时间 1.52.0h,SS 去除率 5060。排泥方法:机械刮泥,静压排泥。沉淀地贮泥
7、时间应与排泥方式适应,静压排泥时贮泥时间为2d。对进出水整流措施作说明。5 曝气池型式:传统活性污泥法采用推流式鼓风曝气。曝气地进水配水点除起端外,沿流长方向距池起点 1/234池长以内可增加 23 个配水点。曝气池污泥负荷宜选 03kg BOD5(kgMLSSd) ,再按计算法校核。污泥回流比 R= 30 80,在计算污泥回流设施及二沉地贮泥量时,R 取大值。 SVI 值选 120150ml/g,污泥浓度可计算确定,但不宜大于3500 mgL。曝气地深度应结合总体高程、选用的曝气扩散器及鼓风机、地质条件确定。多点进水时可稍长些,一般控制 L58B。曝气地应布置并计算空气管,并确定所需供风的风
8、量和风压。6 二沉池型式:中心进水,周边出水,辐流式二沉池。二沉地面积按表面负荷法计算。选用表面负荷时,注意活性污环境工程课程设计6泥在二沉池中沉淀的特点,q 应小于初沉地。计算中心进水管,应考虑回流污泥,且 R 取大值。中心进水管水流速度可选 0205ms,配水窗水流流速可选0.50.5ms。贮泥所需容积按排水工程 (下)相关公式计算。说明进出水配水设施。7 平面布置平面布置原则参考第五章第四节内容,课程设计时重点考虑厂区功能区划、处理构筑物布置、构筑物之间及构筑物与管渠之间的关系。厂区平面布置时,除处理工艺管道之外,还应有空气管,自来水管与超越管,管道之间及其与构筑物,道路之间应有适当间距
9、。污水厂厂区主要车行道宽 68m,次要车行道 34m,一般人行道 13m,道路两旁应留出绿化带及适当间距。污泥处理按污泥来源及性质确定,本课程设计选用浓缩一机械脱水工艺处理,但不做设计。污泥处理部分场地面积预留,可相当于污水处理部分占地面积的 2030。污水厂厂区适当规划设计机房(水泵、风机、剩余污泥、回流污泥、变配电用房) 。办公(行政、技术、中控用房) 、机修及仓库等辅助建筑。厂区总面积控制在(280 X 380 )m2 以内,比例 1:1000。图面参考给水排水制图标准 GBJ 106-87,重点表达构(建)筑物环境工程课程设计7外形及其连接管渠。8 高程布置高程布置原则。构筑物水头损失
10、参考附表。水头损失计算及高程布置参见排水工程 (下) 。污水进入格栅间水面相对原地面标高为一 27m,二沉地出水井出水水面相对原地面标高为一 030m。污水泵、污泥泵应分别计算静扬程、水头损失(局部水头损失估算)和自由水头确定标程。高程布置图横向和纵向比例一般不相等,横向比例可选 1:1000左右,纵向 1:500 左右。第三节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说明(一) 污水处理工艺方案比较传统活推流式性污泥法优点:(1) 污水处理效果好,BOD 5去除率可达到 90%以上;(2)通过对运行方式的调节,可进行除磷脱氮反应;(3)不易发生污泥膨胀;缺点:(1)池内流态呈推流式,首端有机污染负荷高,好
11、氧速率高;环境工程课程设计8(2)污水和回流污泥进入曝气池后,不能立即与整个曝气池混合液充分混合,易受冲击负荷影响,适应水质,水量变化的能力差;(3)混合液的需氧量是在长度方向逐步下降的,而充氧设备通常延池长是均匀分布的,这样会出现前半段供养不足,后半段供养超过需求的现象;(4)曝气池容积大,占地规模大,基建费用高。A0 系统优点:(1)流程简单,只有一个污泥回流系统和混合液回流系统,基建费用低;(2)反硝化池不需要外加碳源,降低了运行费用;(3)A/O 工艺的好氧池在缺氧池之后,可以使反硝化残留的有机污染物得到进一步去除,提高出水水质;(4)缺氧池在前,污水中的有机碳被反硝化菌利用,可降低其
12、后好氧池的有机负荷。同时缺氧池中进行的反硝化反应产生的碱度可以补偿好氧池中进行硝化反应对碱度的需求。缺点: (1)构筑物较多;(2)污泥产生量较多。环境工程课程设计9传统活性污泥法出水水质稳定,处理效果好,对废水的处理程度比较灵活,可根据要求进行调节,运行费用较低。中小规模污水处理厂,特别当规模10 万 m3/d 时,采用传统活性污泥法较适宜。(二) 主要污水处理构筑物选型1、格栅一种截留废水中粗大污物的预处理设施,是由一组平行的金属栅条制成的金属框架,斜置在废水流经的渠道上,或泵站集水池的进口处,用以截阻大块的呈悬浮或漂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以免堵塞水泵和沉淀池的排泥管。 格栅栅条间的空隙宽度
13、可根据清除污物的方式来设定,人工清除格栅间隙一般为 1625mm。常用的机械清渣设备有三种,即链条式、移动式及钢丝绳牵引式格栅清污机。格栅是一组(或多组)相平行的金属栅条与框架组成,倾斜安装在进水的渠道,或进水泵站集水井的进口处,以拦截污水中较大的悬浮物及杂质,以保证后续处理构筑物或设备的正常工作。按格栅栅条间距的大小不同,格栅分为粗格栅、中格栅和细格栅 3 类。按格栅的清渣方法,有人工格栅和机械格栅两种。机械格栅性能特点:可实现连续清污,全过水断面清污。每 2米一道齿耙,齿耙线速度 6 米/分钟,清污效率高。栅体过梁支撑于混凝土基础之上,使清污机整机运行平稳,工作可靠。齿耙插入栅条一定深度,
14、把附着在栅条上的污物带到清污机顶部,完成翻转卸环境工程课程设计10污动作,保持过水断面清洁无污物。牵引链条一般为全不锈钢材质保证水下工作无锈蚀,免维护。2、提升泵房功能:提高污水水位,以保证污水能流过整个污水处理流程,达到净化的目的。种类:污水泵站的主要形式有:合建式矩形泵站,合建式圆形泵站等,本设计采用方形泵房,半地下式设计原则:,机组突出部分与墙壁的间距,以及相邻两机组突出部分的间距,应保证水泵轴或电动机转子再检修时能够拆卸。3、沉砂池沉砂池的作用是从废水中分离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它一般设在污水处理厂的前端,保护水泵和管道免收破损,缩小污泥处理构筑物容积,提高污泥有机组分的含率,提高污泥作
15、为肥料的价值。沉砂池的类型,按水流方向的不同可分为三类:曝气沉砂池,竖流式沉砂池,平流式沉砂池。平流式沉砂池是平面为长方形的沉砂池。沉砂池的主体部分,实际是一个加宽、加深了的明渠,由入流渠、沉砂区、出流渠、沉砂斗等部分组成,两端设有闸板以控制水流。在池底设置 12 个贮砂斗,下接排砂管。设计流速为 0.15-0.3m/s,停留时间应大于 30秒。沉砂含水率为 60%,容重 1.5t/m3。采用机械刮砂,重力或水力提升器排砂。平流式沉砂池是平面为长方形的沉砂池。沉砂池的主体部分,实际是一个加宽、加深了的明渠,由入流渠、沉砂区、环境工程课程设计11出流渠、沉砂斗等部分组成,两端设有闸板以控制水流。
16、在池底设置 12 个贮砂斗,下接排砂管。设计流速为 0.15-0.3m/s,停留时间应大于 30 秒。沉砂含水率为 60%,容重 1.5t/m3。采用机械刮砂,重力或水力提升器排砂。设计参数:(1)一般按去除相对密度 2.65,粒径大于 0.2mm 的沙粒确定。(2)沉砂池得座数或分格数不得少于两个,宜按并联系列设计。污水量较小时,一备一用;较大时,同时工作。(3)设计流量的确定 一般按最大设计流量计算。(4)最大设计流量时,污水在池内的最大流速为 0.3m/s,最小流速为 0.15m/s。(5)最大设计流量时,污水在池内停留时间不少于 30s,一般为 3060s。(6)设计有效水深应不大于
17、1.2m,一般采用 0.251.0m,每格池宽不宜小于 0.6m,超高不宜小于 0.3m。(7)沉砂量的确定 生活污水得沉砂量一般按每人每天 0.010.02L。(8)池底坡度一般为0.010.02,并可根据除砂设备要求,考虑池底得外形。4 初沉池初沉池可除去废水中的可沉物和漂浮物。废水经初沉后,约可去除可沉物、油脂和漂浮物的 50%、BOD 的 20%,按去除单位质量BOD 或固体 物计算,初沉池是经济上最为节省的净化步骤,对于生活污水和悬浮物较高的工业污水均易采用初沉池预处理。初沉池的主要作用如下:(1) 去除可沉物和漂浮物,减轻后续处理设施的负荷。(2) 使细小的固体絮凝成较大的颗粒,强
18、化了固液分离效果。环境工程课程设计12(3) 对胶体 物质具有一定的吸附去除作用。(4) 一定程度上,初沉池可起到调节池的作用,对水质起到一定程度的均质效果。减缓水质变化对后续生化系统的冲击。(5) 有些 废水处理工艺系统将部分二沉池污泥回流至初沉池,发挥二沉池污泥的生物絮凝作用,可吸附更多的溶解性和胶体态有机物,提高初沉池的去除效率。5、二沉池二次沉淀池有别于其他沉淀池,在作用上有其特点,它除了进行泥水分离外,还进行污泥浓缩;并由于水量、水质的变化,还要暂时贮存污泥。由于二次沉淀池需要完成污泥浓缩的作用,所需要的池面积大于只进行泥水分离所需要的池面积。6、污泥浓缩池重力浓缩池按其运转方式分为
19、连续式和间歇式两种。间歇式重力浓缩池是一次进泥至所设计的容积后,则既开始静止浓缩。池数一般需要两个以上,适用于小型污水处理厂。间歇式浓缩池一般不设刮泥机,其池底为斗状。连续式重力浓缩池是指浓缩池进泥、污泥水的排出、浓缩污泥的排放都是连续的或者有短时间的间隔,其一般适用于大、中型污水处理厂。污泥在浓缩池中由上至下浓度逐渐增加。在池底由刮泥机刮至池底中部的污泥斗中,并从此处排出池外。污泥水连续经过溢流堰排出。第四节 污水厂平面及高程布置环境工程课程设计131 平面布置各处理单元构筑物的平面布置:处理构筑物是污水处理厂的主体建筑物,在对它们进行平面布置时,应根据各构筑物的功能和水力要求结合当地地形地
20、质条件,确定它们在厂区内的平面布置应考虑:(1)贯通,连接各处理构筑物之间管道应直通,应避免迂回曲折,造成管理不便。(2)土方量做到基本平衡,避免劣质土壤地段(3)在各处理构筑物之间应保持一定产间距,以满足放工要求,一般间距要求 510m,如有特殊要求构筑物其间距按有关规定执行。(4)各处理构筑物之间在平面上应尽量紧凑,在减少占地面积。辅助建筑物:污水处理厂的辅助建筑物有泵房,鼓风机房,办公室,集中控制室,水质分析化验室,变电所,存储间,其建筑面积按具体情况而定,辅助建筑物之间往返距离应短而方便,安全,变电所应设于耗电量大的构筑物附近,化验室应机器间和污泥干化场,以保证良好的工作条件,化验室应
21、与处理构筑物保持适当距离,并应位于处理构筑物夏季主风向所在的上风中处。在污水厂内主干道应尽量成环,方便运输。主干宽 69m 次干道宽 34m,人行道宽 1.5m2.0m 曲率半径 9m,有 30%以上的绿化。2、管线布置环境工程课程设计14(1)应设超越管线,当出现故障时,可直接排入水体。(2)厂区内还应有给水管,生活水管,雨水管,消化气管管线。3、高程布置为了降低运行费用和使维护管理,污水在处理构筑物之间的流动以按重力流考虑为宜,厂内高程布置的主要特点是先确定最大构筑物的地面标高,然后根据水头损失,通过水力计算,递推出前后构筑物的各项控制标高。根据氧化沟的设计水面标高,推求各污水处理构筑物的
22、水面标高,根据和处理构筑物结构稳定性,确定处理构筑物的设计地面标高。污水处理厂的水流常依靠重力流动,以减少运行费用。为此,必须精确计算其水头损失(初步设计或扩初设计时,精度要求可较低) 。水头损失包括:(1)水流流过各处理构筑物的水头损失,包括从进池到出池的所有水头损失在内;在作初步设计时可按表 1 估算。环境工程课程设计15表 1 处理构筑物的水头水损失构筑物名称水头损失(cm)构筑物名称水头损失(cm)格栅 1025沉砂池 1025生物滤池(工作高度为2m 时) :2040 1)装有旋转式布水器 2702804050 2)装有固定喷洒布水器 450475沉淀池:平流竖流辐流5060 混合池
23、或接触池 1030双层沉淀池 1020 污泥干化场 200350曝气池:污水潜流入池 2550污水跌水入池 50150(2)水流流过连接前后两构筑物的管道( 包括配水设备) 的水头损失,包括沿程与局部水头损失。(3)水流流过量水设备的水头损失。水力计算时,应选择一条距离最长、水头损失最大的流程进行计算,并应适当留有余地;以使实际运行时能有一定的灵活性。环境工程课程设计16第二章 设计计算书第一节 格栅间和泵房进水中格栅是污水处理厂第一道预处理设施,可去除大尺寸的漂浮物或悬浮物,以保护进水泵的正常运转,并尽量去掉那些不利于后续处理过程的杂物。拟用回转式固液分离机。回转式固液分离机运转效果好,该设
24、备由动力装置,机架,清洗机构及电控箱组成,动力装置采用悬挂式涡轮减速机,结构紧凑,调整维修方便,适用于生活污水预处理。1.1 设计说明 栅条的断面主要根据过栅流速确定,过栅流速一般为0.61.0m/s ,槽内流速 0.5m/s 左右。如果流速过大,不仅过栅水头损失增加,还可能将已截留在栅上的栅渣冲过格栅,如果流速过小,栅槽内将发生沉淀。此外,在选择格栅断面尺寸时,应注意设计过流能力只为格栅生产厂商提供的最大过流能力的 80%,以留有余地。格栅栅条间隙拟定为 20.00mm。1.2 设计流量:a.日平均流量 Qd=21000m3/d0.24 m 3/sKz取 1.2b.最大日流量 Qmax=Kz
25、Qd=1.20.24=0.29m3/s1.3 设计参数:栅条净间隙为 b=0.02m 过栅流速 0.9m/s 格栅倾角 =60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171.4 设计计算:1.4.1 确定栅前水深根据最优水力断面公式 计算得:21BQmQB80.9.21 mh40.1所以栅前槽宽约 0.80m。栅前水深 h0.40m1.4.2 格栅计算栅条间隙数(n)为=bhvQnsimax)(389.042.6sin条Qmax最大设计流量,m 3/s; 格栅倾角,度() ;h栅前水深,m; 污水的过栅流速,m/s。栅槽有效宽度( )B设计采用 10 圆钢为栅条,即 S=0.01m。=1.13(m)3802.)13
26、8(0.)1( bnSB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 h202Ksin2gh0计算水头损失; g重力加速度;K格栅受污物堵塞使水头损失增大的倍数,一般取 3;阻力系数,其数值与格栅栅条的断面几何形状有关,对于圆形断面, 3479.1bs环境工程课程设计18)(076.sin81.920.79.13342 mh 所以:栅后槽总高度 H=h+h1+h2=0.40+0.3+0.076=0.776(m) (h 1栅前渠超高,一般取 0.3m)栅槽总长度 LmB45.02tan8.13ta21 m.00.40+0.3 0.70 m11hH mHL 58.260tan7.5.0123.45.0tan5.12 L1进
27、水渐宽部分渠长,m; L2栅槽与出水渠连接处渐窄部分长度,m ;B1进水渠宽, ; 进水渐宽部分的展开角,一般取60。 图 1 中 格 栅 计 算 草 图栅 条 工 作 平 台进水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19第二节 沉砂池采用平流式沉砂池1. 设计参数设计流量:Q=290L/s设计流速:v=0.25m/s水力停留时间:t=50s2. 设计计算(1)沉砂池长度:L=vt=0.2550=12.5m(2)水流断面积:A=Q/v=0.29/0.25=1.16m 2(3)池总宽度: 设计 n=2 格,每格宽取 b=1.2m0.6m,池总宽 B=2b=2.4m(4)有效水深:h 2=A/B=1.16/2.4=0
28、.48m (介于 0.251m 之间)(5)贮泥区所需容积:设计 T=2d,即考虑排泥间隔天数为 2 天,则每个沉砂斗容积 31 09.2.18640.298640mKQTXV(每格沉砂池设两个沉砂斗,两格共有四个沉砂斗)其中 X1:城市污水沉砂量 0.1L/m3,K:污水流量总变化系数 1.2(6)沉砂斗各部分尺寸及容积:设计斗底宽 a1=0.5m,斗壁与水平面的倾角为 60,环境工程课程设计20斗高 hd=0.5m,则沉砂斗上口宽: maa1.506tn.260tn1沉砂斗容积:322212 4.0)501.(65.0)(6 maahVd (略大于 V1=0.26m3,符合要求)(7)沉砂
29、池高度:采用重力排砂,设计池底坡度为 0.06,坡向沉砂斗长度为 maL15.25.12 则沉泥区高度为 h3=hd+0.06L2 =0.5+0.065.15=0.81m池总高度 H :设超高 h1=0.3m,H=h1+h2+h3=0.3+0.48+0.81=1.59m(8)进水渐宽部分长度:设进水渠宽为 0.94m, mBL43.120tan9.4.20tan11 (9)出水渐窄部分长度:L3=L1=1.43m(10)校核最小流量时的流速:最小流量即平均日流量Q 平均日 =Q/K=290/1.2=241.7L/s则 vmin=Q 平均日 /A=0.2417/1.16=0.210.15m/s,
30、符合要求(11)草图如下:环境工程课程设计21出出4 出第三节 初沉池3.1 采用中心进水辐流式沉淀池:图四 沉淀池简图3.2 设计参数:沉淀池个数 n=2;水力表面负荷 q=2m3/(m2h);出水堰负荷1.7L/sm(146.88m3/md);沉淀时间 T=2h;污泥斗下半径 r2=1m,。为 挂 泥 板 高 度 , 取;为 缓 冲 层 高 度 , 取 5m.0h5m.0h3上半径 r1=2m;剩余污泥含水率 P1=99.2%3.2.1 设计计算:3.2.1.1 池表面积 243260. moqQA环境工程课程设计223.2.1.2 单池面积 (取 220 )2m1643nA单 池 23.
31、2.1.3 池直径 98.5.0D单 池 (取 530m)3.2.1.4 沉淀部分有效水深(h 2)混合液在分离区泥水分离,该区存在絮凝和沉淀两个过程,分离区的沉淀过程会受进水的紊流影响,取 mh323.2.1.5 沉淀池部分有效容积 322 7.451.34hDV3.2.1.6 沉淀池坡底落差 (取池底坡度 i=0.05)mrih3.021705.214 3.2.1.7 沉淀池周边(有效)水深hH0.4.50.3520 ),65.417(0满 足 规 定HD3.2.1.8 污泥斗容积 73m.1tg60)2(tg)r(h216 污 泥 斗 高 度3222121 51.)(4.33 rV池底可
32、储存污泥的体积为: 32221242 6.1)13(38.0mrRh 2164.5m.7.V共 可 储 存 污 泥 体 积 为 :3.2.1.9 沉淀池总高度H=0.3+4+0.5+0.33+1.73=6.86m环境工程课程设计233.3 进水系统计算3.3.1 单池设计流量 432m3/h(0.12m 3/s)进水管设计流量:0.12(1+R)=0.121.5=0.18m 3/s管径 D1=500mm, s/0.92mD4.182v3.3.2 进水竖井进水井径采用 1m,出水口尺寸 0.51m2,共 6 个沿井壁均匀分布出水口流速 )/15.0(/.0.138smsv3.3.3 紊流筒计算
33、图六进水竖井示意图筒中流速 )s/03.(,/2.03.取smv紊流筒过流面积 23.6.18Qf进紊流筒直径 fD14.03环境工程课程设计243.4 出水部分设计3.4.1 环形集水槽内流量 =0.12 m3/s集q3.4.2 环形集水槽设计采用单侧集水环形集水槽计算。 )为 安 全 系 数 采 用( 其 中 槽 宽 集 5.128.012.490)(9.02 4.4.kqkb设槽中流速 v=0.5m/s设计环形槽内水深为 0.4m,集水槽总高度为 0.4+0.4(超高)=0.8m,采用 90三角堰。3.4.3 出水溢流堰的设计(采用出水三角堰 90)3.4.3.1 堰上水头(即三角口底部
34、至上游水面的高度) H1=0.04m3.4.3.2 每个三角堰的流量 q1 smHq /047334147.27.23.4.3.3 三角堰个数 个设 计 时 取个单 2545q1Qn3.4.3.4 三角堰中心距 mbDL0.8.17(4.32)(1 )第四节 曝气池1)污水处理程度的计算原污水的 BOD 值为 200mg/L,经初次沉淀池处理,按降低 25%考虑,则进入曝气池的污水,其 Sa=200(125%)=150 则处理水中溶解性 BOD5 值为:25-6.4=18.6mg/L去除率: 876.0154.639.254.09.1.75 eaCbXBOD环境工程课程设计25曝气池的运行方式
35、:以传统活性污泥法系统为基础,又可按阶段曝气系统运行。2)BOD 污泥负荷的确定Ns 取值 0.3 是合适的3)确定混合污泥浓度(x)4)确定曝气池容积5)确定曝气池各部位尺寸设两组曝气池,每组容积为 7983.3/2=3991.6m3池深取 4.2m,每组曝气池面积 F=3991.6/4.2=950.4m2池宽取 5m,池长 F/B=950.4/5=190m宽高比为 1 符合条件设 5 廊道式曝气池,廊道长:L1=L/5 m38取超高 0.5m,则池总高为 0.5+4.2=4.7m6)采用鼓风曝气系统平均时需氧量的计算:a=0.5 ,b=0.15 O2=6286.8kg/h最大需氧量计算:K
36、=1.4LmggSVIRrX /30/1205.)1(066 3.798XNQSsavrVXbQSahkgdkgO/264/1.7604 1025948715.0)15(39.25(max)2 30.29.876.05.1.2 fSKNes环境工程课程设计26每日去除 BOD5 值:去除每 kgBOD5 值:最大时需氧量与平均时需氧量之比:7)供气量的计算采用网状膜型中微孔空气扩散器,敷设于距池底 0.2m 处,淹没水深 4.0m,计算温度定为 30。查除录 1,:得水中溶解氧饱和度:空气扩散器出口处的绝对压力(Pb)按式(4-79)计算,即:代入值得,Pa=1.405 105pa空气离开曝气
37、池面时,氧的百分比,按式(4-80)计算:EA 取 12%代入求得 Ot=18.43%曝气池混合液中平均氧饱和度按下列式计算:代入值求得:换算为 20条件下,脱氧清水的充氧量,按下式计算:dkgBODr /2.65810)25(6.5289kdBODg/954.26822.12683(max)27.63mg/LC ;/17.9s(30)20( LmgCs(Pa) 108.903. 35HPb%10)(279At EO 42106.25)( tsTsb OPCLmgCsb/54.8 423.18026.1375)30(20)(200 4.1TTsbCR环境工程课程设计27取值 a=0.82; c
38、=2.0=1.0;代入各值9.0曝气池平均时供气量: m3/h曝气池最大时供气量去除每 kgBOD5 的供气量: 11291.4/6586.224=41.1 空气/kgBOD每 m3 污水的供气量:11291.4/52689.624=5.14 空气/m 3 污水本系统总空气用量:80.552689.6/24=8782m 3/h总需气量:13652.8+8782=22434.8m 3/hhkgR/49.06 024.154.81827962)3(hkgR/5.491 024.14.8027936)3(max)04.12903.AsERGhs/8653(max)环境工程课程设计28第五节 二沉池该
39、沉淀池采用中心进水,周边出水的幅流式沉淀池,采用刮泥机。1设计参数设计进水量:Q=21000 m3/d (每组)表面负荷:q b 范围为 1.01.5 m3/ m2.h ,取 q=1.0 m3/ m2.h固体负荷:q s =140 kg/ m2.d水力停留时间(沉淀时间):T=2.5 h堰负荷:取值范围为 1.52.9L/s.m,取 2.0 L/(s.m)2设计计算(1)沉淀池面积:按表面负荷算: m2584.17bqQA环境工程课程设计29(2)沉淀池直径: mAD162814.35有效水深为 h=qbT=1.5 2.5=3.75m4m(介于 612)47.5.3281h(3)贮泥斗容积:为了防止磷在池中发生厌氧释放,故贮泥时间采用 Tw=2h,二沉池污泥区所需存泥容积:394210466)5.(2)1(2 mXQRTVrw 则污泥区高度为mAhw62.158492(4)二沉池总高度:取二沉池缓冲层高度 h3=0.4m,超高为 h4=0.3m则池边总高度为:h=h1+h2+h3+h4=3.75+1.62+0.4+0.3=6.1m设池底度为 i=0.05,则池底坡度降为:midbh53.0.235 则池中心总深度为:H=h+h 5=6.1+0.53=6.63m(5)校核堰负荷:径深比: 75.61.42831hD